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那年那月那日
48509800000028

第28章 净静觐

舞蹈编导:白金锋,杨艺

舞蹈音乐:选自《天浴》合成制作徐兆基

舞蹈首演:2007年7月

首演演员:王佩砚,王柳樾,马少敏

获奖情况:首届回族舞蹈大赛编导二等奖,表演二等奖

第六届民族民间舞荷花奖奖编导十佳、表演十佳

第六届校园舞蹈荷花奖编导铜奖、优秀指导教师奖

舞蹈《净静觐》的创意取自海南回族民间生活的“朝拜”,是为全国第一届全国回族舞蹈比赛而创作。回族人民有自己的生活习惯、礼仪和宗教信仰,从古延续至今,形成他们固有的回民文化底蕴,在丰富多彩的、富有回民特色的民俗风情里,“朝拜”应该说是最神圣而又富有神秘色彩的。

舞蹈来自工作生活的真实体验,作为回族舞蹈比赛参赛剧目,出新是肯定的,因舞种属性的需要又不能离民间太远,所以找一些陌生又不脱俗,既区别于我们熟悉的教材,又能体现回族文化精髓的民间舞蹈素材进行创作,是我最初的动机。我是回族家庭里的一员,而当我看到回族女子朝拜时那神秘的气魄、质朴的风格、独特的动态语汇,立即被吸引并根据回民族朝拜原始的风格审美,创作出了这个风格鲜明、特点突出、动态迥异的作品,用舞蹈语言将这种庄重、神圣的仪式展现在舞台,为了能够使作品贴近生活出新,出彩.深入回族家庭跟80岁老人学习回族礼仪于老人儿女们了解回族文化。掌握了海南回族与其他地区回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中大胆创新发展了现在的新回族舞蹈《净静靓》。

有感于作品自身的特点,我给作品取名为《净静靓》。净,就是干净的意思,回族在朝拜前总是用神圣的水把自己洗得一尘不染,洗涤干净自己的心灵和身体,以示对真主的崇敬;静,就是心静如止水,回族在朝拜的时候,需要做到心静如止水,不受外界的干扰,做到安心地朝拜,以示对真主的虔诚。觐,有出水芙蓉之意,也暗合大洗过的女人的美丽。三人舞《净静觐》用三个字作为舞蹈的名字概括了回族在朝拜的整个过程,向观众讲述神圣的回族女子朝拜沐浴……

《古兰经》中讲到:“信教的人们呀,当你们礼拜的时候,你们要洗脸,洗两手至两胳肘,摩头,洗脚至踝骨。如果你们失去了大净,就要洗全身。如果你们患病,或旅行,或从厕所来,或接触了女人,而你们没得到水,这时你们可以用净土摸脸和手。”

回族的沐浴,可分为大净和小净。“沐”即小净,“浴”即大净。回族出远门旅行,参加婚礼、葬礼或过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等重要活动时,都必须洗大净。大净的洗法是,先按程序洗小净,接着依次洗头、洗两耳、呛鼻、洗脸、洗两肘,然后用吊罐的水开始冲洗。回族洗大小净有一个特点,就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讲究顺序,不乱洗,以免洗净的地方再溅上脏水。同时,回族在洗大净时,要求各个部位,甚至一根毛也要洗到。如果在洗大净过程中,因遗忘少洗了一个部位,那整个大净则无效,还要从头开始洗。因此,回族对沐浴非常认真,也很重视。回族群众沐浴后,一个个面目清秀,容光焕发,身心愉快!

舞蹈《净静觐》在原始生活动态的捕捉中,提取了“大净和小净”中的诸多原始动态:小净,回民通常称“阿卜代斯”(波斯语)。小净的洗法有以下几道程序:首先是洗两手至腕部:右手拿汤瓶倒水,左手掬水先洗右手至肘,然后再用右手掬水洗左手至肘。接着是漱口:用左手拿汤瓶倒水,右手掬水人口,仰面灌喉之后吐出,连续三次;有些回族漱口前用牙刷先刷牙,有的漱口时还刮刮舌头,通过漱口、刮舌,使口腔内部清洁。然后是呛鼻:左手拿汤瓶倒水,右手掬水吸人鼻腔内再喷出,连续三次,以呛净鼻涕为宜。洗脸:即从前额发际处至下颌,两边至双耳,从上到下,连续三次。抹头、抹耳、抹颈:右手拿汤瓶倒水,左手掬水后再给右手倒一部分,然后两手从前额发际处抹到脑后,随着将两手心从头两旁抹至前额,再把两大拇指放于耳外,两食指放在耳内,从上向下抹,最后用两手背从脖颈上抹下。洗脚至两踝骨:先右后左,洗右脚时,从小拇指开始,依次洗到大拇指;洗左脚时,从大拇指开始,依次洗到小拇指,最后洗遍全足。洗完脚再把手冲一下,最后口含一点壶里的剩余水。舞蹈中的漱口、洗脸、呛鼻、抹头、抹耳、抹颈、洗脚等等动作来源于此……

