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
按照《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规定,已实现“两基”的农村地区,新补充的小学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者、新补充的初中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均力争达到50%左右。
据统计,甘肃省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者仅为23.72%,这一比例距规定标准相差很远。因此,必须加强对甘肃省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建立新型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体系,除对农村中小学学历层次达不到规定要求的教师进行学历补偿教育和知识技能培训外,还应承担教师教育理论学习、价值观引导、师德培养、情感和心理健康教育等重要工作,构建农村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大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努力形成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坚持校长培训制度,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为农村中小学的管理服好务。
五、加强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实现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要改变甘肃省农村教育落后的现状,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如果按照常规速度来发展,城市和农村之间将很难实现均衡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带来了农村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契机。在小康社会建设中,落后的农村教育将成为一个新的“瓶颈”,不发展农村教育,将严重影响甘肃省小康建设的进程。发展农村教育,只争朝夕,要抓紧,要加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另外,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加快信息化建设,对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现教育公平、促进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意义深远。
(一)甘肃省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现状
经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甘肃教育信息化传输、资源、管理三大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及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教育科研计算机宽带城域网和广域网建设工程、现代远程教育“金证工程”及“银桥工程”、中小学师资和网管人员培训工程四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资源库、地区教育城域网和校园信息化环境基本建成。全省开设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学校占高中总数的89.08%,占初中总数的49.03%,占小学总数的7.23%;全省普通中小学现有计算机77602台,校园网391个,地面数字卫星接收小站1345个,模拟卫星接收小站2114个。高中、初中和小学的生机比分别为18.84∶1,49.93∶1和116.26∶1;接入互联网的学校占25.9%;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中信息技术教育专任教师5490名,分别占高中、初中和小学教师总数的3.61%、2.48%和2.01%;接受信息技术培训的高中、初中和小学的学生分别占同类学校学生总数的91.99%、62.40%和19.95%。
(二)甘肃省现代远程教育的总体思路和5年后要达到的目标
总体思路: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将农村远程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贯穿“推动发展条件较强地区加快发展,带动发展条件一般地区协调跟进,扶持发展条件较弱地区打好基础”的基本思路,以省会城市兰州为中心,重点发挥天水市对甘肃东部地区、张掖市对甘肃西部地区农村远程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扩大乡镇学校网络信息站和农村多媒体教学点建设规模和效能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乡镇和社区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工作目标:到2008年,力争使甘肃教育卫星宽带网卫星地面接收小站覆盖全省各类中小学;所有中学、完全小学和部分农村小学建成计算机网络教室,并能开出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全省所有城市和乡镇中小学基本接入甘肃教育互联网;全省所有地区基本建成教育城域网和地区级教育资源中心,使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实现双向互动式的远程教育功能;全省中学、小学中,经过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分别达到100%、50%,高中和初中学校的生机比分别达到8∶1~10∶1和12∶1,小学生机比例突破50∶1大关。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农村现代远程教育需要
现代远程教育是体现教育公平理念的重要途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投入要以地方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中央对西部地区给予适当扶持。
2003年,甘肃省被确定为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重点省份,国家决定补助5000万元用于甘肃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各地要保证做到专项专用,不得把该项经费挪作他用,力保955所农村中学和3111所农村小学(教学点)的项目试点工作,始终坚持“理顺体制、加强管理,完善基础、注重示范,突出应用、提高效益”的指导思想,将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示范项目的三种模式与不同类型地区发展要求相结合,全面考虑,突出重点。与此同时,省政府决定在原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专项经费的基础上,每年再增加1000万元,以促进甘肃省现代远程教育快速发展,努力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各地要多渠道筹措经费,允许地县从实际出发,在不加重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制定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建设资金的筹集办法。各市(州、地)可根据当地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坚持自愿原则,在学生上机、上网时,适当收取工本费。
六、做好帮扶工作,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对农村家庭子女的资助力度,保证农村教育经费基本需要
中央和省上将继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在原来经费安排的基础上,不断新增教育专项,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扶持。各地政府必须集中力量抓好以下工作:
(一)合理利用专项经费
利用好省政府每年新增的100万元职教专项、“普九”专项和安排的400万元少数民族牧区、边远山区寄宿制学校建设专项经费,保证这些经费用于最需要的地方,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要保证寄宿制学校建设经费。
(二)实施对口支援工程
认真组织实施好“东部地区学校支援西部贫困学校工程”、“省内大中城市学校对口支援贫困地区学校工程”、“省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支援贫困地区学校工程”三大对口支援工程,进一步加大省内对口支援力度,省级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在继续实施对贫困地区帮扶支教的同时,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资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
(三)充分利用好项目资金
坚持“完善政策、吸引投资、加强管理、重在落实、整体推进、注重实效”的项目工作原则,克服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利用好中英甘肃基础教育、中欧甘肃基础教育、世行贷款“贫三”、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邵逸夫赠款项目、“深圳—甘肃助学基金”等项目资金,提高项目资金的利用效率。目前,这些项目进展顺利,为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山区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加强校舍建设、购买教学设备、购买图书、培训教师、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建立健全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制度
