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15克、生地15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菊花10克、桑叶10克、枸杞子10克、天麻10克、黑芝麻15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夜交藤30克、炒枣仁30克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三诊:2010年11月17日,患者自述服用二诊方后,自觉头痛有所减轻,服药期间睡眠可,偶有入睡困难,精神较佳,余如前,舌红苔白,脉弦细。故仍以二诊方继服6剂。
以二诊方为基础加减变化共服用1月余,未再复发
按:头痛伴耳鸣,当考虑肝肾二脏,实证当首先考虑肝火,风热,虚证则要治肾为主。因肾藏精,开窍于耳,肾精虚则不能上充于耳,故会产生脑转耳鸣的症状。先以杞菊地黄丸合二至丸补肾,速用养血胜风汤收功。
病案三
姓名:赵秀性别:女年龄:30岁民族:汉族
职业:个体婚姻状况:已婚初诊时间:2009年5月4日
主诉:头痛3年
现病史:患者自述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似抽空样疼痛,中午睡眠后可稍缓解,伴睡眠差,噩梦纷扰。曾在解放军五医院住院治疗,行CT检查提示未见异常,故被诊断为脑缺氧。经西药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遂来我门诊寻求中药治疗。刻下:头痛昏蒙,伴多梦,胸脘痞闷,晨起恶心,乏力。舌淡苔白腻,脉滑。
辨证分析:患者形体肥胖,易聚湿生痰,痰浊上犯,蒙蔽清窍,故出现头痛昏蒙。加之患者平素经常劳累,气血暗耗,营血亏虚不能上荣,清窍失养而见抽空样头痛。午后属阴,痰浊之邪亦属阴,故午后病情加重。痰阻胸膈故出现胸脘痞闷;脾阳不运,肢体失养则出现困倦乏力。舌苔白腻,脉滑均为痰浊内盛之象。
诊断:中医诊断:头痛(血虚生风,痰浊阻络)
西医诊断:脑缺氧
治法:养血活血,燥湿化痰
方药:四物汤合二陈汤加减
熟地3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白芍20克、法半夏15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炙草6克、石菖蒲10克、远志10克、木瓜15克、钩藤15克、鸡血藤30克、菊花10克
4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复诊:2009年5月9日,患者自述服用上药后,头痛明显减轻,晨起头昏蒙略减,中午睡眠后头痛明显减轻,偶有足跟痛,舌淡苔白,脉沉滑,李老治以养血活血,化痰开窍。
菊花10克、桑叶10克、生地20克、川芎10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陈皮10克、茯神10克、法半夏15克、石菖蒲10克、远志10克、炙草6克、钩藤15克、木瓜15克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三诊:2009年6月12日,患者自述服用上药后头痛昏蒙消失,午后头痛未发作,患者要求继服上方以巩固疗效。
按:头痛辨证当首辨疼痛性质,次辨相伴之兼症。空痛属虚,冷痛为寒,热痛为热,昏沉多虚,剧痛多实,头重如裹为湿或痰浊。突然发作常为风邪,盖风邪善行多变也。刺痛或者夜间痛甚为瘀血。本证血虚夹痰,乃虚中夹实之证。故当辨证求因,按证施治方可收效。
病案四
姓名:李芳性别:女年龄:31岁民族:汉族
职业:农民婚姻状况:已婚初诊时间:2009年3月2日
主诉:偏头痛反复发作7年余,加重2周
现病史:患者于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头部疼痛,持续时间长达半天以上且发病频繁,发作前无明显征兆。近两周来更加频繁发作,发作时服用正天丸及去痛片后可缓解。伴有迎风流泪症状。饮食及二便均尚可,舌淡苔白厚微腻,脉细。
辨证分析:头为诸阳之会,肝经有热循经上犯,清阳之气被遏,气血不畅,阻遏络道而生头痛。
诊断:中医诊断:头痛(肝经风热)
西医诊断:神经性头痛
治法:平肝熄风,清热
方药:菊花茶调散合牵正散加减
白芷10克、柴胡10克、蔓荆子10克、菊花10克、防风10克、白芍15克、细辛5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僵蚕10克、全蝎6克、白附子6克、生地20克
4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复诊:2009年3月6日,患者自述服药后疼痛程度略减轻,持续时间也较前缩短,发作频率减少,在服药期间发作过一次。舌淡苔微腻,脉细。近日咽痛且干,易上火。治以菊花茶调散合止痉散合四物汤加减,方药如下:
