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论治胃脘痛之特色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胆囊炎、溃疡病等疾病中。李老认为胃脘痛的论治必须明辨病因,男性患者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嗜酒吸烟,内生湿热为多见。常表现为舌苔黄厚腻。故辨证多为湿热中阻为常见,女性患者多以肝郁气滞,横逆犯胃,气机不畅而引发者为多,故以疏肝为主。
李老认为胃脘痛临床辨证时,主要辨别是病邪阻滞引起的还是脏腑失调引起的;是实证还是虚证;是属于气滞还是已成瘀血。病邪阻滞者多为急性疼痛。如果胃腑受凉或者过食生冷,阳气被遏而不能舒展,故疼痛暴作。肝气郁滞,脾胃虚寒,胃阴不足者多为慢性疼痛,如果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犯胃,或脾胃素有虚寒,阳虚不化或胃痛日久,郁热伤阴,胃络失养,胃脘疼痛日久不愈可形成气滞血瘀,病情加重。因此临床多虚实并见,寒热错杂。李老认为胃脘痛病因虽有不同,但其发病原理有共同之处,即气机郁滞,轻则胀满,重则疼痛。故临床表现不外乎胃脘胀满疼痛,纳差及舌象异常。李老认为以胀满为主症者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症状轻者为满,重者为胀,二者均为气机郁滞,有虚实之分。虚胀常用党参、炙黄芪、高良姜等,实证胀满常用枳壳、厚朴、陈皮、香附等以理气消胀。李老认为各型胃脘痛均可伴有纳食减少,若食滞纳差者常用焦三仙、鸡内金等。若湿热纳差者常用厚朴、苍术等。脾虚纳少者常用炒白术、党参等。肝郁纳少者常用柴胡、香附。胃阴不足纳少者用石斛、麦冬等。另外李老常根据舌象的异常来辨证用药,如见舌红苔黄腻者辨证为湿热型胃痛,李老喜用苍术、厚朴健脾燥湿,黄连清热;如见舌淡苔白厚腻者辨证为寒湿型胃痛,李老喜用高良姜、肉桂、砂仁等来温中散寒。
典型病例:李某,男,45岁,因胃脘胀痛,纳差反复发作前来就诊,症见胃脘胀痛,纳差,口干便干,舌红苔黄厚腻。李老辨证为湿热中阻,治以燥湿健脾和中,方以平胃散合左金丸加减治之,6剂后症状大减,大便通,继服6剂以固效。
李老认为:治疗胃脘痛,重点抓住二脏一腑,即脾胃与肝。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脏腑共治则运纳如常,不会有疼痛产生。脾胃为土,肝脏属木,木郁不舒,凌犯脾胃是常见之现象,故生脾运脾和胃调肝是治疗脾胃之大法。
李老论治十二指肠溃疡之特色
十二指肠溃疡病是指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多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临床表现常见上腹部的胀痛或灼痛,疼痛特点是晨起空腹不痛,早餐2~3小时后开始疼痛,至午餐后缓解,下午3~4点又出现疼痛,至晚餐后缓解。可被制酸剂和进食所缓解,李老辩证为脾胃虚寒型。
常选用以下方药加减治疗:1.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当归建中汤。三方具有温中补虚,和胃缓急之功,主治脾胃虚寒之证见腹中挛痛,时痛时止,喜温喜按揉;2.良附丸。具有行气疏肝,祛寒止痛之功。主治脾胃虚寒兼气滞者,证见脘腹胁痛,喜温喜按者;3.百合乌药汤。具有养胃阴之功,主治胃阴虚,有热之胃脘痛;4.香砂六君子汤。具有行气温中之功,主治脾胃虚弱兼湿阻气滞之脘腹胀痛;5.左金丸。具有清肝泻火,降逆止呕之功,主治肝火犯胃之脘腹胁痛,吞酸嘈杂等。
病例举案:柳某,女,29岁,2010年6月20日来诊。主诉:胃脘胀痛,饥饿时加重,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做胃镜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李老用黄芪建中汤加减如下:炙黄芪15克、当归10克、桂枝10克、白芍20克、海螵蛸10克、炒枳壳10克、木香6克、砂仁6克、炙甘草6克、柴胡10克、制香附10克、陈皮6克,上方6剂水煎服。2010年6月29日患者复诊自述服用上药后诸症皆减,患者要求继服上方故又服用上方12剂。2010年8月2日电话随访得知患者诸证消失,未再复发。
李老认为:十二指肠溃疡病见虚多实少,虚中夹实证,易饥饿,喜温喜按为虚寒,嘈杂,胃脘中灼热,又示其兼虚热或食滞瘀血,补虚为根本。当归、白芍、黄芪、党参等为治本之药。消食,化痰,活血,化瘀止痛,又应酌情使用。又有兼虚热者,亦应对症选用,不可单执一途。胃酸多者酌加海螵蛸、煅瓦楞子。因酸蚀胃则成溃疡。又有肝气抑郁,克伐脾土者当注意调肝理气。
李老论治咳嗽之特色
