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认知他人的情绪,首先要有“同理心”。同理心是情商中的关键要素,它是同情、关怀与利他主义的基础。一个有同理心的人,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理解他人,这样就能更好地认知他人,掌控身边的环境。
用同理心为彼此搭座桥
对于许多人来说,“同理心”似乎一个一很陌生的词,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同理心已经深入到了人际交往中的每一个缝隙中。运用同理心,可以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可以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可见,“同理心”是同情、关怀与利他主义的基础,具有“同理心”的人能从细微处体察到他人的需求。可以说同理心是现在人际交往的基础,是当今社会个人发展与成功的基石。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有一把大锁挂在大门上一动也不动,一根铁杆使出了吃奶的劲,还是无法将它撬开。不一会儿,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关怀,才能把自己变成一只细腻的钥匙,进入别人的心中,了解别人。
在人际交往方面,我们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固执己见,老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如此一来,势必会引起不必要的争执。所以,在此处也需要加强“同理心”的培养。
禅宗里有这样一则公案。
有两个小和尚,平时就爱抬杠。一天,两人又为了一点小事争论起来,越说越大声,最后吵得面红耳赤,谁也不服谁。第一个小和尚气冲冲地跑去找禅师评理。禅师很有耐心的听完小和尚的诉说,淡淡地说:“你是对的。”听了禅师的这句话,第一个小和尚得意洋洋回房去了。
过了一会儿,第二个小和尚也气冲冲地跑去找禅师评理。禅师也很有耐心听完他的说明,照样淡淡地说:“你是对的。”第二个小和尚也高兴的回房去了。
这时,一直在旁服侍的第三个小和尚忍不住开口说:“师父,您平常教导我们待人要诚实,万万不可做违心之论,可是,我刚才亲耳听见您跟两位意见不同、有争执的师弟都说‘你是对的。’恕我冒犯,您这样说,岂不是一种违心之论吗?”
禅师同样耐心地听完第三个小和尚的唠叨,不但不生气,反而和颜悦色的对他说:“你是对的。”第三个小和尚入门较久,也比较有慧根,听禅师这么说,立刻开悟,连忙跪谢禅师的当头棒喝。
原来由于我们每一个人都自认为“我是对的”,所以才会固执己见,毫不相让。假如我们能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把想法颠倒过来,改为“你是对的”的态度,争执必定减少,彼此的摩擦也较容易解决。
实际上,同理心并不仅仅是一种“推己及人”的表达,更是一种落实到生活中的行事风格。同理他人并不意味着完全认同他人,而是因为懂得和理解,所以才会宽怀,才不会拿自我的东西来压制他人的意愿。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把同理心渗透在自己担任的每个角色中,主动地去了解别人的感受,关心别人的需要,并采取力所能及的行动,就会发现自己会慢慢变成一个受欢迎的人,并且能够在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享受快乐的生活。
“知人”是交往开始的第一步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贵在知人,其实道理很简单:不认识对方,不了解对方,也就根本谈不上与之交往。知己知彼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础,可以这样说,如果交往双方不能做到知己知彼,就不可能有成功的交往活动。因此,了解他人,才可以顺利沟通。其实,这种知彼的能力就是一种社会知觉能力。
