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证
病案一
姓名:高保山性别:男年龄:59岁民族:汉族
职业:农民婚姻状况:已婚
主诉:咳喘四年余,加重半月
现病史:患者四年前因感冒未予重视,后咳嗽逐渐加重,经医院诊断为“哮喘”病,几年来经常发作,近日不慎受凉,咳嗽不已,且见喘促气急,胸闷,痰多色白,舌淡红,苔白,脉细。
辨证分析:此证因感受外邪引起,肺主皮毛,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外邪袭表首先犯肺,致其清肃失司,若触动内蕴痰浊,痰阻气逆,肺失宣降,从而因痰而咳,因咳而喘,咳喘并见。
诊断:中医诊断:喘证(外寒内饮,肺失宣降)
西医诊断:哮喘
治法:宣肺平喘,止咳祛痰
方药:定喘汤加减
炙麻黄6克、杏仁5克、苏子10克、葶苈子6克(包)、炙紫菀10克、炙冬花10克、橘红10克、茯苓10克、法半夏10克、浙贝母10克、陈皮6克、炙甘草6克、白果6克(打)
一诊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复诊:自述服上药后,咳喘明显减轻,现仍感胸闷,余无特殊不适,故仍予前方加味治疗如下:
炙麻黄6克、杏仁5克、苏子10克、葶苈子6克(包)、炙紫菀10克、炙冬花10克、橘红10克、茯苓10克、法半夏10克、浙贝母10克、陈皮6克、炙甘草6克、白果6克(打)、瓜蒌15克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按:哮喘病麻黄是最常用之药,其解表平喘功效是其他药难以替代的。应用麻黄时注意:1.老年患者,血压多升高,如用药已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按常规应用,如血压过高则应减量或者不用;2.血虚患者不用或者少用,因血虚则不宜再发其阳,可用杏仁代之;3.单用麻黄时其发汗作用不大,配伍石膏时可用于有汗患者;4.失眠者少用或者不用,用则加重失眠。
病案二
姓名:臧连喜性别:男年龄57岁民族:汉族
职业:干部婚姻状况:已婚初诊时间:2009年9月12日
主诉:咳嗽,气喘反复发作10余年
现病史: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气喘,经过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之后病情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被诊断为肺纤维化,现又出现咳嗽气喘,心悸胸闷,气急不能平卧。痰多色白,语声不扬,面色晦暗,口干不饮,动则咳嗽气喘加剧。舌红苔黄腻,脉沉细。
辨证分析: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为痰浊壅阻,实邪闭阻,宣法肃降失司,故见咳嗽气喘不能平卧,胸闷气短等症状。而肾之精气亏虚,虚不纳气故使肺胃出纳失常,出现临床诸症。另又因脾为生痰之源,故本证亦与脾之键运失司有关。
诊断:中医诊断:喘证(痰浊壅肺,兼脾湿肾虚)
西医诊断:肺纤维化
治法:化痰止咳,纳气平喘
方药: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葶苈子12克、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3克、杏仁10克、浙贝母12克、制半夏10克、陈皮6克、生地12克、当归10克、丹参15克、沉香5克(后下)
5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复诊:2009年10月10日,患者自述服用上药后咳喘明显减轻,能够平卧睡眠,每日能外出缓慢行走数百米远的路程。余症如前。于上方中加入瓜蒌皮10克、薤白10克,处方如下:
葶苈子12克、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3克、杏仁10克、川贝10克、法半夏10克、陈皮6克、沉香5克(后下)、生地15克、当归10克、丹参15克、瓜蒌皮10克、薤白10克
7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后嘱病人以上方再服6付,病情明显减轻。
按:肺纤维化是极难治疗之病。痰浊壅肺,宣降失司是本病属实的一面,而肺肾两虚,痿而不用是本病虚的一面。痰浊不化比较好解决,二陈汤、三子等化痰降浊当可奏效,甚则加葶苈大枣泻肺汤、椒目瓜蒌等。但肺肾之虚不能纳气则难以纠正。故本病久治不愈。本例患者,痰虽渐化但并非治愈,当再继以补肾纳气,滋阴养肺,麦门冬汤、麦味地黄等为后继之方。
病案三
姓名:朱培青性别:女年龄:60岁民族:汉族
职业:农民初诊时间:2010年7月30日
主诉:咳嗽、气短喘息,动则加重反复发作3年余
