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气候变化下宁夏农业综合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48519300000036

第36章 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应对(7)

4.板蓝根喷灌灌溉制度

2002年在黄羊滩喷灌区种植板蓝根120亩,我们以前对喷灌条件下种植板蓝根药材的灌溉制度了解较少,2002年喷灌区种植板蓝根总灌水量537.4mm/亩,因为板蓝根叶子覆盖地面较少,土壤裸露较多,土壤蒸发大,总用水量较多,7月中旬~8月中旬耗水量最大,板蓝根根系比春小麦等作物浅,一般在30mm以内,每次喷灌水量以20~30mm为宜。在生长初期喷水量较小,中期喷水量较大,后期较小。观察板蓝根田间生长及灌水情况,总结板蓝根的灌溉制度。

(四)喷灌区灌溉水源、控制面积

大型喷灌项目区的主要水源有地下水和黄河水两种。利用地下水进行喷灌的项目区有国营黄羊滩农场,扬黄灌区的大型喷灌项目区水源主要是利用黄灌水进行沉沙处理并修建蓄水池进行喷灌。截至2010年,在全区调查的8个项目区共安装92台大型喷机,灌溉面积达4076.67hm2。从近几年来的运行情况看,在宁夏中部干旱地区利用大型喷灌机是合适的,其综合效益是非常明显的。

1.大型喷灌机应用结果分析对比

从2001~2002年,农场先后引进美国维蒙特公司生产的圆形喷灌机8台,并将喷灌机的作物用水量与渠灌作物的用水量进行了分析。

(1)农作物喷灌用水量观测分析:2001年在6号喷灌区范围全部种植春小麦,控制面积36.33hm2,自春小麦播种至收获,用水表计量灌溉用水量,示范区共用水179714m3,平均灌溉水量为330m3,其中,从播种到出苗用水约16m3/亩,出苗至抽穗用水约186.5m3/亩,抽穗至灌浆用水约88.54m3/亩,灌浆至成熟用水约39.83m3/亩。春小麦全生育期共耗电48240kWh,平均每亩耗电88.51kWh。2001年在1号喷灌区种植制种玉米148亩,用水表量测喷灌水量,制种玉米生育期喷水量为354.2m3/亩。2002年在2号、3号、4号、5号4台喷灌区内全部种植了制种玉米。制种玉米平均亩用水量为314.3m3。

(2)渠灌作物用水量:黄羊滩农场属扬水灌区,采用地面灌溉时,由于田块大、田间渗漏损失严重,灌溉用水量大。

在渠道灌溉情况下,种植玉米平均每亩的用水量为810m3,种植春小麦平均每亩灌溉用水量为740m3。

(3)喷灌与渠灌节水效果比较:从喷灌与渠灌春小麦用水量对比可看出:喷灌条件下春小麦用水量330m3/亩,渠灌区春小麦生育期共灌水5次,每次灌水量在130~190m3/亩,平均用水量为740m3/亩。喷灌与渠灌相比,每亩节水410m3,节水率达55.4%。喷灌区制种玉米平均用水量为314.3m3/亩,渠灌区平均用水量810m3/亩,节水率达61.19%。

(4)不同灌溉方式下的水分生产率:分析总结喷灌、渠灌两种灌溉方式下,灌溉用水量和作物产出量,得到单方水生产率。

从表中可以看出,喷灌水分利用率高于渠灌的水分利用率,粮食作物中喷灌制种玉米水分利用率最高为1.44kg/m3,渠灌区制种玉米的水分利用率仅0.52kg/m3,在宁夏这样严重缺水的地区,提高水分利用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大型喷灌机节水、增收效果明显,到2007年黄羊滩农场大型喷灌机的数量已达到33台,控制面积1066.67hm2。

2.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大型喷灌机的应用、灌溉设施的改善以及种植结构的调整,使农场职工的收入不断提高。据统计,农场每亩地的水费由2001年前的120元,降低到目前的平均75元。每亩地省灌溉、施肥、清渠、打药等劳动力1个,按每个劳动力每天45元计算,每亩地可节省劳动力费用45元,省肥25%,增产20%。

