书城文化思棠心语(上)
48532200000089

第89章 强化监测预报,完善应急准备,认真做好地震重点危险区防震减灾工作

(2005年4月21日)

今天,省政府在岷县召开甘青川交界地震重点危险区情况通报会,与主要涉及的“二市一州”和12个主要县的政府分管领导和地震局长们一起,共同研究讨论进一步做好甘青川交界地震重点危险区防震减灾工作。

一、对两市一州防震减灾工作的简要评价

近年来,在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定西市、陇南市和甘南州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建设有了长足进步,建立了重点县市骨干宏观测报网,加强了市县地震监测台网建设与改造,对2003年11月13日岷县—卓尼—临潭5.2级、2004年9月7日岷县—卓尼5.0级和2005年4月9日宕昌4.3级等地震作出了较好的震后趋势判定意见,为政府采取应急措施和稳定社会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二是颁布实施了防震减灾规范性文件和工作制度,初步建立了防震减灾法制体系,震灾预防逐步走向了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三是制定和完善了各级地震应急预案,建立了各级地震灾情速报网,进一步加强了地震应急通讯和其他应急准备措施,地震应急和救援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在近两年发生的几次破坏性地震中,迅速启动各级应急预案,及时采取了科学果断的应急和抗震救灾对策措施。四是坚持利用各种形式,深入开展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防震减灾科学知识社会宣传,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五是在2003年岷县—卓尼—临潭5.2级地震后,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二市一州党委和政府把做好灾民安置和灾区重建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标准、统一进度,千方百计赶在2004年入冬前让灾区群众住进了舒适宽敞、抗震安全的新居。防震减灾工作取得的成效有力地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了二市一州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灾工作

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再一次用事实告诫我们,地震对人类的威胁、对生命的毁灭、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创,绝不能轻视疏忽;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决不能麻痹松懈。甘青川交界地区是我国确定的地震重点危险区,我们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大局,统筹兼顾,加强能力建设,切实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

(一)充分认识我们面临的地震形势

2000年以来,甘肃省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达7次,表明甘肃省地震活动处于一个活跃时段。2005年度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确定了9个地震重点危险区和6个注意地区,甘肃省就有2个地震重点危险区和1个注意地区,其中之一就是甘青川交界地震重点危险区,涉及甘肃省5个市(州)和17个县(区),人口386万余人,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国内生产总值约66亿元,该地区在2003年11月13日发生了岷县—临潭—卓尼5.2级地震,2004年8月26日发生了礼县4.5级地震,9月7日发生岷县—卓尼5.0级地震,2005年4月9日宕昌发生了4.3级地震,共造成了1.5亿元的经济损失。上述事实表明,甘青川交界地区的震情形势十分严峻,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和重视,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其根本要求是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这项事业,始终强调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摆在防震减灾工作的首要位置。两市一州和今天到会的10个县是甘青川交界地震重点危险区涉及甘肃省地域的重点市(州)、县,各级政府一定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做好当前防震减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特别是在当前开展的以“三个代表”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要从党性分析的高度认真检查过去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增强宗旨意识,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真正把防震减灾当成是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伟大事业去做,真正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到防震减灾的各项工作中去。

(三)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能力建设

防震减灾能力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甘青川交界地震重点危险区的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能力建设,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提高预测预警能力,提高地震预测的科学水平,为政府及时、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二是要提高综合防御能力,加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管力度,加强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三是要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及时、有序、高效地应对地震灾害;四是要提高把握舆论导向的能力,既要合理利用新闻媒体进行震灾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也要把握舆论导向和宣传尺度,避免引起恐慌和地震谣言的产生;五是要提高组织协调能力,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甘肃省的防震减灾事业。

三、紧紧围绕震情,扎实做好防震救灾工作

据专家分析,甘青川交界地震重点危险区发生大震的可能性较大。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震情观念,按照“内紧外松”的原则,按照防御大震强震的要求,认真安排部署和开展防震减灾工作,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

各级政府必须把防震减灾作为公共安全和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要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指挥协调机构建设。近年来,各地的机构和人员都有较大变动,要及时调整和充实防震减灾指挥机构,决不能出现人员空缺和机构形同虚设的情况。要定期研究情况,加强督促检查,及时解决问题,做到思想重视、组织落实、责任明确、措施到位。

(二)抓好群测群防工作

各级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群测群防工作的投入,尽快完成对市县常规地震监测台网的维修、改造与建设工作,确保所有台站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保证地震监测资料连续、及时、准确、可靠。健全地震骨干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科普宣传网和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为代表的群测群防网络,做好信息快速传递上报工作,每个市县要有3~5个骨干宏观点,加强对群测群防骨干的业务培训。各级政府和各级地震部门要制定相关制度,做到群测群防工作领导负责、责任到人。

