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宁夏名老中医李遇春临床经验辑要
48514700000025

第25章 病案集锦(14)

按:小儿抽动症者面部表情肌不自主地抽动,属中医所谓之风证,“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当从肝治之,风动多挟痰,故以二陈汤、止痉散为基本方,又有“治风先治血”故用当归、白芍。再以龙骨、牡蛎、礞石镇之,风象自止。本病治法与痈证相类,日久更应该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因久病入络,可考虑用通窍活血汤加入化风止痉方中。

汗证

病案一

姓名:王立新性别:男年龄:56岁民族:汉族

职业:干部婚姻状况:已婚

主诉:动则汗出1月余

现病史:1月前不明原因出现汗多,并逐渐加重,现动则汗出,自觉发热,畏寒,上半身汗出不止而热,下半身畏寒严重。1月间体重减轻5公斤左右,伴有牙痛,周身不适,自觉体虚乏力,饮食正常,二便正常,舌红苔黄厚腻,脉细。

辨证分析:患者初起汗出,上半身严重,下半身畏寒,中医辨证为上盛下虚,营卫不和。汗出腠理开,故外邪易于侵袭,时有畏寒等外感症状,汗出不止,耗气伤津,日久气津两亏,故可见疲乏无力等症。

诊断:中医诊断:汗证(营卫不和,内热伤津)

西医诊断:植物神经官能症

治法:调和营卫,清热散邪

方药: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加减

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柴胡20克、黄芩10克、党参15克、姜半夏10克、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荆芥10克、生黄芪20克

7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复诊:2008年12月1日,患者自述服用上药后,汗出症状有所缓解,虽时有汗出,但已无畏寒不适,但伴有牙痛,尿频,舌红苔黄,脉细。

此时营卫已和,余热未清,以竹叶石膏汤加减,方药如下:

柴胡15克、生石膏30克(先煎)、黄芩10克、沙参15克、生甘草6克、竹叶6克、麦冬10克、法半夏10克、生地20克

7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三诊:2008年12月8日,自述服上药后汗出止,无畏寒,但自觉体虚尿频,腰酸,血压略偏高,舌质暗苔黄,脉弦细。故可见病已十去八九,益气养阴兼清余热为法,方药如下:

芦根15克、竹叶6克、柴胡15克、西洋参10克(另煎)、麦冬15克、花粉10克、黄芩10克、炒麦芽10克、炒神曲10克、炙甘草6克、五味子6克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按:阳加于阴谓之汗,汗为阴液,阴阳协和则汗出正常,若阳热则汗出,若阳虚则腠理不能固密,难以摄津。寒热汗出为营卫不利之表现,是邪气未除,故用桂枝汤求和营卫,小柴胡汤尽驱半表半里之邪。邪去则营卫和,汗自止。先表后里是张仲景之法,表邪已去再予以清热滋阴以使里清,热不蒸则表可闭,汗可止。

此例病人是先由外邪致营卫失调不和,又有里热迫津外逸,故遵先表后里之法,用桂枝、柴胡使邪去,营卫调,畏寒去,里热之证显露,再用竹叶石膏汤清之润之,病人汗证始愈。

病案二

姓名:张文君性别:女年龄:39岁民族:汉族

职业:工人婚姻状况:已婚初诊时间:2009年3月6日

主诉:自汗,盗汗1个月余,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自述1个月前因意外怀孕而到医院行清宫术,术后出现自汗,盗汗,动则汗出更甚,汗出后全身发冷怕风伴有手足心热,双下肢无力,关节疼痛。舌淡苔白,脉微涩。

辨证分析:患者素体气血不足,营卫亏虚,易感冒,加之行清宫术后,气血更虚,营卫更弱,腠理疏松,无力抵御外邪,加之劳汗当风,风寒之邪乘虚侵入经络而导致自汗,盗汗。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风邪伤卫,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故见自汗,盗汗,汗出恶风等。卫虚而寒客经脉故见关节疼痛。

诊断:中医诊断:自汗(营卫不固,气血不足)

西医诊断:清宫术后遗症

治法:补气生血,和营温经

方药:当归补血汤合桂枝汤加减

生黄芪30克、当归15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炒白术15克、浮小麦50克、桑螵蛸15克、远志10克、九节菖蒲10克、茯苓15克、防风10克、乌梅10克、五味子10克、生姜5片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复诊:2009年4月12日,患者自述服用上药后自汗盗汗症状消失,纳可,寐可,故停药1月余。此次因感冒前来就诊要求服用中药治疗感冒。