现病史:患者自述三年前因感冒出现咳嗽,喘息伴有气短,口唇发绀等症状,到附属医院治疗被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双肺间质纤维化。住院治疗3月余症状未控制又转入西安西京医院及北京协和医院进行治疗均未收到明显效果,遂来我门诊要求服用中药治疗。刻下:咳嗽,喘息,气短伴有心悸,乏力,倦怠,声低懒言,动则喘息以致不能自行行走,须依靠轮椅,舌淡苔白滑,脉弦细。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年。
辅助检查:超声检查:主动脉瓣退行性改变;心包积液,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肺功能检测:轻度通气功能减退及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气道阻力增高;胸部CT:肺气肿;双肺间质性肺炎伴间质纤维化。
辨证分析:患者久病伤阳气,中焦阳气不足,脾失健运,湿聚成痰,痰饮射肺,阻滞气道则见咳嗽,喘息,气短。饮邪凌心故见心悸;肺气受伤则见倦怠乏力,声低懒言。舌淡苔白滑均为痰饮内停之象。
诊断:中医诊断:喘证(胸阳不振,痰饮内停兼气阴两伤)
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双肺间质纤维化
治法:温阳利水,益气养阴
方药:桂苓五味甘草汤合生脉饮加减
桂枝15克、茯苓15克、五味子10克、炙草10克、麦冬20克、党参30克、熟地30克、山茱萸肉15克、补骨脂10克、杏仁10克、橘红15克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复诊:2010年8月7日,患者自述服药后咳嗽气喘稍有减轻,仍有恶心,剑突下偶有疼痛。李老治以降气平喘,温阳化痰,方以四磨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如下:
沉香6克(后下)、紫石英30克、熟地30克、法半夏10克、炙麻黄6克、炙紫菀10克、炙冬花10克、麦冬20克、党参20克、炙草6克、橘红15克、茯苓15克、瓜蒌15克、桔梗10克、枳壳10克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三诊:2010年8月21日,患者自述服完复诊方后气短咳嗽明显减轻,已无恶心,但出现眠差,李老仍以上法为原则,方以四磨汤合生脉饮合启膈散加减如下:
制香附10克、沉香6克(后下)、炒槟榔10克、乌药15克、百合15克、党参20克、橘红15克、柴胡10克、瓜蒌15克、桔梗10克、枳壳10克、半夏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川贝母3克、郁金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四诊:2010年8月29日,患者自述咳嗽气喘明显减轻,但活动后仍有气喘。李老调整为定喘汤合生脉饮加减以宣肺降气,益气养阴。
党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苏子10克、半夏10克、橘红15克、茯苓15克、炙草6克、白果15克、川贝母3克、炙冬花10克、紫菀10克、麻黄6克、杏仁10克
12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五诊:2010年9月14日,患者自述服完药后咳嗽气短未再发作,患者已可以自行行走及上下楼梯。患者要求继服上方以巩固疗效。
按:喘证关乎肺脾肾三脏,肺主气司呼吸,脾化气血,运化水湿,肾纳气归根。本病例初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加熟地意在纳之,收之,使浮越之气归元,继治脾肺使痰清,气降,调理数月均不离肺脾肾三脏。审证求因,对证施治,终能收效。
病案四
姓名:张林性别:女年龄:50岁民族:回族
职业:农民初诊时间:2009年4月20日
主诉:气短喘促1年,夜间睡眠中易憋气半年
现病史:患者自述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气短,憋气,夜间加重,胸闷痛,夜间睡眠中憋气时间可达数秒,伴有头晕头昏,口干,咽干,舌淡苔白腻,脉滑。
辅助检查:胸部X线片:左肺上叶斑片状稍高密度影
辨证分析:患者年事已高,加之形体肥胖,属痰湿之体,痰湿阻滞,胸阳失展,故出现憋气,胸闷等症状。气机闭阻不畅故见气短,喘息,因诸阳受气于胸中,胸阳不振,阳不化阴,津液不得输布,凝聚成痰,痰阻气机故见胸中闷痛。痰湿之邪属阴,夜间阴寒更甚故夜间诸症均有所加重。舌苔白腻,脉滑等均为痰湿之象。
诊断:中医诊断:喘证(痰阻气滞)
西医诊断:癔病
治法:通阳散结,行气宽胸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四磨汤加减
瓜蒌10克、薤白6克、法半夏15克、桔梗10克、炙麻黄6克、橘红15克、炒枳壳10克、五味子6克、炙草6克、郁金10克、沉香6克(后下)、乌药6克、党参15克、炒槟榔10克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复诊:2009年5月8日,患者自述服用上药后气短喘促明显缓解,偶有发作,仍有头晕,乏力,咽干口干等症状,舌紫苔薄白,脉弦。治以宽胸散结,活血行气,方以四磨汤合四逆散加减,因病人家远,要求做成散剂故处方如下:
