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冷交替季节迎冬防寒话养生
袅袅秋风起,萧萧落叶寒;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美好的季节、温暖的时节,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悄然离去。叶落的十月天,寒露一过就是深秋了,时光匆匆,白驹过隙,不免使人感慨不已,感叹人生苦短,岁月蹉跎。
寒露在二十四节气中排列十七,在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寒露仿佛是暮色里传来的禅院钟声,秋江上飞过的一列雁阵,让人在些微的清冷之中有了苍凉之叹。
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日照减少,秋风萧瑟。看到草枯叶落、花木凋零、万物萧条,人的心情就会躁动,情绪也不太稳定,加上气候阴冷干燥,常常会产生悲愁忧伤之感。悲伤最易伤肺,故宋代陈直说:“秋时凄风惨雨,老有多动伤感,若颜色不乐,便须多方诱说,使役其神,则忘其秋思。”与此同时,由于寒露之后凉燥就会侵袭人体,感冒、咳嗽、哮喘频发,引发许多旧病,如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的复发,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心脑血管疾病也会为健康埋下隐患。
“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暮秋时节的饮食应在平衡饮食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补脾胃,又养肺润肠,防治咽干口燥等症。
常言道:“一年四季吃枸杞,人可与天地齐寿。”这句话说明枸杞是四季常食佳品,也凸显了它益寿延年之效。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肺经,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和润肺的功效,更适合秋季食用。在商店中,我们看见的就是枸杞果实的干制品,如葡萄干一般随手拈来直接嚼服,当作零食。其实枸杞子生吃味道很不错,但不能吃太多,否则容易上火。喜欢喝酒的人,可用枸杞泡酒,泡出的枸杞酒不仅有一种琥珀色的光泽,还有一种醇香的味道,沁人心脾。此外,枸杞酒还有增强细胞免疫力的作用,能促进造血功能,还能抗衰老、保肝及降血糖,并对于视力减退、头晕眼花均能起到一定疗效。在煮粥或蒸米饭时,待水开后,将洗净的枸杞放入,煮熟后即可食用,色、香、味非常独特。煲汤、炖肉时加适量枸杞,既增加了色、香、味,也起到了食补的作用。
采摘生长期枸杞树嫩枝头为原料,经加工而成的新型保健枸杞茶叶,经过冲泡以后不仅具有清香扑鼻、沁人心脾、醒脑明目、清醇甘甜等特点,更是具有治疗体质虚寒、健胃、肝肾疾病、肺结核、便秘、失眠、低血压、贫血、各种眼疾、口腔炎、护肤等作用。对于上班族,尤其是经常熬夜、用眼过度的电脑族有着补气养身的功效。
寒露时节,为了抵御更加寒冷的冬天的到来,适应严寒,特别要注重保暖,及时增减衣服,以防寒邪入侵,尤其不要赤脚,防止“寒从足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此外,注意进行耐寒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的抗寒能力。这样才能够以愉快的心情度过漫长的冬季!
初冬已至寒意渐浓枸杞滋补养生坚筋骨
岁月流走,不留一丝痕迹地前行着,将其足迹深深地刻画在时空的隧道里,蓦然回首,落叶纷飞,初冬已至。
当人们还沉浸在色彩斑斓的秋日美景之时,冬天已经踏着轻缓的脚步悄然到来。随着季节更替的变幻无穷,走过了春、夏、秋,初冬好似不断掀开了一层层神秘的面纱,以一种庄严肃穆的姿态,缓缓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立冬的到来,不断给人们捎来视觉上的纯真享受,更是凝聚成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卷,镌刻在心中,最终成为了一种美丽的珍藏和宝贵的记忆。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节气,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有秋收冬藏的含义,蛰虫伏藏,万物活动日渐休止,以冬眠的状态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天生机勃发作准备。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在精神调养上还是需要做到“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控制好内心的情志活动,力求心灵平静,保持精神情绪上的安宁,含而不露,尽量不让一些琐事干扰了个人的生活。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立冬补冬,补嘴空”、“智者之养神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说的就是节气与养生的相互关系。
冬季也是进补的好时机,“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冬季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饮食保健也是非常重要的。早在古时候,人们就十分注重冬季的避寒养生生活,元代忽思慧在其所著的《饮膳正要》中就写道:“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入冬以后,寒气日趋逼人,要少食一些生冷的食物,但也不宜过于燥热,有规律、有计划、合理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蔬菜为好,同时还需要多吃一些维生素含量较多的食物,这样不仅能吃出一份健康,还可以吃出一份美丽。
随着气温的降低,大家喜欢聚在一起吃个涮羊肉、涮火锅,热热乎乎的。俗话说得好——秋冬多食羊肉枸杞赛金丹,但是由于羊肉性偏寒,如果单吃,不太适合寒性体质的人,如果烹调得当,比如在做羊肉的时候放入一些枸杞,这样热性的东西,就会中和掉羊肉里的寒凉性,不失为冬季里一道非常理想的健康药膳。
