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男孩为何要“穷”着养,女孩为何要“富”着养
48510800000011

第11章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2)

3“儿子,跌倒了,拍拍身上的尘土,站起来!”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百战百胜,没有谁是常胜将军。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遇到艰难困苦、挫折失败都是不可避免的。人生,有成功的高潮,也有失败的低谷,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人生没有永远的赢,也没有永远的输,而人的抗压能力,往往是在失败中锻造出来的。”

逆境不是男孩的仇敌,实际上却是男孩的恩人。逆境可以锻炼男孩“克服逆境的种种能力”。森林中的大树,不同暴风骤雨搏击过千百回,树干不会长的十分结实。人不遭遇种种逆境,不在逆境中经受磨练,他的人格、技能,也不会成熟。一切磨难、忧苦与悲哀,都是足以帮助男孩成长、锻炼的良药。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作者为我们讲述了保尔·柯察金不畏生活、工作中的种种困难,最终实现人生理想与目标的动人故事。该书的作者尼古拉·阿列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人生经历同样对男孩具有教育意义。

尼古拉·阿列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是前苏联作家。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家中兄弟姐妹众多,迫于生活的压力,11岁的尼古拉便开始在工厂做童工挣钱养家。1919年他加入了共青团,随即参加了国内战争。根据组织安排,1923年到1924年,他在乌克兰边境地区担任共青团的领导工作,1924年加入共产党。由于他长期在恶劣的环境中参加艰苦斗争,致使健康受到严重损害。16岁时,他的腹部与头部在战斗中严重负伤,右眼失明。20岁的时候,关节硬化导致他卧床不起。面对着命运的严峻挑战,他深切地感到:“在生活中没有比掉队更可怕的事情了。”奥斯特洛夫斯基没有退缩,他与命运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抗争:他没有躺在残废荣誉军人的功劳簿上向祖国和人民伸手乞讨,他不想做精神上的乞丐。他坚强地支撑着读完了函授大学的全部课程,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学位,又如饥似渴地阅读俄罗斯与世界文学名著。书籍召唤、指引着他前进,书籍陪伴他披荆斩棘。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自己的文化和文学素养达到一定水平后写成了一本描述柯托夫斯基部队中英雄战士的中篇小说,他把小说寄给了一家杂志社,但结果是小说未被采用。可他并未灰心丧气,他深深地懂得:平步青云的事是少有的。人们往往只会看到成功者头上的桂冠和脖子上的花环,而忽略了他们在未成功之前所经受的痛苦、冷落,甚至歧视。因此,一些向理想高峰攀登的人,一遇到艰难险阻,就畏缩不前,一碰到冷落、歧视,就半途而废,惊呼生不逢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床上顽强地忍受着病痛的折磨,默默地向认准的目标攀登。他终于在1932年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为此,他高兴地惊呼:“生活的大门向我敞开了!”“书就是我的战士!”站着用枪战斗,躺着用笔战斗,死后用书战斗。位于莫斯科高尔基大街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本是当年苏维埃政奖励给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新居。那年,他虽然只有32岁,却已双目失明,四肢瘫痪,全身不能动弹,只能躺在病床上。他的双手丧失了写字的能力,连转动头部也极为困难。正如他在自传中所写:“体力几乎全部丧失了,所剩的仅仅是一种想要多少对自己的党和工人阶级尽些力量的热望。”他不想在安闲无聊中消磨自己有限的生命,一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激励着他不肯放下手中新的战斗武器——笔。根据医生的诊断情况,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床上至少还可以活5年,但他本人对病情的严重程度了解的十分清楚。他曾对护士说:“我知道我的病情很严重,我感到遗憾的是,还有那么多工作没有完成。”在临终前一个月,他已经清楚地感到死神正向他扑来,但他没有要求去看病,更没有停下笔去休养,而是拼命加班,与死神争分夺秒。他让身边的三个秘书实行“三班制”守在他的床头,他躺着口述,妻子与助手们帮他打字,他自己则一刻也不肯休息……

奥斯特洛夫斯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男儿,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坚定地向前走。在人生的低谷,他没有退缩,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到,而是在困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逐步走向人生辉煌的顶点。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一些人,在遇到一点挫折之后,就自暴自弃、心灰意冷,总觉得成功是属于别人的,与自己无缘。从此,在工作、学习中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即使有很好的机会从身边经过,他也没有勇气去抓住。最终,碌碌无为一事无成。更有甚者,当一个男孩没有足够的勇气和坚韧的毅力抵抗生活的压力时,他的极度软弱的性格就会暴露无遗,他的极端行为就有可能会危及到家人、社会。

