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农业综合开发还通过引项目、引资金、立课题等形式,积极组织区内外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对影响宁夏农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为自治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探索新路子。如在项目区推广实施的农田暗管排水工程30多万亩,在宁夏灌区周边扬水灌区特别是中部干旱带等地建立不同类型现代节水高效农业示范区15处,建设面积12万亩,截止2010年在全区调查的8个喷灌项目区共安装92台大型喷灌机,灌溉面积达4076.67hm2。宁夏中部干旱带种植的主要作物有玉米、马铃薯、甘草、苜蓿、油葵等。从近几年来的种植情况看,这些作物在宁夏中部干旱地区利用大型喷灌机是合适的,其综合效益是非常明显的。种植高效经济作物,调整当地传统的农业种植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开创了宁夏发展现代高效节水农业的新局面;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内,全面推行“U”型混凝土板砌护渠道技术、建筑物装配化技术、沟道边坡生物防塌治理技术、农田小畦灌溉和水稻控灌技术等,积极引种抗“天牛”树种,大力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优良新品种等,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总之,20多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对宁夏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农业综合开发已成为改善宁夏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的重点项目,凡是田成方、树成行、沟渠路相连、配套设施齐全的农田,大都是农业开发项目区。农业综合开发在宁夏的实践非常成功,项目在引黄灌区是投资最集中、效果最明显、和农民切身利益最直接、对改善农村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有效的项目。在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干部和群众的首肯,起到了一个龙头作用,是自治区农业生产建设中的一个亮点和一支生力军。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适应气候变化措施的成本效益分析
一、水稻旱直播与育秧栽培技术的成本效益分析
(一)水稻旱直播与育秧栽培的技术要点及适应特征
气候变化对于水稻的影响是正作用,预计2050年可增产2.61%。因此,发展适应气候变化的水稻栽培技术和种植模式,趋利避害,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水稻旱直播栽培技术,也称水稻旱直播轻简栽培技术。它是在近些年气候变暖之后春季终霜提早结束,作物生长季提前的条件下,农民为了将过去在几天之内集中插秧的栽培模式改变为提早播种、与春种繁忙期错开的一种耕作制度创新。也就是将水稻由原来每年5月中旬左右插秧,提早到4月20日前后直接播种种植。旱直播栽培技术的优点是:可以利用春季土壤水分,使水稻提早发苗,减少对灌溉水量的需求;二是水稻播种之后到春灌之间的时间,根系主要利用土壤水分,有利于下扎和抗倒伏;三是节省用工,在劳动力日益紧张的农村具有显著的降低成本的作用;四是播期提早有利于提高水稻的品质。缺点是:播期提早会使水稻在一些年份遭受倒春寒的灾损,二是种子用量增大,对播种等技术环节要求较高,对农民把握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是专用肥腐殖质酸有机肥,从育秧到水稻田间管理共施用肥料1360斤,其中育秧每亩地约需要80斤,底肥施用640斤,追肥三次(返青肥160斤、蘖肥240斤、穗肥160斤)共用量560斤。此外,水稻的农药用量都较大,青铜峡市水稻主要病害是苗床立枯病、猝倒病、稻瘟病、颖枯病。有机稻用药量大主要是防治菌类病害。插秧稻水田中水量要保持一定水位,容易引发菌类滋生,发生稻瘟病。稻瘟病可用0.4%春雷霉素1500倍液、40%~50%硫悬浮剂200~300倍液、90%硫酸铜100~200倍液、77%氢氧化铜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其中春雷霉素是农用抗生素,硫悬浮剂、硫酸铜、氢氧化铜是矿物源农药制剂,主要利用微生物发酵而具有防治虫害的作用。而旱播稻和普通插秧水稻肥料用的是一般化学肥料,如尿素、二铵等。除此之外旱直播水稻的种子用量明显较多,主要是为了保证出苗率。
