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前列腺疾病居家疗法
48520900000004

第4章 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表现和诊断(2)

前列腺增生发展到中、重度时,残余尿量明显增加,甚至接近尿潴留的程度,膀胱经常处于过度充盈、压力上升状态。此时膀胱壁薄弱的地方会凸出,形成所谓的“憩室”病变,膀胱壁更加扩张、变薄、无力。当膀胱内压力上升到一定程度,超过尿道最大压力时,即使没有排尿动作,尿液也会自动地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尿液外流。所以,由梗阻症状引起的尿失禁属于充溢性尿失禁。

(7)尿潴留:尿潴留的原因是膀胱内残余尿增多。根据发病的情况又可分为慢性尿潴留和急性尿潴留。

慢性尿潴留表现为尿频、夜尿次数增多、排尿困难进行性加重,同时每次尿量明显减少,排尿时间显著延长,甚至尿液淋漓,尿不成线,排尿不尽感更加明显。一些患者可见下腹部日渐隆起。当遇到劳累、饮酒、情绪激动或其他突发情况时就会发生急性尿潴留,表现为下腹部胀满、隐痛,尿意频繁且急迫,但排不出尿。这种情况十分危急,需要迅速到医院进行处理。

急性尿潴留多在工作劳累、大量饮酒、憋尿、激烈房事或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后被诱发,是前列腺增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下腹憋胀疼痛明显,尿液无法排出,表情痛苦。在尿潴留刚刚出现的时候,膀胱充盈往往不十分严重,可以使用热毛巾热敷膀胱区,并打开水龙头,通过流水声唤起排尿的感觉;也可采用热水浴,在水中试排尿;或从脐部向下腹部轻柔按压,再逐渐加压。如果还是不行,则应尽快去医院,在无菌操作下行导尿术。当导尿失败或需要长期引流尿液时,应考虑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

导尿术使用得当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而错误使用则会加重患者痛苦和症状。因此,在选择是否行导尿术时,一定要充分考虑适应证,导尿术中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增加患者的痛苦。耻骨上膀胱穿刺导尿术适用于那些急性尿潴留行导尿术失败,而又急需排尿的患者。

留置导尿管后患者应多饮水,保证每日尿量在1000毫升以上,并且尿的pH应维持在6.5~7.0,不要喝茶或咖啡,尽量不用损伤肾功能的药物。还应注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不要让引流袋的位置高于膀胱,避免尿液倒流,出现逆行感染。同时做好尿道口及会阴部的护理,每天会阴护理两次,清除尿道口周围的分泌物和血迹。长期使用留置尿管的患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导尿管结垢及堵塞引起的引流不畅、尿液从导管周围渗漏等问题,必要时可行膀胱冲洗;每天换尿袋一次,每月更换导尿管一次,并且需定期保留中段尿,行尿培养及药敏试验。

尿潴留的处理方法

(1)热敷法:热敷耻骨上膀胱区及会阴,对尿潴留时间较短、膀胱充盈不严重的患者常有很好的疗效。也可采用热水浴,如在热水中有排尿感,可在水中试排。

(2)按摩法:顺脐至耻骨联合中点处轻轻按摩,并逐渐加压,可用拇指点按关元穴部位约1分钟,并以手掌自膀胱上方向下轻压膀胱,以助排尿。切忌用力过猛,以免造成膀胱破裂。

(3)针灸疗法:选穴为关元、中极、阳陵泉、三阴交、三焦俞,以中强度刺激,补泻兼施,可留针10分钟,一般退针30分钟后可以出现排尿。

(4)敷脐疗法:用食盐250克炒热,布包熨脐腹,冷后再炒热敷脐。或用独头蒜1个,栀子3枚,盐少许捣烂,摊纸上贴脐。

(三)并发症

(1)感染:残余尿的增多使细菌容易繁殖,尿液的冲刷作用大为减弱,而且会使泌尿系统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发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感染,如膀胱炎、上尿路感染或急、慢性附睾炎。

(2)膀胱结石: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晶体成分,如草酸钙、碳酸钙等可能会形成微结石,但都可以随尿液排出体外。发生前列腺增生排尿受阻时,微结石会越积越多,越来越大,最终形成膀胱结石。膀胱出口梗阻有10%的概率可导致膀胱结石,从而出现排尿突然中断、镜下血尿及明显的尿痛。

