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那年那月那日
485098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人生是由每一天积累而成的。一天,在人的一生当中很短,但它却可以是改变你人生的拐点。《那年,那月,那日》是我舞蹈作品之一,说的是历史中的“那年那月那日”改变了成千上万知青的命运。用我的舞蹈作品《那年,那月,那日》来给这本书定名,原因有二:其一,这本书稿写的都是那些过去年月我与舞蹈有关的事情;其二,“那日”我选择了舞蹈,“那日”成为决定我人生道路最至关重要的一天。

有人说,人生是一次旅途。那么,我的人生应该是个追逐舞蹈的漫长的旅途,在舞蹈这条艺术的长河中跋涉、徒步行走的旅途中,有泪水也有欢乐。泪水在心里流过,欢乐在脸上洋溢过,它们都风干在过去的往事里,惟有对舞蹈的孜孜以求从没放弃过,舞蹈一直伴随着我走过生命的一个又一个的旅程……

从内蒙古阿拉善到宁夏省会银川市,从宁夏到全国最大最年轻的特区海南岛;从舞蹈院校的学生到舞蹈演员,从舞蹈演员到大学舞蹈教师。从我十二岁那年开始,我就为了追随舞蹈的脚步背井离乡。如今,三十年过去了,我还是为了追随它的脚步背井离乡。有时我在想,如果我不做与舞蹈有关的事情,我的生活会怎么样?我又能做什么?我真的想象不出,除了舞蹈还有什么更适合我的。我想,我的生活里没有舞蹈,那将会少了很多的快乐和激情,生活也会变得苍白无力,了无生气。

与舞蹈结缘三十年了,三十年啊,认识它比认识我的爱人还要早,它也比我的女儿大得多。舞蹈是我少年时亲密无间的伙伴,是我青春岁月激情涌动的那双翅膀,是我的生命在流转季节里的一次又一次地呼唤——舞蹈是我今生无悔的选择。

《那年,那月,那日》并不是我想要对自己著书立说,毕竟在舞蹈这条道路我还不够格,在我的前面有这么多的舞蹈艺术大家,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之所以想要到把自己的经历拾掇成串,是因为生活的浪花,洗涤过的岁月留给我的记忆、感动、欢乐……就像一颗颗丰硕的珠玑,让我珍爱却无以回报。我用三年的时间,将这些丰美的珠玑串起来,是对自己三十年习舞的感怀,更多的是为了感谢那些在我从艺道路上帮助我、关心我、扶持我的老师、领导、同事、亲友、爱人……是他们伸出友爱的手,指着前方的路,甚至引领着我向前走。

这本书一共分三部分,记录了我学舞、从舞、编舞的整个成长过程,其中我还将我的学生对我的部分舞蹈作品的一些理解和感悟附在作品分析部分。我想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将舞蹈的学习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和那些像我一样爱好舞蹈的人进行沟通、交流、进步;我同样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使我的学生从一个习舞者的经历感悟出对他们的引领与启迪。这本书,虽然记录的是我的成长过程,但它同样是许许多多和我一样痴迷于舞蹈的舞者的成长过程,它也将是我的学生今后的成长过程。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得到了许许多多恩师的指点,如田胜玉老师、范上佳老师、查干朝鲁老师、杨月林老师、杨华老师、贾安林老师……,我也希望我的学生像我一样,在舞蹈的路上也能得到专业老师的指点,虽然我并不是最好的舞蹈专业老师,但我却敢说自己是个尽职尽责的老师。我想要传授给我的学生的,并不仅仅是舞蹈专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舞蹈的精神,这种精神,除了对舞蹈的热爱,更多的是自我舞蹈潜能的挖掘和舞感的培育,这也是我想把自己经历写出来的初衷。

舞蹈是一步一步“跳”出来的,学舞不仅仅是学基本功,同样要学会创编舞蹈,在学中感悟,在编创中提高自己对舞蹈的领悟能力、升华舞蹈作品的思想境界。这本书作品分析部分,从我开始进行舞蹈创作那年起收集,其中有的作品获得了一些奖项,有的作品并没有获得任何奖项,但这些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却十分有意义,譬如《桃李芬芳》,当时是为了迎接我们琼台师范学院百年校庆而“量身定制”,其中的意义不言自明。

我是学舞蹈专业的,写作并不是我的专长,我清楚自己手中笨拙的笔描绘不出斑斓的墨卷。也许我的书稿中也存在或这或那的不足,但我还是把书出版出来,我只想用除了肢体语言以外的另一种方式表达我对舞蹈的喜欢。

忙碌中,一年又过去了,仿佛就在眨眼的瞬间,2009年的春天来临了。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借春回大地的力量,我依然会不停地播种希望的种子,让每一粒种子成为印证我向前走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