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强健骨骼拒绝骨质疏松
48521700000014

第14章 科学补钙防治骨质疏松(3)

老年妇女的常见、多发病即为骨质疏松。骨质疏松表现为腰腿疼痛、进行性身高缩短或驼背,骨折发生的危险性增加等。而且进入60岁以后,女性发生骨折的危险性是男性的6倍。因而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的防治非常重要。

女人补钙,应从30岁开始吗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对于骨质疏松,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使骨量已经严重丢失的患者恢复正常,因此骨质疏松关键在于预防。预防的关键在于在骨质进入负增长时及时补充钙质,只有这样才能推迟骨质疏松发生的时间。

一般来讲,女性在20~30岁时,身体达到骨量贮存的峰值,是成骨的高峰时期,也就是说体内的骨钙存量最大,从30岁起,骨钙开始缓慢丢失,每年丢失0.1%~0.5%不等,而在50岁以后下降速度则陡然加快。

在30岁之前,人们可以通过多摄人钙质,让体内积累下较多的钙。此时贮存的钙越多,骨质钙丢失的危险性越小。

30岁以后,人体中钙的流失速度越来越快,骨密度逐年下降。

如果等到中老年时期再补钙,已不能使骨密度增加,只能减缓身体中钙的流失速度。

所以,女性应该在30岁就往意从膳食中补充钙元素,尽量增加骨密度的高峰值,从而预防和推迟骨质疏松的发生。饮食对补钙特别有效,最好是年轻就食补。另外注意适当加强日光照射,人体内胆固醇衍生物7-脱氢胆固醇贮存在皮下,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下,可转变为胆骨化醇,为内源性维生素D,可帮助钙的吸收。

更年期女性应提高钙摄入量吗

由于特有的骨量性质,女性在更年期及绝经前后,体内钙质会造成大量流失,易引起骨质疏松,这阶段女性最好在合理搭配饮食的同时,适量补充钙元素。

目前我国女性骨质疏松率为1/3,男性则为1/12,进入更年期的50岁以上女性,因钙丢失严重须提高每天钙元素的摄入,摄入量应不低于800~1000毫克。

(六)科学选择、服用钙剂

如何选择补钙品

目前市场上有10余类钙补充剂,200多种品牌。面对五花八门的钙制晶宣传广告,消费者该如何选择钙剂呢?有关专家指出,科学选钙应注意:

1.元素钙含量高元素钙是衡量钙剂真正的钙含量。

钙源不同,元素钙的含量差异很大,各种钙剂中碳酸钙的元素钙含量最高,达40%,即每1000毫克碳酸钙制剂含元素钙400毫克,同样重量葡萄糖酸钙仅含元素钙90毫克。在选择钙剂的时候应当注意辨别它的标签,了解其实际的元素钙含量。

2.含适量的维生素D 维生素D有助于肠道钙质的吸收和骨骼对钙的利用,是钙的得力助手。老年人户外活动少,进食少,存在不同程度的维生素D缺乏,所以老年人尤其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

怎样补钙更合理

1.少量、多次服用。

2.饭后半小时服用,晚上服用更好。

3.按照我国营养学会的推荐标准,每日补钙量要达到800毫克,50岁以上者要达到1000毫克。

4.对有肾结石者,以服用柠檬酸钙为宜。

5.钙制剂以含有维生素D3和维生素K1为最佳。维生素D3能促进钙的吸收,维生素K1则能防止钙的流失。

钙剂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如何

总体来看,钙剂是一种十分安全的营养素,长期、适量(小于1500毫克/日)使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不会带来麻烦,一般主张少量、多次服用,有利于钙吸收。但对于曾有肾结石病史或有肾结石家族史的患者来说,钙的长期使用有可能会导致结石形成的危险性增加。对依靠乳制品来补充钙的中、老年患者最好选用低脂或脱脂奶制品,以避免血脂异常的发生。

如何评价钙制剂的安全性

从药理学的观点看,钙转换成钙离子是安全的,未发现有毒副作用。目前市场上的钙剂如碳酸钙、醋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柠檬酸钙、L苏糖酸钙等,各有其优缺点。但是现在许多钙剂中的辅料添加物,远远多于钙盐的量,这会对钙剂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当用钙量大时,表现会更加突出。特别是在钙剂中添加维生素D,增加了钙剂的毒副作用,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问题。

