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气候变化下宁夏农业综合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48519300000039

第39章 宁夏农业综合开发适应气候(1)

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

宁夏农业综合开发自实施以来,主要致力于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促进粮食生产,推动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的工作。无疑,20多年来宁夏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发展农业基础条件,推动大型农业公共设施建设,扶持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应对气候变化打下了良好的硬件基础。由于气候变化事件的不确定性,为政策制定的弹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政策调整的主动性不足、措施的针对性不强、政策体系尚不完备。

宁夏农业综合开发政策适应气候变化的缺陷分析

一、宁夏引黄灌区传统种植业风险大

农发项目实施之后,由于排水设施的通畅,灌溉用水量保证率提高,银北地区扩大了水稻种植面积,如平罗县的小店子村经历了由旱作轮作,变为1年旱作与2~3年水稻的水旱轮作方式,水稻种植面积比例过大,导致了今天几乎全村种植高耗水的水稻,对灌溉水的需求压力增大,尤其是关键需水期的压力非常大,这种情况导致了在气候干化的情况下增加农业风险。

二、引黄灌区设施农业现代化和机制不适应

观音村的设施农业在高效组合资源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它既能克服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又要经受更加严格的气候限制。特别是受大风、冷冻、雪灾、秋季阴雨等对蔬菜生产影响显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节水设施和技术、种苗繁育、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项目区还面临设施土壤富营养化、盐渍化的问题,出现土壤中毒现象;日光温室对农民科学种田素质、投资能力、市场判断等要求很高,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建立长期技术服务、提供准确市场信息;对干旱区日光温室中出现的问题还没有从生产上、系统上全部解决,技术供给不足。

设施农业明显地暴露出技术重于管理所带来的问题。农民的科技能力、经营能力将成为项目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具备一定能力的条件下,适应气候变化需要农民的操作能力,尤其是科技水平更高的项目区,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和迫切。

三、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

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50mm左右,该地比较贫困。项目区设计的供水量为60m3/亩,实际供给15m3/亩的年配水量,没有达到需求的程度。集雨水窖的效果很好,但只适合于庭院经济,在大田中的推广受到用工较多成本增加的限制。目前的水量只可用于抗小旱中等干旱,如2009年补灌的抗旱效果就比较好,2011年大旱的情况下,效果则不很理想。长期粗放经营的生产方式在资源条件没有较大改善的情况下,很难引导其走上集约道路,利用电力将集雨水窖中的水提到庭院附近地头的高位水罐中,用于低压自流滴灌。

四、中部干旱带扬黄灌区发展与土地建设不同步

扬黄灌区开发中,忽略了畜牧业对种植业的支持作用,特别是体现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上生地直接规模化经营,主要依靠化肥,本来很低的土壤肥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在气候变暖之后,一是没有长效的有机肥的支持,土地肥力难以保证,二是化肥使用量大增会增加成本,还会增加土壤污染。大面积人工种植甘草的种群结构趋同,同龄甘草的采挖期相同,会造成植被覆盖的极大变化,采收之后的冬春裸露期土壤风蚀严重。因此要加紧研究甘草生态化采收技术,防止集中采收造成土壤风蚀。

五、中部干旱带农牧结合发展的新契机

通过农发项目实施,该村将打坝蓄水抽送到流域的台地,将渠灌改为管灌,进一步发展节水灌溉,扩展灌溉面积。本项目区需要进一步发展农牧复合,要将一部分灌溉耕地用于种植饲料,发展畜牧业。这样可以减少灌溉水量,减少气候风险和因灌溉引起的耕地退化,灌溉时间较久的老玉米地土壤含盐量大增),另一方面,发展畜牧业,增加和放大种植业的效益。要重视草原及其畜牧业在适应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大力发展畜牧业,减少对水资源的依赖。

六、南部黄土区地下水开采过度,降水综合利用率低

孙家河村通过农发项目实施,打机井、平整土地、铺设输水管道、发展节水灌溉、调整种植结构,管灌节水效率比漫灌提高50%,旱地改水地6000~8000亩,形成露地蔬菜、设施蔬菜共同发展的种植格局。将该村建成为原州区的富裕村。

