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轻松告别产后疼痛
(1)伤口疼痛:阴道分娩常常造成会阴部受伤,其疼痛程度因裂伤大小、范围,以及有无并发血肿、感染有关,个人对疼痛的敏感程度也影响了疼痛的感觉。一般伤口在分娩刚结束数小时到24小时内最为严重;剖宫产的伤口疼痛一般比自然分娩要厉害,所以大多数情况需要注射止痛药帮助止痛,不过术后~天也多能恢复活动,因此,医师一般会建议产妇使用束腹带来固定伤口,以减少活动的牵拉,还要在术后观察7~10天,如无问题就可以洗澡了。一般来说,伤口大多数天到数周内可以恢复。按照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式:①一般疼痛。只要采取不直接压迫伤口的姿势坐卧,如侧卧、背靠床半卧,或坐时用气垫垫着臀部等姿势,并适当服用止痛药就可以减轻疼痛。②肿痛较严重。初期可用冰袋敷,然后用热敷或药水坐浴。如果并发血肿,伤口有肿胀、瘀青,情况严重,就要手术来止血和引流了。③存在并发感染。并发感染的伤口多在产后3~7天出现红肿、疼痛、缝合处裂开等,治疗时必须加用抗生素,保持伤口干燥或重新缝合裂开的伤口。
(2)子宫疼痛:产后子宫会有强直性收缩,以减少胎盘剥离后的出血,此时在下腹部常鼓起一个圆形且硬邦邦的东西。子宫收缩的疼痛多与胎次有关,经产妇多比初产妇严重。如果收缩良好且恶露不多,可通过按摩或使用子宫收缩药来减痛。子宫也可能感染,尤其是破膜时间过长、有羊膜绒毛膜炎或是胎盘娩出时借助器械的产妇,恶露会有异味,并有脓样分泌物,子宫有很严重的疼痛及触痛感,甚至出现发热、畏寒等感染的全身症状。子宫疼痛的处理方法大多是使用抗生素、止痛药,并加以适当引流。还有极少数感染是因子宫内感染物无法排出,这就必须手术取出感染物了。
(3)肌肉疼痛:产后常常有手、脚、腰、背等处肌肉的酸痛,尤其是产程过长或平时很少运动的产妇更容易出现肌肉酸痛。这是肌肉过度运动,使得乳酸堆积的结果,所以医师都会建议热敷和按摩来治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疲劳。此外,适当休息也是减痛的好方法。如果疼痛较严重,可以使用局部止痛药。一般数日内可以痊愈。
(4)耻骨联合处疼痛:这种疼痛在怀孕末期就出现了,产后数日内也有。这是因为怀孕时体内激素改变,造成软骨结构变松,骨盆得到扩张,可以使胎儿顺利通过产道。医师会建议产妇卧床休息,并用止痛药止痛,后期可以做些恢复运动。一般数周内可以恢复正常。
(5)尾椎骨疼痛:这种疼痛多见于胎儿较大、骨盆较小及产程过长的产妇,主要是因为尾椎骨移位,骨膜发炎或神经受压迫。开始时可以用止痛药并多休息,后期可做些恢复运动。一般几周可以恢复。
(6)乳房疼痛:乳房胀痛多发生在产后数日到数周,其原因多为乳汁排出不畅,所以处理方法以局部冷敷、少喝汤,少吃高蛋白、高热量食物,或减少乳头刺激为主,这样可以减少乳汁的分泌。此外,由肿胀处向乳头方向按摩或用真空吸乳器吸乳汁都有利于解决乳房胀痛问题。如果乳房红肿、疼痛,产妇合并发热,就是乳房发炎了,此时应服抗生素和止痛剂,经过1~2周的治疗就可以痊愈。
(7)骨盆韧带疼痛:这是产后子宫恢复时出现的疼痛,程度一般轻微,大多不必理会,能自行恢复。
(8)膀胱疼痛:膀胱疼痛多见于产程过长、排尿不顺畅、尿液积在膀胱内无法排出的产妇,还有就是剖宫产后放置导尿管发生感染者。前者的治疗方式就是减少喝水、导尿或排尿训练;后者必须使用抗生素来抗感染,还要多喝水帮助细菌排出。
(9)咽喉部疼痛:常见于分娩时大喊大叫、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剖宫产时插管进行全身麻醉的产妇,治疗和处理方式就是让产妇多喝水、少说话,使用消肿止痛药,并发细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这种疼痛大多数日可以消失。
(10)头痛:头痛的原因非常多,也是让医师最“头痛”的问题。一般常见的是“紧张性头痛”,多发生于压力大、感冒、睡眠不足、体力透支的产妇,感觉到太阳穴紧绷,像有带子在勒着一样,可以服用止痛药缓解症状。如果是“偏头痛”,一般都有头痛病史,伴有眼眶疼痛、畏光、流泪,治疗时需要多种药物的配合才可达到疗效。如果是“血管搏动性头痛”,就须小心是否有血压过高的问题。此外,鼻窦炎、外伤或脑部肿瘤、感染、青光眼等也可能出现头痛,初步处理无效后必须迅速就医。