2009年2月8日对于家住陕西省富平县曹村镇尚书村的党会芳来说,无疑是一个魔鬼般的日子。那天的晚上丈夫赵小林趁一双儿女都睡熟了之后,先掐死了儿子,后用切面刀杀死了女儿,随即又用切面刀自杀。一幕人间惨剧就这样发生了。

今年44岁的赵小林曾在西藏当过兵,1989年复员回乡后与当地刚高中毕业做着民办教师的党会芳结了婚。婚后生育了一儿一女,日子过得也还舒心。后来在农活不忙的时候,赵小林就到西安等地打工挣钱补贴家用。2006年后,赵小林回到家乡专心务农,就再也没有出去打过工。但是种田的收入寥寥无几,而他需要供两个孩子上学。负担非常重。全家就靠当教师的党会芳每月800元左右的工资支撑着……赵小林觉得自己在妻子面前抬不起头,觉得不像个男人。自卑心越来越重。平时儿子、女儿都住校,妻子教书也难得回家一次,赵小林越来越孤单。遗憾的是这个七尺男儿没有能抵抗住自卑与孤独的双重压力。生不如死。自己死后儿女怎么办?让他们在世上受罪?不,跟我一起去吧。于是……

从这个案件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坚强的意志、不屈不挠的品行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赵小林事件虽然只是一个个案,但它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培养男孩在人生的逆境中求生存,我们不但要教会他经得起输中赢,还要教会他经得起赢中输。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几乎每个人都在学习“赢”的学问,做父母的从小灌输给孩子的教育,也是如何获得成功的技巧和决心。但是,没有人一生都不会经历挫败。因此,只有在男孩小的时候,父母就对他进行“挫折教育”,告诉他“跌倒了,自己勇敢地爬起来”,男孩才能以勇敢、坚强的态度去面对挫折,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战胜困难。

对于男孩来讲,没有永远的“失败”,偶尔的“失败”也不是一件坏事,只有在失败后再站起来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因此,父母要想真正地帮孩子,在他失败后,不妨多“袖手旁观”几次,让你的小男子汉经受抗挫能力的锻炼,使他积累一些在输了以后学会赢的经验。

跌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跌倒后爬不起来。

4.苦难成就男孩的辉煌人生

当我们赞美青藏高原的雪莲花时,你可知道,这奇异的巨大藏花大多产在悬崖冰峰之巅;当我们感慨大漠中那不朽的胡杨时,你可知道,这干年古树经历了多少次雷劈电闪;当我们惊叹江河中劈波斩浪的水手时,你可知道,在成为“弄朝儿”之前要吃多少苦?要受多少累?

苦难是一种积累。苦难可以磨练意志,铸造坚毅的品格。每一次的苦难都会让男孩学到一些东西,懂得一些人生的哲理和真谛。苦难其实是造就人才的摇篮。很多生意成功的人,都是在苦难中总结经验教训,都是因为苦难在启迪和鞭策着他们;古今中外很多有非凡造诣的人,都是在苦难中摸索前行,最终走过一路的风风雨雨;很多有大智慧的人,都是从苦难中学会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能够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很多伟大的人,都善于把苦难变成人生的动力,进而孜孜不倦地追求,最后在苦难中成就伟大的事业。

春秋战国时期,吴王阖闾打败了曾经强大的楚国,成了南方新的霸主。吴国跟毗邻的越国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的勾践继承了王位。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满怀信心地带领了很多军队去攻打越国,旨在一举歼灭越国。吴越两国在今浙江嘉兴西南的一个地方,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吴王阖闾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输了这场战斗。在战场上自己又受了很重的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不久,就归了西。

吴王阖闾的儿子夫差继了父位。阖闾在死之前拉着夫差的手说:“儿啊,不要忘记替父报仇啊。”夫差记住了父亲的嘱咐,叫卫兵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卫兵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你的父亲是越王杀死的吗?”

