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患者安全类指标
患者安全类指标可以用来帮助医院确定潜在的不良反应事件,通过病历记录,评估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和院内并发症。例如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输血反应发生率、新生儿产伤发生率、医源性损伤(如气胸)发生率等。计算方法举例:
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100%
输血反应发生率×100%
6.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
医院合理用药控制指标主要包括:处方指标、抗菌药物用药指标、外科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指标等。例如:
每次就诊人均用药品种数×100%
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100%
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百分率×100%
7.医院运行管理类指标
(1)资源配置:①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②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其中: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数)。③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2)工作负荷:①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②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③年住院手术例数、年门诊手术例数。
(3)治疗质量:①手术冰冻与石蜡病理诊断符合率。②恶性肿瘤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③患者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率。④住院手术例数、死亡例数。⑤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⑥急诊科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4)工作效率:①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②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③床位使用率。④床位周转次数。
(5)患者负担:①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②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6)资产运营:①流动比率、速动比率。②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③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④资产负债率。⑤固定资产总值。⑥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7)科研成果:①国内论文数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CI收录论文数。②承担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数。③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基金额度。
五、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建立
随着我国“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医院等级评审”等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综合医院分别探索适合自身工作需要的质量管理和评价体系,与有些医院出台的“绩效考核体系”有异曲同工之处。
现行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主要体现在10个方面的内容,如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指标、科室重点监测指标、单病种质量控制、医疗技术综合指数等内容。重点在医疗行为的规范、核心制度的落实等方面加以明确,规范患者服务与患者安全目标、病区医疗质量与持续改进、手术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强化微创、介入的规范化管理及医院感染防控、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对大型手术及危重患者进行评估,引入“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的标准;急救质量方面,对院前、院内急诊、院前培训、专科医疗分别作重点规定;医技方面,不同学科需要有更适合本专业的质量控制指标,如放射专业,分别对急诊、普通放射作出规定,对放射介入包括人员、大型设备、诊疗规范及术后随访作明确要求,对放射的特殊性、安全、个人防护作了明确规定;规范消毒供应室、手术室、重症病房、内镜室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护理质量,重点是护理分级管理、护理工作制度、护理操作常规、护理缺陷管理及专科护理等内容。
医院医疗服务工作可分成两大部分:一是医疗技术服务,即医务工作者运用丰富的医学知识、娴熟的医疗技术和先进的医疗手段,为病人解决生理上疾病的过程;二是非医疗技术服务,包括医疗服务过程中,医务人员的言行、医疗的流程、医院的环境等影响病人心理感受的因素和行为。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模式向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疗服务应更多地关注与病人相关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如何尊重、理解、关怀病人,如何为病人提供适应生活轨迹的非医疗技术服务,如何加强医患之间沟通,提高医院的服务竞争力,就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的意识逐渐建立并贯穿于医疗活动的方方面面,病人对治疗过程的满意度、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病人所承担的经济负担等指标已设计到医院的医疗质控体系之中,这些指标才更加符合国际上医院质量管理的总体趋势。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不仅是医院、医护人员的期盼,也是和谐社会的需要、人民(患者)的呼声。
(迟名伟 李红)
医院信息化管理
一、医院信息系统的概述
任何一个医院,要想成功地管理和经营,一定要有良好的信息管理和信息处理系统。无论哪种类型的医院,不论是如何组织和管理的,每一项活动都要产生数据信息,这些数据又可以加工成控制其他活动的信息。计算机应用系统成功地进入医院,将迅速改变医院的管理面貌,使各级管理者在进行组织和管理方面如虎添翼。
(一)医院信息系统的定义
医院信息系统是对医院信息执行分散收集、统一管理、集中使用、全员共享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医院信息系统是软件系统或应用软件系统,它一定是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应用软件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的定义及概念到目前为止并不十分明确,根据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归纳起来可以这样来表达:把医院产生的各种信息输入计算机网络系统,由计算机完成信息的储存、处理、传输和输出,在院内形成信息共享,以提高医院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医院信息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与管理业务的结合,而信息来源于医院内部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各个方面,信息输出也同样要求有千变万化的方式和去向。它的应用对象是管理、医疗、护理、科研、教学、卫生经济、药品物资等医院方方面面的工作人员。所有这一切都绝不是简单地用一些固定模式就可以概括的。
