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努力提升甘肃省竞技体育水平
竞技体育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本世纪初是甘肃省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不仅要备战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还要努力在2003年雅典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为国家争取荣誉。为此,必须立足甘肃实际,在巩固优势项目、拓展强势项目、突破弱势项目、打造“精品”项目、培养“拔尖人才”上下工夫,以在奥运会和全运会上实现新的突破为目标,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
一是坚持备战全运和突破奥运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完善项目布局,强化特色,突出重点,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要努力完成全运会参赛任务和目标,争取为国家的奥运争光计划作出贡献。省体育局提出了“瞄准1029目标,力争实现两个突破”的奋斗目标,即在第10届全运会上甘肃省代表团的金牌或总分较上届有新的突破;在29届北京奥运会上力争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确立这两个目标是符合甘肃省实际的,也是需要做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实现的。要适当扩大运动队的规模,做好运动员的科学培养和筛选工作;要在田径中长跑、曲棍球、自行车、摔跤、柔道、武术、射击、垒球等重点项目上,增加投入、改善条件,为运动训练和比赛提供有力的保障;要加强体育科研工作,不断提高体育运动训练和体育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提高科技对竞技体育的贡献率,重点项目课题可向社会公开招标,走联合攻关的路子;要把做细思想政治工作同实行重奖机制结合起来,稳定尖子运动员和教练员队伍。
二是重视和加强运动队伍建设。要加强对运动队的管理,明确目标责任,切实兑现奖惩。加快分配制度改革步伐,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对有突出贡献运动员、教练员、科研人员及其他特殊人才的待遇,提高运动员、教练员伙食标准。要高度重视高水平教练员、运动员等拔尖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不仅要把我们的优秀人才送出去培养,而且要落实各项政策,创造优良环境,吸引国内外高水平体育人才到甘肃省工作。各级政府和体育、财政、人事、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渠道作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优秀运动队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运动员伤残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优秀运动员进出畅通的合理机制。
三是切实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后备人才培养关系到甘肃省竞技体育有没有后劲和发展前景的重大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各地要按照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决定》要求,拓宽人才渠道,积极开展后备人才培养的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从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培养典型、加以推广,确保甘肃省竞技体育持续发展。鉴于甘肃省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地处高原的特色,我们的后备人才培养更要立足当地、立足青少年,从农村抓起、从民族地区抓起、从娃娃抓起。要学习借鉴教育发展的经验,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依靠社会和市场多渠道培养人才。要办好10所体育运动技校,注意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合作办学,争取有条件的运动学校升格为高职学院;加大对业务训练的投入和管理,做好人才培养和储备。
(三)积极发展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既符合我国经济战略性调整的要求,也有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甘肃省体育产业发展的潜力和面临的市场很大,但体育产业发展的水平和规模还远远不够。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抓住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时机,研究制定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广泛吸引社会投资,积极引导大众消费,大力培育和繁荣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所属的企事业单位,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大胆探索,延伸经营触角、兴办经济实体,争做体育产业发展的领头羊。目前,发行体育彩票是最好、最有效、最实用的体育产业,已被广大群众认可和接收。所以,发行工作要继续努力,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扩大销售额度。
三、加快发展体育事业,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领导,需要广大体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切实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
发展体育事业首先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政府要增强责任感,树立全局意识和长远眼光,把加强体育工作作为落实“十六大”精神的重要措施,作为促进人民身体健康,提高国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统筹安排,狠抓落实。要切实加强体育管理机构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在机构改革中,体育管理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地要根据本地区发展体育事业的实际需要,设立必要的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真正把当地的体育工作抓实抓好。要高度重视县级体育工作的基础性作用,在机构改革中,要确保县级体育工作不因机构调整而受到影响,要做到有机构、有编制、有经费、有活动,要明确其职能、职责,并配备强有力的班子。政府有关部门对体育工作要进一步给予积极关心、支持和配合。计划、财政、人事、劳动、教育、科技、建设等部门在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和规划时,要充分考虑体育发展的需要,对体育部门给予政策倾斜和积极支持。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和行业体协等群众团体,要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做好群众体育的组织、指导工作。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体育宣传,为体育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形成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各社会团体、广大人民群众重视体育、热爱体育、参与体育的强大社会氛围和坚实的社会基础,为体育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抓紧制定体育事业发展的新思路
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体育战线的同志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是抓好体育工作、搞好体育事业第一要务的思想,牢固树立改革创新和开拓进取的意识,紧跟时代、把握全局,高瞻远瞩、规划未来,尽快提出甘肃省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各级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是推进体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要结合政府职能的转变,带头转换观念,用改革的办法、发展的措施解决前进中的困难,通过改革和发展真正提升体育工作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中的位置,勇敢地挑起加快体育事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任。各级体育工作者要有改革的勇气、发展的气魄,跳出体育看体育,立足全局抓体育。要选择适当时机,积极申办区域性的体育赛事和大运会、民运会乃至全运会等全国性的大赛,大胆承办类似“黄河漂流节”、“国际滑翔节”等具有甘肃省地域特色的国际赛事,运用更加灵活的机制和办法,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汇集各方面的资金办赛、办节,让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为地方经济搭台、架桥,并在发展大体育的背景下把甘肃省的体育产业做大做强。要从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入手,加大改革的力度,建立有利于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管理新体制和运行新机制,同时,大力开展训练创新、技术创新,积极探索新的训练模式、手段和方法,不断增强甘肃省竞技体育的实力。
(三)进一步加强体育法制建设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树立法制观念,带头学法用法,不断提高依法治体的自觉性,促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体,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甘肃省实施〈体育法〉办法》、《甘肃省体育经营活动管理办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保障公民参与体育运动的权力得以实现,监督政府行使职权和履行义务。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执法检查力度,对体育场地设施被侵占、挪用或改作他用的问题,必须予以纠正。
各级政府要结合“四五”普法的学习宣传,在全社会普及体育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形成依法实施体育行业管理、依法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的风气。
(四)不断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
就整体而言,体育属于公益事业,体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因此,各级政府要从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做好体育基本公共服务,逐步改善人民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条件。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省委、省政府《决定》要求,将体育事业经费和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中,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确保体育事业经费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要加强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赠、赞助体育事业,逐步形成多渠道投资体育事业的融资机制。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体育产业要发展,体育彩票要发行,政府投入也要增加。不能因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和体育彩票的发行,而减少政府对体育事业的投入。
(五)全面加强体育队伍的作风建设
广大体育工作者担负着新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使命,任务光荣而艰巨。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体育工作,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的《决定》上来,增强做好新时期体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切实加强体育系统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工作者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过硬、作风顽强的体育队伍。胡锦涛同志最近强调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在体育这个高投入、高收入的行业中,倡导不恋金钱爱家乡,不畏艰难奋发图强的精神更具有现实意义。过去,我们的许多条件不如今天,但依然创造过辉煌。今天,我们的条件还是赶不上发达地区,甚至差距还要拉大,我们更应该把事业发展的基点定位于立足甘肃实际,培养和造就具有“甘肃体育精神”的队伍。所谓“甘肃体育精神”就是“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艰苦奋斗精神,就是坚持“三苦”、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克服困难、争创一流的精神。要切实加强体育道德作风建设,弘扬正气,打击歪风邪气,树立体育行业良好的风气和社会形象。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竞赛原则,坚决制止体育训练、比赛中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切实维护体育竞赛的公正性和纯洁性。要结合体育主管部门职能转变工作,抓好体育管理队伍的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出一支勤政为民、办事高效、团结协作、竭诚服务的体育管理干部队伍。
(在甘肃省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