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男孩为何要“穷”着养,女孩为何要“富”着养
48510800000010

第10章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1)

1.“儿子,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男孩总是要经受一些磨难与挫折后才能学会长大,才能培养锻炼出坚强的意志,才能有信心有勇气面对未来的挑战,才能在经受失败后重新振作起来。只有在经历过风雨的天空中才能欣赏到绚丽的彩虹;只有经历过磨难与挫折的人生,才是丰富而精彩的人生。

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人生的征途中一帆风顺、事事顺利,但又有多少人能如此幸运呢?人生总会遇到各种风雨,要想成功肯定就会经历失败。“失败乃成功之母”并不是对失败者的安慰和同情。因为每一次失败就是对前一次选择的否定,当所有错误的选择都被否定了之后,成功就自然降临了。

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就有这么一个成长经历,或许对家长会不无裨益。

1643年,牛顿出生于英格兰的一个农耕家庭。他是一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3磅重,接生婆和他的亲人都担心他是否能够活下来。然而,谁都没有想到,这个羸弱的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了一个让世人瞩目的科学巨人,并且活到了1727年。

牛顿的不幸,主要源自他父亲过早的去世。在牛顿出生前不久,他的父亲就病死了。迫于生活的压力,母亲不得不带着年幼的牛顿改嫁了。当牛顿14岁的时候,他的继父又不幸去世了。母亲再一次带着他回到了家乡,牛顿被迫休学回家,帮助母亲种田过日子。为了减轻生活重担,母亲想培养他独立谋生,要他去经销农产品。

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是不愿意离开学校的,牛顿在母亲面前苦苦哀求,希望母亲能改变主意。母亲把年幼的牛顿紧紧地搂在怀里,眼睛里浸满了泪水……牛顿伤心的哭了很久,最后只得违心地按照母亲的意愿去学习经商。每天一大早,他便跟一个老仆人到十里外的大镇子上做买卖。牛顿非常不喜欢经商,他只喜欢读书,他甚至希望有一天能重新回到教室。在市集上他把一切事物都交托给老仆人经办,自己偷偷跑到一个角落里读书。

日复一日,牛顿躲在篱笆下艰苦的学习,清贫的生活并没有阻止他的求知的欲望。一天,当牛顿正在篱笆下演算一道数学题时,他手中的书突然被夺走。原来,他太专注,连舅舅来到身边也没有发现。牛顿害怕到了极点,他害怕舅舅会把自己没有好好做买卖的事告诉母亲,那样母亲会很伤心的。开始时舅舅斥责他不务正业,但是当舅舅发现他所读的是数学书,上面画着种种记号时深受感动。舅舅一把抱住牛顿,激动地说:“孩子,你应该回到课堂上,你的正道应该是读书。”

回到家里后,舅舅竭力劝说母亲,让牛顿弃商就学。在舅舅的帮助下,牛顿终于如愿以偿地复学了。

从此,牛顿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学习中,艰辛的生活、苦难的经历赐予了他无与伦比的坚韧与执着。有一天,狂风肆虐,尘土飞扬,迷迷漫漫,人们几乎难以睁眼,牛顿认为这是个准确计算和研究风力的极好机会。于是,他便拿着测量工具,独自在暴风中来回奔走。他被风吹倒了好几次,沙尘迷了他的眼睛,狂风吹走手中了算纸,他仍不停的工作,一遍又一遍,终于求得了正确的数据。

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刻苦学习,牛顿为自己的科学高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久,牛顿的数学高塔建成了,22岁时发明了微分学,23岁时发明了积分学,为人类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父亲的早逝,使牛顿得不到父母更多的爱护,他过早的承担起了生活的重担。但他学会了在逆境中顽强的生活,学会了在困难面前勇往直前而不退却。

未来社会将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优胜劣汰的游戏规则,要求男孩必须具备坚毅的品格。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呵护孩子,对他过度保护,不让他自己学着走路,这样只会使他的心理变得更加脆弱,长大之后也难以承受环境给予的各种压力与困难。如果一个人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差,那么他的情绪就会很消极。消极的情绪将会阻碍他的行动和努力,使他更容易遭受失败和挫折,进一步的失败和挫折反过来又会加重他的消极情绪,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回避挫折反而更容易遭受挫折,远离成功。

2007年10月31日,清华大学年仅26岁的研究生洪××在泉州市中营学院的学生公寓跳楼,当场死亡。他在遗书中说,因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不愿意成为父母的拖累,所以选择自杀结束生命。

2007年某大学一位女生在一次学院联欢晚会上因唱歌走调,引起观众的哄笑,一时想不开竟于当晚自杀身亡……

看到上面这些心寒的案例,我们在痛心的同时,不禁要问:这些孩子到底是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变得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击?

