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2月26日)
甘肃省防震减灾工作在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和各级领导的重视下,经过地震系统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防震减灾政府职能和依法管理防震减灾工作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预报水平继续提高,以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为代表的震灾预防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地震应急措施进一步落实,防震减灾十年目标起步良好,全省防震减灾工作出现新局面。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甘肃省的防震减灾工作同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形势,同国家和社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与甘肃省地震环境、面临的地震形势还不相适应,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加强甘肃省的防震减灾工作
党的“十六大”是我党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次会议,会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各级地震部门的同志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用“十六大”精神统一思想,提高对加强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联系甘肃地震工作实际,让防震减灾工作为加快甘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西部大开发、甘肃大发展服务。只有做到这一点,防震减灾工作才能切实做到思想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把甘肃省的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我国是世界上深受地震灾难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甘肃又是一个多地震的省份,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南北地震带和河西走廊祁连山地震带横穿省内大部分地区,地震活动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震害重。全省14个市、州、地历史上都曾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或受到邻区大地震的波及破坏和影响;境内三分之二以上的面积、6个地级市和85%的县城位于Ⅶ度以上的地震高烈度区。1996年国务院批准中国地震局划定的全国21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甘肃省境内就有2个,涉及9个地(州、市)、35个县(市、区)。近年来中国地震局每年划定的重点危险区和重点注意地区在甘肃省至少有2个以上,2002年12月14日玉门5.9级地震就发生在省地震局划定的2002年度地震重点注意地区附近。所有这些,一方面说明我们的监测预报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向我们敲响了警钟,说明景泰地震不是甘肃近期地震停止活动的句号,而是预示着甘肃及邻近地区进入了新一轮中强地震活跃时段。因此,我们肩负的防震减灾工作任务是相当繁重的。
防震减灾事业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甘肃省的经济与社会日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快速积累,人口城市化高度集中,人民群众对社会生活中的防震减灾问题将更加关注。因此,各级政府特别是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各级政府,一定要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对人民和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从保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把防震减灾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和“防患于未然”,为西部大开发和全省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为广大人民群众站好岗、放好哨。
二、加快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建设步伐,提高甘肃省整体防震减灾能力
在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地震局的领导下,在兰州等有关市、州、地政府的支持下,“甘肃省防震减灾观测技术系统改造与建设”、“甘肃省防震减灾指挥中心建设”和“兰州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等“十五”重点项目已正式启动实施。各级政府和地震部门要结合“十五”项目实施,做好项目配套和经费落实工作,加快全省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建设步伐,提高整体防震减灾能力。
(一)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地震预报水平
地震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和首要环节。各级政府和地震部门要在2002年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十五”计划统一规划、优化台网布局,认真抓好地震监测网络的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体系。要注意将先进的数字化地震监视仪器和信息网络技术运用到地震台网建设之中,推进地震台网监测数据和地震信息传输、处理的网络化、现代化建设。要根据新形势下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落实全省地震台网的分级分类管理、指导与监督制度,加强地震群测群防工作,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重点危险区的乡镇、社区继续推进防震减灾兼职助理员制度,充分发挥其在防震减灾尤其是短临预报和灾情速报中的作用。省、市地震部门要继续重视地震预报的科学研究,强化震情跟踪,提高地震预报科学水平,力争使有监测能力的地区在发生破坏性地震前作出有减灾实效的短临预报。
(二)推进和落实震灾预防体系建设,提高防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地震灾害损失主要是由建(构)筑物的倒塌破坏造成的。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破坏性地震,造成惨重震害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城市及工程设施位于地震断层或地震带附近,缺乏科学合理的抗震设防要求和必要的抗震措施。2000年6月甘肃省景泰5.9级地震中,两个相距不足百米的水泥厂,因选址不同而造成的震灾不同,建在断层上的破坏严重、停工停产;不在断层上的幸免于难,继续生产。今后,随着甘肃省加快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推进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增大,城市化进程加速,社会财富积累增快,地震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将日益加大。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中,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防御措施,做好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依法管理和规范抗震设防要求等工作,提高城市和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能力,有效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各级政府要继续认真宣传贯彻《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和《甘肃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各部门既要各负其责,又要相互协调,齐抓共管,积极推进抗震设防管理法制化、规范化进程。各级地震部门要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加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检查,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完善和规范各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主动协调计划、建设部门,将地震安全性评价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切实加强对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为建设工程提供安全可靠的抗震设防保障。
(三)抓紧建立甘肃省地震紧急救援队伍,提高地震应急快速反应能力
实施应急反应和地震紧急救援可以有效减轻人员伤亡,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迅速安定民心、稳定社会和恢复家园。各级政府首先是主要领导必须树立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制定对策预案,随时准备实施突发性地震灾害的应急与救援。2002年玉门的5.9级破坏性地震应急和现场工作迅速有效,得到了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地震局的充分肯定,证明了甘肃省地震队伍是一支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高素质队伍。各级地震部门要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省地震局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协调各有关方面,筹备建立适合甘肃省防震减灾工作实际的地震紧急救援队伍。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重点危险区所在的市、州、地政府也要结合各自实际,建立本地区的地震紧急救援队伍,确保地震应急和紧急救援工作的需要。近两年由于机构改革和换届,有些政府领导成员工作发生了变动,各地要认真检查地震应急联络系统和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变动情况,及时修订地震应急预案,调整、补充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真正做到人员、任务、职责三落实。只有平时做好地震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发生地震时真正把预案落到实处,才可能避免或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取得最大的减灾实效。
三、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防震减灾意识
防震减灾宣传是贯彻防震减灾工作方针、实施综合防御战略和推进防震减灾十年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200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国地震局联合召开了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会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总要求,各地要按照“主动、慎重、科学、有效”的宣传方针,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找出薄弱环节,针对部分群众地震常识缺乏,防震减灾意识淡薄,尤其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恐震心理,加大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力度。各级地震部门要在政府和宣传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制定统一的宣传计划和宣传提纲,充分利用科技、教育和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按照城市社区、农村、学校的不同宣传对象,有针对性地确定宣传的内容和范围。防震减灾知识要注重潜移默化,在重点监视防御区要提高人们对地震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鉴别谣言的能力,做到小震不慌,大震不乱。要充分发挥现有科普教育基地和学校教育阵地的作用,把防震减灾知识、应急避险知识、自救互救知识和防震技能送到群众手中,做到家喻户晓,有备无患。对重大震情、灾情和震情趋势的报道,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确保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的稳定。
(在甘肃省地震局长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