菊花10克、桑叶10克、白芷10克、细辛6克、牛蒡子10克、全蝎6克、蜈蚣2条、僵蚕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黄芩15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生地20克、白芍15克
5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三诊:2009年3月11日,患者自述服药后头痛未发作,偶觉太阳穴处发沉发闷,迎风流泪症状减轻,咽痒,舌淡苔薄白,脉细。治以二诊方加茯苓、白蒺藜、桑叶,处方如下:
菊花10克、桑叶10克、白芷10克、细辛6克、牛蒡子10克、全蝎6克、蜈蚣2条、僵蚕15克、川芎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黄芩15克、茯苓15克、当归15克、生地20克、白芍15克、白蒺藜10克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1月后电话随访,患者告知其病已痊愈。
按:头痛因风者最多,发作性头痛称为头风,每以菊花、桑叶、白芷、荆防、柴胡等疏风散邪,治风先治血,故常以生地、当归、白芍、川芎等配伍使用,而日久风邪入络,寻常药常难见功,唯用虫类药搜风刮络可驱除隐匿之风,更可根据寒热之不同或伍芩连或用桂附,兼痰者合二陈。
病案五
姓名:沈瑞君性别:女年龄:44岁民族:汉族
职业:个体婚姻状况:已婚初诊时间:2009年6月8日
主诉:头痛反复发作20余年,加重1月
现病史:患者自述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印堂穴处有铜钱大小的部位疼痛更甚。月经期,生气后头痛加重,日光照射后痛甚。曾服用西药以止痛。近几日因生气又出现头痛难忍故到我门诊就诊。刻下:头痛,目眩伴恶寒,鼻塞,舌淡苔白,脉浮。
辨证分析:头痛一证,痛因有内伤与外感之不同,外感多由风邪所致,风邪外袭,循经上犯头目,阻遏清阳之气故见头痛,目眩。风邪来袭,卫阳不得宣达,正邪相争故见恶寒发热。风邪留而不去则头痛日久不愈,反复发作。鼻为肺窍,风邪侵袭,肺气不利故见鼻塞。苔白脉浮均属风邪偏盛之象。
诊断:中医诊断:头痛(风邪偏盛)
西医诊断:神经性头痛
治法:疏风止痛
方药:都粱丸合菊花茶调散加减
白芷15克、黄芩10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熟地30克、菊花10克、栀子10克、丹皮10克、蔓荆子10克、细辛3克、柴胡10克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复诊:2009年6月15日,患者自述服药后印堂穴处疼痛略有减轻,月经期前额痛甚,李老加强活血祛风之功,方药如下:
白芷10克、蝉衣6克(后下)、僵蚕1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熟地30克、炙黄芪20克、党参15克、泽泻10克、炒白术10克、红花6克、桃仁10克、丹皮10克
10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三诊:2009年7月6日,患者自述服完上药后印堂穴处疼痛未再发作,于6月23日行经时头痛一次但疼痛程度较前大减。李老仍以疏风活血为法,方药如下:
白芷10克、蝉衣6克(后下)、僵蚕10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熟地30克、党参15克、炙黄芪20克、红花6克、桃仁10克、丹皮10克、大黄3克(后下)、黄芩10克、炒麦芽15克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2009年7月27日,患者告知头痛平素未再出现,7月21日行经期头痛亦未发作。
按:头痛虽有外感与内伤之别,但亦可截然分开。本病是内外因相兼致病者。血虚营弱是内因,营阴素弱则易致使卫表不固,外风乘虚而入。故本病用四物汤和血养营,加散风止痛之白芷、菊花、蔓荆子、柴胡、细辛等散风邪于外,后期加益气药以益气生血。
病案六
姓名:高燕性别:女年龄:32岁民族:汉族
职业:教师婚姻状况:已婚出诊时间:2010年3月7日
主诉:间断性头痛反复发作10余年
现病史:患者自述10年前因情志不遂出现头痛,反复发作,情绪不佳时头痛发作频繁,头痛部位不固定,头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黄水样,可持续1~2天。曾在吴旗县人民医院行CT检查显示结果为正常。刻下症状:头痛较剧烈,连及项背,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分析:太阳主一身之表,其经脉循项背上行巅顶,风寒外袭,阻遏太阳经气故头痛而连及项背;寒为阴邪,性收引、凝滞,故头痛发作时较剧烈。又因头痛与情志不遂有关故有肝郁化火之象,肝火犯胃,胃失和降则见呕吐黄水,肝火上炎,上犯清窍故见情绪不佳时头痛加重。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肝火之象。
