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当前,渔业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市场需求持续不振、水产品价格偏低、渔业生产承受巨大市场压力。这是渔业进入新阶段出现的新问题,是渔业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的不适应。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市场经济中产品出现一时的卖难是正常的,反映了市场杠杆调节下经济发展的波动性。渔业同其他农业产业一样,长期以来所承担的社会功能主要是保障城乡水产品市场有效供给,追求的最大目标就是高产。近年来,尽管我们大力推行渔业生产结构调整,引进、示范、推广了一批优质、高效养殖新品种和养殖技术,但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四大家鱼”为主的单一的生产格局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生产结构和品质结构仍不能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水产品品质及多样性的需求相适应。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改变长期以来渔业生产低产值、低效益的状况,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立足于调整生产结构,走特色渔业、优质高效渔业之路。渔业是我区农村产业中的一支轻骑兵,较早地接受市场调节,在适应市场、与市场经济磨合的进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适应市场变化,调整生产结构具备一定条件和优势。因此,对渔业结构调整一要充满信心,二要看准方向,三要发挥优势。充满信心,就是要看到宁夏渔业生产结构调整已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一批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品种和技术的引进、组装配套与示范推广,为全面推进结构调整闯出了路子,增加了技术储备;渔业基地化生产、规范化经营、区域化布局的产业特征为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业已形成的外向型生产格局更为结构调整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看准方向,就是要立足于区内、区外大市场,大力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生产,养殖品种多种多样,生产形式不拘一格。1999年我们在全区推广的套养彭泽鲫、大口鲶,沙湖大水面围养河蟹,银川郊区、贺兰等县市塑棚池塘养殖罗氏沼虾、池塘放置网箱套养罗非鱼,灵武市大泉渔场池塘主养鳜鱼、罗非鱼、淡水白鲳、乌鳢、革胡子鲶等渔业示范项目,养殖技术实用,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广,代表了今后一个时期宁夏调整渔业生产结构的方向。要重视研究生产、研究市场,尤其是研究预测潜在的、未来的市场变化趋势,积极、主动地引导生产适应市场优质化、多层次的动态发展需求。发挥优势就是要充分发挥宁夏得天独厚的区域资源优势,依托引黄灌区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光热资源和宁南山区独特的大水面、冷水水域资源,大力发展充分体现这些优势的特色渔业和主导产品。发展河蟹养殖业是我区渔业发挥优势、调整结构、培育渔业主导产品和“拳头”产品的一条现实途径。河蟹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洄游性甲壳类水生动物,是深受群众喜受的高品质水产品,国内外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河蟹主产区的长江流域湖泊江河水域受工业污染情况日趋严重,加上洪水灾害不断,给河蟹大规模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宁夏拥有80多万亩天然水域资源,有近20万亩湖泊等天然水面具备大面积发展河蟹围栏养殖的资源条件,从在沙湖、明水湖渔场和贺兰鱼种场等地的养殖情况看,河蟹在不同水体条件下均表现出良好的生长性状和适应性,并且品质优良,完全具备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我们要站在发挥资源优势、调整生产结构、发展外向型特种养殖、培育我区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的高度上来认识河蟹养殖业,把河蟹养殖当做一项兴渔工程来抓,统筹规划,以产业化思想运筹生产、运销各个环节,促使河蟹养殖尽快成为我区水产业的一个优势产业和外向型的特色产业。
三
1999年是渔业迈向新世纪至关重要的一年,扎实做好全年工作,对于圆满完成“九五”计划,为顺利实施“十五”计划奠定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自治区农业工作总体部署,1999年全区渔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稳定总量,调整结构,着力发展特色渔业,培育优势产品和“拳头”产品。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渔业生产结构调整战略,加强渔业基础建设,深化渔业科技体制改革,推进渔业法制建设,为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发展目标是:水产品总产量36000吨,比上年增长5%,从渔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主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实施渔业丰收计划综合增效增收工程,大力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生产。渔业丰收计划是10多年来生产实践证明了的推广普及渔业实用科技的有效组织形式,1999年继续坚持。要将实施渔业丰收计划同结构调整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项目管理的形式带动结构调整措施的落实。1999年的渔业丰收计划综合增效增收工程,概括起来就是八大推广项目三大示范基地。