(二)水稻种植成本构成分析
图3-1所示为青铜峡市蒯桥村和瞿靖村旱直播水稻和插秧水稻的各投入要素及相应的成本。有3户农民种植了23亩有机稻,与普通插秧稻有明显差别,因此单列出来作为一种类型与其他类型比较。农户种植水稻的成本主要由人工费、化肥、机械费和种子费用构成,在有机稻、普通插秧和旱直播三种种植方式中分别占总成本的38%、38.9%、9.3%、2.7%;59.7%、8.5%、10.2%、5.5%和41.4%、13.9%、17.8%、14%。农药、水费在三种种植类型中比例均较低。
三种种植方式投入成本中,旱直播技术是种子用量最多的,因为旱直播要保证出苗量就需要较多的种子。有机稻肥料用量最多,主要施用的专门肥料效菌素,价格相对高,增加了有机稻的投入成本。插秧稻总用工多,大田放水之前和之后都要整地,还有大量人力用于育秧、起秧、移栽,劳动强度大。有机稻对大田的要求高,耕作更精细。而对宁夏地区来说,人工费较高,农户要想取得较好的预期收益,需要在节省人工方面下工夫。现在虽然有插秧机,但是对于农户来说,成本还是太高,加上人工投入之后,在某种程度上,农户种植水稻的净收益几乎没有,导致普通插秧稻投入高而净收益低,降低了农户种植插秧稻的积极性。有机稻、普通插秧稻、旱直播稻的总成本分别为2054元、1507元和869元。由此可见,旱直播在节省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与有机稻相比,其成本主要节省在肥料费用上;与有机稻和普通插秧稻相比,旱直播水稻在劳动用工量上节省成本最多。
有机稻、普通插秧稻、旱直播稻的成本要素的用量最大的灌溉水量,但是在成本上,灌溉用水的绝对成本差别则不大。旱直播水稻一个生长季节省的灌溉水量(400m3/亩)是有机稻和普通插秧稻的1/3,但是价格差别仅28元/亩(与普通插秧稻相比)或36元/亩(与有机稻相比)。仅仅相当于节省了旱直播水稻总成本的3%~4%。由此可见,水资源价格严重偏离价值,对于种植水稻的总成本影响较微,难以提高农民节水的积极性。
(三)水稻种植的效益分析
三类水稻中单产最大的是普通插秧稻,平均亩产1300斤;其次为旱直播稻,是1200斤;有机稻产量为1100斤,总体来说单产差别不是很大。但是在产值上有机稻最大,主要是因为品质差别,单价高,而旱直播稻和普通插秧稻的单价基本一致。根据农户的经验,插秧稻在子粒饱满程度、出米率上较旱直播稻好,因此,对旱直播稻米的出米率和产值做2%的折扣。
三种水稻种植方式中有机稻的总收益最高,为4400元/亩,分别为普通插秧稻和旱直播稻的196.6%和199.2%;有机稻的净收益也最高,它是一种高投入高收益的选择。在调查过程中,根据农户反映,有机稻单价高,但其种植、收购都是专门公司运营,脱离公司的收购,农户也很难收到高效益。例如2011年11月中旬,农户收回的水稻按2010年的价格就很难出售。相比较而言,普通插秧稻和旱直播稻的纯收益基本持平,但是插秧稻的投入较高,其风险相对高。旱直播稻的投产比最高,有机稻次之,而普通插秧稻要低得多。与普通插秧稻相比,旱直播的成本投入减少了40%,而收益反而增加了近80%;有机稻投入增加了36%,收益增加200%多。从目前追求净收益来看,有机稻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正如前面的分析,目前的政策掩盖了水资源等关键要素的价值,有机稻在今后的水价值回归中则不会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旱直播稻的种植技术需要不断提高。在种植开始,为了保证出苗齐整,种子用量多,而且行距和株距相对小,容易倒伏;而插秧稻种植密度相对稀疏,不易倒伏。
相对于普通插秧稻而言,有机稻和旱直播都是新技术,前者改变水稻品种,提高单价,增加收益,后者主要是从节省劳动力等环节,节省了投入成本,提高了收益。
