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和2008年,国家先后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31号文件)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发办[2008]122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切实做好良种登记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等基础性工作”。2008年11月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农办财[2008]150号文件,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山东、河南、广东、云南、陕西、宁夏、和新疆16个省(区、市)以及黑龙江农垦总局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18个项目区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完成了近25万头奶牛的测定工作。
四、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意义
(一)完善奶牛生产性能记录体系
“能度量,才能管理;能管理,才能提高”,这是奶业发达国家对生产性能测定工作指导奶牛生产管理作用的精辟总结。只有通过生产性能测定准确了解牛群的实际情况,才能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并付诸实施,这样才能提高牛群的生产水平。生产性能测定提供了一个有效量化管理牛群的工具,并且这种量化是针对每一头个体的。没有生产性能测定就不能建立完善的奶牛生产记录体系,没有完整的奶牛生产性能记录,管理牛群只能凭经验及感觉,有时难免出现偏差,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对那些没有最基本的生产性能和谱系纪录的奶牛养殖户,通过生产性能测定能帮助他们逐渐完善奶牛生产记录工作,为以后生产管理再上层次奠定基础。
(二)提高原料奶质量
原料奶的质量是保证乳制品质量的第一关,只有高质量的生鲜原料奶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乳制品。原料奶质量的好坏主要反映在牛奶的成分和卫生两个方面。在DHI测试中,可以通过调控奶牛的营养水平,科学有效地控制牛奶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生产出含理想成分的牛奶;通过控制降低牛奶体细胞数(SCC)能提高牛奶的质量。体细胞数超过标准不仅影响牛奶的质量,而且还会影响牛奶的风味。
一个高产牛群的产奶量达到一定水平以后,若要再提高单产就要付出更高的成本,而且牛群对饲料、管理、保健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如果在产奶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提高原料奶的质量,在牛奶收购以质论价的情况下,也能为奶牛场增加十分可观的收入。而且这个途径比单纯追求高产奶量要简单一些。
(三)提供兽医防治依据,指导奶牛场兽医工作
奶牛机体任何部分发生病变或生理不适都会首先通过减少产奶量的形式表现出来。生产性能测定适时监控奶牛个体生产性能表现,因此可以很好地提高兽医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通过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报告:一是掌握奶牛产奶水平的变化,了解奶牛是否受到应激,准确把握奶牛健康状况;二是分析乳成分的变化,判断奶牛是否患酮病、慢性瘤胃酸中毒等代谢病;三是通过测量体细胞数(SCC)的变化,及早发现乳房损伤或感染,特别是为及早发现隐性乳房炎、制定乳房炎防治计划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有效减少牛只淘汰,降低治疗费用。除此以外,产后体细胞数高的牛只,可能存在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炎等繁殖疾病,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使这样的牛只得到及时治疗,大大提高了牛只的受胎率。
(四)改进饲料配方,提高饲养效率
