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宁夏中兽医志
48515900000018

第18章 理论·方剂·中药·针灸(3)

但是,宁夏中药资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种类较多,而资源的储量较少。少数品种储量较大,如甘草、麻黄、苦豆子、地榆、柴胡、黄芩、芦根等。多数品种储量较小,有些品种的资源非常贫乏,只能提供少量的商品药材或不能提供商品药材,如北五味子、贝母、罗布麻、银线草、北豆根、延胡索、桃儿七、七叶一枝花、藜芦等。因此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时,要注意保护资源。

全区年产量在100万千克以上的药材只有甘草1种;30~100万千克的有枸杞、党参、麻黄、杏仁4种;10~30万千克的有黄芪、柴胡、地骨皮、菟丝子4种;1~10万千克的有升麻、秦艽等14种;1万千克以下的有贝母、贯众等56种;有些种类的产量只有数百千克甚至数千克。

(三)药用植物分布

全区湿度南北相差悬殊,地表从流水地貌向风蚀地貌过渡。药用植物种类和分布也相应显示明显的差异,区内各种小地貌也都有自身的特征,因此,宁夏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具有如下特点:

1援药用植物分布南北差异显著,呈过渡性。宁夏自然地理因素复杂,南北气候差异较大,药用植物的分布显示由温带半湿润区向温带半干旱区过渡的特征。如铃兰、南方山荷叶、桃儿七、羌活、宽叶重楼、阿尔泰银莲花、盘叶忍冬、白鲜、秦艽、防风分布在六盘山半阴湿区;白鲜、秦艽、防风、地构叶、枸杞、知母、蒺藜、甘草分布在西海固半干旱区;地构叶、枸杞、知母、蒺藜、苦豆子、老瓜头、银柴胡、锁阳、沙苁蓉、沙茴香、沙蓬分布在盐同等半荒漠干旱区;银柴胡、锁阳、沙苁蓉、沙茴香、沙蓬、沙拐枣分布在陶乐和中卫荒漠干旱区。

2.药用植物群落结构简单,优势种突出。宁夏中北部和东部是气候干燥的黄土高原和半荒漠地带,除少数水浇地外,植物资源较贫乏,覆盖度较低。但是有些药用植物的分布呈现大面积的单一群落或伴生植物很少的密集群落,优势种极为突出,资源非常集中。如盐池、同心、灵武等县以甘草的建群种出现的生态面积占甘草总生态面积的27.1%,大面积甘草的生态群落可达数百亩至数千亩,一望无际,胜似生长良好的草场,但是与甘草伴生的植物只有几种或十余种,而且一般都处于劣势地位。陶乐等县分布的白刺(锁阳的寄主),灵武、盐池、同心等县的麻黄、苦豆子、老瓜头等,均以单一群落或极其显著的优势种出现在群落之中。这对于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方便条件。这些分布非常集中的中药资源,主要有甘草、麻黄、银柴胡、锁阳、西豆根(苦豆根)、老瓜头等,多是宁夏的地道药材和大宗品种。它们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因此宁夏干旱地区生产的药材种类虽少,而药材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较高。

3.药用植物种属多,各科含量相差大。据普查,全区有药用植物917种,分属于126科453属。在一个面积较小、植物覆盖度很低的内陆自治区,分布有近千种的药用植物,不但显示种属多,而且各科含有的药用植物种类也很有特点。经统计,菊科(105种)、蔷薇科(56种)、豆科(54种)、毛茛科(52种)、伞形科(43种)、唇形科(34种)、百合科(32种)等7个科,占总科数的5.5%,而含有药用植物达376种,占总种数的41%;其次是蓼科(28种)、玄参科(23种)、禾本科(22种)、十字花科(21种)、藜科(16种)、桔梗科(15种)、龙胆科(15种)、小檗科(15种)、茄科(14种)、石竹科(13种)、兰科(12种)、大戟科(11种)、紫草科(11种)等13个科,占总科数的10.3%,含药用植物216种,占总种数的23.5%。这两类共含药用植物592种,占总种数的64.5%,在宁夏药用植物组成中占主导地位,而科数仅占15.8%。

含药用植物较少的科(含2~9种)有罂粟科(9种)、五加科(7种)、柽柳科(3种)等66科,含282种,占总种数的31%,科数则占52.4%。

单种科有锁阳科、胡桃科、防己科、金粟兰科等40科,占总种数的4.3%,而科数则占总科数的31.8%。

药用植物种类集中在少数科中,多数科含有的种类较少,单种科约占总科数的1/3,是宁夏药用植物组成的一个重要特征。

4.资源贫乏的药用植物种类较多。宁夏位于我国西北东部,处于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的过渡带上,北面与蒙古草原区和戈壁荒漠区相连,东北面与蒙古亚地区相接,东面与黄土高原亚地区连接,南面与横断山脉为邻,西南部与唐古特地区接壤。周围的自然环境与药用植物区系成分对本区药用植物的构成产生着显著的影响。因此宁夏药用植物区系成分与邻近地区植物区系有广泛联系,相互交错与渗透,表现出多种植物区系成分的汇集,不但显示出单种科和含药用植物较少的科较多,一些药用植物资源的贮量也较少,有些种则稀疏或罕见,甚至是需要保护的濒危种。如羽叶丁香、沙冬青、斑子麻黄、桃儿七。还有一些品种没有或很少有提供商品药材的能力。如银线草、胡桃、棉团铁线莲、白头翁、蝙蝠葛、北五味子、罗布麻、宽叶重楼、藜芦等。