有机稻相对传统插秧稻投入幅度增加了约36%,但净收益翻了一番,肥料用量增加幅度很大,约为普通插秧稻的300%,有机稻投入成本的增加主要用在专用肥料的投入。种子、用工、灌水次数和农药使用量相对都是减少,约降低了1/4。旱播稻种子用量翻了一番,肥料、用工、农药都降低,而且人工投入减少了60%,农户从土地上释放出来,可以进行非农产业的生产,又增加除农业之外的收益。因此,相对于插秧稻而言,农户更愿意从事旱播稻生产。
(四)水稻种植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耗水量较大,早就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甚至诟病。据我们的调查,近些年水稻耗水量总体减少,但也有一些地方仍然在1700m3/亩左右。在各种主要农作物中水稻的耗水量最大,因此,宁夏也将压减水稻种植面积作为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近年的调整,宁夏平原水稻种植面积压缩到120万亩左右,再压的难度很大。原因在于水稻在宁夏平原具有特殊的生态价值,种稻洗盐是农田生态过程的必要环节。多年的水浇地种植必须经过后茬水稻的洗盐才能保持土壤中的水盐平衡。尤其是宁夏平原低洼部分的北部平罗石嘴山的灌区,需要种植水稻才能维护耕地的生产力。从空间关联性来说,水稻田由于整个生长季灌水量大,使得地块周边,尤其是地势较低的地块,土壤水分充足甚至饱和,无法种植其他旱作。其次,水稻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正如本节中的分析,无论是普通插秧稻,还是有机稻、旱直播稻,都具有较大收益。这是目前农民追捧水稻的主要原因。另外,水稻是宁夏平原的基本和主要口粮,水稻具有广泛的社会接受性。这种社会基础,也往往将水稻的经济属性衬托得更加明显。但是水稻节水势在必行,而且需要采用有效途径。旱直播稻在节水方面具有优势,但还要进一步试验和研究,基于水量平衡、水盐平衡的灌溉制度和模式。探索在维持银川平原地下水位比较稳定的条件下,能够压盐、洗盐的灌溉用水量和灌溉制度、农作制度,将农业生态与水利灌溉结合起来,指导水稻适应气候变化的种植模式。
将来的几十年,战略性资源——水资源、劳动力资源对农业的约束更加显现,节省水资源最多的旱直播水稻具有比较优势,从节省水资源、劳动力资源和投产比等方面来评价,旱直播水稻是最适宜的选择。
二、温棚蔬菜与大田水稻的成本效益分析
(一)温棚蔬菜的技术要点及适应特征
中卫市具有引黄灌溉的便利条件和充足的光照资源,还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具有发展设施农业的优势。但是引黄灌区仅仅占到总土地面积的1/10多,水土资源的比配关系差。1989年,为了解决城镇居民冬季蔬菜品种单一的问题,开始试验示范日光温室。经过20年的发展,设施农业发展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温棚建设作为设施农业的代表,在推动设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引黄灌区的一些乡村,设施农业收入远远高于种粮收入。设施温棚具有封闭性,水分耗散程度低,循环特征明显,节水性能好;具有一定良好的采光屋面,能最大限度地透过阳光;保温和蓄热能力强,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散热,温室效应强;日光温室的结构抗风压、雪灾能力强;与大田种植相比,对外在气候的依赖程度降低。我们调查的中卫市观音村的温室大棚属于无柱式塑料大棚,就地取材,用黄沙、少量水泥和碎石压成免烧砖作为墙体结构,再顺着底部毛石基础将轻钢架做成半环型并焊接至顶部,这样,大大降低了建造成本,使每座温棚成本在2万~3万元。无柱式大棚的光照条件好,经久耐用,便于规模化生产,且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均优于中小棚。设施温棚在观音村的发展从最初的分散零星种植迈向了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现代化农业发展轨道。
(二)温棚蔬菜与大田水稻的成本效益分析
大棚是典型的设施农业,设施农业对外在气候变化的应对能力相对强,主要依靠设施提供水分、热量保证作物生长,是一种高投资、高收益、高风险的种植方式,对资源的利用量远远高于大田种植。大棚在观音村主要是以种植蔬菜为主,大棚中常年温度充足,每年可以种植两茬蔬菜,基本都需要倒茬种植,主要种植西红柿、茄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