八大推广项目是:(1)主养、套养鲫鱼30000亩,其中池塘主养彭泽鲫2000亩,平均亩产300公斤,总产600吨,产值600万元;套养彭泽鲫、异育银鲫27000亩,平均亩产80公斤,总产2160吨,产值2160万元;池塘网箱套养罗非鱼1000亩,网箱净养水体2000立方米,每立方水体单产80公斤,总产160吨,产值160万元。(2)套养大口鲶、黄河鲶18000亩,亩均增产30公斤,总产量540吨,产值648万元,亩均增收360元。(3)套养团头鲂、大口胭脂鱼、鳜鱼、叉尾、乌鳢、鲈鱼6000亩,亩均增产优质鱼15公斤,总产90吨,产值144万元,亩均增收240元。(4)大水面小网箱养鱼800立方米,放养品种主要为鲤、鲫、鲶等,每立方水体单产80公斤,总产64吨,产值64万元。(5)塑棚池塘养殖罗氏沼虾、刀额新对虾、南美白对虾120亩,亩均产商品虾150公斤,亩均产值10500元,总产18吨,产值126万元。(6)大银鱼移植增殖10000亩,开发利用宁南山区水库塘堰大水面资源,投放大银鱼发眼孵3000万粒,力争1999年形成商品产量,为山区人民脱贫致富闯出新路子。(7)鱼病综合防治技术推广20000亩,重点加强暴发性鱼病的防治与监测工作。(8)鲟鱼引种试养,主要引进史氏鲟、匙吻鲟、俄罗斯鲟等品种,丰富我区高档水产品养殖品种结构,增加技术贮备。
三大示范基地是:(1)河蟹大水面围栏养殖示范基地。确定为平罗、贺兰及沙湖旅游公司围养面积25000亩,平均亩产10公斤,总产250吨,产值2500万元。(2)配套建设蟹种培育基地和商品蟹暂养基地,形成供种、生产、运销一体化产业结构。两高一优渔业示范基地。主要是通过池塘主养、套养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品种,形成基地化规模生产,示范带动全区渔业生产结构调整工作。计划重点建设灵武、银川郊区、平罗三市县3个场点,推广面积5000亩。(3)设施渔业示范基地。重点引导、支持建设中卫、永宁、银川郊区、贺兰、平罗等市县发展集苗种繁殖、名特优养殖及越冬贮养等功能为一体的设施渔业基地,逐步形成具有区域化布局特征的渔业龙头生产基地。
——加强鱼苗、鱼种生产体系建设。苗种问题事关渔业生产大局,苗种生产必须立足于本地化,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好。1999年自治区将继续对重点苗种基地建设给予支持,并结合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引导这些基地由常规苗种生产向名特优苗种生产方向发展,力争在二三年内常规自给率达到80%,名特优苗种自给率达到50%以上。
自治区水产研究所早繁中心应当成为全区苗种生产龙头基地,基础建设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要充分借鉴和体现现代渔业科技成果,力争15年不落后。
——大力发展设施渔业。设施渔业是现代渔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推行渔业生产结构调整战略的一条有效途径。各级水产部门要切实加强宏观规划和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充分总结近几年我区设施渔业建设的成功经验,把发展设施渔业当做推进渔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好。设施渔业建设要因地制宜,立足于开发利用光热资源优势,建设形式多种的日光温室池塘、工厂化人工控温日光温室池塘设施,推广应用现代渔业集约化养殖新工艺,发展集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生产、苗种繁殖和热水性鱼类冬季贮养为一体的设施渔业基地,为渔业增效、农民增收走出新路子。
——以发展渔业中介服务组织为突破口,务实地推进渔业产业化建设。宁夏渔业产业化建设迅速起步,发展势头很好,涌现出了一批渔业专业合作社和运销流通组织,这些组织由农民、个体私营企业自发联合,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从渔农民和群众对渔业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的强烈愿望和要求。这是我区渔业发展新阶段出现的新生事物,各级部门要给予积极支持,引导其健康发展。首先,民间专业合作组织产生与发展的最基本动因是生产对接市场的需要,它的发展必须紧紧围绕渔业生产,紧扣产前渔需物资供应与信息指导、产中技术服务、产后水产品运销服务等关键环节,切实解决从渔农民亟需解决而自身又难以解决的生产难题。只有这样,才会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各类合作组织无论是生产联合,还是资本联合,尚处于起步阶段,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有待于提高。应当十分注重科技的投入,注重引进现代企业管理机制。要推行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制,形成保障合作社发展需要的投入机制,用农民的钱办好农民自己的事。对于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我们要转变观念,改革行业调控方式,给予政策、投入上的支持,一些推广项目、实用科技成果完全可以施惠于专业合作社,充分调动和发挥专业合作社服务农民和承担国家公益性推广职能的双重功能。