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能忘,不敢忘。”他叫伯嚭和伍子胥操练兵马,随时准备攻打越国。两年后,吴王夫差亲自率领着大军去打越国。越王勾践的手下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范蠡很不同意越王跟夫差交战,他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又是有备而来。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我们还不如守住城,高挂免战牌,挫挫他的锐气。”

勾践根本就听不进范蠡的话,一定要带领军队去跟吴国人拼个死活。于是两国的军队在太湖一带打上了。其结果越军大败。越王勾践带了五千个残兵败将仓皇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得水泄不通。勾践很沮丧地跟范蠡说:“先生,我很懊悔当初没有听取你的意见,才会有今天的惨败。现在该如何是好?”

范蠡说:“咱们赶快去向吴王求和吧。先保全自己好作长远打算。”于是勾践就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文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在夫差面前说了一遍。吴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却坚决反对与越国和解。

文种又得知吴国的伯嚭这个小人很贪财好色,就把一批美女和金银珠宝,私下送给伯嚭,请求伯嚭在夫差面前讲几句好话。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与越国和解了,但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当人质。

文种回去向勾践报告了。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作人质。勾践到了吴国,夫差把他们夫妇俩安排在阖闾坟旁的一间石屋里住着,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则每天做着奴仆般的工作。夫差每次回城,勾践就得为他拉马,有一次,夫差生病了,勾践毛遂自荐,来到夫差的寝宫说自己能医治夫差的病,可是夫差害怕勾践谋害他,不让勾践接近他,勾践只能尝夫差的屎诊断夫差的病情。勾践精心治好了夫差的病,这让夫差放松了对他的戒心。两年后,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于是就把他给放了。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以解心头之恨。他最害怕的是眼前的安逸生活会消磨他的志气,于是他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吃饭之前,就先尝一尝苦味,并且问自己:“你记得自己的仇恨吗?”他还把睡觉的席子撤去,用柴草铺在床上睡觉。这就是流传千古的“卧薪尝胆”的故事。

勾践为了使越国早日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战乱,越国的人口大大减少,他制定奖励生育的制度,鼓励多生孩子。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军机大事,叫范蠡训练人马,他自己则虚心学习,招贤纳士。关怀自己的子民。在勾践的带动下,全国的老百姓上下一心,经过长期的奋斗,终于使越国逐渐强盛起来了,最终一举消灭了吴国,成为新的霸主。

越王勾践在苦难中没有退缩,没有被苦难吓到,他在苦难中忍辱负重,磨练自己的意志,力图东山再起,最终他成功了。其实苦难是一种磨练和考验。“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真正勇敢无畏的人在苦难中会愈挫愈勇,一往无前,义无返顾,而胆小怕事者则在苦难中会动摇和退缩,常常陷入迷茫和更深的苦难之中;真正坚强的人在苦难中变得更加坚强、果决、大度,而懦弱者则在苦难中忍气吞声,接受生活的煎熬和折磨;自信的人在苦难中越发自信,懂得成功就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而自卑者则在苦难中越发自卑,看不到未来和希望;执着的人在苦难中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寻找哪怕是极渺茫的希望,而善变的人在苦难中则辨不清方向,如同那墙头草,风吹两边倒,最终被金钱所腐蚀,被滚滚红尘的浊浪而湮没。

“扶不起的刘阿斗”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句民间俗语。故事讲的是东汉末年,宦官专政,扰乱朝纲,致使诸侯割据,烽烟四起,民不聊生。汉室宗亲刘备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号,在谋士诸葛亮,大将关羽、张飞、赵云的帮助下,南征北战,终于创立了蜀汉政权,开创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可遗憾的是刘备没生个好儿子。他的儿子刘禅,小名阿斗,是在安乐窝里长大的,没有经过一点风吹雨打,是个只知吃喝玩乐享受的主。刘备死后,刘禅继承了父位。他哪是管理国家大事的料?整天混迹于后宫。可北方魏国势力逐渐壮大,已经对蜀汉形成了威胁,那时还有军师诸葛亮能撑着,可诸葛亮一死,刘禅就没折了,只得献城投降。被囚禁在现在的汉中,留下了“汉中乐,不思蜀”的笑谈。

如果刘禅能够像他父亲刘备那样能够胸怀大志,能够在战场上经受战争的“洗礼”,那么刘备所创立的基业也就不会被他拱手献给司马氏。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但是从历史中,我们是不是能有所启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