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宁夏岩画
48515000000008

第8章 生命的写真——宁夏岩画中的动物形象

宁夏远古的自然环境决定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与动物相依相存的关系,宁夏岩画中存在着大量的动物形象,这些岩画大部分为动物或动物变体,是岩画所表现的主题之一。这些动物岩画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狩猎动物。最早由岩画记录下来的生活场景应该是狩猎时期,处于新石器时代至青铜器时代早期,生产方式以狩猎为主,动物图像以野生动物及狩猎场面为主,单体动物和围猎场景较多。已经辨认出的动物有野马、野驴、野牛、盘羊、北山羊、岩羊、羚羊、梅花鹿、马鹿、麋鹿、驼鹿、骆驼、鸵鸟、狐狸、牦牛等。这些动物多作为捕猎的对象出现,其中包括很多已经灭绝的动物。从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中,可以窥见那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中贺兰山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化。

驯养动物。人类进入畜牧时代标志着草原文明的产生,此时岩画中动物图像内容开始出现一些明显的变化,不仅出现了较为复杂的工具,在一些狩猎或放牧场景中,一些动物已经被驯化。出现较多的动物有马、牛、犬、羊、驴、骡等。据专家分析,犬大概已于新石器时代由狼驯化而来;牛、羊等动物成为生产工具,由人类自由支配;而马、骆驼等动物作为工具出现更成为原始人类智慧逐渐成熟的佐证。从这一漫长时期的岩画内容来看,动物图像由驯化动物的出现逐渐发展为构图复杂、内容丰富的游牧生活场景,放牧、畜圈、马车等图像的出现不仅展现了先民社会结构变革的信息,更传达着人与动物关系的逐步转变。并且当人类物质资料不断充裕的同时,人类审美认知的能力开始显现。在大麦地岩画中,有一幅牧牛图,牛体长两米左右,肌肉发达,骨骼强壮,给人雄健有力的直观感受。

幻想动物。幻想动物的出现基于原始先民对动物特征的模糊认识,万物皆有灵的知觉认识模式给动物加入了想象的成分,出现了一些夸张、怪异、其实体并不存在的动物图像。可以说,这些图像的出现,是原始先民抽象思维的记录,原始先民将这些无法理解的神秘力量与客观存在的实体结合,寄予带有功利性的想象,并用图像形式记录下来用于祈祷、祭祀。从内容看,幻想动物的图像多带有神秘性质,是动物崇拜的一个典型体现。凡较为大型的生活、祭祀场景都有幻想动物图像的出现,带有浓厚的宗教气息。随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甚至出现了实体被完全神话的图像。这些图像在今天看来是神秘而无法解释的,但却始终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产物,并直接影响着之后人们认识的潜意识。例如龙的出现,绝不是凭空而来,而是经历了无数次的演变,集中了众多动物的神秘特质。图腾动物。图腾动物多为猛禽,例如狼、虎、豹、黑熊、鹰、野猪、马、天鹅、龟、龙等,也有家畜类图腾动物,这些动物同样经历了由写实到程式化的发展模式。人们在对猛禽等图像的研究中发现,通常猛禽图像的出现很少伴有人或人的狩猎对象。可见,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初始,这些凶猛的动物已经作为令人类畏惧的一种力量存在于生存与思维概念中。所以最初的猛禽等图像一方面被神化为祈祷的神秘力量受到崇拜,另一方面也被用作警示功能,被单独刻画在一些明显的石面上,以提醒放牧的人们附近的危险。随着这些猛禽图像的不断抽象并被赋予超自然的力量,这些图像逐渐被用作展现氏族气势、威望的象征。

对生活在贺兰山地区,与动物有着密切生存关系的北方民族而言,图腾动物的出现是必然的。虽然动物崇拜与图腾崇拜还有着细微的差别,但图腾崇拜中的动物形象以及由动物形象而产生的变体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是北方民族动物崇拜的集中体现,直接影响着动物造型在北方民族造型艺术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