咳嗽是指由于肺失宣降,肺气不利、上逆而发出的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证。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侯之一,其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李老认为外感咳嗽是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伤于肺。不论邪从外入或邪自内生均影响及肺,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不利上逆而发为咳嗽。故在治疗过程中注重辨有痰无痰,痰色、量、质、味及咳出的难易程度。注重病程,是新咳还是久咳。注重伴随症状。并重视体质,重视发病季节;重视现代医学的检查结果;治疗善用经方。
1.辨痰色、质、量:痰多色白质稀者,李老以利湿祛痰为主,选方常用小青龙汤加减,有喘者效果更佳,多选用细辛、干姜、半夏、五味子等来祛痰;若痰多色黄质稠者以清热祛痰为主,常选用苇茎汤、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常加葶苈子、皂角、鱼腥草、桔梗等;若痰少而黏则以宣肺止咳为主,常选用止嗽散加减,常加麻黄、荆芥等;若干咳无痰或咳少量泡沫痰则以清燥救肺汤、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若痰少而喘,不论有无发热都可以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
2.辨新咳还是久咳:若久咳有痰浊不化者常用二陈汤加减,咳久需配酸涩收敛之药如乌梅、五味子、罂粟壳;若为小儿久咳,痰不多时,需要注意配伍消导药,如二陈汤加消导药;咳久胁痛者需要配伍清肝药如青黛、黄芩、栀子、柴胡等;咳久带血丝者需要配伍止血药如白及、三七、茜草、仙鹤草等。李老常自创三合汤(麻杏石甘汤、泻白散、千金苇茎汤)加减治疗各种新久咳嗽,收效甚好。
典型病例:郭某,女,44岁,初诊时间2009年2月20日,主诉为咳嗽咳痰2月余。行CT检查示:左肺上叶小斑片状渗出影(怀疑为结核),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小斑片状渗出影消失,但仍咳嗽不已,伴有自汗,胸胁满闷,头痛,咽干口渴,脉沉滑,苔薄白。李老认为患者患病季节为春季且居住环境为北方,气候干燥,自然界温燥之邪偏重,燥邪犯肺,肺失宣肃,故见咳嗽,故辨证为温燥之邪伤肺型咳嗽,治以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方以清燥救肺汤加减。6剂后患者自述咳嗽明显减轻,咳痰次数亦明显减少,继以清燥救肺汤加减治疗5剂后咳嗽症状消失,偶尔受凉后有少量咳痰。继以润肺止咳化痰为法,方以二陈汤加减治疗4剂后痊愈,电话随访得知未再复发。
李老认为:治疗咳嗽时务须辨痰,痰多者治痰为先,痰清则肺清,肺无痰阻则咳(包括喘)自止;痰少则当辨证是表闭还是湿邪。痰多者化痰、祛痰,轻者用二陈,重者用三子,更重者用葶苈,最重者用皂角。痰出不爽用紫菀、桔梗、瓜蒌、前胡;无痰而咳用润药,如麦冬、沙参、元参等,燥甚不仅伤津而且耗液,痰白量少而黏如皂泡,用清燥救肺汤,方用黑芝麻、阿胶即为救液之品。治咳以宣肺为主,祛痰为辅。养阴佐之。阴虚方可用滋,纯粹无邪始能收敛,声重者痰郁,火燥者咳呛,寒热者必定有邪,胁痛者多兼肝火或者瘀血,兼食积者,若不消食则痰终难清。咳血当分虚实寒热,此治咳之大概。
李老论治头痛之特色
头痛是常见症状之一,是指额、顶、颞及枕部的疼痛。可见于多种疾病,如颅内病变的各种疾病都可以引起头痛,颅外病变如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颈椎病、糖尿病、贫血、月经期及更年期都有可能发生头痛。李老认为头痛是经脉拘急失养,清窍不利而引起。有外感与内伤之分。外感以风寒、风湿为主,内伤可分为肝阳上亢,气血虚弱,肾阳虚弱,痰浊内阻,瘀血阻滞。李老在诊疗过程中既注重辨证又注重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如对高血压头痛,李老辨证为肝阳上亢,肝肾虚损,临床用药根据症状不同选用不同的药物,若肝阳上亢兼肝火旺盛者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若头痛兼眩晕者常用镇肝熄风汤加减。对贫血、低血糖等引起的头痛李老辨证为气血虚弱型头痛,常选用养血胜风汤加减治疗,对于女性绝经期、过渡期引起耳部兼头痛,辨证为肾虚肝郁头痛,常选用滋水清肝饮加减治疗。若患者头痛伴身胖,恶心眩晕者,辨证为痰浊头痛,常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