(3)肾盂积水:尿液由肾脏产生,经肾盂到输尿管—膀胱—尿道。膀胱充盈,不能有效排出尿液,尿液势必在肾盂内积聚,导致肾盂积水,并压迫肾实质,损害肾功能。

(4)肾功能不全:对于病程较长而又未能接受适当治疗的患者,随情的继续发展,膀胱内长期处于高压状态,通过压力的逆向传导,双侧肾盂、输尿管内的压力也逐渐增高,肾脏功能受损,最终可引起肾积水、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

(5)其他:长期排尿困难导致腹压增高,可并发腹股沟疝、脱肛或内痔。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1.肾的结构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和有关的血管、神经组成。肾是泌尿系统最重要的器官,是排泄水分、代谢产物和废物,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器官。肾脏还能分泌一些重要的内分泌物质,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起重要作用。

人体有左右两个肾,位于腹膜后脊柱两旁的浅窝中,比肚脐略高一点。肾是实质性器官,状如蚕豆。右肾与肝脏相邻,因为受到上方肝脏的挤压,右肾低于左肾1~2厘米。左肾较右肾稍大。肾纵轴上端向内、下端向外,因此两肾上极相距较近,下极较远。肾纵轴与脊柱约成30°角。

肾的外侧缘隆凸,内侧缘中部凹陷,凹陷处是肾盂、血管、神经、淋巴管出入的门户,因此被形象地称为“肾门”。这些出入肾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合称肾蒂。

从肾门进入为一扩大的腔隙,叫做肾窦,为肾血管的分支、肾盂和肾大盏、肾小盏所占据,中间充填以脂肪组织。

肾脏内部可分为肾实质和肾盂两部分。肾实质分为位于表层的肾皮质和位于深层的肾髓质。肾皮质新鲜时为红褐色,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是尿液生成的基本功能单位,每个肾单位都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球是一团毛细血管球,由肾动脉逐级分支而成。肾小囊分为两层,内层与肾小球毛细血管一起构成滤过膜。内层与外层之间有腔隙,与肾小管的管腔相通。

肾髓质呈淡红色,由15~20个放射状的肾锥体组成。

肾锥体由肾小管汇集成的直小管和血管平行排列而成,切面呈三角形,尖端朝向肾门。2~3个肾锥体尖端合并成肾乳头,突入肾小盏。每个肾乳头有10~20个乳头管,开口向肾小盏。每个肾有7~8个肾小盏,承接排出的尿液。相邻2~3个肾小盏合并成1个肾大盏。每个肾有2~3个肾大盏。肾大盏汇合成肾盂,呈漏斗状。肾盂出肾门后逐级缩窄变细,移行为输尿管。

2.肾的功能心脏每天排出的血液约为8吨,其中有20%,也就是1.6吨的血液流入肾脏。血液中含有代谢废物、多余的水分和盐分,肾脏的工作就是将其过滤去除,达到清洁血液的作用。

流经肾脏的血液首先进入肾小球,肾小球每天过滤出的量约为180升,这些滤过液被称为原尿,医学上称之为“超滤液”。180升相当于1桶汽油的量,如果这所有的量都变成尿液,那我们就会变成干枯的木乃伊。实际上,经过肾小球滤过的原尿有99%都会在肾小管、集合管被重新吸收、再利用。因为原尿中仍含有对身体有用的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成分。于是只有约1.5升的滤过液最终形成终尿,也就是我们每天排出的尿液,这相当于2~3大瓶啤酒的量。

大量供血使肾能实现以下功能:调节血液成分保持各种离子及其他重要物质的浓度稳定,保持体内的水量稳定,清除人体内的垃圾(尿素、氨、药物和有毒物质),保持血液的酸碱平衡,帮助调节血压,刺激红细胞生成,维持人体的钙水平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肾从肾动脉接收血液,对血液进行处理后再通过肾静脉将其送回体循环,并把人体垃圾和其他不需要的物质排进尿液,直到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肾脏也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可以分泌血管活性激素和非血管活性激素。前者主要是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前列腺素和激肽系统。它们作用于肾脏本身,调节肾脏血流动力学和水盐代谢。非血管活性系统有维生素D1羟化酶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这些激素主要作用于全身,调节新陈代谢。

肾多见的疾病是炎症,急性肾小球炎实际是变态反应性炎症,慢性肾炎也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化脓性感染多见于肾盂炎,尿路结石症多发于肾盂。美国的统计资料显示,人的一生中患肾结石的机会为1/10。肾脏疾病最常见的表现是水肿,此外还有高血压、肾区疼痛、尿液异常,如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