保障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甘肃省生产力相对落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较多。妥善解决这些学生顺利接受义务教育,不仅关系到能否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公平与公正,而且关系到甘肃省“两基”攻坚目标的如期实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各级政府要在中央的大力扶持和已有助学办法的基础上,切实加强这方面的工作,采取积极措施扶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进一步落实对捐资助学单位和个人的税收优惠政策,动员和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捐资助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条件的县、市实行“两免一补”,扩大免费教科书的发放范围,保证农村适龄儿童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七、加强领导,齐心协力,力争甘肃省农村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建立健全农村教育工作领导责任制度
《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把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职责,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教育工作。各级政府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要把农村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予以保障;要把农村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分析、研究和解决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建立自上而下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评估检查体系,定期考核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抓农村教育的实绩,并将其作为干部政绩考核和选拔干部的重要标准予以考虑。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真正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工作到位。
(二)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要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度,切实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切实保障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切实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和周边环境治理,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为农村教育事业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和社会环境。
(三)构建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农村教育工作体制
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绝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也是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各级领导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共同关心、支持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使优先发展农村教育成为全社会各族人民的广泛共识和共同行动。社会各界、各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从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四)加强对农村教育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
推进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是各级政府的共同责任,但各县(市、区)和乡镇政府是具体的办学单位,具体工作要靠他们下大力气,狠抓落实,要形成党政领导亲自抓教育的工作制度。省上将对“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行”的目标落实情况以及“两基”攻坚和提高工作进行重点督导、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基层。并将对为教育工作作出努力、成绩突出的领导干部予以表彰奖励;对玩忽职守、不负责任、违反教育政策和规定的党政领导要严肃查处,真正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在甘肃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12章在甘肃农业大学新增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生态学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上的致辞
(2003年11月23日)
今天,我们为甘肃农业大学新增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生态学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甘肃省畜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举行隆重的揭牌仪式,标志着甘肃省高等教育的层次和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也标志着高校科研为地方经济服务、产学研相结合谋求发展的思路正在变为更多省属高校的实际行动。
甘肃农业大学是甘肃省创建较早的高校之一,也是甘肃省首家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高等院校。半个多世纪以来,甘肃农业大学在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自觉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培养输送各类专门人才4万余人,为甘肃经济建设和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各项事业得以迅速发展,学科建设长足进步,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办学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与服务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过一代又一代“农大人”的不懈努力,学校现已发展成为农业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教学体系比较完善、科技力量比较雄厚,在全国农业院校中有一定影响的高校。
这次甘肃农业大学新增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一个博士点、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和一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充分展示了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的提高,预示着学校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将在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更加重要的任务,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借此机会,对甘肃农业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提几点希望:
一是希望学校以顺利通过本科评估和学科建设为新的起点,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共甘肃省委十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抢抓发展机遇,科学规划未来,加快改革、建设和发展的步伐,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水平和效益,努力向国内高水平农业大学的建设目标迈进。
二是希望学校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专业结构,重点发展省内急需的学科和专业,逐步形成适应甘肃省高层次农业人才培养和重大农业科技项目攻关需要的学科群。同时,要在稳步扩大本科教育规模和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努力实现学校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
三是希望学校更加注重学研产结合,主动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要积极推进学校与地方、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着力抓好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使之成为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产品孵化的重要基地,生产并尽快转化一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不断为甘肃省农业发展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是希望学校坚持“数量保证、结构合理、素质过硬、整体优化”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努力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采取措施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重点抓好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扶持工作,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在甘肃农业大学新增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生态学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