典型病例:某女,32岁,2009年5月4日初诊,家住贺兰县城,个体户,以头痛,晨起头闷逐渐加重,下午头痛加剧反复发作3年余来就诊。曾在解放军医院行脑部CT检查未发现异常,西医诊断为脑缺氧。因患者体形肥胖,李老认为形盛之体易聚湿生痰,痰壅气滞易化火,痰浊上犯,蒙蔽清窍,清阳不展则可见头痛昏蒙。故李老辨证为痰浊中阻,上蒙清窍。因患者平素以体力劳动为主,气血暗耗,营血亏虚,不能上荣,清窍失养故见头闷痛,故李老辨证为血分不足。治疗以活血调血,化痰醒窍为主,方以二陈汤合四物汤加减治疗。李老认为四物汤养血活血,二陈汤健脾化痰,共同达到养血化痰的目的。为加强化痰开窍之功,李老在上方的基础上加用石菖蒲、远志以芳香开窍。又加气清上浮,具有疏散之功的菊花与甘寒质轻的桑叶配伍,共同达到疏散邪气,清利头目的作用。患者服用4剂后,头痛、昏蒙症状大减,继服上方5剂后头痛昏蒙症状基本消失,偶有下午头闷,嘱患者继服5剂。1月后患者以足跟痛前来就诊,自述头痛已痊愈且未再发作。
李老认为:头为至高之巅,六阳之魁首。实则风袭、瘀血、痰蒙、湿遏;虚则气血不达,更有阴虚阳亢夹肝火上炎者,不一而是。在治本的同时酌加止痛药,如细辛、白芷、蔓荆子、川芎等。唯有三阴不足之头顶痛,其痛绵绵,勿用风药,三才汤加牡蛎、龟板可愈。又有肝寒之厥阴头痛、巅顶疼痛或伴有目眩呕吐等,吴茱萸汤对证,当见畏冷巅顶痛,呕吐涎沫者可用。头重者为湿,头重如裹者选用羌活胜湿汤散湿于外可效。头为至高之巅,唯风可到,诸型中以风寒和风热最为常见。
李老论治不寐之特色
不寐亦称为失眠或者不得眠、不得卧等,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病证。轻者入睡困难,时寐时醒或者寐而不实、多梦易醒;重者彻夜不寐。有些病人需长期依赖镇静药物,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李老认为不寐的发病原因很多,但与情志变化有密切的关系,主要涉及心、肝、脾三脏。其病机特点为气机阻滞,阴阳失衡,阳热亢盛,不入于阴。治疗以镇静安神为主,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以恢复气机的正常运动。阴阳平衡状态,白昼精力充沛而夜寐。李老在治疗不寐的药物选择上有轻重不同。轻者多选用黄连合肉桂、生地合百合等药对;中度者则用酸枣仁、夜交藤、远志、石菖蒲、合欢皮等;重度者则重用重镇之品如生龙骨、生牡蛎、生珍珠母、生龙齿等。李老治疗不寐并未局限于一方一药,而是重在辨证论治。例如对不寐伴有头痛头重如裹,痰多胸闷,纳呆,心烦口苦,形体偏胖,舌苔厚腻者,李老辨证为痰湿内扰心神,多用温胆汤加远志、石菖蒲等治疗。若不寐伴有胸胁胀满,善太息,性情急躁易怒,舌质多红,则李老辨证为肝血不足,肝郁化火,血不养心,肝失内扰。故常用丹栀逍遥散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若患者不寐伴有手足心热,烘热汗出,咽干口渴,舌质红少苔,脉细数,好发于更年期,李老认为此属于阴虚火旺,虚火内扰,故常采用酸枣仁汤合百合地黄汤加减。若不寐伴有面色萎黄,心悸气短,疲乏无力,舌质淡红,舌体胖大,多有大手术或者贫血,李老辨证为气血不足,心脾两虚,常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另外,李老在临床诊治中非常注重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在用药的同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嘱咐患者一定要控制情绪,乐观豁达,保持精神舒畅,适当进行体育活动以促进夜间睡眠。经过疏导,很多患者对治疗充满了信心。
李老认为:白昼阳行于外,夜晚阳入于阴则成寐。不寐之证是阳不入阴所致。多为阳偏盛或者阳热实证或阴血不足,阴血不敛阳气。总之,古人云“不寐多火”“多寐无阳”。虽不尽属,但亦可概括大部分病人,对指导临床有提纲挈领之作用。实火清之,虚火滋之,浮阳敛之,阳亢则潜之是其大概。
李老论治水肿之特色
典型病例:李某,女,38岁,家住银川兴庆区满春家园,2009年5月11日初诊,主诉为自觉眼皮、足部肿胀3日,伴有头痛,下午加重,苔白腻稍黄,脉滑。查血尿常规均正常,血压亦正常,李老认为患者肿势3天,起病急,病程短,属于风邪袭表,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水湿浸渍肌肤故见水肿。风为阳邪,其性轻扬,风水相搏,推波助澜故水肿起于面部,迅即遍及足部。故辨证为风水泛滥,水湿浸渍。治以益气祛风,健脾利水,方以五皮饮合防己黄芪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