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25日)
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以来,在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甘肃省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坚持“省、市政府统筹指导,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学校参加,社会参与,市场引导”的原则,以高校后勤部门规范分离和大学生公寓建设为工作重点,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稳步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大高校后勤设施建设力度,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据统计,2000—2002年甘肃省共利用社会资金4.91亿元,新建学生公寓77.7万平方米、学生食堂9.31万平方米,使生均住宿面积从1998年的不足4.32平方米,提高到目前的5.6平方米。同时,各高校还引资4.61亿元,改造学生公寓33.53万平方米,学生食堂1.6万平方米,使一批旧宿舍、旧食堂的面貌焕然一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高校后勤设施建设有力地支撑了甘肃省连续四年的高校扩招,保证和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尽管这几年高校的学生宿舍、食堂通过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和缓解,但甘肃省高校后勤设施仍然赶不上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按照教育部提出的“421”的学生住宿标准计算,2002年甘肃省高校学生公寓缺17.19万平方米,食堂缺5.4万平方米。从2002年新生入学以后的情况看,有的学校学生住宿条件甚至不如上一年,学生公寓又变成了6人或7人,学生住宿愈来愈拥挤,有个别学校已经解决不了新招学生的吃、住问题,开始租借地方办学。这说明高校后勤设施仍然是制约甘肃省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
一、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步伐,适应甘肃省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2002年年底,甘肃省教育厅经过论证制定了2003—2007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规划,经省高教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已原则通过,最近,将以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两办文件下发。根据这一规划,到2005年,预计甘肃省高等院校普通高校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将达到20万人,按“421”标准计算,学生公寓和食堂面积按规定应达到182.4万平方米和29.6万平方米,在2002年基础上,应新建高校学生公寓65.7万平方米,食堂13万平方米,到2007年,全省高校人数将增加到近26万人,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的需求更大。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要保证甘肃省高等教育在今后五年的持续健康发展,后勤设施建设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必须进一步加大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力度。
尽管近几年省上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但仍然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高校后勤设施建设的投入与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高校后勤欠账较多,后勤设施紧缺老化和功能不全的问题普遍存在,办学条件与事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政府的投入是远不够的,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行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就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来说,像甘肃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更应该放开步伐、加大力度,依靠社会力量,借助市场经济的优势,充分利用和吸纳社会资金,加快高校后勤融入社会和社会参与高校后勤的步伐,彻底改变高校后勤老一套的服务模式,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求,促进甘肃省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加强领导,强化统筹,充分发挥政府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主导作用
(一)各地政府要把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和发展先进生产力的主要阵地
进入21世纪,一个城市的繁荣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程度。
对于高校落户的城市,有成千上万名教职工和学生工作、生活、消费在这里,他们对当地科技、文化的发展,对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等都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些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搞好了,不仅能促进所在城市教育的发展,也会促进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推动城市现代化作出贡献。可以说,高校后勤社会化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所在地的政府,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把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当地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和促进先进生产力的主要阵地。不论高校属谁主管,都应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当作“分内”之事纳入政府的日常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制定有利于高校发展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政策措施,主动帮助学校解决自身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这样才能确保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顺利进行和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各地政府要进一步抓好国家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
国务院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已经明确,国家和省上出台的有关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优惠政策都将延续,凡是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和落实。同时,各市、州、地制定的优惠政策,也要研究延续的问题,要把高等学校的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盘子中去,在土地划拨、税费减免、立项规划、施工保障等方面,要切实做到特事特办,急事快办,必要时要省市联办,部门联办,简化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三)各地政府要主动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服务
高校所在地的政府应当把高校的发展同当地的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关心、支持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按照社会参与、市场引导的要求,有条件的,应该主动承担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任务,积极发动各种所有制的企业和社会力量承担高校学生公寓、食堂、物业管理、供水、供电、供暖等方面的服务,切实改变学校找政府的被动局面。这样做,一方面为高校的发展和后勤社会化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发展服务、饮食、物管等带动本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培育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积极主动,锐意改革,充分发挥高校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主体作用
(一)要制定好后勤设施建设的长远规划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改变现行高校办学模式,把高校后勤真正融入社会,使学校集中精力抓好教学科研,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各高校要克服短期行为,后勤社会化一定要考虑5年和10年以上。因此,各高校一定要制定好高校后勤设施建设的长远规划,并划分成若干阶段性目标逐步实施。长远规划和阶段性目标的确定既不能脱离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也必须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各校的实际情况,既具有前瞻性,又有可操作性。
(二)要加快学校后勤服务集团的建设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初期,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和不同工作基础的学校,选择不同的模式,只要有利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发展,各地政府都要给予支持和鼓励。
近几年,按照甘肃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各高校全部成立了后勤实体,如兰州铁道学院成立了董事会,西北师大、甘肃工业大学形成了甲乙方模式和兰州师专的主体乙方形式等等。无论后勤实体采用何种方式,都必须引入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产权关系,明确双方责、权、利。目前甘肃省进行的后勤社会化改革,产权关系尚未明确,还存在许多认识上的差距和操作上的困难。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深化到一定的阶段,就要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同学校这个母体剪断脐带。高校后勤要朝着企业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目标发展,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学校要成立“精干高效”的后勤行政部门,代表学校协调处理与后勤集团的关系,进行宏观管理和后勤服务监督检查。高校后勤服务集团要下决心改革人事用工制度,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形成后勤实体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新机制;在分配上打破平均主义,真正做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要改革财务制度,改拨款制为服务收费制,使校内消费市场和社会消费市场逐步接轨,使高校的后勤逐步走向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