社会知觉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对别人、对群体、对自己进行认识的过程,包括对别人的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和人际知觉。在人生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是一个出色的演员,随时随地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因而每个人必须对自己和别人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及行为规范作出准确的认识和判断。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就要和别人交往,而要恰当地处理和别人的关系,就必须了解对方的情感、好恶、需求和个性,此所谓“知彼”。同时,在交往过程中,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倾向也应该有所察觉,知道自己是喜欢对方还是讨厌对方,此所谓“知己”。只有对自己的态度作出准确的判断,才能明确我们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哪些冲突和契合,从而及时进行调整,有效的消除交往过程中可能导致障碍和隔阂的不利因素,促进彼此关系的健康发展。
两个人的交往,了解他人和了解自己同样重要。就像两个世界的相交,要看到其中有多少共同点,有多少互相的需要,有多少心灵的契合,这些在交往中是不能忽略的。有一句谚语说,好朋友就是另一个自己。这说得似乎有些夸张,但好友之所以称作好友,必然是相知信任,心曲相通,没有互相之间的了解和欣赏,又怎么能做到呢?知己就是知晓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对于自己有自知之明;知彼就是了解对方的特点和脾性,能够加以把握和容纳。“知己知彼”不是简单的互相了解,心中有数,而是在彼此的对照中发现自己,欣赏别人,进而深层的了解自己和别人。
了解对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交往中进行观察、分析,不断了解对方;从对方的同事、朋友、邻居、领导或对手那里了解对方;了解对方的个性、爱好、习惯、地位、兴趣、品质、欲望,生活嗜好、交往方式、家庭背景、成长历程、文化修养、奋斗目标等;也可以通过“投射”来了解对方,即说一句特殊的话、做一件特别的事、见一个特殊的人等,然后观察对方的反应。
据说拿破仑能够叫出他的每一个士兵的名字,然而,我们不是拿破仑,也许我们也能够恰好有能力,记得那些不同的名字,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记住每一个人鲜活的特点,差异的个性,比照他们发现自己,也从自己的视角增长对于社会和人性的了解。了解是为了把握,把握是为了更好的交往,能够做到说话办事有的放矢,区别情况,不同对待。当然,我们是为了友好相处,是为了和谐的合作,在了解和把握了每个人的特点之后,就会更加灵活自如,从容不迫。
一个人如果获得了较强的社会知觉能力,就具备了处世的艺术,在人际交往中就能够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培养社会知觉能力,训练社会知觉的准确性,真正做到在人际关系的交往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通过察言观色认识他人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看错人是往往是我们最容易犯的致命错误。因此,与人周旋,比起与别的事物打交道,则更需要我们认识他人的情绪,看透对方的内心。认识他人,真的是一门深奥的哲学,必须像研究书那样深刻地研究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这些人中,有好人,也有坏人,有度量小的人,也有度量大的,有光明磊落的,也有耍阴谋诡计的,有热情开朗的,也有内心羞涩的。总之,我们必须面对非常复杂的人群,如何认识他们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练就一双慧眼,能够准确地读懂他人的内心,从而判断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是可以结交的朋友,还是需要防备的小人。
“察言观色”是一切人情往来中,操纵自如的基本技术。我国古代,中医学理论上提出了著名的“四诊法”,即:望、闻、问、切。它是指医生运用视、嗅、听、触等感觉功能以及与病人或知情者交谈,全面了解和系统地掌握与疾病相关的各种信息,从而指导临床治疗。现如今,要在现实生活中洞悉人心,也可以借鉴这种中医学的经典诊断法,再与心理学完美结合,发展成为“探心四法”:“望”是指通过看人的外表分析其内心世界。“察”是指通过观察人的神态和行为推断其心绪。“闻”是指通过听人发出的声响和嗅人身上的体味探究其个性。“识”是指通过人的兴趣爱好深入地识别其情感秘密。这四法也可以说是“察言观色”不可缺少的要素。
有社会心理学家将通过察言观色认知他人的途径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观其外表