从1991年开始,有学者就对国内的一些钙剂进行了药理、毒理和临床观察实验,结果显示。不含维生素D的钙剂,对骨密度低的中老年人服用3~6个月后,骨密度可上升3%~5%,长期服用对个别骨质疏松患者可上升骨密度20%;高血压患者服钙后降压效果显著;结石患者服用并未造成结石增加的现象。药理实验也证明,钙剂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骨密度,提高兔疫力。毒理实验还证明单纯钙剂安全可靠,在每日服用最大剂量80倍后,未见异常反应。

单纯的钙制剂能补足流失的钙质吗

人年轻时,经常运动,钙质在骨内积留的量大于流失的量。雌激素(女性体内多于男性)正常生理循环中都需要钙质的参与,如肌肉收缩、凝血过程、心肌运动等等,如果血液中钙质太少,骨骼就要释放一些出来以满足需求。如果需求过大过久,骨骼中钙质总在释放,人体就会早早发生疏松症状。人进入中老年,特别是女性停经后,雌激素锐减,单纯补充钙制剂并不是理想措施,原因在于血液中钙的水平总是恒定的,单纯的钙如果过量,血液无法吸收,会形成钙质在血中留存过多,导致其他疾病。目前中国市场上各式各样的钙制剂不下几百种,但是有哪一种或哪几种能准确地说出来它们被人体吸收的比例是多少?医学专家们认为,很难测定!如此说来,盲目补钙,特别是单纯的钙制剂,并不是明智之举。

常吃钙片为啥还缺钙

在儿科临床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提问:“医生,我常给孩子服钙片,为啥还缺钙呢?”

常服钙片还是缺钙,问题很可能出在补钙方法不当上。

如有的父母将钙片捣碎与牛奶混在一起服,或在喂奶前后给孩子吃,使奶中的蛋白与钙结合形成奶块,造成钙质无法被吸收;还有的父母只给孩子钙片服用,不同时服用维生素D或晒太阳,影响了钙剂的吸收与利用,当然效果不好。

补钙应注意哪些问题

“补钙是常识,选择钙产品是知识”。只有掌握科学补钙的知识并且加以运用,才能达到理想的补钙目的!

1.不能简单从产品的名称上选择钙产品直接从产品名称来选择钙保健品,是不科学的。一个产品有两个名称,一个是商品名,也就是消费者通过广告了解的名称;另一个就是钙源名称,即医学和营养学上的学术名称,消费者对此了解甚少,而选择钙产品更应注重钙源。钙源的不同,补钙品内在的品质也大相径庭。一般来说,目前从原料上来划分,钙源可以分为三类:

(1)以动物骨骼、贝壳等原料经过锻烧加工而成;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氧化钙和羟基磷灰石等,其碱性较重,需要消耗大量胃酸刺激肠胃。

(2)无机盐,如氯化钙、氧化钙等,其副作用比较大。

(3)有机盐,如葡萄糖酸钙、醋酸钙等,这些钙源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吸收率较低。

目前,一种全新钙源——L-苏糖酸钙,它属于有机钙盐类。

它是以维生素C为原料,结合现代高科技合成的L-苏糖酸根为钙的吸收和利用的载体,克服了一般钙需要消耗大量胃酸、需要添加维生素D的缺陷,实现了钙的高效吸收和利用。

2.不能简单从钙含量高低选择补钙品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并不是因为含量高就吸收得多,简单说钙含量不等于吸收利用量。原因在于传统钙的吸收量要受胃酸分泌量和胃、十二指肠停留时间两个条件的限制。使吸收量被锁定于一定范围内,这就是专家们所说的30%~40%。所以选择补钙品时,在注意钙含量的同时,还应注意钙源的吸收和利用效果,以便综合考虑选择补钙品。

3.补钙一定要注意慎补维生素D很多人知道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因而往往认为缺钙是由于缺少维生素D引起的。其实,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维生素D可以在体内自动合成,正常情况下,人体不会缺乏维生素D,因而,补钙不一定要补维生素D。然而,最新医学研究发现:由于维生素D在人体的代谢时间较长,过量摄入维生素D,容易在体内蓄积,反而会危及健康。因此,补钙固然重要,但安全更为重要。如果体内的确缺少维生素D,可经常晒晒太阳,充足的阳光促进体内自行合成维生素D。除非严重缺少维生素D,一般不需额外补充。即便要补充,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限量限制服用,不可长期服用。