《净静觐》是运用了舞蹈抒情性的表现手法,艺术地再现了回族女子生活风貌的中国民间舞女子三人舞作品。创作中我抛弃了记录生活的叙事结构,而是以舞蹈特有的形象思维方式,变生活形态为舞韵流姿,突现出宁夏回族女子朝拜风情和文化底蕴的厚重。尤其是舞蹈创造性地将自然姿态舞蹈动作,并使之成为夸张美化的人体艺术的动作,是对非舞蹈性的一般动作及非动作性的物态进行艺术加工给予“舞蹈化”的有益尝试,可以称得上是对“舞蹈语言”的一种丰富。这一艺术特色的形成,源自我长期生活在民族区域所积淀起来的心灵感悟,以一种质朴的心灵流动感和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塑造出回族女性神圣的朝拜精神风貌。

在动作的创编上,以在回族民间流传的传统舞蹈形式“小碎步”的基础上,加上快速小后踢腿的步伐速度的动作,将此变为整个作品的主题动作,逐渐引伸发展推往高潮。整个作品动作风格较为统一,给人一种前后连贯、丰富而不杂乱的感觉。在技巧的使用上,编创时是根据剧情的需要,恰到好处地进行一些点缀。例如作品中“双扶一”的前桥、控后腿等动作,在作品中它们不是为了技术的炫耀而编排,更多的是被当成一种言情达意动态语言,或一种情感宣泄的舞蹈符号,为作品的主题服务,它们的使用在作品中不会显得突兀、没有原由,而是与整个作品融为一体。

在三人舞的编创形式上,舞蹈《净静觐》遵循三人舞所常用的矛盾关系,进而选用平行的编排形式,即舞蹈引子至发展部分,出现单双分离,各出其态,但始终围绕静、净展开……递进到高潮部分,三人是在平行同等的距离上做同样的动作,所谓大家一起跳!舞蹈在情节的交代与动作情绪的渲染中,拉开三人的平行关系,进行两人与一人,或三人连为一体的交织关系的表达,由此延续变化发展出作品所需的氛围语境。

在三人舞具体的技术上,《净静觐》运用了一些三人接力发力的技法,而这种接力发力的技法,有别于接触即兴,是通过一种互动与撞击的方式来完成的。造型出现得比较单一,没有延续变化的过程,但是基本上运用得比较合适,与剧情的推进融为一体,不会让人产生不和谐的感受。

在作品结构上,舞蹈《净静觐》我以“引子铺叙——递量推进——发展高潮——延续结尾”这条结构主线为特征进行创编。在这个作品中,更多追求的是一种情景形式内在美的东西,其中情感的表现大于情节的表述,所以没有安排A——B——C或A——B——A——C等回旋往复式的结构。原因是该舞蹈原生态没有太多的情节内容,更多是一种质朴神圣的情感表达,为了承接原初生活状态情感表达模式,该作品以言情为主。需要说明的是,该作品的情感表达在原初民间舞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处理、加工,我认为一个淳朴的民间舞蹈上升为舞台化作品时,情感表达模式不能太单一,在作品的情感处理上要运用一定的铺叙的手法,否则整个作品的意境无法提升。

舞蹈《净静觐》的音乐,我选择了民族味很浓的曲调《》,音乐开场男人浑厚、冗长、迂回的“经调”仿偌天际边飘来,似乎“真主”沿歌声款款而来接受民众的朝拜。音乐主题具有民族性格的特点和概括力,很容易把人领到“朝拜”的境界中。借助音乐的流转,延伸到舞蹈的每一个细微语言,丰富了舞蹈情感和人物情感的表达效果。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细腻的生活感受是舞台创作的基础。在运用生活原始动态进行舞蹈创作时,对这些原始化动作进行提炼、加工,使之适合于舞台的运用、展现,并力求舞蹈语汇丰富而形象贴切,让观者产生共鸣,那么这种原生态的舞蹈创作是可取,也是我们做为编导者而努力实践和大胆创新、追求的。

舞蹈《净静觐》在参加全国第一届回族舞蹈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并被诸多舞蹈评委褒扬与认可,组委会最终决定该作品与本届大赛的一等奖剧目,同时获得参加第六届“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的复赛资格!在荷花奖的大赛中,该舞蹈获得了“十佳创作”与“十佳表演”奖!