按:人流术后当以小产论治,小产后出现汗证属于正常现象,但不应延时日久,1月余后仍多汗者当以病论治。产后血虚故用当归补血汤;同时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五味子、乌梅、浮小麦收敛浮阳以止汗之外泄,更用玉屏风散固表止汗兼疏散表邪。

病案三

姓名:陈国强性别:男年龄:49岁民族:汉族

职业:教师婚姻状况:已婚初诊时间:2009年9月4日

主诉:自汗1年余

现病史:患者自述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自汗,动则汗出,身热。曾做常规体检未发现异常情况。刻下:自汗,纳差,大便干2~3日一行,体重无变化,胸闷心烦,口干喜饮,睡眠差,舌红少苔,脉细数。

辨证分析:患者年事已高,体内阴液暗耗,阴虚则生内热,阴虚火扰则阴津不能内安而蒸越外出故见自汗,身热。阴津内耗则见口干喜饮,大便干结。火旺上炎则见心烦,火热内扰心神则见寐差。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热伤气津之象。

诊断:中医诊断:自汗(阴虚火旺,气津两伤)

西医诊断:植物神经官能症

治法:清热生津,固表止汗

方药:竹叶石膏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竹叶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麦冬15克、浮小麦30克、沙参10克、炙甘草6克、法半夏10克、生黄芪30克、防风10克、炒白术15克、焦三仙各10克、知母6克、炒扁豆15克

3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复诊:2009年9月7日,患者自述服药后汗出减少,余无不适,脉弦,苔白腻,李老仍以滋阴泻火,固表止汗为法,方药以当归六黄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治之:

当归15克、黄芩12克、黄连6克、黄柏6克、生地20克、熟地20克、生黄芪30克、浮小麦30克、防风10克、炒白术15克、茯苓10克、党参15克、焦三仙各10克、炒枳壳10克、炒枣仁15克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2009年9月14日,患者服完上药后自汗症状基本消失,二便正常,纳食可,现患者要求治疗关节痛。

按:阳加于阴谓之汗,汗证有诸多的病因病机,而无不与阳气有关。阴谓之阴液即津液也,阳盛则逼汗外出,阳虚不守津亦外泄。而阳盛又有内热蒸汗之白虎汤证,竹叶石膏汤证;又有虚热,阴不敛阳,虚阳外越而玄府不闭者亦有汗出。临床辨证施治每获全功。本例病人乃热盛伤及气阴也,先以竹叶石膏汤益气养阴清热,再以当归六黄汤,玉屏风散清热益气止汗,病始痊愈。

病案四

姓名:杨静性别:女年龄:29岁民族:回族

职业:农民婚姻状况:已婚初诊时间:2009年5月8日

主诉:自汗2个月

现病史:患者自述2个月前因人流手术后出现汗多不止,安静时亦有汗出,动则加重,伴畏寒畏风,上肢关节酸痛麻木,气短乏力,二便正常,纳食可,寐可,舌淡苔白,脉虚弱。曾在当地医院查血尿常规及风湿三项均为正常。

辨证分析:患者产后体虚,气血不足,营血虚弱,腠理疏松,无力抵御外邪,加之人流术后休息不当,过劳当风,风寒之邪乘虚侵入经络致使经脉闭阻,血行不畅。营虚而肌肤失养则见肢体麻木不仁,所谓“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而寒客经脉故出现肢节疼痛。营卫俱虚,卫阳不固,营阴失守则汗出不止,动则汗出更甚。汗出久而不止,耗伤气阴故见舌淡,脉虚弱,气短乏力等症。

诊断:中医诊断:自汗(营卫虚弱)

西医诊断:产后汗证

治法:益气固表,和营止汗

方药:桂枝加黄芪汤

桂枝15克、白芍20克、炙甘草10克、生黄芪30克、当归15克、黄芩10克、煅龙牡各30克(先煎)、浮小麦6克、麻黄根10克、生姜3片、大枣4枚。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复诊:2009年6月15日,患者自述服用上药后,汗出即止,近2个月未再汗出,此次因胃脘部不适前来就诊。

按:产后(包括正产、小产及流产)多汗是其常。即《金匮》所说的产后三证之一也。但汗多不可超过1个月。本例人流两月后仍汗出不止,是营弱表虚。营弱源于人流伤及营血,血虚不守,气虚难固则汗出不止。用桂枝汤调和营卫,牡蛎散固表敛汗是上治之法。

风证

病案一

姓名:于美侠性别:女年龄:65岁名族:汉族

职业:群众婚姻状况:已婚

主诉:舌体抽动,夜间加重3天

现病史:患者前两年间断有舌体抽动,但自觉轻微,没有治疗,现舌体时时抽动,夜间加重,影响睡眠,并伴有双腿肌肉抽动,右胁下胀满不适,症状逐渐加重,二便尚可,纳食一般,舌质暗红,苔薄黄,脉细。自述2005年行胆囊结石手术,无药物过敏史。测量血压显示:170/105mmHg。