——大力推进渔业法制建设。要进一步加大渔业执法力度,加强渔业资源管理,做好渔业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切实行使渔业水域环境保护职权;开展水产品运销检疫工作,促进健康养殖;积极开展资源移植、增值,加大渔业自然水域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同时要继续做好《水产养殖许可证》发放工作。把《水产养殖许可证》发放工作作为渔政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切实抓好,围绕许可证功能,积极开发服务渔业的各项工作。继续做好地方法规、规章的完善、配套工作,重点组织编制《渔用饲料药品生产经营管理办法》《鱼苗、鱼种检疫操作规程》,积极修订、完善《鱼苗鱼种管理暂行办法》《水产养殖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行业规章,争取作为地方法规颁布实施。
要加强渔业普法宣传和渔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深入宣传《渔业法》以及行业配套法规,使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深入了解《渔业法》,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有计划地进行渔政人员业务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具备综合行政执法手段和水平的渔政管理队伍。
——加强渔业科研、推广工作,努力提高水产部门指导行业、服务行业的水平。科技是“脊梁”,这在宁夏的渔业发展中体现得尤为充分。当前,渔业面临市场经济挑战,无论是调整生产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是提高市场竞争力、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渔业发展中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依赖于科技进步和创新。现阶段,宁夏推进渔业科技进步,应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渔业综合增效增收技术应用、名特优新水产养殖技术引进与组装配套、鱼病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以及名特优新苗种生产等关键技术上。各级水产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面向生产,研究生产、研究市场,以服务行业、服务生产、服务农民为己任,切实加大科技推广力度,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对从渔农民的科技培训,真正使科技为生产所用,为农民所掌握,尽快扭转当前渔业科研、推广工作滞后于生产的局面。渔业科技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按照国家及自治区关于加速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渔业生产和行业发展,扎实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到2002年,初步建立起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精干高效的渔业科研、技术开发推广体制,为渔业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科研工作要面向生产、服务行业。科研体制改革要处理好“稳”与“放”的关系,稳住的这“一头”应当是本单位真正的科技优势;放开的那“一片”应成为科技开发、成果转化的主力军。要坚持科技创新,服务创收,主导产业必须建立在自身的技术优势之上。要把几十年来由国家包办的科技事业当做一项产业推向市场,就必须依托自身技术优势,扬长避短,否则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推广工作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渔业技术推广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广工作服务生产、指导生产的新路子,摆正在行业中的位置,找准与生产的结合点,在服务生产、服务行业的实践中不断壮大自己。水产行业是一个欣欣向荣、充满生机活力的产业,客观上为我们的科研、推广部门及广大科技人员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我们应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在拼博中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世纪之交,万象更新。新的形势,新的要求,是压力,更是动力。我们要认真领会中央、自治区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按照全区农业工作会议的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调整思路,真抓实干,始终把我们的工作置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中通盘运筹,立足行业优势,加快产业发展,以卓有成效的工作回报党和人民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