其实答案非常简单。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是导致这些生命之花过早凋谢的主要原因。爱孩子本身没有错,错的是爱的方式。如今,都是独生子女,有些父母习惯于对孩子的事务包办代替,恨不得替孩子完成所有事情,这样就使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在孩子的大脑里就会形成一种这些事都应该是爸妈干的与我无关的意识。没有参与也就无法体验到参与后的喜悦。而如果让男孩经历挫折与磨难,在挫折中总结失败的教训,找到步入成功的阶梯,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成功路上的荆棘,让孩子在成功之后体验实践的快乐。而且随着这种快乐体验的逐渐增多,也能够提升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让孩子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顽强精神。

社会远比家庭要复杂得多,到处都充满各种诱惑与陷阱。在家虽然有父母的万般庇护,可是一旦进入社会,这些问题就得独自面对。人生常遇不如意的事,不遭遇挫折也是不可能的。如果男孩在家没有主动或被动地经历挫折的“洗礼”与“磨练”,没有充分作好应对挫折的思想准备,那么这些温室里的“花朵”,一旦遇到风吹雨打,就很容易枯萎凋谢。而男孩只有小时候在家里经历过风吹雨打(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掌握了应对风雨的方法和能力,对大千世界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他在走向社会、面对挫折时,才能有一个相对平和的心态。在挫折中总结教训、汲取经验,男孩才能学习到更多更正确的做事技巧和处世法则,将来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只有经历过失败的痛楚,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只有经历过风雨的天空,才能欣赏到绚丽的彩虹。

每一次失败就是对前一次选择的否定,当所有错误的选择都被否定了之后,成功就自然降临了。

2.男孩的过失,让他自己“买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因各种原因而犯一些错误,事后我们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努力的改正,承担相应的后果,这就叫责任。对于孩子来说,道理也一样。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他是否有勇气为自己的过失买单?

男孩在成长过程中的过失,主要表现为不诚实、说谎、不遵守诺言、做一些损害别人利益的事情这几种。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没有建立起明确的道德观与是非观。男孩做了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应不应该让他为自己的行为赔礼道歉?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什么,如果别人硬要赔礼道歉,就由我们来替孩子道歉。也就是说,男孩的过失,父母为之“买单”。这样的处理方式看似很有道理,但却是错误的。

日本著名学者高桥敷先生,写过一本《丑陋的日本人》。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年,高桥敷先生在秘鲁大学作教授时,与一对来自美国的教授夫妇做邻居。一天,美国教授的小儿子在踢足球时,不小心把球踢到了高桥先生的家门上,球把一块花色玻璃打碎了。

按照东方人的思维习惯,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高桥先生和他的夫人估计那对美国夫妇会马上登门赔礼道歉。可事实是,他们的想法错了。

那对美国教授在儿子闯祸之后,根本就没有登他们家的门。

第二天一大早,那个闯祸的小男孩,在出租车司机的帮助下,送来了—块玻璃。小家伙很有礼貌地说:“叔叔,对不起。昨天我不小心打碎了您家的玻璃,可是商店关门了,所以没能及时赔偿。今天早晨商店一开门,我就去买了这块新的玻璃。请您收下它,也希望您能原谅我的过失。我保证这种事情以后不会再发生了,请您相信我。”

高桥夫妇不仅原谅了他,而且喜欢上了这个诚实的孩子,他们款待孩子吃了早饭,还送他一袋糖果。

按照常理,这件事情到此就可以划上一个“句号”了。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不久那对美国教授夫妇来到高教授的家里,他们将高教授送给孩子的糖果又还给了高桥夫妇,并且解释了不能接受糖果的理由:当一个孩子在闯了祸的时候,他是不应该得到奖励。

