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强健骨骼拒绝骨质疏松
48521700000013

第13章 科学补钙防治骨质疏松(2)

4.补钙剂量并非越大越好。一般每日控制在500毫克以内,不仅吸收率较高,且少有副作用。钙产品的价值与元素钙含量的多少呈正比,与钙的颗粒大小、钙的来源、价格等无关。

5.增加负重运动可促进钙在骨骼中的积蓄,增加骨密度。户外阳光直照皮肤可使体内维生素D合成增加,钙的吸收明显增加。因此,二者均有明显的间接补钙效果。

6.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年龄、激素水平、种族遗传、钙与维生素D营养状况、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饮咖啡、高盐、高蛋白质饮食,缺乏体力及户外活动)等诸多因素有关。单纯补钙可在某种程度上减缓骨钙丢失,但无法使骨量增加,故应强调综合治疗。

夏日补钙正当时吗

近年来,人们通过实践认识到,炎夏是补钙的最佳时机。

这是因为炎夏气温高,光线充足,经太阳光中紫外线照射后,能将人们皮肤中的维生素原转变成维生素D,使体内维生素D增加,从而有利于钙的吸收;夏天人们在户外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多,时间较长,运动量也会相应加大,于是全身的血液循环会加快,此时骨的供血相对不足,这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另外,骨的代谢与各种微量元素(如镁、锌、磷、铜等)和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D)关系密切,而夏天各种新鲜蔬菜、水果充足,人们从中可以摄取各种营养素,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

青壮年是补钙的黄金年龄段

人一生中各个年龄段对钙的生理需求量不同,可谓“生命不息,补钙不止”。但如果从补钙的健身防病效益看,则非青壮年期莫属。

青壮年对钙的生理需求量最大,对钙的吸收能力也最强,特别是14~18岁的几年间,补充钙质可显著增加人体内的钙水平,增强骨质的密度与硬度,此优势可一直保持到老年,从而有效地防止或延缓骨质疏松与骨折的发生,堪称为补钙的黄金年龄段。

由于此年龄段的人身恃身强力壮、精神饱满,很少或根本未虑及健康问题,自然忽视补钙,以致给晚年健康埋下隐患。要特别提醒这个年龄段的人,要树立“忧患”意识;增强补钙的自觉性,将受益终身。

中老年人您会补钙吗

从我国国人的膳食结构分析,中老年属于缺钙人群。中老年应该每天摄取800~1000毫克钙,但是每日的普通膳食只能提供500~600毫克的钙,有时甚至更少。

一般一袋250毫升的牛奶可以提供200毫克的钙。所以,理论上讲,我们每天多喝一袋牛奶就可以弥补钙的摄入不足,但是很多人不但喝牛奶还吃其他补钙的保健品却仍然患有骨质疏松。为何我们加强了补钙,但是骨质疏松未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呢?因力一部分人缺乏补钙知识。

许多人认为缺不缺钙化验个血钙就知道了。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人体99%以上的钙是存在于骨骼和牙齿里面,血钙只是维持生理作用的一部分钙,受到钙调节激素的调节,一般机体生理功能正常,血钙水平总是保持正常范围的。所以血钙正常并不表示骨不缺钙。正确评价缺不缺钙应该通过多个检查综合判断,最直接的就是骨密度检查。

很多人认为只要大量补钙,就能够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这也是错误的。钙对于骨骼来说,就像砖头和房子的关系一样,只能说是一种骨骼的原材料。我们把钙吃进肚子里,并不意味着必然会把钙融合在骨骼里。因为钙补得多并不意味着吸收得多。此外,还需注意,钙补得太多,身体好的人,经过吸收代谢还可排出多余的钙,但身体不好的人往往因为肾脏负荷过重,钙就有可能沉积在一些脏器,就会引起如胆囊结石,肾结石等等。

目前认为,在适当补钙的情况下可同时应用降钙素,降钙素可以促进骨骼对钙的吸收。有实验证明,降钙素和钙剂一起使用对于骨量(即骨密度)的提高具有相当显著的作用,且其不良反应较小,止痛效果明显并能预防椎体骨折。以往降钙素大多为针剂,多用于高钙血症或骨痛。

鼻喷剂的出现,不仅避免了注射给药的疼痛,也大大方便了中老年人使用。

老年人补钙,为什么别选碳酸钙

目前市场上的钙剂主要包括两类,无机酸钙盐类和有机酸钙盐类。无机酸钙盐尽管含钙量较高,但如缺乏足够的胃酸使其离子化,则吸收率较低。有机酸钙盐的钙含量稍低,但不需要太多胃酸就能很好地被吸收,因而对胃酸比较缺乏的老年人来说,更为合适。