2000年农场人均收入只有1600元,2007年人均收入6800元。农场七队是黄羊滩农场最早实行节水灌溉的农业队,该队耕地面积290hm2,到2004年该队已全部实行节水灌溉,不再利用黄河水灌溉。当年种植制种玉米222hm2,经济林42hm2,其他经济作物26hm2,产业结构调整比较合理。职工种植的积极性很高,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04年职工每户均收入达到1.5万元。2007年职工种植制种玉米农户收入最低收入2.5万元,最高收入7万多元。

(2)节水效益:过去用黄河水灌溉,玉米平均每亩地用水量为810m3,春小麦平均每亩地用水740m3,有些地灌水量高达1200m3/亩。采用大型喷灌机后,平均每亩用水量仅为330m3,比原来的大水漫灌节水55%以上。1066.67hm2的大型喷灌项目区,每年可节水144.32万m3,节水效果非常明显。2005年遇到特别干旱的年份,农作物用水量增加,而黄河水资源也非常紧张,许多灌区的农作物都受了旱,而农场的1333.33hm2节水灌溉减轻了引黄灌溉的压力,农场没有一亩农作物受旱。

(3)社会效益:几年来,黄羊滩农场应用大型喷灌机已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灌溉方式由过去的小扬水提水大水漫灌,到合理开采地下水,利用大型喷灌机进行灌溉,每年减少从西干渠引水达284.25万m3,优化了水资源配置,解决了该地区水量浪费严重的突出问题。为宁夏黄河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样板,为贺兰山东麓小扬水灌区如何经济合理地发展灌溉提供了一种新模式。为周边地区及宁夏农垦系统提供示范,可辐射其他地区,为我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农业产业调整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经过短短几年内精心努力和示范推广,2004年黄羊滩农场被列为国家级节水示范区,2005年又成为自治区节水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3.生态效益

由于贺兰山东麓前沿冲积扇地区大型农场用水量的增加,加之西干渠的渗漏,从而使永宁县沿山的4个镇和1个国营林场区0.53万hm2农田受浸,土壤盐碱化日益严重,粮食逐年减产,农作物的产量、效益逐年下降,部分耕地已无法种植。国营黄羊农场喷灌区的建设与实施,改大水漫灌为喷灌,减少了灌溉渗漏量。同时合理开采地下水,阻止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蔓延,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喷灌期间,所有的喷灌机都在工作,有利于改善周围小气候,减轻风沙危害,从而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五)新建喷灌项目区效益分析

宁夏中部干旱带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自然灾害最频繁、生态环境最脆弱、农业生产最不稳定、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为了更好地应对干旱缺水的现状,降低其对生产、生活及生态的影响,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抗旱减灾措施,如扬水工程、集中供水工程、水窖和集水场等,这些措施发挥了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但是,由于扬水工程水价过低、重建轻管严重,水窖和集水场等标准低、集水效率较差,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部干旱带的农业发展的问题。大型喷灌项目区的修建,为解决宁夏中部干旱带灌溉及生态恢复开创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1.生态效益

大型喷灌设备进行灌溉有利于水土保持。用户可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来调整灌溉的水滴直径及喷灌强度的大小,不破坏土壤结构,不造成土壤冲刷,避免水土流失,形成良好的田间小气候。提高植被覆盖率,有利于作物的生长,有效地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并且通过喷灌控制湿润深度,消除深层渗漏,可以有效地避免盐碱化。由于项目区内恶劣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有利于防止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的发生。

2.经济效益

宁夏固海扬水工程、扶贫扬黄工程、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等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为该地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地多水少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大型喷灌机由于省工、省水、省电等优点,而且也不需要花很多的资金进行土地平整。因此,大型喷灌机的成功应用,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农民的增产增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对大型喷灌区的实地调查,冯记沟、红寺堡、监狱局农场等地种植的干草,每亩产量在650~700kg,每kg价格在6元左右,扣除各种费用,年纯收入在900~100元/亩。土豆平均亩产在1000~1500kg,按1.0元/kg计算,亩均纯收入在500~800元左右。苜蓿平均亩产在0.6~0.8t,价格在1600元左右,亩均纯收入在700~900元左右。因此,喷灌项目区经济效益是相当可观的。