5.药用植物资源区域界限明显。黄河从宁夏西北部干旱地区穿过,形成地域辽阔的引黄灌区,农业发达,植物生长茂盛,品种繁多,生物资源丰富。其毗邻地区则为干旱或半干旱的荒漠地带,植物覆盖度低,种属较少,生长的植物种类也明显与引黄灌区不同,形成了界线分明的不同分区。罗山座落在半荒漠草原中,因降水量较周围地区显著增多,植物资源丰富,被誉为荒漠草原中的“绿色湿岛”,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与毗邻地区显著不同。

贺兰山耸立在荒漠草原中,海拔1500米以下与周围的荒漠地带连成一片,而山上年均降水量达420毫米,植物资源丰富,并有大面积针、阔叶混交林和云杉纯林,植被层层,色调鲜明,区界明显。

(四)药用动物分布

根据1983~1987年中药资源普查统计,宁夏有药用动物182种,分属86科,其中脊椎动物134种,无脊椎动物12种,昆虫36种。

1.六盘山区药用动物资源丰富。六盘山区全境多高山、丘陵,动植物资源丰富。中高山地(2500米以上)油松、白桦、辽东栎等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次生林带,为较大型动物和稀少珍禽提供了隐蔽场所和栖息环境。金钱豹、野猪、林麝、狍子、豹猫、红腹锦鸡等药用动物在这里生存繁衍。中、低山地(2000米左右)草本植物茂密,中生木本植物榛、糖茶藨、银老梅、山荆子群落为狗獾、草兔、黄鼬、达乌尔鼠兔、环颈雉以及花鼠等啮齿类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也是狼、豹、狐狸、蝮蛇等动物的集中分布区。

2.宁夏平原水域宽阔,养殖业发达。黄河从中卫、中宁、青铜峡、永宁等县蜿蜒穿过,使自治区内中北部的宁夏平原形成水网纵横、湖泽众多的自然条件。中华鳖、鲤、鲫、鸽子鱼、鲇等药用鱼类在黄河中畅游;青虾、河蚬、中国圆田螺以及受食物链吸引的绿头鸭、斑嘴鸭、秋沙鸭等鸟类则活跃于池塘中;水稻产区常见的药用动物有青蛙、蚯蚓、水蛭、蚱蜢、蝼蛄、蛴螬等昆虫类以及药用价值较高的中国林蛙等。

3.贺兰山林区药用动物种类较多,东麓及鄂尔多斯高原动物资源贫乏。贺兰山境内山高林深,地形复杂,中、高山地错落分布着云杉、油松—云杉混交林,林下有珠芽蓼、红芪、唐松草等中生草类、苔藓类以及紫蘑菇等,为珍贵药用动物马麝、马鹿、青羊、岩羊等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和食物条件;中、低山则是灰榆、虎榛等中生灌丛和中生草类组成的植被带,这里栖息的药用动物有狐狸、猪獾、黄羊、秃鹫、雕鸮、枕纹锦蛇等。

贺兰山东麓植被稀疏,自然环境较差,植被以木本猪毛菜、斑子麻黄、酸枣群落为主。这里分布的药用动物有獾、刺猬、蛇类和少量的东亚钳蝎等。由山麓向鄂尔多斯高原过渡,出现了沙漠连绵、气候干燥、植物种类明显减少的干旱草原地貌。恶劣的自然环境伴随着贫乏的动植物种类,这里可见的药用动物有草兔、丽斑麻蜥、密点麻蜥、大耳猬等,种类甚少。

此外,宁夏群众出于生产、生活的需要而养殖的牛、马、驴、骡、羊、鸡、鸭等畜禽是目前所经营动物药的主要来源。如牛肾、牛黄、牛羊胆汁、牛羊草结、鸡内金等。在中卫、平罗县尚有梅花鹿和马鹿的养殖;乌骨鸡在全区亦有家养;近年在青铜峡市相继出现了全虫、地龙的养殖户;结合宁夏南部山区蜜源植物资源丰富的优势条件,数年来蜜蜂养殖业有了很大发展,为区内外提供了大量的蜂产品。