一般来说,无机酸钙盐类有:碳酸钙,以贝壳、蛋壳为原料,含钙量40%,但溶解度差,吸收率低;活性钙,经高温煅烧,碱性强,对胃肠刺激大;羟基磷酸钙,以动物鲜骨为原料,含钙量中等。这些都不太适合老年人服用。有机酸钙盐类有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含钙量低,但肠吸收率能达到20%~40%,最适合老人。

除了胃酸能影响钙剂的吸收,维生素D也是因素之一。所以老年人服用钙剂之后还应该多晒太阳,以促进吸收。

补钙效果,在于吸收多少吗

能否达到有效的补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钙源及钙是否能被人体吸收。即摄入的钙首先需要被吸收人体内才能达到效果。肠道钙吸收是一复杂过程,包括主动及被动吸收两种方式。主动吸收是依靠肠道上皮细胞上一种称为钙结合蛋白的物质通过耗能实现的。主动吸收在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呈饱和状态而不再吸收。钙的被动吸收不需要耗能,主要是在钙摄入剂量较大时,通过弥散进人肠道上皮细胞,但量很少。

一般地说,肠钙以主动吸收为主,被动吸收的作用可基本不计。

钙吸收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维生素D、激素(甲状旁腺素等)、肠道酸碱度、食物成分(如一些氨基酸、糖类可以增加钙吸收,而蔬菜中的植酸、草酸则会干扰钙吸收),年龄、胃肠道疾病等也可影响钙的吸收过程。此外,钙剂的种类不同,吸收率也大不相同。目前市场上供应的巨能钙,就是以L-苏糖酸根为载体,无须消耗大量胃酸,无须维生素D强化,能以分子形式直接被人体吸收,使吸收率提高倍。

因此,补钙十分重要,而且选择高吸收率的钙,是有效利用钙的前提条件。如果吸收环节未加住意,最终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四)饮食与补钙

哪些食品的钙含量高

富含钙质的食物中鱼类多含钙质,沙丁鱼100克中约含钙220毫克;带皮干虾100克中含钙200毫克;水豆腐克中含钙145毫克;冻豆腐100克中可达590毫克;干紫菜100克中为290毫克,干羊栖菜100克中含钙量达1400毫克,萝卜叶100克中也有210毫克。

天然钙存在于奶制品、豆制品、许多绿叶植物、西兰花、花椰菜、豌豆、大豆以及各种果仁和种子中。

怎样把钙巧妙地“吃”进去

补充适量的钙可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那么,补钙是不是意味着天天吃大把大把的钙片,喝大瓶大瓶的牛奶呢?答案是“不”。其实,改变一下生活习惯,就可以大大提高钙的摄入。

首先,饮食上可以选择一些富含钙质的食物,如豆奶、豆腐、鸡蛋、海鱼、蛤、深绿色蔬菜、燕麦、芝麻、虾等,食物性的钙源种类尽量多,不要从单一食物中摄取钙质。可以在一日三餐里加入不同的高钙食物,例如:早上喝一杯高钙牛奶或豆奶,把酸乳酪或加上芝士的高钙面包当点心,或者在午餐和晚餐时间食用豆腐、海鱼等。

其次,要避免影响钙的吸收的因素。例如,草酸遇到钙即结合成为不溶性的钙盐,这会降低钙的营养效果。所以当食用含草酸高的蔬菜如菠菜等之前,最好先在沸水中焯一遍,再放入凉水中浸泡一会儿,这样可除去部分草酸,再炒菜食用,免得影响钙的吸收。杏仁、芦笋、腰果中草酸的含量也较高,因此要少吃。要少吃的还有发酵食品,因为酵母当中的磷含量很高,吃进身体里面,磷会与钙“竞争”,抢着被人体吸收,降低钙的吸收率。

此外,还要多做室外活动。这是因为运动能促进机体活和肌肉收缩,促进骨的生长和钙在骨内的沉着,减少骨的丢失运动时晒太阳能使人皮肤内含有的脱氢胆固醇经过紫外线照射后转变为维生素D3,这种维生素能促进肠对钙的吸收。

补钙主要依靠奶吗

补钙有两种方法:一是药补,即口服钙片,二是食补,从食物中获取钙。应该说,食补才是提供钙元素的最好途径,成人尤其如此。在形形色色的高钙食物中,奶类是钙的最佳来源,堪为首选。

牛奶对儿童的营养价值已得到科学证实。据营养学家检测,每1000克牛奶中含7克矿物质(其中含钙约1.5克)和各种维生素、40克乳脂、35克蛋白质、50克乳糖和其他多种养份。7~10岁儿童每天喝500克牛奶,即可满足对蛋白质需求的60%,对钙需求的75%,对磷需求的42%,对维生素B2需求的35%。