通过分析生产性能测定报告中乳成分含量的变化确定饲料总干物质含量及主要营养物给量是否合适,指导调配日粮,确定日粮精粗比例。生产性能测定报告还提供直接反映乳脂率与乳蛋白率之间关系的一个指标——脂蛋白比,正常情况下,荷斯坦牛的脂蛋白比应在1.12~1.30之间,比值高可能是日粮中添加了脂肪,或日粮中蛋白不足,比值低可能是日粮中谷物类精料太多或缺乏纤维素,应及时对日粮进行适当调整。生产性能测定报告提供个体牛只牛奶尿素氮水平,它能准确反映出奶牛瘤胃中蛋白代谢的有效性,根据牛奶尿素氮的高低改进饲料配方能提高饲料蛋白利用效率,降低饲养成本。此外,乳脂率低或乳蛋白率低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奶牛的营养和代谢状况不理想,应通过分析及时找出原因,积极改进。
(五)指导牛群遗传改良及选种选配
生产性能测定数据是进行种公牛个体遗传评定分析的重要依据,只有准确可靠的性状记录才能保证不断选育出真正遗传素质高的优秀种公牛用于牛群遗传改良。对于奶牛场而言,可以根据奶牛个体(群体)各经济性状的表现,本着保留优点、改进缺陷的原则,选择配种公牛,做好选配工作,从而提高育种工作成效。例如根据奶牛个体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的高低,选用不同的种公牛进行配种。对那些乳脂率、乳蛋白率高,但产奶量低的母牛,可选用产奶性能好的种公牛配种;乳脂率低的,可选用乳脂率高的种公牛;乳蛋白低,选用乳蛋白高的种公牛等等。
(六)制定牛群管理和生产计划
在正常饲养情况下,为保持和提高牛群的整体生产水平,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需要对牛群进行分群管理及淘汰,其可靠的依据是生产性能测定报告。生产性能测定报告不仅可以适时反映个体牛只生产表现,还可以追塑牛只的历史表现。可以依据牛只生产表现及所处生理阶段实现科学分群饲养管理;依据计算饲养投入及生产回报,对那些已经无利可图的牛只尽早淘汰;根据牛群生产性能情况编制各月产奶计划,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流程及技术要点
一、组织形式
2005年,在农业部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和支持下,中国奶业协会设立了中国奶牛数据处理中心。数据中心在协会的领导和支持下,积极配合业务主管部门组织全国奶牛联合育种和中国荷斯坦奶牛品种改良、良种登记、种公牛后裔测定及公牛遗传评定等工作。数据中心具体负责全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在农业部畜牧业司和全国畜牧总站指导下,与各地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紧密合作,对大量测定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及时为行政管理部门和广大奶牛养殖者提供系统、准确和有效的信息服务。
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流程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流程主要包括牧场的初期工作、实验室分析测定、数据分析处理和信息反馈四部分。
(一)牧场初期工作
1.参测牛群要求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牧场,应具有一定生产规模,采用机械挤奶,并配有流量计或带搅拌和计量功能的采样装置。生产性能测定采样前必须搅拌,因为乳脂比重较小,一般分布在牛奶的上层,不经过搅拌采集的奶样会导致测出的乳成分偏大或偏小,最终导致生产性能测定报告不准确。
2.测定奶牛条件测定奶牛为产后5天至干乳前6天的泌乳牛。对每头泌乳牛一年测定10次,每头牛每个泌乳月测定1次,两次测定间隔一般为26~33天。牧场、小区或农户应具备完好的牛只标志(牛籍图和耳号)、系谱和繁殖记录,并保存有牛只的出生日期、父号、母号、外祖父号、外祖母号、近期分娩日期和留犊情况(若留养的还需填写犊牛号、性别、初生重)等信息,在测定前需随样品同时送达测定中心。
3.奶样采集每次测定首先要记录泌乳牛测试日当天各班次产奶量的总和,并对所有泌乳牛逐头取奶样,每头牛的采样量为40毫升,一天三次挤奶一般按4∶3∶3(早∶中∶晚)比例取样,两次挤奶早、晚按6∶4的比例取样。测试中心配有专用取样瓶,瓶上有三次取样刻度标记。一般采样应从前一天的中午(三次挤奶)或晚上(二次挤奶)开始,第二天上午结束取样,并以结束这天的日期作为鉴定日。
4.样品保存与运输为防止奶样腐败变质,在每份样品中需加入防腐剂重酪酸钾,加入量是0.03克(40~50毫升奶样)。现在我们宁夏DHI测试中心奶样中加入的是进口的溴硝丙二醇奶样专用防腐剂。采样结束后,要保证添加的防腐剂充分溶解,奶样在15℃的条件下保持4天,在2℃~7℃冷藏条件下保持一周,样品应尽快安全送达测定实验室,运输途中需尽量保持低温,不能过度摇晃。