他们认为,孩子应当学会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担起他所能负的责任。这孩子打碎了邻居的玻璃,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他花掉了自己所有的零花钱。如果钱不够的话,他可以考虑想父母借钱,但他必须有一个还款计划。比如,早晨为附近的邻居送牛奶、取报纸,周末为别人修剪草坪,节约自己每周的零花钱,等等。父母是不会给他一分钱的“财政补贴”的。之所以要这样做,是让他为自己的过失付出代价。为自己的过失买单。

孩子做了错事,由父母替孩子认错、向别人道歉,其用心是出于疼爱孩子。然而,这种“疼爱”合情却不合理,从客观角度来看,它是在袒护孩子的过错,孩子既不能从中获得应有的教训,也不能树立起对自己的责任感。这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屡教不改”的根源。

有些家长对男孩说谎话感到头痛。其实孩子说谎大多不含恶意,有的可能是因为自我保护意识,害怕被责罚,或为了赢得大人的注意、分不清现实与幻想等因素,才会说谎。作为家长,应该具体分析孩子说谎的原因。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不良言行采取放任的态度,势必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惨剧的发生。

狼来了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过,重温一下,其实也还是很有意义的。

很久以前,一个孩子在离森林不太远的地方放羊。村民们告诉他,如果有什么危险发生,你只要大声地呼喊救命,我们就会来帮你。

有一天,这个男孩实在是无聊,就想和村民开个玩笑,看村民是否真的愿意帮他。于是他就一边向村边跑,一边拼命地大喊:“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狼在吃我的羊!”

善良的村民们听到救命声,急忙放下手中的农活,拿着棍棒和斧头跑了过来。他们找了好久也没有发现狼。“这孩子真淘气。”憨厚的村民放下了棍棒又回到了自己的天地里干农活。山坡上,只剩下放羊的孩子看着村民气喘吁吁的样子,捧腹大笑。

他觉得这样很好玩。第二天他故伎重演:“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狼在吃我的羊!”朴实的村民人又来了。同样他们没有看到狼的影子,略带怨气地说了一句:“这孩子,真是调皮。”只得摇了一下头又回去忙各自的农活。

第三天,狼真的来了,闯进了羊群,开始吃羊。男孩惊恐万分,拼命地喊着:“救命啊!救命啊!狼来了!狼来了!”村民们听到了他的求救声,但他们想放羊娃可能又在耍我们呢。没有人理会他,也没有人走近他,各自忙着活计,结果最终狼把孩子也吃掉了。

放羊娃为自己不诚实的行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其实诚实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当一个人具有了诚实的品质,他将会获得更高的威信,为今后事业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个著名的词人——晏殊,从小就诚实善良且聪明好学。在他十四岁那年,县令把他作为神童荐举给真宗皇帝。皇帝非常高兴的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考试时晏殊发现有道考试题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于是,他当即跪下对亲临考场的宋真宗说:“启禀陛下,这篇赋题曾写过,不敢欺罔,请另出一题。”宋真宗非常赞赏他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在晏殊当职时期,正值天下太平,国富民安。于是,京城的一些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山玩水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歌舞宴会。晏殊家里很穷,没有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待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皇帝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非常惊讶,不明白真宗为什么会提升晏殊。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不思进取,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刻苦好学,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在谢恩后说:“其实我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里没钱而已。如果我有钱,我也会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情,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很高的信誉,致使真宗皇帝更加信任他了。

男孩在年幼时期,一般做不出太“出格”的事,但如果父母总是出面替孩子“受过”,那么久而久之,男孩就会觉得任何事情都会有父母“罩着”,万事都可以迎刃而解;就会逐渐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就会丧失责任心。中国有句古话:“好汉做事好汉当。”孩子做了损害别人利益的事,让他自己向人家道歉,赔偿损失,这不仅是为了取得别人的原谅,更重要的是使孩子从小就懂得为自己的言行切实负起责任来,这对增强孩子的自律精神、谨慎言行,以便将来独立地全面承担人生的责任和义务,顺利地进入社会生活,非常有好处。

如果您爱你的孩子,请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过失“买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