(五)地道药材宁夏土特产中,最著名的有“红(枸杞)”、“黄(甘草)”、“蓝(贺兰石)”、“白(滩羊裘皮)”、“黑(发菜)”五宝。其中三种是中药,也是宁夏最重要的地道药材。此外,还有银柴胡、麻黄、锁阳、柴胡、麝香等。

1.枸杞。以成熟果实入药。宁夏枸杞栽培历史悠久,明·《弘治宁夏新志》(1501年纂修),对枸杞就有记载,至今已有近500多年的历史。清·《中卫县志》中有“枸杞宁安(在今中宁)一带家种杞园,各省入药甘枸杞,皆宁产也”的记载,距今已有220余年。

史载,1918年宁夏枸杞产量24万千克;1955年栽种面积7000亩,产量55.5万千克;1985年栽种面积28000亩,产量79万千克;1998年栽种面积2.48万亩,产量115.5万千克。栽培区域也由原产区中宁、中卫扩大至全区各地。

宁夏枸杞素以粒大、肉厚、色红、籽少、质柔、味甜而驰名中外,畅销全国各地,并有出口。出口数量从1958年的2万多千克增至1976年的26万千克。出口地区由东南亚各国扩展到欧洲、拉美和大洋洲。

宁夏枸杞历来以干果出售,经济效益不高。为充分利用宁夏枸杞资源,20世纪80年代开始,宁夏科委组织科研、教学、药检等单位的科技人员,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综合利用诸方面入手,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发现宁夏枸杞不但含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甜菜碱、胡萝卜素及各种维生素,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多种微量元素及枸杞胺、促性腺激素等生理活性物质。

综合利用和深加工方面,先后制成枸杞巴戟酒、汽水枸杞露、枸杞膏、枸杞水晶糖、速冻枸杞、保鲜枸杞罐头、枸杞袋泡菜等保健食品和饮料,还以枸杞为原料制作出十几种名菜佳肴,为开发宁夏枸杞资源迈出了新的一步。

2.甘草。以根茎入药。全区19个县(市、区)均有分布,主产区是盐池、同心、灵武、陶乐等县的半荒漠地区。全区年产量高达1000万千克,蕴藏量约为3~5亿千克。

宁夏甘草历来以色红、皮细、体重、粉性大、加工精细而闻名,长期畅销于国内外。又为宁夏制造甘草膏、甘草霜提供了原料,使甘草及其加工品均打入国际市场,提高了甘草的经济价值,在国民经济和医药行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甘草主产区农民总收入的30%~40%(有的地方高达70%)来源于挖干草。

3.银柴胡。以干燥根入药。主要分布在陶乐、盐池、灵武、同心、中卫等县市。生长于干旱少雨、气候炎热、沙丘迭宕的荒漠草原。因为土地贫瘠,药材形成需要数年至数十年,因此野生银柴胡的产量不大,最高年产量为1.25万千克。但质量较好,素以皮细、色浅黄、条粗壮、分枝少等特点受各地欢迎。主要销于全国各地,有时也有出口。

但是,因过份采挖和自然环境恶化,野生银柴胡已濒临枯竭,年产量由历史最高年份(1963)的1.25万千克下降到年产量不足200千克(1978)。据普查估算全区的蕴藏量仅有3.27万千克。

银柴胡的栽培发展很快,全区栽培面积已发展到500亩,年产量达15000千克。但栽培与野生品相比,由于生长期缩短,生长条件改变,药材性状发生了一定变异,药材细小、分枝、暴皮等,不如野生品受欢迎。所以人工栽培的银柴胡仍为试验研究阶段。

4.麻黄。麻黄有木贼麻黄、中麻黄、膜果麻黄、斑子麻黄、草麻黄5种。其中草麻黄和中麻黄供药用,其余3种尚未利用。草麻黄主要产于灵武、盐池、贺兰、同心等县市;中麻黄主要产于盐池、中卫、同心等县。总产量约40万千克,总蕴藏量约80万千克。

宁夏商品麻黄含麻黄碱一般在0.8%以上,主要用作提制麻黄碱,过去一直供应大同麻黄素厂,以后供区内药厂提制麻黄碱,供中医配方药用的量很少。为保持色泽黄绿和美观,一般均需在8、9月采收。但是供工业原料的麻黄,因采收时间较晚,表面较枯黄。

麻黄中的生物碱含量一般认为最高为8~9月,在此前后都较低。但宁夏大量采收麻黄的时间是10月,这显然不合理。因此,为了正确的指导麻黄生产,对于不同产区不同种类的麻黄,对生长发育各时期生物碱含量的变化要进行全面考察和规划。

5.锁阳。以肉质茎供药用。主产于陶乐、盐池、中卫、同心等县。生于荒漠草原和荒漠地带的固定沙地、沙丘,多寄生于白刺属植物的根上,除供药用外,产区群众有鲜食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