3.社会效益

宁夏中部干旱带是我区较贫困的地区,也是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地区,喷灌项目区的建设,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条件,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贫困地区的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促进了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加强了各地经济、文化和技术的交流和沟通。同时,节水新设备的引进推广,使群众的科技兴水意识逐步增强。

(六)大型喷灌项目区建设的经验

1.加强培训观念,节水意识大增强

黄羊滩农场安装第一台喷灌机时大部分干部职工都不能接受,因为当时喷灌机对于农场来说还是新鲜事物,没有人了解它,也看不到它的优越性在什么地方,一下子要改变传统的灌溉方法确实无法理解。而农场领导审时度势,看到了实施节水灌溉是农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顶着压力去改变传统的灌溉模式,找专家、请师傅,召开技术培训班,掌握了灌溉技术,转变了思想观念。经过几年来的生产实践,广大职工真正感受到大型喷灌机给他们带来的效益,完全接受了节水灌溉技术,积极要求安装喷灌设备,切身体会到了它的优越之处。

2.技术管理是关键

国营黄羊滩农场大型喷灌项目区建设的成功经验之一是提高技术管理水平。为加强节水灌溉工程的统一管理,争取使其发挥最大节水效能,根据农场实际情况采用公司承包经营和场、队两级共同负责管理的模式。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保证了喷灌效益长期稳定的发挥。农场所有节水设备统一部门管理,每台设备都配有专门工作人员24h值班,两名技术人员负责对所有设备进行技术指导、检修、维修等方面的工作,每年春冬季加强骨干技术培训,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另外,专门制定了技术操作规程、管理制度、运行状况记录等一系列措施,保障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更好地发挥作用。

3.经验总结很重要

宁夏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同时用水浪费现象又十分突出。引黄灌区多年来形成大水漫灌的历史,使得人们一开始对喷灌的认识不够。大型喷灌机在黄羊滩农场及宁夏中部干旱带的成功推广应用,为宁夏中部干旱带发展喷灌提供了许多可贵经验。实践证明,大型喷灌机适宜在宁夏引黄灌区贺兰山东麓沿线的各大国营农场、南部山区实行集约化经营生产的库井灌区及地形起伏、土地平整工程量大的新开发灌区推广应用,适合高秆、矮秆经济和粮食作物灌溉。

4.经管模式要适合

在喷灌项目区的经营管理方面结合具体的情况不断进行改革,探索适合当地的管理模式。宁夏大型喷灌项目区目前所采用的管理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集体经营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由土地所有者进行管理经营;另一种是集中管理,租赁承包经营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土地所有者集中管理喷灌项目区的基础设施,通过招标形式将土地进行承包经营。从应用情况看,集中管理,租赁承包的模式效果要好一些。

5.黄河水可使用

宁夏中部干旱带喷灌项目区的水源来自红寺堡扬水工程、盐环定扬黄工程等扬水泵站。黄河水经过蓄水池沉淀,可直接用作喷灌机的水源。通过这几年的应用,设备运行正常,没有出现堵塞现象。

6.生态环境可持续

通过调查了解到,大型喷灌机应用几年来,几乎没有产生土壤盐渍化问题。特别是黄羊滩农场喷灌项目区,由于采用地下水进行喷灌,地下水位下降,有一部分因盐渍化而多年未耕种的土地又重新种植,原来的排水沟也变成了农田进行种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保持了地下水的良性循环,效果非常明显。

(七)结论与建议

1.大型喷灌机在宁夏地区的成功应用,群众的节水意识和观念有了转变

过去人们对于喷灌在宁夏地区应用有一些不正确的观念,认为宁夏地区干旱、风沙大、蒸发量大,喷灌不适合在宁夏使用。1989年黄羊滩农场引进第一台大型喷灌机时,当时有些领导干部及专业技术人员对喷灌机的应用都有不同的看法,经过多年来专业技术人员的试验研究及推广应用,广大干部、群众的观念有了转变。老百姓从自己的切身利益中对这一新的节水机械有了很好的认识,增强了群众的节水意识。

2.大型喷灌机应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明显

干旱缺水是制约宁夏中部干旱带经济发展的瓶颈。大型喷灌机的成功应用,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农民的脱贫致富,社会治安的稳定,生态条件的恢复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