(四)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自我评分

我国目前在临床上多应用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美国泌尿协会测定委员会所制订的前列腺症状评估法,用以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病情做出评估,方法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估(QOL)两种调查表格。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美国泌尿协会衡量委员会制订,于1993年在巴黎召开的第二届国际良性前列腺增生咨询委员会议上,经由巴黎国际协调委员会讨论通过,是正式的全世界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症状评分,在全世界范围内应用。该评分是患者下尿路症状严重程度的主观反映,根据患者回答有关排尿症状的7个问题而得出。问卷以患者填写的方式设计,每题答案分0~5的6个评分段(表2-1),患者按照自身症状的严重程度选出6个评分中的1个,总分为0~35(无症状—非常严重的症状),按照轻重又分为3个类型。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的意义在于:①使患者了解前列腺增生的病情与症状,有利于患者通过自我意识主动地进行早期治疗;②作为初诊的基本检查,对确定治疗方案有指导价值;③作为治疗后效果评价的重要指征,使治疗前后症状变化的描述更加清晰、具体和客观。

诊断前列腺疾病常用检查项目

(一)体检

诊断前列腺增生最简单的方法是直肠指诊,又称肛门指诊。方法是医生在右手示指或中指上戴上橡皮指套(有时也用阴茎套代替,也可以戴上整只手套),在对患者肛门抹上润滑剂(如石蜡油、软皂等)后,将手指伸入肛门隔着直肠壁触摸前列腺的大小、形状、质地,并挤压前列腺是否有脓液流出,必要时收集前列腺液做标本进行实验室进一步检查。肛门指诊可了解前列腺的大小、质地、表面情况、中间沟深浅、有无结节及压痛等。但是指诊存在一定误差,经直肠超声检查可以较为准确地测量其大小。

(二)实验室检查

(1)尿液分析: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尿常规检查有时可能正常,当出现尿路感染时可见红细胞、白细胞、蛋白尿、脓尿和碱性尿。通过检查还可判断有无血尿、尿糖、胆红素。尿涂片镜检并作培养可见到细菌。在收集尿液时,必须在直肠指检前进行,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尿三杯试验:尿三杯的结果可以初步判断血尿和脓尿的来源及病变部位。方法是:以排尿最初的5~10毫升尿为第一杯,最后10毫升为第三杯,中间部分为第二杯。收集时尿流应连续不断。若第一杯尿液异常,提示病变在尿道;第三杯异常,提示病变在后尿道、膀胱;若三杯均异常,提示病变在膀胱以上部位。

(2)血液检查:血常规及生化检查,对因梗阻引起的感染、尿毒症者十分重要,尿毒症的程度在血红蛋白的降低程度上有所反映。尿路感染时,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对诊断及治疗亦有参考价值。前列腺增生时,血浆锌含量明显增高,可作为诊断前列腺增生的指标之一。

(3)肾功能测定

①尿比重:反映肾的浓缩功能和排泄废物的功能。如肾功能受损,则浓缩功能减弱。

②尿素氮测定:尿素氮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产物。通常肾脏是排泄尿素氮的主要器官,正常情况下,尿素经肾小球滤过后在各段肾小管均可重吸收。肾小管内尿液流速越快,重吸收越少,清除率越高。尿素氮正常值为7~15毫克/分升。

③内生肌酐测定:肌酐是肌肉组织中的肌酸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肌酐经肾小球滤过后,随尿液排出体外,将血液中的肌酐浓度(血肌酐)和尿液中的肌酐浓度(尿肌酐)相比较,就可以测定出肾小球在一定时间内的肌酐量,从而测定肾小球滤过率。收集24小时尿液并测定每分钟尿量,次日清晨空腹抽血,检测血肌酐和尿肌酐值。肌酐清除率正常值为80~200毫升/分钟。

此外,还有酚磺酞排泄试验、靛胭脂排泄试验、尿浓缩试验、稀释试验、普通或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进行检查等,医生会根据前列腺增生患者具体情况选用。

(4)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检测:PSA是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正常成人血清中含量极微(0~4纳克/毫升)。前列腺癌患者血中PSA浓度有明显增高,故检测PAP可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预后判断和疗效观察。一般情况下,当PSA≤4纳克/毫升时合并前列腺癌的可能性较小;PSA值在4~10纳克/毫升时,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灰色”

区域,即高于正常,但又不足以作为诊断前列腺癌的充分证据,此时最好每间隔一定的时间连续、动态地反复测定血清PSA值,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当PSA水平高于10纳克/毫升,需要充分考虑前列腺癌的可能,患者很有必要进一步接受前列腺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