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白叶枯病应以推广种植抗病良种为基础,清除菌源,以秧田防治为重点,合理肥水管理,加强预测预报,及时施药,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达到丰产增收的目的。
(1)推广抗病品种。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白叶枯病最经济、易行、安全而有效的措施。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太湖稻区,由于晚粳稻农垦58的大面积推广,白叶枯病明显变轻。洞庭湖稻区,80年代以来由于推广抗病的以IR26、IR30、IR36等作恢复系选配的杂交稻组合如汕优6号、威优6号、威优64及常规稻BG90-2为主体亲本的扬稻系列及湘早籼3号、湘早籼6号,湖北鄂早6号、湖北鄂早7号抗病品种,病害造成的损失逐年下降。珠江三角洲稻区,80~90年代除推广抗病的杂交稻外,还推广了青华矮6号、晚华矮1号、特青、特三矮、胜优2号等一批抗病品种。2000年以来,育种家将野生稻中抗向叶枯病的基因导入水稻品种中,育成一批抗谱广、抗性持久的品种,加以推广,使近年白叶枯病的流行程度明显变轻。
(2)杜绝菌源。选留优良种子:选择无病或病轻田块选留稻种,以减少种子上的带菌量,减轻病害的发生。种子处理:精选去杂,选留籽粒饱满、发育充分的优质种子,播种前进行药剂浸种。浸种药剂的选用可根据当地药源情况而定,处理方法:强氯精300倍液浸种,先清水预浸12小时,后药水浸,早稻24小时,晚稻12小时;中生菌素,100毫克/千克,水温58℃下浸种48小时;10%叶枯净,200倍液,浸种24~48小时。此外,药剂缺乏时仍可用1%石灰水浸种,早、中稻浸2~3天,晚稻浸1~2天。浸种水面要高出种子3厘米左右,使种谷始终浸没在石灰水中,不要搅动,并加盖避免阳光直射。
(3)加强栽培管理。施肥要注意氮、磷、钾的配合,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后期慎用氮肥;绿肥或其他有机肥过多的田,可施用适量石灰和草木灰。要浅水勤灌,适时适度搁田,严防秧苗淹水,铲除田边杂草,这些都有减轻发病的作用。
(4)药剂防治。根据预测预报的结果,或经系统调查发现田间发病中心后,要及时用药防治。防治白叶枯病可用下列药剂:①叶枯净(杀枯净):10%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每次每亩喷药液100千克;②敌枯唑(叶枯灵):5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次每亩喷洒100千克;③中生菌素:使用浓度为15毫克/千克,每次每亩喷洒75~100千克;④噻枯唑(叶青双,川化018):20%可湿性粉剂800~l000倍液,喷洒60~75千克。用药次数可根据病情发展,每隔5~7天,连续施药1~3次。为了延缓病菌抗药性的发展,对药剂要进行合理轮换使用,以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和确保它们的防治效果。目前,已在田间检测到噻枯唑的抗性菌株,这些菌株对敌枯唑表现交互抗性,且抗药性稳定,而对叶枯净不表现交互抗性,因此应将噻枯唑或敌枯唑与叶枯净轮流使用,不能单独长期使用单一种药剂或与之有交互抗性的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