但由于地下水资源循环更新极其缓慢,过多的深机井数量加速了地下水的开采速度。其未来发展的水资源保证程度较低,具有潜在的气候变化脆弱性风险。项目在多种水源互补方面开发不够,比如有了机井的供水,该村普遍忽略了集雨水窖,也没有利用靠近东部丘陵的优势发展塘坝、水库等。种植结构也不合理,不顾水资源的可持续性,过多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大面积发展露地蔬菜,对露地蔬菜高耗水特征的认识不够。

以上调查都反映了我们在资源管理和资源调控上的不足,由于科学界对气候变化的研究仍然不够,尤其是宁夏的区域气候变化影响的确定性尚不明了,对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普遍积累不够,导致宁夏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存在缺陷,概括来说有以下几点。

1.适应气候变化的主动性不足,重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等硬件建设,而相对忽视了农业经营者在适应气候变化中的主体性,对他们的相关气候变化知识、适应技能等的宣传和培训不够。

2.水资源开发更多在开源节流方面,对生态用水的作用及其与抗旱备用水源建设及其保护的关系认识不足。在未来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干旱气候事件背景下,水资源利用的保证程度存在较多风险。针对气候变化不确定性的政策构建缺乏适应性,针对小概率极端气候事件的预案建设和措施储备明显不足。

3.对现有适应性措施实施效果的跟踪监测评价、持续改进完善工作重视不足,适应气候变化措施和技能的持续建设及其政策支持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对适应气候变化的新途径的探索尚显不够,对低碳农业的发展趋势把握不足,适应气候变化的方式与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提炼。

4.对气候变化的两面性认识不足,尚未充分、主动地利用气候变化的有利方面,积极发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适应气候变化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方面的引导作用。

宁夏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综合开发措施层次构建

气候变化影响所达的层次总是从低到高,即从土地承载力上升到生产、经济与生活系统以至于社会政治经济系统。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全球变化的幅度越大,其影响的层次也越高,这就要求适应措施要有一定的系统性,能够顾及各个影响层次。从技术、经济、工程、管理、资源、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结合宁夏农业综合开发与气候变化,与农业(农业技术推广)、林业、水利等部门的技术管理干部、专家座谈,讨论适应技术措施;结合课题组农户调查提出的“限制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克服农业灾害的有效办法有哪些”,“需要政府解决的主要问题”,“你家今后发展农业的主要努力方向”等问题,确立了下列宁夏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综合开发主要措施。

一、主要措施

(一)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主要针对水土资源与农业的关系,这是宁夏农业的主要矛盾,也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将适应气候变化主流化的重点,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技术加强资源配置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水利技术、生物技术和农艺技术。

1.水利技术

宁夏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和耕地亩均水资源最少的省区,不但发展农业受水资源制约,人民生计也受制于水资源。解决水资源问题无非是引水、保水、节水三条途径,在目前资源格局和经济技术条件下,最可靠的解决途径就是保水技术与措施。其次是有限度、分时间、分地方地开发一部分地下水。这是一条立足本地、积极可靠的途径。既为节水,就必须首先有水可节。宁夏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展集水工程,目前效果明显。在年降水量250mm的GEF项目区——同心县五里墩村,集水窖的作用受到当地农户的普遍接受和青睐。

水利技术主要包括3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在水资源勘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等方面,提升水平,适应干旱区以及气候变化的需要;二是在暴雨、洪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上提供新技术;三是在多种水资源(通常所谓的“三水”、“四水”转化与联用)的统筹利用、灌溉水的保证程度、水资源与水利信息化上提高技术水平,适应气候变化的需要。

目前,最为重要的水利技术就是保水技术(含集雨技术)和节水技术。保水技术是通过对水分过程的改变,将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潜流、地下水等水资源保存在既定的空间,便于农业利用。宁夏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经在许多项目区采用了这些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围绕作物的生理,特别是水分生理,采用滴灌、喷灌、农田小畦灌溉和水稻控灌技术等。在宁夏干旱地区,农民还采取集水补灌等节水灌溉措施。

