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渔业产业化建设日趋成熟,为宁夏渔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日益成熟和完善,渔业私营企业和各类水产专业协会在渔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一些水产私营企业和经营大户已成为渔业生产的中坚力量。他们围绕生产和流通,发挥自身经济、技术优势,紧紧抓住产前信息、经营服务和产后运销服务的关键环节,延伸产业链条,开展渔业社会化经营服务,积极探索渔业产业化的有效途径,使宁夏渔业产业化建设又取得了新突破。一批具有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性质的渔业民间服务组织继续壮大,形式不断创新。如宁夏灵汉渔业联合社、掌政水产合作社、贺兰兴民渔业技术协会、黄河渔业合作社、通利渔业服务合作社、贺兰县水产品运销协会、中卫县水产流通服务公司等,联合养殖农户近千户,辐射养殖水面6万亩。这些由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渔业中介服务组织以物化的渔业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和经营服务为主要手段,有组织地把分散的养殖场点和农户联合起来,引导他们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丰富了我区农业产业化建设内涵。
在农业各业中,渔业是较早接受市场经济洗礼,在行业管理、技术推广、科研、经营、苗种繁育、饲料加工及生产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制,自身已具备了进一步推进渔业产业化建设的基础。近几年宁夏渔业产业化建设迅速起步,一些市县水产部门和个体私营水产经营实体,围绕生产流通,发挥了自身技术经济优势,紧紧抓住产前信息服务、物资经营服务和产后运销服务等关键环节,延伸产业链条,开展全方位的渔业社会化经营服务,积极探索渔业产业化的现实途径。中卫县实行“站场”合一,培育龙头,以饲料经营、水产品运销为手段,下活了渔业生产这盘棋,既服务了群众,发挥了推广职能,又壮大了自身的经济实力,为基层水产部门参与产业化建设闯出了一条新路子。银川郊区的灵汉渔业联合社吸纳从渔农民200多户,养殖水面7000多亩,跨两市三县一区,在组织和管理上借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内设董事会、监事会,依托龙头基地和技术服务实体,在服务上向联合社成员提供“四个确保”,在社内组织召开渔业新品种推广现场观摩会,示范推广彭泽鲫、鳜鱼、乌鳢、塑棚养虾以及池塘放置网箱套养罗非鱼等实用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国家农业推广机构的公益性服务职能,体现了民间渔业服务组织直接灵活的特点。贺兰兴民渔业技术协会以渔业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和苗种、饲料、药品等经营服务为手段,把分散的养殖场点和农户联合起来,共同发展,切实解决了从渔农民亟需解决而自身又难以解决的生产难题。2000年上半年成立的贺兰县水产品运销协会是宁夏渔业产业化建设中新近涌现出的又一个鲜活的典型,他们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搞活水产品流通、增加养鱼农户收入为目的,围绕渔业产业化建设,面向渔业生产结构调整主战场,为协会成员提供产前的苗种调运、养殖信息,产中技术指导、鱼病防治、饲料加工以及水产品运销等全方位的服务,体现了民营渔业服务组织来自于基层,植根于群众,服务直接灵活等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国家农业推广机构技术咨询服务,不但为农民解愁,而且为政府分忧。同时,增加了自身实力,也将我区渔业产业化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高层次。宁夏渔业专业合作社的兴起和日益成熟,反映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对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的强烈要求。民营渔业合作社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民营渔业中介服务组织成为渔业产业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这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各级水产部门应加以正确引导,并积极协调政府给予必要的扶持,推进渔业产业化建设向纵深发展,为我区渔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五
渔政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为渔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全区各级水产主管部门和渔政部门切实解放思想,转变职能,克服诸多困难,将全区渔业工作由宏观指导生产为重点,向依法治渔、依法兴渔方向转变,渔政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为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加强了鱼苗鱼种生产经营管理,继续实施了引进、调运鱼苗鱼种质量鉴评工作。根据《自治区鱼苗鱼种管理暂行规定》,召开全区鱼苗鱼种引进调运专门工作会议,安排部署苗种引进调运工作,全面推行《鱼苗鱼种引进调运许可证》制度,并组成质量鉴评专家组对引进调运的18架次2.25亿尾鱼苗鱼种依法实施了以质检、量检和疫检为主要内容的质量鉴评,并将鉴评结果公布于众,对规范鱼苗鱼种生产经营秩序,保护生产者的合法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受到了调运单位和养殖户的一致好评。二是进一步做好《水产养殖许可证》核发工作。《水产养殖许可证》核发工作是为了保护渔业生产者权益,合理配置国土资源而开展的一项渔业专项管理工作。已发放《水产养殖许可证》2500本,发证面积9000亩,占全区养殖总面积的近50%,为全区渔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渔业生产环境。三是继续做好相关渔业法规的修改和制定工作。2000年,除为配合全国人大对《渔业法》修订工作而开展了一系列宣传、调研工作外,还修改完善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鱼苗鱼种检疫操作规程》,规范了渔业执法工作,保护了渔业健康、协调发展。四是积极配合司法、环保等部门,协调做好渔业水域环境监测、渔事纠纷、渔业资产评估等工作,树立了渔政管理的良好形象。渔业外资项目进展顺利,为宁夏渔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六
宁夏渔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渔业外资项目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世纪80年代末,首次引进联合国粮农组织援助的“2814”渔业综合开发项目,投入资金1695万元,建设高标准精养池塘10000亩,为全区渔业树立了开发样板,同时,也为外资项目的引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98年开始的利用韩国政府贷款渔业综合开发项目,为宁夏渔业经济的大发展再次增添了强劲的发展后劲。第四期韩国政府贷款166万美元,主要用于新池塘的开挖,旧池塘和中低产田的改造,改善我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挖掘渔业生产潜力,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按项目计划,目前项目已进入尾声,进展顺利,已在2000年年底如期完成。
此外,1999年底,宁夏被列入“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水产养殖业良种发展项目”,该项目是由农业部外经中心牵头,内蒙古、宁夏、安徽、四川、陕西五省区参加的打捆项目,总投资5000万美元,经积极争取,初步确定宁夏利用外资额度为1000万美元,拟在7市县的12个项目点建设水产苗种繁育基地、设施渔业和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基地。通过各项目市县的共同努力,已完成可研报告的编制并顺利通过了世行项目官员两次对各项目点的组织考察,下半年将迎接世界银行对项目的预评估和评估考察。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水产养殖业良种发展项目的实施,必将使我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有较大改观,促进水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我区渔业生产结构调整步伐,为全区渔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宁夏渔业在新世纪以更高、更新的起点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但从整个渔业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分析,还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一是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结构和养殖规模上有了较大提高,但从渔业总体发展水平上来看,名优水产品养殖比重仍偏小;二是苗种生产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滞后生产的局面,尤其是名特优新苗种生产仍是制约渔业生产发展的“瓶颈”;三是渔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但整体发展水平仍处于低层次和初级阶段,缺乏科技投入和体制运作机制创新。这些问题都是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反映出来的渔业生产中深层次的问题,应引起各级水产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认真研究,逐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