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我们每个人的外表都是先天的生理特征与后天的修饰有机结合的结果,外貌长相是天生的,而服饰、发型等修饰成分则是出于个人的选择,因此它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的喜好、性情、审美与素养,服饰以色彩、款式和质地构成了一种造型语言和表达某种文化意义的符号,因此人们也往往以不同服饰表达自己的特定环境中的特定身份和特殊感情。
2.通过言谈了解对方
言语作为自我表达和交流的工具,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认知他人的依据。
(1)声音大小
通常,在我们表达反对意见时,往往会提高音调,以便在气势上压倒对方;另外,在人们激动的时候,也常常会因兴奋而提高音调。相反,人们在平静、颓丧、沉思时,往往会把音调放得很低。
(2)语速快慢
说话一向慢条斯理,却突然变得快速急促,往往是因为心中感到不安或恐惧,想迅速把事情说出来以得到解脱。同样的,一直能言善辩,突然变得吞吞吐吐或者一直说话不得要领,突然间滔滔不绝等情况,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3)节奏感
性格乐观、开朗的人,说话往往轻快且富有节奏感。相反,如果一个人说话经常张口结舌、语无伦次,则多半是缺乏自信或心中有鬼的表现。如果一个人说话有板有眼,说明他对所谈事情清楚明白,立场坚定,不怕对方反驳;相反,若是匆匆忙忙想要结束谈话,或支支吾吾、语气暧昧,多半是不愿承担责任,处世圆滑的人。
3.通过姿态了解对方
姿态与动作也叫身体语言,指人体各部位的动作和所保持的姿态,动作是动态的身势,它是一种非语言线索,特定的姿态动作往往传递一定的信息,表示一定的态度,能反映一个人内在的心理活动,一个成功的交际者不但需要理解他人的有声语言,更重要的是能够观察出他人发出的无声信号,并且能够在不同场合中正确使用这些信号。
(1)双手的姿势
手最容易表现一个人的特点,如果谈话时,双手总是忙个不停,这样的人不安稳,欠成熟;在大笑时,喜欢用手掩住嘴的人有女人气;而手势过多过大的人表现欲强,或者思维活跃,急于表达。
(2)站立的姿势
哈腰弓背的站着的人,往往是一个缺乏自信和主见的人,这样的人乐于讨好对方;而喜欢双手提着包垂在身前,像个侍者一样笔直地站着的人,多半自以为形象不错,而且看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
(3)行走的姿势
一般情况下,急性子的人走路快、步幅大;喜欢算计的人一般走路东张西望、慌里慌张的;总喜欢靠边走路的人一般比较沉默的内向,或有自卑倾向;而喜欢把手插到裤袋里的人,一般情况是希望引起别人注意。
情商小测试
拿烟的姿势透露你的爱情观
想了解一个人的爱情观是怎样的吗?方法有很多,但是通过拿烟的姿势也能透露出一个人的爱情观,现在就来测试一下吧。
下列抽烟姿势,哪一项是你经常使用的?
A.常用嘴叼着香烟。
B.用食指和中指拿香烟。
C.常用拇指和食指夹香烟。
D.夹香烟时,五指不自觉地张开。
结果分析:
A:此类型的人一般比较大胆,色心颇重。在恋爱中,通常处于主动地位,既积极又热情,风度翩翩。然而,这种类型的人看似很重义气,实际人品可能有些问题,如果想要与之白首偕老,还应该多加考虑。
B:此类型的人一般自信而又果敢,在爱情上不惧付出,自始至终痴心不改。生活中同样较为出色,做任何事都彻头彻尾,较受人欢迎。不过呢,尽管此人风度出众,能够左右逢源,是个好情人,但内心可能自卑感甚重。
C:此类型的人是一种非常富有同情心的人。但此类型的人往往比较博爱,他们的仁慈宽厚会让他们常常帮助那些相交平平的人。同样是拇指和食指拿香烟,但如果常常是手心向里而香烟朝外的话,说明此人警觉性颇高,性格倔强,而且会相当“绝情”。
D:此类型的人有些神经质而又性子急,如果他们仍然有很多优点令你倾心的话,则要多注意他的健康状况。大多数时候,他们言辞犀利,但又没有什么头绪,或许他自己许下的诺言,到第二天便不再记得。他们不大可能是理想的情人,当爱人更不适合,爱上他们会使你常常独自品尝被冷落的滋味。
从眼睛看透他人的心
爱默生曾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要字典,却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从一个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内心的疑问、好恶及态度的赞成与否。可见,在面部表情中,眼睛能传神、会说话,最能表达细腻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