医院信息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基于数据库的系统。在这类结构模式中,数据库服务器为客户应用提供服务,这些服务包括查询、更新、事务管理、索引、高速缓存、查询优化、安全管理及多用户并发存取控制等。它提供信息以支持医院的计划、控制和操作。它提供既适应过去、也适应现在和将来的有关内部操作和外部情报的信息以帮助运行、管理和决策。它以实时方式提供一致信息。
医院信息系统把从事物处理中选出的数据浓缩、加工成为用于管理的信息。
(二)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内容
二、医院信息化管理的基本特点
发挥好医院信息系统的作用,有的放矢地抓好医院信息系统的运行,要求医院管理者必须了解医院信息化管理的基本特点与规律。
(一)信息的原始性
只有原始信息才能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信息的原始性是保证信息准确可靠的基础,是有效信息服务的生命。要维护信息的原始性,就应注意在收集信息时,必须坚持“信息发生点采集”的原则,做到信息发生与采集同步进行,尽量避免数据录入的超前或滞后。信息流是既定的组织管理过程,也是既定的工作规范过程。所以,管理者在规划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工程方案时,要根据科学的系统设计和信息流向,布设网点,保证采集的信息可靠,提高信息服务的有效性。只有合理分配信息的采集点,理顺工作流程,才能使网络终端设置充分满足医院医疗服务和管理工作的需要,才能为信息的原始性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管理者必须在选择和设定信息采集点上下工夫,使管理的事物处于多点控制状态。
(二)信息的可用性
收集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管理者在使用信息时,要特别注重信息的可用性,要精选有用的信息,去伪存真。信息筛选得越精,反映事物的规律越强。另外,信息的可用性还在于保持高度的共享性,要达到一方收集多方共享,多点采集、全程共享的要求,其共享性越高,管理效能越强。
(三)信息的时效性
信息的时效性与管理的总体目标密切相关,在实施某一点或某一时间段的管理时,一定要了解当时发生的最新信息,要做到信息“保鲜”,如果使用了陈旧的信息,就会引发管理决策的偏差。
(四)信息的动态性
事物总处在不停的运动过程中,当事物变化时,反映事物特征的信息也在不断地变化着。所以,信息收集过程应当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只有信息系统的持续运转,才能保证信息始终处于动态运动之中,实时反映工作过程。因此,管理者在实施医院信息系统时,必须采取必要的监控措施,保证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信息的标准化
在建立应用系统时,信息的标准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管理者在系统开始建立时,就必须狠抓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建设。因为,标准化的信息是建立在标准化的基础数据之上的。只有标准化的基础数据,才能规范所有系统的使用者的日常行为,使收集到的信息符合标准化的要求,达到充分共享信息的目的。在卫生行业,各种常规、国家标准、部颁标准都是实际工作的依据,如《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第四版)》《国际疾病学分类(ICD)》《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版)》等。标准化的信息可提高其自身的使用价值,为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信息交换与汇总提供必要条件。所以,信息的标准化是管理者信息开发和利用必须共同遵循的原则。
(六)信息的安全性
医院信息系统本身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它的快捷方便、高度共享,为医院工作和管理提供了自动化的有效手段,同时存在系统的安全与保密等诸多问题。所以,要使系统能够正常稳定地运转,必须建立和遵守一定的操作规则,如防止病毒侵袭、防止各种错误操作造成的人为破坏、防止信息丢失等配套制度。信息管理部门要制定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并实行行之有效的奖惩措施。
(七)信息的完整性
一个覆盖整个医院的信息系统,包容了医院的全部工作内容,首先是管理系统方面,如财务、设备、药品、入出院病人等;其次是临床医学方面的内容,如病案、各种检查、检验结果、医学影像等。完整的信息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医院各项工作的全过程。
三、医院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一)要全面完整地运行系统
医院信息化管理的内容相当丰富,对于系统中的模块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全面启用,不能留有空档和死角。要达到相关工作站全部上网运行,系统提供的功能模块全部应用,涉尽的工作岗位全面理顺工作流程。特别要尽快转变到新的网络化管理模式上来,坚决克服系统应用的“两张皮”问题。这样才能优化工作流程,切实做到方便病人、方便临床的应用要求。
(二)要充分利用信息为管理服务
运用信息化管理后,管理的方法就应从传统的经验型向信息化、现代化转变。充分利用系统提供的各种信息,对实际工作实行科学的量化控制,一切用数字来说话。管理者要养成利用信息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良好工作习惯,从信息中不断发现医疗工作特点、规律,使管理的手段更科学、有效。
(三)要加强微观指导和宏观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贯穿于信息化应用全过程的一个问题。从微观角度讲,系统中的各模块要充分使用,所有功能都要用到,只要是能通过系统完成的工作就都应由系统来完成,不能遗漏。从宏观角度看,由于各种医疗新设备的使用,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系统的功能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把握好各系统间的接口,注重功能的扩展性。所以,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要有总体目标与长期规划。
(四)要理顺各子系统间的关系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学科的不断涌现,医院的内部分工越来越细,互相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基于这样的工作现实,使信息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的互动性也越来越大,要认真分析研究这一现象,搞清楚他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关联的关系,理顺工作程序,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
(五)要体现网络化、电子化服务优势
网络传输与信息资源共享是电子化服务的特点之一,是计算机服务向电子化服务的一个进步,也是电子化服务智能性的体现,它可以达到无人值守,降低劳动强度,减员增效,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要发挥计算机的“智能”作用,利用计算机模仿智能作用,简化和优化工作流程。特别对原手工方式下的数字统计、传递单据等岗位人员,可向临床一线充实调整,增加医院直接为病人服务的人力,切实达到省人省力高效优质的作业效果。
(六)要解决好系统应用的技术支持
医院信息系统是通过人的应用而发挥效益的,系统的使用、维护、再开发,关键在于人,要有各类专门人才提供的技术支持,特别是计算机专业人员的支持。医院信息化是卫生行业新兴的一个重要学科,必须有一支强大的专业技术支持队伍,否则系统应用就不可能发展,甚至带来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