(11)肠绞痛、胀痛:这种疼痛多发生在肚脐周围,发作时除感觉肠绞痛外,还有便意,程度时重时轻,位置不定,可能伴有便秘或腹泻。多见于患胃肠炎、经历多次手术的产妇,所以要保持饮食清淡,并配合调整胃肠功能的药物对减轻这种疼痛有效。
(12)胃痛:多见于手术后禁食的产妇,或是因为精神压力大、原本有胃肠道病史的产妇。如果能保持饮食清淡,并配合胃药、止痛药和调节胃肠功能的药物,大多数日内可恢复正常。
月子里得病谁之过在产褥期,母体各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变化很大,身体抵抗力大为下降,尤其是子宫内壁在胎儿和胎盘娩出后,尚留有巨大的创面,极易感染疾病,因此,做好产褥期的调养及卫生至关重要。
(1)要加强孕期保健。孕期要注意增加营养和适当休息,以增强体质。保持全身特别是会阴部的清洁卫生,发现有各种感染或贫血,应及时治疗。在分娩后2个月内切忌同房过性生活,以免埋下隐患。
(2)保持皮肤清洁。产妇分娩后由于生理变化,很容易出汗,特别是睡觉和醒来时,常常是全身汗涔涔的。由于汗腺分泌活跃,产后机体抵抗力相对降低,加上恶露和乳汁不断分泌,身体更容易被污染,病原体乘机滋生、繁殖,侵入肌肤,引起感染。在高温季节还容易生痱子、脓疱疮,甚至虚脱、中暑。因此,需注重卫生保健,勤洗浴、勤换衣裤,确保皮肤、床单、月经纸的清洁卫生。正常产妇24小时后就可擦浴或淋浴。但不可盆浴或池浴。每次淋浴5~10分钟为好,浴水温度为34~36℃,浴室的室温应不低于20℃。淋浴后用妇科洗液对会阴进行消毒处理则更好。淋浴不但可以起到清洁卫生的作用,还会解除分娩过程带来的疲劳,使产妇顿觉精神舒畅。如有会阴裂伤或手术创口未愈合时,则不宜淋浴,可用温水擦浴。
(3)留心恶露变化。正常产褥期,在第1周内阴道出血,称恶露,一般不超过月经量。如果出血持续2周以上,超过月经量或有血块,阴道排出物呈烂肉样组织或有腐败臭味时,应请医师检查,及时处理,解除后患。
(4)注意会阴卫生。为了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每天用妇科洗液或温开水擦洗会阴2次。大、小便后揩拭会阴、肛门时,方向应由前向后,以免将肛门处的污物带至阴道口而引起生殖器官感染。
(5)切忌同房性交。产褥期的妇女体力、精力还未完全恢复,身体抗病力较差,加上子宫、阴道、会阴因分娩而造成的创伤尚未再生修复,细菌极易由此侵入血液。另外,分娩后的阴道外口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甚至撕裂伤。因此,产褥期的妇女如若同房性交,很容易引起生殖器官感染等病症,严重者还会引起败血症、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为此,做丈夫的要体贴妻子。在分娩后2个月内,切忌为一时欢愉而酿成恶果,以致后悔莫及。
如何护理产后会阴伤口初产妇分娩时一般都会有会阴裂伤,有时为了避免严重的会阴裂伤,可行会阴侧方切开术或正中切开术。在会阴伤口愈合以前会有些疼痛,如果会阴皮肤水肿、感染,疼痛感就会更强。伤口一般在产后5天拆线,虽然现在有条件的医院可能使用可吸收的缝线而不需要拆线,但在伤口愈合过程中,保持会阴伤口的清洁仍至关重要。由于会阴部增加了手术伤口,更应加强护理,以防感染。
在医院时,护理人员每天用消毒剂冲洗会阴伤口,用红外线照射伤口,以促进愈合,使用冰袋和局部麻醉药减轻疼痛感。产妇出院回家后要坚持淋浴而不要盆浴,沐浴后,用电吹风代替毛巾把伤口部位彻底吹干,或用吸水纸吸干,以免引起疼痛。在排尿时,酸性的尿液会流过会阴伤口并使皮肤刺痛,采取站立的姿势排尿可能会好一些;也可以在躺着排尿时用温水同时稀释尿液,减轻刺痛。平时要勤换会阴垫。在伤口愈合疼痛已消失后,可进行盆底肌肉的锻炼。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分用力,最好采用坐便器,以免蹲坑时间过长,造成伤口裂开。如大便干结难解,可服麻仁润肠丸通便。
如果是剖宫产,在医院时护理人员会给伤口消毒,一般产后7天伤口可拆线,如果没有感染,淋浴后可以不再包扎伤口。但一般在产后6~8周以内避免做腹部练习及抬重物;每天爬楼梯尽量不超过1次;下床及下蹲时小心下腹部,不要过度牵拉。
