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宁夏岩画
48515000000019

第19章 生命的色彩——宁夏彩绘岩画

在宁夏平罗县贺兰山腹地白芨沟上田村的一处岩洞中,发现了用赭石颜料绘制的彩色岩画,这是我国北方在继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发现彩绘岩画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

贺兰山白芨沟彩绘岩画洞窟是一个坐北朝南的天然洞窟,岩洞为敞口形,开口长约40米,高约20米,进深约35米,可容纳数百人。彩绘岩画分布在岩洞东侧呈斜坡形岩石夹缝的层面上,岩画共31组,有近百个单体形象和符号。如一幅狩猎图中,上部一人骑于马上盘弓搭箭对准一只奔跑的野羊。猎手稳坐马上,马奔跑幅度很大,动感强烈。因作画于石面边沿,无法绘出马头,故而此马无头部细节描绘。此画中部是一人骑,形象生动,其下部是动物。画面宽33厘米,高54厘米,赭色绘制。在一幅动物图中,似豹子在追逐北山羊群,又似动物活动的场面,有动有静,形象生动,动感强烈,变形中不失真。画面宽42厘米,高18厘米,赭色绘制。另一幅狩猎图中,一人弯弓搭箭对准一只兔子。人物强壮,有头饰,形象逼真生动。弓箭呈弯形,这种弓箭有力,能远射,但箭头又呈圆球形,说明射中击倒即可,不伤皮毛。画面宽23厘米,高32厘米,赭色绘制。

贺兰山彩绘岩画早期用黑色炭黑喷制,后来又用赭色。南方系统用赭色绘画法,用动物血掺和赤铁矿粉末,或者树液掺和赤铁矿粉。在贺兰山中发现的赭石彩绘岩画,同南方系统所使用的颜料大致相同,绘制手法也相同,即用兽毛或羽毛蘸赭色颜料绘制在石面上。这批彩绘岩画的内容大体上是纪实性的,描绘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和所见所闻,有人物形象,有牧场生活写实,有人们赛马时的热闹场面,有北山羊、马、狗、蛇的生动形象,有对太阳崇拜的描绘,有符号和空心手印。

白芨沟岩洞发现的彩色岩画断代比较复杂,有打破和叠压关系,早期是手印岩画,制作于岩洞夹缝的顶部,离地面约3米,现仅可见到18个,可看出左右手。从手形分析,明显不是一人所为,不仅有大小、长短、肥瘦之分,而且个别有断指现象,反映了争夺洞窟或同野兽搏斗时留下伤痕,把手作为一种占有权的象征或胜利的标志永久地留在了岩石上。如今,这些手印经过了漫长岁月的腐蚀已经斑驳难辨了。手印岩画大约制作于旧石器晚期,距今1万~2万年。

岩洞中的中期赭绘岩画,内容有动物、符号等,距今2000~1000年;晚期岩画有凿刻岩画,呈橘红色,一般重叠在中期岩画的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打破与叠压关系,这部分岩画距今约1000年。这批彩绘岩画在表现技法上大体采用剪影式大轮廓描绘方法,即运用散点透视法,不分物体远近,不表现物体细部,但在具体绘画中又有创新和改进,并且展示了处理构图的能力和艺术技巧。例如在骑牧图中,左上角的马匹头部就采用了不多见的正面描绘,可清楚看到马在低头吃草。又例如赛马图,不仅描绘生动逼真、惟妙惟肖,而且比例适度,符合透视规律,充分展示了你追我赶的竞争场面,画面动感强烈,给人以真实、亲切、优美的审美感受,显示了古代画师的高超技艺。

这批彩绘岩画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对研究我国北方和南方岩画的发生与发展,古代民族迁徙、文化交流与传播、宗教信仰等都有着重大意义。这次发现也丰富了我们对绚丽多彩的古代岩画的认识,看到了中华文化博大的胸怀和深厚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