习舞感受

学生:王柳樾

获奖情况:全国回族舞蹈大赛表演二等奖;全国第六届荷花奖表演十佳;全国第六届校园荷花奖优秀演员奖大学生汇演二等奖等。

梦想在这里实现

小时候,“舞蹈”对我来讲那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我觉得那是有钱人做的事,那是有着漂亮的脸蛋修长的体形的人做的事。而我,即没有漂亮的脸蛋也没有修长的体形更没有富裕的家庭,所以它只是我儿时的一个梦想。

刚进琼台的时候,想法很简单,只要安安静静地过完几年,完成学业然后拿着毕业证和教师资格证去找份工作就好了。直到有一天认识了白金峰老师,我却幸运地赶上了舞蹈的“末班车”。是白老师让我明白舞蹈不再是遥不可及,不在是“富人的专利”,其实每个人只要有舞动的翅膀就可以飞翔。

刚跟白老师学习舞蹈的时候真的好辛苦。以前对舞蹈一点都不了解,不知道专业与非专业的区别,自己所接触的舞蹈,就是老师怎么教,我们就怎么学,并不知道,舞蹈还有个“规范”。白老师对舞蹈的“规范”抓得很严,一丁点的不“规范”都要死抠,这样一来,自己之前学的那些都等于是零。是零还没什么,最不好的是因为时间的关系,已经把非“规范”的东西变成了习惯,而这习惯就是我真正舞蹈生涯的致命点。好在我遇到了一个好老师,他手把手地教我以及和我一样“笨”的同学,不嫌弃帮我纠正错误。白老师爱干净,但是,为了纠正我那些不规范的动作,还是会用他那双纠正过无数人的手来抓着我那双不干净的脚,一步一步的画出优美的动作。

《净静觐》的创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已经不记得了,而这作品又是白老师的第几部作品,我就更不知道。我只记得最早白老师编这个作品的构思是一个女子群舞,但因种种原因最后就形成如今的女子三人舞《净静觐》。那是一个回族舞蹈,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白老师让我们不断的去了解回族习俗、信仰、文化,只有深入的了解回族才能让我们由心而发的去表现它。白老师为了让我们更深的去了解回族,他特意请回族的一家人来到了排练厅,并让他们给我们讲解了回族人民的一些习俗信仰文化等等。他们还亲自演示了洗礼时的动作和细节。所以,在《净静觐》里出现的好多舞蹈动作就是从洗礼的动作细节上发展而来的。没有参加《净静觐》舞蹈排练之前,对于回族,我一无所知。在表演完《净静觐》之后我对这个民族有了很深入的理解。2007年,《净静觐》入围由宁夏回族自治区举办的首届全国回族舞蹈比赛的决赛。进入决赛的心情是高兴的,但排练的过程是痛苦的。白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很高,为了这次能有好的成果,我们每天早上八点到晚上十二点都在排练,就连吃饭的地点也都在排练厅。白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对自己的作品,他会不断的修改,白老师说过“任何事情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就这样不断的修改着。对于我们的要求,并不是把动作表演到位就完成任务了,而是要求动作与感觉、情绪的完美结合。每一个细微的动作,眼神,都要求做到位。我不是专业学校出来的,基础又不扎实,所以在排练的时候挨白老师的批评是难免的。在那两个月的排练里我已经记不得有多少次被骂哭,但我把眼泪擦擦了还是要继续排练。我有很多次想要放弃了,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机会是靠自己去把握的”,这话是白老师说的,因为这句话,我坚持了下来。“怕辛苦就别来学舞”,这话也是白老师说的,我不想自己被打败,也不想这次的机会落在别人的手中,唯一的办法,就是坚持。

2007年9月,首届回族舞蹈比赛在银川举行了,《净静觐》获得了二等奖,可专家和同行对我们的评价更是高过一等奖,所以我们并列同一等奖前三名一起被组委会决定报送荷花奖。我们优秀的完成了表演,没有在舞台上留下任何遗憾,这和平时的严格排练是分不开的.那一刻的掌声对我们的辛苦给出了肯定。

回族舞蹈比赛只是一个开始,紧接着我们接到“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的入围通知,2007年11月在贵阳进行比赛。荷花奖是专业舞蹈比赛中的最高奖,我们的压力更大,面对全国所有的专业团体专业院校,我不知道我们能走到哪里?这次的排练比上次的还要更辛苦,在距离比赛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依旧是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二点,不断地跳,累了就在排练厅歇会。白老师说过,“比赛是残酷的,不管你们在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和辛苦,不管你流了多少血和泪,这些只有你自己知道,人家看的只有你在舞台上的那一刻”。“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就是幕后的付出。

2007年11月在贵阳的比赛我们没有进入决赛,无缘金银铜奖的争夺。在分数出来的那一刻我们哭了,我们三人抱在一起哭了,但白老师却安慰我们说,“你们今天的表演很棒!我非常满意!”舞台上我们没有留下任何的遗憾,这就足够了。最终我们在77个半决赛作品中总分排29名。最终我们获得了“十佳表演”和“十佳编导”的奖项。

认识白老师,我是幸运的,在他身上我学到了好多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从跟白老师认识直到我2009年毕业,我一直都参与他所创作的作品,从未间断过。虽然他很严,要求很高。但我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是为我好。没有他对我的高要求,没有他对我的严厉就不会有我今天站在专业最高奖的舞台。因为白老师给的无数次机会,我才会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前进。我也取得了几项全国专业大赛和省级舞蹈比赛的各人表演奖。而在他的作品里我感受到白老师对舞蹈的那种热爱,对工作的那种敬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