5.数据填报参加测定的牛只信息如新增(头胎)测定牛只、干奶、分娩、淘汰等情况每月都在变动。每个测定牛场由资料员详细准确的记录这些信息,在每个测定日前或采样结束后当天,将上个测定日和当前测定日之间所有参加测定牛只相关信息变动情况,按DHI测定中心制定的表格要求填好,随奶样一起送到DHI测定中心。
(二)实验室样本测定
1.测定内容
乳成分:主要测定的乳成分有乳脂率、乳蛋白质率、乳糖率、全乳固体及尿素氮含量等。
体细胞(SCC):体细胞包括嗜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乳腺组织脱落的上皮细胞等,是反映泌乳牛乳房健康及牛群管理的关键指标。
2.测定设备实验室配备有乳成分测试仪、体细胞计数仪、恒温水浴箱、保鲜柜、流量计、采样瓶、样品架及奶样运输车等仪器设备。
3.测定原理乳成分测定是采用红外原理(滤光片或平涉仪技术),根据乳中各成分对红外光谱吸收程度的不同而进行分析,精确度Cv<1.0%,单位为%。体细胞测定采用流式细胞计数原理,记录每毫升牛奶中体细胞的数量,将奶样稀释,细胞核染色后,通过电子自动计数器测定得到结果。精确度控制在(10万~500万/毫升)10%范围内,单位为1000个/毫升。
(三)数据的分析处理
测试个体奶牛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尿素氮等指标,收集牛群胎次、分娩日期、泌乳天数等基本信息,通过CNDHI分析系统分析处理之后,形成反映牛场配种、繁殖、饲养、疾病、牛群生产性能等信息的DHI分析报告。
1.测定日相关信息的记录参加测定的牛只信息,如新增(头胎)测定牛只、干奶、分娩、淘汰等情况,每月都在变动。每个测定牛场由采样负责人详细准确的记录这些信息,在每个测定日前或采样结束后当天,将上个测定日和当前测定日之间所有参加测定牛只的相关信息变动情况,按DHI测定中心制定的表格要求填好传送到DHI测定中心。
2.测定牛场与DHI测定中心之间相关信息的传输参测牛场每月给DHI测定中心传送各种信息,DHI测定中心导入DHI分析系统并出具DHI测定分析报告及时反馈各牛场,为保证测定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一个方便快捷的传输方式来传递数据信息。具备internet联网条件的牛场通过网络以电子邮件的方式传输,暂时条件不具备的,也可采用电子表格、传真、信件或人员传递等方式。无论采用哪种方式传输都要保证数据信息安全、准确、及时送到DHI测定中心,制作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报告,并及时将报告反馈给牛场或农户。从采样到测定报告反馈,整个过程需3~7天。
3.DHI分析报告的项目指标
(1)日产奶量是指泌乳牛测试日当天的总产奶量。日产奶量能反映牛只、牛群当前实际产奶水平,单位为千克。
(2)乳脂是指牛奶所含脂肪的百分比,单位为%。
(3)乳蛋白率是指牛奶所含蛋白的百分比,单位为%。
(4)乳糖是指牛奶乳糖含量。
(5)全乳固体是指测定日奶样中干物质含量的百分比。
(6)分娩日期用于计算与之相关的指标。
(7)泌乳天数是指计算从分娩第一天到本次采样的时间,并反映奶牛所处的沁乳阶段。用于计算305天预计产奶量。
(8)胎次是指母牛已产犊的次数。
(9)校正奶量是根据实际泌乳天数和乳脂率校正为泌乳天数150天、乳脂率3.5%的日产奶量,用于不同泌乳阶段、不同胎次牛只之间产奶性能的比较,单位为千克。
(10)前次奶量是指上次测定日产奶量和当月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用于说明牛只生产性能是否稳定,单位为千克。
(11)泌乳持续力当个体牛只本次测定日奶量与上次测定日奶量综合考虑时,形成一个新数据,称之为泌乳持续力,该数据可用于比较个体的生产持续能力。
(12)脂蛋比是衡量测定日奶样的乳脂率与乳蛋白率的比值。
(13)前次体细胞数是指上次测定日测得的体细胞数,与本次体细胞数相比较后,反映奶牛场采取的预防管理措施是否得当,治疗手段是否有效。
(14)体细胞数(SCC)是记录每毫升牛奶中体细胞数量,体细胞包括嗜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乳腺组织脱落的上皮细胞等,单位为1000个/毫升。
(15)牛奶损失是指因乳房受细菌感染而造成的牛奶损失,单位为千克(据统计奶损失约占总经济损失的64%)。
(16)奶款差等于奶损失乘以当前奶价,即损失掉的那部分牛奶的价格。单位为元。
(17)经济损失因乳腺炎所造成的总损失,其中包括奶损失和乳腺炎引起的其他损失,即奶款差除以64%,单位为元。
(18)总产奶量是从分娩之日起到本次测定日时,牛只的泌乳总量;对于已完成胎次泌乳的奶牛而言则代表胎次产奶量。单位为千克。
(19)总乳脂量是计算从分娩之日起到本次测定日时,牛只的乳脂总产量,单位为千克。
(20)总蛋白量是计算从分娩之日起到本次测定日时,牛只的乳蛋白总产量,单位为千克。
(21)高峰奶量是指泌乳奶牛本胎次测定中,最高的日产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