辨证分析:患者年过花甲,阴液逐渐衰少,阴虚不能濡养舌体及身体其他各个部位,则会出现动风(虚风)之症。舌体抽动、双腿肌肉抽动即为虚风内动之象,脉细为虚证之脉。

诊断:中医诊断:动风

西医诊断:帕金森氏症

治法:滋阴熄风兼安神定志

方药:增液汤加减

生地20克、麦冬10克、白芍30克、生龙牡各30克(先煎)、炙甘草6克、阿胶30克(烊化)、远志10克、菖蒲10克、木瓜15克、玉竹15克、夜交藤30克

7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复诊:2008年12月10日,患者复诊自述服用上药后舌体抽动症状好转,现脚抽动症状明显,左胁肋部偶有抽动,头部疼痛,用眼后自觉干涩明显,舌红苔薄,脉细。

方药:生龙牡各30克(先煎)、生石决明30克(先煎)、白芍20克、当归15克、熟地25克、川芎6克、枸杞子10克、麦冬15克、木瓜15克、怀牛膝15克、川楝子10克、菊花10克

5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按:舌虽为心之苗窍,但亦与五脏有关,与多条经脉相连。抽动为动摇之象,是肝病无疑。舌根又与肾的关系密切,故治疗此证当从肝肾入手,肝血、肾精不足致使筋脉失养,阴亏而阳亢,风动为抽搐。更兼病人肢体亦时有抽搐,更对上述诊断是一有力的佐证。养血柔肝,滋肾止痉是其治法。人衰老的过程亦即肾虚的过程,患者年过花甲,真阴渐衰,阴液亏虚,内风即生,又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本病当从心、肝、肾三脏入手,用滋阴之品滋之,养之是为正法。

痰证

姓名:朱占元性别:男年龄:65岁名族:汉族

职业:退休婚姻状况:已婚

主诉:打呼噜七八年,加重1年

现病史:患者睡眠中打呼噜已七八年之久,近1年逐渐加重,睡眠中呼噜声停顿十一二秒,全身略有浮肿,之前曾因哮喘住院治疗8天,现哮喘缓解,但上述诸症明显,故来诊治,舌红有瘀斑,苔黄腻,脉沉,二便正常,饮食正常。

辅助检查:血压:135/90mmHg。胸部X线片:主动脉弓迂曲。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肺功能:中度通气功能减损,轻度阻塞性肺气肿,气道阻力加重。

辨证分析:患者由于痰浊阻滞于胸中,气道不利,睡眠时痰阻气道加重,故呼噜声大而严重,气机不相续接故中有暂停,患者体胖,为多痰多湿之体,痰湿阻滞气机,气滞水停,故有浮肿、苔腻为痰湿之象。

诊断:中医诊断:痰证(痰浊阻滞,气道不通)

西医诊断:呼吸暂停综合征

治法:清化痰热,兼降气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法半夏15克、茯神15克、竹茹6克、炙甘草6克、陈皮10克、珍珠母50克、生龙牡各30克(先煎)、九节菖蒲10克、远志10克、牛蒡子10克、黄连6克、黄芩10克、枳实6克、红花6克、丹参30克

5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复诊:2009年1月2日,患者自述服用上药后,鼾声略减,仍有浮肿,舌紫苔黄腻,脉沉,血压:130/90mmHg,方药如下:

茯苓30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包)、桂枝10克、炒白术10克、法半夏10克、黄芩10克、橘红15克、竹茹6克、牛蒡子10克、石菖蒲10克、远志10克、生龙牡各30克(先煎)

3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三诊:2009年1月5日,患者自述服用上药后浮肿减轻,服药后汗多,小便多,鼾声减轻,舌暗苔白腻,脉沉。方药如下:

丹参30克、檀香5克、砂仁10克(打,后下)、茯苓30克、泽泻15克、车前子15克(包)、桂枝10克、炒白术10克、橘红15克、枳壳10克、竹茹6克、石菖蒲10克、远志10克、牛蒡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

按:鼾声轻者是熟睡的正常表现,唯鼾声如雷且伴有呼吸暂停者为病态,多见于肥胖之人。中医常说肥胖之人多痰湿,故方以二陈汤为基础,化痰湿以利气道,用牛蒡子以利咽喉,可为打鼾之对症之药,龙牡、远志、菖蒲、茯神等交通心肾。本病日久必有瘀血,丹参、红花以活血祛瘀,后期用加味丹参饮是病人素有胸闷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