2.生物技术

选育抗逆品种,采用稳产增产技术,以增强农作物抗旱、耐碱、抗病虫害能力。要加强光合作用、生物固氮、生物技术、抗御逆境、设施农业(如温室大棚)和精确农业等方面的技术开发和研究,力求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以强化人类适应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能力。主要包括引种繁育技术,培育抗旱抗病虫害等抗逆性和光合生产率高的新品种,改进作物品种布局,有计划地培育和选用抗旱、抗涝、抗高温和低温等抗逆品种。宁夏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有一些抗性较强的野生植物,或是农作物的近源种,具有培养抗逆性较强作物的材料基础,加强适应气候变化农作物品种改良工作时不我待。

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农作物优新品种引育展示,重点是引种试验、品种改良、组培快繁、优良品种展示、工厂化育苗等;二是种子加工,包括厂房设施、种子生产加工线及相关辅助设施和设备;三是现代化种子储备库,包括普通库、低温库、晒场、控制室、设备间、缓冲间及投资制冷设备和辅助设施;四是原种扩繁所需的扩繁基地田间工程、挂藏晾晒设施、新育成品种的提纯设施等。

3.农艺技术

广大农民和农业科研、管理人员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总结了适应气候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艺技术,值得在适应气候变化中提升和推广。

(1)全覆膜双垄沟种植技术:通过秋起垄全覆膜保水,为来年积聚土壤水分。翌年春种时在沟部位的集水洞处下种,能够保证作物发芽、生长的水分。在近几年的马铃薯、玉米种植中效果很好。

(2)立体复合种植技术:小麦套种玉米,小麦套种玉米复种苏子,小麦套种蔬菜等。

(3)土壤改良综合技术:秸秆还田、过腹还田、秋施肥、机深翻等。

(4)多树种混交的高标农田防护林建设技术。

(5)优质水稻、小麦、蔬菜等作物栽培技术:农肥、磷肥秋施技术、农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蔬菜小拱棚种植技术、水稻旱育稀植标准化栽培技术等。

(二)工程措施

1.水利工程

宁夏适应气候变化的水利工程措施主要有:调水引水工程、库坝工程、地下水取水工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引黄灌区周边发展的多处扬黄水利工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宁夏南部山区建设的190多座水库在山区农业发展中起了很大作用,但由于水土流失、泥沙淤积,许多已难以发挥作用。

长期以来,水资源都是制约宁夏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宁夏农业综合开发非常注重建设高效节水农业,宁夏利用水利部项目资金先后实施了惠农渠水利骨干工程,彭阳县、原州区水土保持项目。西吉县、隆德县、原州区马什好水土保持项目,原州区、西吉县、彭阳县、盐池县、海原县水土保持项目,吴忠扁担沟中型灌区项目,中卫市中宁县中型灌区项目。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有:输(排)水干支渠(沟)系开挖疏浚;干支渠道衬砌防渗和暗渠、暗管等节水工程建设及节水设备购置;干支渠(系)建筑物完善配套和更新改造;中小型水源工程建设;工程管护设施、测水量水设施、施工临时工程等建设。

2.农田工程

农田工程在宁夏主要包括平整土地或修建梯田、整修输水灌区和疏浚排水沟、发展设施农业等。在引黄灌区需要改变大平小不平的状况。在南部黄土丘陵区平整土地、修建梯田,利用库水、井水、窖水、雨水联用,适应气候变化。全区各地应该根据自身的气候和农业特点,建立有针对性地克服不利因素的设施农业,通过高效农业稳定产业发展。

土地治理是改变土地不良性状、防止土地退化、恢复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措施。宁夏在项目建设期间,土地治理以中低产田改造为主,以宜农荒地开垦和沙化治理为辅,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土地治理办法。

(1)宜农荒地开垦,宁夏农业综合开发从第一期工程开始在完成改造中低产田58万亩的基础上开垦宜农荒地27万亩,以后逐年增加,至第四期工程起,开垦宜农荒地不再是农发项目的主要内容。至2008年年底,全区共开垦宜农荒地89.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