4.身体结实是否就不用补钙大部分人都在想:身体结实还需要补钙吗?然而,当您了解到,缺钙对人体健康的损伤是一生一世,您又作何感想?对于年轻人来说,由于身体调节性能较好,几乎不可能感受到钙的流失。随着年龄的增长,缺钙的危害就显现出来了。如果这时才想起补钙,为时已晚!身体强壮也只是将缺钙的症状掩饰,等到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出现明显的症状。补钙可以抑制骨钙丢失。

5.日常膳食是否足以提供人体所需的钙我国人们膳食结构多以谷物为主,少食含钙丰富的乳品、乳制品。这种膳食结构的最大缺点就是钙供应不足。加上谷物中的草酸、植物酸也能干扰钙的吸收和利用。因而对于我国人民除了要改善膳食结构外,更重要的是选择一种好的补钙品,经常有意识地进行补钙。

补钙为何反补出“钙中毒”

补钙要适当,而且最好定期监测,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过度地乱补钙反而可能导致“钙中毒”,出现便秘、高血钙、胃口差、体重下降、倦怠等不良现象。

1.补钙过多反而会便秘、高血钙单纯过量补钙,很可能“钙中毒”。不仅不能达到预防骨质疏松,保护骨骼的目的,还可能会导致骨折率上升。对于单纯性补钙,人体的吸收量至多只有30%~40%。如果缺乏维生素D,或者肝肾无法顺利把维生素D转化为活性维生素D,食物中的钙就不能被有效吸收。即使吃再多的钙,中老年人也只能被白白排出体外,造成浪费。可以说,钙和维生素D的关系就像“鱼儿离不开水,爪儿离不开秧”。但过度吸收维生素D,再加上大量补钙,导致的后果可能就是钙被过度吸收,甚至还可能引起体重下降、倦怠、胃口差和便秘等。

2.补钙要定期监测、随访女性因月经、怀孕、生产、更年期等,都会造成体内钙质大量流失,仅靠日常饮食获取的钙远远不够。资料表明,中国人缺钙不仅很普遍,而且相当严重,女性尤甚。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中国人每天钙推荐摄入量为800毫克,维生素D每天摄入量是0~10岁为10微克,11~49岁为5微克,50岁以上及怀孕中后期、乳母均为10微克。因此骨质疏松预防要尽早,女性从30岁就应补钙。

3.补钙不能盲目、过量女性在35~45岁,可进行一次骨密度测试,及时保护自己;而绝经后,建议每年检测一次。因此,补钙最好要在专家指导下进行,千万别落得个补钙不成反“中毒”的结果。

(七)补钙与骨质疏松防治的关系

补钙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措施吗低钙摄入是骨质疏松的重要危险因素,纠正低钙摄入的惟一方法是补钙。目前,国际上公认,钙剂中添加低剂量的维生素D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组合,维生素D起着钙增效剂的作用。

怎样补钙才能延缓、抑制骨质疏松的出现

首先要增加户外运动,不能进行户外运动的老年人,在床上也要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四肢伸展运动。

其次,建议50岁以后的人都适量地补充钙。老年人每日补充500~1000毫克的钙最为理想。

另外,不吃过多的蛋白类食物,如肉、蛋等,因为高蛋白饮食会增加人体内钙的排泄量,尤其是钙摄入量不足的老年人,因钙排泄量增加,容易引起骨质疏松,以每日摄入蛋白质50克左右为度。同时,老年人应戒烟,少饮酒和咖啡,并且要吃些热量高的食物,三餐一定要吃饱,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钙的摄入量,对钙流失的抑制也是有好处的。

别等骨折时才想起补钙

防治骨质疏松的关键不是治疗骨折,而是避免骨折发生。也就是说,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尽管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但预防不能等到老年才开始。这是因为人一生的骨积累过程从青少年开始,约在30~40岁时骨量达最高峰,以后随年龄的增长,骨代谢开始呈现负平衡,骨量逐渐丢失,到老年后骨量丢失过多就发生了骨质疏松。年轻时骨量积累得越多,老年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越小。因此,骨质疏松的预防应是一项从小抓起的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