何为产后恶露不净胎儿娩出后,产妇自阴道排出的分泌物,内含血液、坏死的蜕膜组织及宫颈黏液等,称恶露。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不臭。恶露可分为三种。一是血性恶露。这是产后第1~4天内排出的分泌物,量多,色鲜红,含血液、蜕膜组织及黏液,与月经相似,或稍多于月经量,有时还带血块。二是浆液性恶露。这是产后第4~6天排出的,色淡红,含少量血液、黏液和较多的阴道分泌物,并有细菌。三是白色恶露。这是在产后1周以后排出的较白或淡黄色的恶露,含大量白细胞、蜕膜细胞及细菌,状如白带,但较平时的白带为多。每个产妇虽然都有恶露,但各人排出的量不尽相同,平均总量为500~1000毫升。各产妇持续排恶露的时间也不相同,正常产妇3周左右干净,如果产后2个月以上恶露仍淋漓不净,则属于恶露不净。常见的原因有子宫腔感染、子宫腔内有胎盘、蜕膜等组织遗留、子宫复原不全。如果分娩1个月后恶露不净,同时伴有臭秽味或腐臭味,或伴有腹痛、发热,则可能是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有感染;如果排出恶露量日渐增多,颜色逐日变红变深,或出现瘀血块,或有子宫出血、阴道创伤,或有感染发生等,以致恶露持续不净时,都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以确保母体产后的健康。
如何观察恶露恶露是产后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但这个词听起来很陌生,不少产妇及家属不知道什么是恶露?从字面理解认为恶露是什么不好的东西。经常有家属问:“医师,什么是恶露?”甚至有的产妇出院后不几天又为阴道排恶露跑来看病。
至于恶露这个词是怎么来的没有考证,但它的来源是清楚的。它是由子宫创面渗出的血液、坏死脱落的蜕膜组织及黏液等组成。一般持续4~6周排净。恶露分为三种:
血性恶露出现在产后1周之内,因含有大量的血液故称血性恶露,伴有小血块及坏死蜕膜组织。
浆性恶露,出现在产后1周左右,可持续2周,因出血量减少,转为淡红色的浆液,故称为浆性恶露。浆性恶露成分以坏死蜕膜、宫颈黏液、阴道排液及细菌为主。
白色恶露,含有退化蜕膜、大量脱落细胞及细菌,黏稠而色较白。
由于个体差异,产后恶露量的多少及持续时间均不相同。一般产后第1天的恶露较多,伴有血块,但24小时之内的出血量不应大于400毫升。产后1周内恶露总量平均为250~350毫升/日。
恶露的观察要注意颜色、量、性状、气味,还要结合子宫复旧的情况综合分析,以便及早发现异常情况。
正常恶露带有血腥味,但不臭,如果有腐败臭味,或呈浑浊的土褐色则表示有感染存在。在判断气味时应该让产妇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否则会引起混淆。
恶露的量虽因人而异,但过多、过少都不正常,应分析原因。特别是剖宫产术后更要注意恶露的量。
如量极少而子宫复旧又很差,要高度警惕因宫颈口未扩张而致恶露滞留在宫腔。必要时可在消毒外阴的条件下行宫颈口扩张术。恶露排不出来,不仅影响子宫复旧,还可造成感染。
血性恶露持续到2周以上,且量不减少或反有增加,则表示子宫复原不好或有轻度感染。
恶露持续时间总的不超过6周。产后恶露不断地从阴道排出,应该注意恶露的情况以防产褥感染。
恶露如何处理为了安静休息,产后的产妇总是在床上躺着,往往会因恶露使局部不易保持清洁。进而引起细菌感染,可导致罹患产褥热、膀胱炎、肾盂炎等疾病。因而,应对恶露进行恰当的处置,保持局部的清洁。
为了进行彻底消毒,最初1周中,在局部要应用产褥用月经巾(如有可能应用厚的生理用月经巾为佳)和脱脂棉等。用来固定月经巾的那些东西,一天要更换数次。这叫恶露更换,即用相当清洁的物品。使其吸收恶露。
再有,每当更换这些物品时,要用在1%来苏液中或药皂液中浸泡过的脱脂棉,从上向下非常仔细地擦拭局部,特别是排尿、排便之后,不要忘记这样做,并把月经巾也更换一下,擦拭时,即使麻烦些,手指也要好好进行消毒。擦拭局部的纱布可以自己在家中制作,也可从医院购得。主要是将医用纱布煮沸消毒后,浸泡在2%硼酸水中,放于消毒容器中备用。可用消毒镊子或彻底洗净的手去擦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