(三)增强农村民房和公共设施抗震防灾能力

甘肃省几乎所有的5级以上地震都发生在农村地区,但广大农村民居和公共设施大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抗震防灾能力十分脆弱,像1999年文县4.7级地震和2004年发生的礼县4.5级地震,都造成了大量房屋破坏、倒塌甚至人员伤亡,使原本经济脆弱的农村地区雪上加霜,也使一些刚刚脱贫的农民群众又陷入新的贫困。因此,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群众的防震意识和自救能力,增强农民建房抗震设防的自觉性。地震、建设等部门要组织专家,设计出一批符合农村实际和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民居建筑图纸,提供给广大农民选择使用。

通过试点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地震安全农居工程,尽快改变甘肃省农村抗震能力薄弱的状况。

(四)依法加强对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

近年来,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建设和城乡建设步伐的加快,重要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城市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如果不在抗震设防要求方面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一旦发生大的地震,就有可能出现大的次生灾难。在近年发生的阿尔及利亚地震、伊朗地震和我国伽师地震中,就暴露出在建筑设计、施工质量和抗震设防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并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所以,各级政府和地震、建设等部门,一定要认真吸取国内外地震灾害的经验教训,大力推进震灾预防工作。要继续完善防震减灾法规体系,严格抗震设防要求的行政检查和行政执法,依法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监管工作。继续加强地震安全性评价法制化管理,重要工程和生命线工程一定要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严格抗震设防要求,规范抗震设计与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五)完善地震应急准备

要进一步完善各级地震应急处置机制,加强灾害紧急救援力量建设,提升地震应急和快速反应能力。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属地管理的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完善各级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为震后及时高效的指挥抗震救灾提供技术保障。要结合近年来的几次破坏性地震,抓紧制定、修订和完善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加强监督检查,切实做到组织落实、责任明确、工作到位、应急有序、有备无患。充实完善地震灾情速报网络,制定落实地震灾情速报实施细则,落实岗位责任,确保地震灾情信息及时、准确地上报与传递。做好地震现场应急考察工作的准备,地震部门要充实完善省、市、县三级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准备必要的技术资料,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和通信设备,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制定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启动预案,加强业务培训,开展地震现场应急演练。

(六)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和宣传教育工作

加强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培训与训练,按照“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要求,强化在各种困难、复杂条件下的训练,增加震后各种次生灾害救援培训,提高队伍的救援能力。市县政府也要结合当地实际,建立本地区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如果条件限制不能成立本地区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要根据地震应急预案的要求,摸清本地区救援力量的分布和规模,加强联系,建立行之有效的抢险救灾协调联动机制。要建立有效的防震减灾社会动员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各级地震部门要主动会同宣传、教育、科协等部门和单位,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制定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计划,完善宣传网络,加强基层宣传员的培训,制作适合不同宣传对象的宣传作品,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形成社会基础广泛、协调统一的地震灾害救助力量。

(七)强化地震监测预报和地震短临跟踪工作

省地震局要强化全省地震监测台网的管理,落实岗位职责制,确保地震监测台网的安全运行,加强技术骨干培训,提高观测人员业务水平和对技术系统的维护能力,保证观测质量,做到能震前捕捉到有用的地震信息,震后能及时准确的确定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各级地震部门要对观测到的地震前兆信息进行认真分析,及时处理各种地震前兆观测资料,加大震情决策信息量,提高地震预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加强震情值班,制定和完善地震预报相关的工作制度,通过专家讲座和学习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提高预报人员的综合素质,力争大震不漏报,一般破坏性地震作出较准确预报。2003年以来甘青川交界地震重点危险区发生了两次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和多次显著地震,地震形势严峻而复杂,各级政府和各级地震部门要充分认识地震短临跟踪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到思想到位、领导到位、计划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和经费到位,制定地震短临跟踪方案,尽快开展地震短临跟踪工作,努力捕捉地震短临信息,力争实现具有减灾实效的短临预报。

(八)团结协作,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团结协作,互相支持,紧密配合,要形成合力。甘青川交界地震重点危险区的各级政府和各部门都要讲政治、讲团结、讲大局,服从省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特别是在发生较大地震灾害时,要雷厉风行、敢于负责、团结协作、狠抓落实,及时、有序、高效的完成抗震救灾工作,决不允许推诿扯皮、各行其是。

(九)做好防震减灾规划和“十一五”规划工作

根据全国和全省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防震减灾必须逐步实现有重点的全面防御,必须实行预测、预防、救助全方位的综合管理,必须形成全社会共同抗御地震灾害的局面。结合国家防震减灾规划编制总体方案并充分考虑甘肃省的实际及“十五”建设的情况,满足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级政府和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防震减灾规划,特别是“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把这一规划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及2020年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中去,确保“十一五”期间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不减,使防震减灾工作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同步协调发展。

(在甘青川交界地震重点危险区情况通报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