对于成年人,每天1杯奶同样好处多多:

奶中的钾可使动脉血管壁在血压升高时保持稳定,减少脑卒中危险。

奶中的锌、碘和卵磷脂能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

奶中的镁能增加心脏和神经系统的耐疲劳能力。

奶中的钙能增加骨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奶中含有左旋色氨酸等镇静物质,可促进睡眠。

喝酸奶能够达到同牛奶一样的补钙效果吗

补钙最主要还是要通过食补,奶制品含钙量高,牛奶和酸奶都可以,特别是很多人喝牛奶不习惯的可以改成喝酸奶或者其他奶制品。

多喝牛奶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吗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在我们每天进食的食物里,牛奶中所含的营养素和钙含量是比较高的,大约每100毫升牛奶中含有100~120毫克的钙,而且牛奶中的钙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鱼和豆腐一起吃最补钙吗

鱼和豆腐都是人们日常喜欢的食物,研究发现,二者搭配吃,不仅具有营养互补的作用,还有一定的防病、治病功效。

从营养成分上来说,鱼和豆腐各有特点:鱼是“密集型”营养物,其蛋白质含量高达17.3%,磷、钙、铁、脂肪、维生素D等营养素含量也很丰富。豆腐作为食药兼备的食品,具有益气、补虚等多方面的功能,而且,钙含量相当高。研究证明,每100克豆腐中的含钙量为140~160毫克。

为什么要把二者搭配在一起吃呢?首先,鱼和豆腐中的蛋白质都是不完全的。豆腐的蛋白质缺乏蛋氨酸和赖氨酸,这两种成分在鱼肉中却较为丰富;鱼肉的蛋白质苯丙氨酸含量较少,但豆腐中含量较多。二者搭配可取长补短。

其次,鱼和豆腐一起吃,对于人体吸收豆腐中的钙能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豆腐中虽然含钙多,但单独吃并不利于人体吸收,鱼中丰富的维生素D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可将人体对钙的吸收率提高20多倍。易患佝偻病的儿童及易患骨质疏松的女性和老年人多吃鱼和豆腐有好处。

另外,鱼肉内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豆腐蛋白中含有大量大豆异黄酮,两者都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一起吃对于冠心病和脑梗死的防治很有帮助。

豆腐和鱼搭配吃法很多,其中,鱼头豆腐汤比较常见,做起来也方便:下锅时先把鱼头煎好,再加水放入豆腐一起炖。熟时汤汁为乳白色,浓似鲜奶;豆腐滑嫩,吃起来不油腻。如果是女性,可以选择鲫鱼和豆腐搭配,还能起到养颜作用;红烧的话,则可选鲤鱼。

(五)女性如何补钙

女性,一生都需要钙

人从幼年到成年乃至老年的各个生理阶段,其中钙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保证身体健康长寿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之一。而女性一生与钙质密切相关。

1.儿童期缺钙影响正常发育和身心健康。

2.青春期钙存积量多寡、骨总量高低是老年后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3.妊娠,哺乳期妇女补充足量钙对母婴健康非常重要。

(1)妊娠期:妊娠期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母体各系统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妊娠过程中孕母钙的需要量明显增加。妊娠一个胎儿,母体要付出20~30克钙,平均每天要付出100毫克以上,如不及时补充钙会影响母亲的健康和胎儿的发育。因此,孕妇补充足量的钙对保证母婴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实践证明自孕中期开始,孕妇应加大补钙量,一般为1000~1500毫克/日。

(2)哺乳期:正常孕妇产后1~7天,每日泌乳量为0~470毫升;第二周至2个月内每日泌乳量为500~800毫升;3~4个月每日泌乳量增至900~1000毫升;4个月以后泌乳量还可增加。这样才能满足婴儿生长的需要。

为了保持母乳中钙含量的稳定,除动用骨骼中的钙以外,还要“敦促”肠道加速对钙的吸收利用,并减少钙排泄。

尽管这样,也常常“人不敷出”,所以,当乳汁分泌量达到高峰时,母体钙代谢就会出现负平衡。久而久之,乳母会出现乳汁不足,腰酸腿疼、小腿抽筋的现象,严重者甚至出现骨质软化症。因此,哺乳期妇女补充钙质是非常必要的。

4.骨质疏松威胁老年妇女健康妇女绝经前一段时间,以及绝经后至少一年时间,称围绝经期,也称更年期。妇女在这段时间卵巢开始萎缩,雌激素分泌下降,出现月经紊乱、绝经以及一系列血管神经调节异常的表现(如烦躁、面色潮红、自汗、头晕、失眠等症状)和骨质疏松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