沉香30克、乌药30克、红参30克、炒枳壳30克、木香30克、柴胡20克、制香附30克、炒槟榔30克、郁金30克、炙草30克、浮小麦100克、当归40克、白芍40克
上方一料研末,用姜枣煎水冲服,一次6克,日2次
三诊:2009年9月2日,患者自述气短喘促,胸闷如塞感消失,患者要求继服上方散剂。
按:喘证必与肺有关,但喘证非单纯的肺病。本病例中所见是所谓气郁伤肺型的喘证。本病多见于妇女,实为郁证表现之一也。由于郁怒伤肝,肝气冲逆犯肺,肺气不能肃降而上逆作喘,此喘绝不兼哮,虽喘促气热,胸闷气塞但亦不咳痰,常伴有失眠,郁闷,心悸,烦躁等症状,用五磨饮加减,芳香行气,郁解则气顺。
头痛
病案一
姓名:张秀凤性别:女年龄:32岁民族:汉族
职业:个体婚姻状况:已婚
主诉:头痛头闷3年余,加重半年
现病史: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闷并逐渐加重,没有进行治疗,近半年来头痛头闷明显加重,午后头痛剧烈,若午睡后头痛可稍有缓解,睡中噩梦纷纭,口干,口腔反复发作溃疡,小便黄,大便易干,舌淡红苔黄厚,脉沉。
辨证分析:患者头部出现抽空样疼痛,且睡眠后疼痛可缓解,应为中医的不荣则痛,因血虚不能濡养于脑而见头痛头闷,但患者体胖,而且头部闷感比较明显,可辨有痰浊蒙窍,沉脉为里证之象,舌淡为气血虚之症,舌苔黄厚可为痰浊盛所致。
诊断:中医诊断:头痛(血虚不荣,痰浊蒙窍)
西医诊断:头痛(血管紧张性头痛)
治法:养血止痛,祛痰开窍
方药:四物汤合二陈汤加减
熟地30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法半夏15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炙甘草6克、石菖蒲10克、远志10克、木瓜15克、钩藤15克、鸡血藤30克、菊花10克
一诊4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复诊:患者自述服药后诸症略有好转,晨起头闷略减,中午睡觉后下午头痛亦略减,舌淡暗苔薄白,脉沉。前法前方见效,故守法继进。
菊花10克、桑叶10克、生地20克、川芎10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陈皮10克、茯神10克、法半夏15克、石菖蒲10克、远志10克、炙甘草6克、钩藤15克、木瓜15克
5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7日后患者三诊自述服药后睡眠改善,头闷明显减轻,头痛亦减轻,余如前,守法继观,方药如下:
川芎15克、当归15克、蔓荆子10克、黄芩10克、菊花10克、石菖蒲10克、远志10克、钩藤15克、木瓜15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法半夏15克、茯苓15克、鸡血藤30克
5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按:头痛病证型较多,常虚实互见,寒热错杂,如教科书所述其单一证型颇为少见。本病当属虚实互见之证。头部空痛时血虚,血虚则不能上荣,则脑络空疏,故头痛如抽空之感。空疏之处邪必乘之,痰浊流入,故头又有沉闷之感,四物汤治血虚而以二陈汤祛痰清窍。张景岳有一水六君煎,本病配合有异曲同工之意。
病案二
姓名:朱素霞性别:女年龄:33岁民族:汉族
职业:会计婚姻状况:已婚初诊时间:2010年11月3日
主诉:头痛兼眩晕、耳鸣反复发作3年余
现病史:患者自述其头痛兼眩晕耳鸣多年。平素症状不明显,常因看书学习疲劳而加重,曾多次采用西医治疗,心电图、脑电图、颅脑拍片等检查均无异常发现。近日因连续学习而致头痛,眩晕症状明显加重,故来就诊。患者平素腰膝酸软无力,夜寐欠安,心烦,情绪易激动,食欲二便尚可,舌红苔白,脉弦细。
辨证分析:此患者头痛兼眩晕多年,兼有烦躁、失眠等。属于肾水不足而致水亏木旺。患者常年夜寐不佳,腰膝酸软无力,且情绪易激动,提示素体肾阴偏虚,有肝阳偏亢之象。又因近日劳累用脑,耗伤阴血,故出现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耳鸣等症状。
诊断:中医诊断:头痛(肝肾阴虚,心肾不交)
西医诊断:神经性头痛
治法:滋养肝肾,养心安神,佐以平肝潜阳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熟地20克、山茱萸肉10克、枸杞子10克、菊花10克、白芍12克、丹皮10克、天麻10克、生石决明30克(先煎)、炒枣仁30克、远志10克、九节菖蒲10克、陈皮10克、川芎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炙草6克
6剂水煎服,日1剂,分两次服
复诊:2010年11月10日,患者自述服用上药后眩晕略有好转,但仍有头痛、耳鸣等症状,腰酸略有好转,仍有心烦。纳食可,舌红苔白,脉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