诊断:中医诊断:头痛(风寒头痛)
西医诊断:神经性头痛
治法:祛风止痛兼降逆止呕
方药:川芎茶调散合左金丸加减
藁本10克、川芎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0克、柴胡10克、蔓荆子10克、细辛5克、黄芩15克、白芷10克、黄连6克、元胡10克、川楝子10克、九节菖蒲10克、远志10克、吴茱萸3克、当归15克
10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复诊:2010年5月4日,患者服药后头痛明显减轻,平时头痛不适症状消失,2月内严重头痛仅发作一次,效不更方,仍以上方加减:
藁本10克、蔓荆子10克、川芎10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柴胡10克、细辛5克、黄芩10克、白芷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元胡10克、川楝子10克、制香附10克、海螵蛸10克、焦三仙各10克、炙草6克
10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2010年8月28日,患者以胃脘部不适前来就诊,告知头痛未再发作。
按:头为人身之巅,唯风可到。头痛部位不定,时发时止正合善行数变之风之特性。故用风药治疗头痛为诸法之中使用最多者。风为阳,血为阴,古有治风先治血之说,血滞则风驻,血行则风自灭。故头痛时必用当归、白芍、川芎等行血之药佐之,此乃治疗头风之大要。至于方中金铃子散、左金丸、海螵蛸之类是因病人有胃病耳。
眩晕
病案一
姓名:龙祥民性别:男年龄:65岁民族:汉族
职业:退休婚姻状况:已婚
主诉:头晕1年余,加重9个月
现病史:1年前患者开始偶有头晕不适感,后逐渐加重,九个月前头晕开始明显,于每日早饭后头晕加重,至午后五点以后稍有缓解,头晕时伴有脑部鸣响,走路不稳,经西医检查诊断后服用降压灵,每日半片,但症状无缓解,舌质暗红、苔白腻,脉弦。
辨证分析:患者头晕,走路不稳,中医辨证有动风之先兆,脑内鸣响为阳气上亢,面色偏红,语言洪亮为阳气亢盛,而年龄已65岁,有肝肾阴虚之虑,故考虑为肝阳上亢之证。
诊断:中医诊断:眩晕(肝阳上亢)
西医诊断:高血压
治法:滋阴潜阳,平肝熄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0克、钩藤15克(后下)、生石决明30克(先煎)、玄参15克、生地15克、石菖蒲10克、生龙牡各30克(先煎)、浙贝母6克、龟板20克(先煎)、磁石20克(先煎)、白芍15克、五味子6克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复诊:2008年12月5日,患者自述服用上药后头晕减轻,脑部仍有鸣响,睡眠时加重,自觉头脑清醒,舌质暗苔白,脉弦,继以上方上法为主治疗:
天麻10克、钩藤30克(后下)、生石决明30克(先煎)、生珍珠母30克(先煎)、当归15克、白芍15克、远志10克、九节菖蒲10克、夜交藤30克、玄参15克、细辛3克、龟板20克(先煎)、黄芩10克、栀子6克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三诊:2008年12月12日患者自述服用上药后,头晕缓解,但仍感头脑鸣响,血压:135/80mmHg,舌质暗红,苔白,脉弦。改用益气聪明汤加减:
炙黄芪20克、党参20克、升麻6克、柴胡6克、蔓荆子10克、葛根10克、黄柏6克、白芍10克、炒白术10克、熟地25克、石菖蒲10克、细辛3克、炙甘草6克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按:花甲之年,肾渐虚衰本是常事,奈何长期服用补肾壮阳之药以图一时之快,犹如灯油耗尽而再拨灯捻,意欲使灯更亮,实即使油耗更快而终使灯更早灭。强以壮阳,阴液大耗,虚阳岂有不上亢者。必滋养肝肾之阴以制上亢之阳,天麻、钩藤为对症之药。
病案二
姓名:柴宗元性别:男年龄:45岁民族:汉族
职业:职员婚姻状况:已婚初诊时间:2010年5月16日
主诉:眩晕耳鸣4年,加重3个月
现病史:患者于4年前突然出现眩晕、耳鸣。测血压160/90mmHg,服用西药降压治疗后病情稳定,但眩晕、耳鸣时有出现,于今年呈加重趋势,3个月前眩晕加重,伴有耳鸣,走路不稳,现服用降压药效果亦不明显,舌质暗红,苔白腻,脉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