枸杞驱寒、增强抵抗力的功效之显著。特别是对于体质虚弱的人来说,冬天更需要多食枸杞,比如熬米粥时放一些枸杞,还可以用枸杞来泡水和茶,但是量不宜多,每天10~20克即可,这样不仅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还会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初冬,有着诗一样含蓄的独特韵味,画一样清新的唯美意境。
人生也如同这季节一般,纵然现实与理想之间总是存在着差距,纵然有许多的不如意和无奈,但走过了一路的风雨历程,在初冬的日子里,即使生命已不再是绚丽多姿、五彩缤纷,但积淀着岁月风尘的心情却在宁静中显示着沉稳和刚毅,多了些许执著的祥和与潇洒。
正如这一片枝叶虽然已经日渐凋零的枸杞树,却在季节枯萎的变换中显示着来年勃勃的生机和希望。
冬至——漫长黑夜中的一点光亮
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
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众多古老的中华传统节日,并不像大多数西方节日那样多来自单纯的人文纪念,而多关联到天象历法与岁时节令。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冬至这一天的白天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冬至以后,随着太阳直射的北移,白天的时间渐渐长起来。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自古以来,古人都十分重视冬至这一天,据说在汉代,人们就把冬至这天作为节日,文武百官可以放假一天。《唐书》载:“元正,岁之始;冬至,阳之复,二节并重。”唐代以来,冬至节与新年并重,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就是说冬至这天,朝廷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人体情绪很容易因为外界气候的变化而起波折。正如炎炎夏日,高温高热天气令人难耐,人的情绪也变得烦躁和压抑起来。到了冬季同样如此,寒风凛冽,白雪纷纷,人很容易因此变得萎靡不振,抑郁烦闷,情绪低落,再加上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不太旺盛,多种疾病乘虚而入,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一些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又到了每年一度的难挨季节,慢性肺病很容易发生“升级现象”。因此,这类患者就更需要养护好身体。
“冬至一阳生”,自古以来,人们养生修炼非常重视阳气初生这一时期。认为阳气初生时,要像农民育苗、婴儿成长一样,需要精心调养,才能稳健强大地成长。因为只有人体内的阳气充足,才会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所以冬至养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各地的人民,已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了很多很好的冬季保健养生之法。作为传统名贵中药材和营养滋补品,宁夏枸杞在祖国的传统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药用价值备受历代医家推崇。枸杞子除了最早于《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之外,历代史书均有记载。魏晋时期的《名医别录》中言:“枸杞,生常山平泽及诸丘陵阪岸。冬采根,春、夏采叶,秋采茎、实,阴干。”明末儒医洪基撰的一部融合诸家养生思想的专著《摄生秘剖》中载有枸圆膏,可“安神养血,益智强筋骨,泽肌肤,驻颜色”,为美容之佳品。
在寒冷的冬天里饮上一杯滚烫的枸杞茶,细细地品味着,疲惫的身躯便会顿时感到阵阵暖意。枸杞的鲜嫩叶芽制作而成的枸杞叶茶,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丰富的胡萝卜素等成分,同时,待茶汤颜色变淡时,咀嚼着茶叶,茶叶中的有益物质还能滋补身体。此外,还有一些枸杞产品,同样会起到养生的功效,如枸杞蜂蜜既有蜂蜜传统的营养保健价值,又兼具枸杞的精华,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润肺止咳之功效。闲暇之时,喝上一杯,味美甘醇。还如,枸杞糖口感好、味美且低糖;枸杞饮料可降血糖、降血脂、抗疲劳;枸杞姜汤能促进血液循环、祛寒。
此外,枸杞还可以作为一种调料,家常炒菜时加入枸杞后不仅口感极佳,更能起到滋补身体的作用,如枸杞鸡汤、枸杞鱼片、枸杞熘里脊,有健脑、抗衰老的功用;枸杞爆肝尖可补血补气;枸杞鸡丁、枸杞肉丝利于补肝;枸杞羊肉可温肾暖脾;枸杞牛肉可滋阴等。对于女性而言,长期吃枸杞还可美白养颜。
民谚有云:“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所以,冬季特别需要注意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疲惫不堪、积劳成疾。在情志养生方面,坚持适度锻炼和参加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并注意动静结合,动可健身,静可养神,体健神旺,可一扫暮气,精神振奋,充满朝气。
四季的轮回,告诉我们岁末近在咫尺,随着冬意的渐浓,感受着外面的北风从玻璃窗边吹过,不禁让人心中顿生感叹。在遥远的过去,漫漫的严寒时不时折磨着“破屋”,再加上漫漫长夜,在这种艰难困苦的生活中,人们却认为:“那黑夜给予的黑色的眼睛,是用来寻找光明的!”或许,这也是“冬至一阳生”得到先人们重视的原因,源于这份感动,源于在漫漫凄冷的长夜中,望眼欲穿地盼着光明和温暖。
冬至日的阳气始生,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继续熬冬的希望,更多的是那份坚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