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老来风情
48499400000005

第5章 阳光温情(1)

微笑

不是蒙娜丽莎的微笑,她不在画里。

她在病中,眼不睁,口不开,昏昏迷迷。

昨日床前唤她,与她说话,她眼儿微睁,唇角微笑。

赶忙招呼护士们,紧紧张张告诉大家:她有反应了!

笑容在每张脸上璀璨地绽开,兴奋、惊呼!如果她能好起来,那真是太好了!

大家忘了连日疲劳,忘了老人院里周而复始没完没了的工作与压力。

为了那个微笑,日日晨昏在病人床前做单口相声。那微笑能否持续下去?以一分希望,做着百分努力,而心是悬着的既兴奋,又忧虑,患得患失,知道希望渺渺,又不肯放弃!

她才开始乐龄,便陷入老与病的苦海,死神靠近她,医院嘱家人早作准备,不再给予回院检查的约期。

送来那日,她的丈夫与子女泪眼涟涟,状至感人。我恨不得有起死回生的神功与仙丹,送他们一个合家欢庆。

检视那病人,但觉她容貌姣好,皮肤白皙,老人斑还没开始呢。她鼻孔穿着输食管,下身带着输尿管,毫无知觉地任人翻来覆去,打开她上衣,皮肤还好,解开尿布,天啊!触目是个血海大洞,她已经烂得没有屁股了。

震惊!难过!

她因患高血压,导致瘫痪,没有高血糖的病历,却有九乘六寸褥疮,谁之过?

若她能好起来,还有20年的日子好过呢!

回想8年前那个18岁的植物人也是因为一线希望的执著,而重获新生,我鼓励大家,老方法重用,一起努力,希望家人也能配合行动,以耐心支持爱心。

新加坡人总是忙碌的,天天来去匆匆,更有孩子与家务的牵绊,尤其挂心头的,还是昂贵的医药费!生命何价?奈何啊!

想起那个植物人,他得以痊愈,他母亲的爱心功不可没,日日床前伴爱儿,与我们合作无间。

爱心能做药引子,鼓起病人求生意志。奈何此物市面经常断货!

(1997年3月26日)

替人行孝

我开门下了车,院里老人已摆好阵势等我。有人高举手臂招呼,有人脸上绽开笑容。

草地露珠未干,粉蝶花间飞舞,清脆的鸟鸣在枝上一声声,一头头白发在早晨的阳光下闪亮……

我爱这地方,我也爱这份事业。说不出为什么,从小就与老人有缘。拼了两年多,一日又一日做超时工作,建设了这个美丽的老人院,为的就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给老人。

欣慰地感觉到:日以继夜的努力并没白费。来看过的人都喜欢这明媚清爽的环境,住进来的老人也都与我建立起友谊。

每日早晨,我到院时,首要工作是去问候一个个老人,看他们夜来睡得好吗?风湿病有没有发作?喜欢今天早晨的早点吗?服药后病体有没有进步?

有时,我陪他们讲一些癫话。

光头阿伯吵着要去福建街吃虾面。告诉他:你等等我,我跟你一起去,福建面我最喜欢。

他开心了,等啊等的。望了望,明天又再重复。

87岁阿婆说,她很久没回娘家,家里有个80岁的老母亲,她很记挂,要回去看看。

我替你看个日子才去。我对她说。

她急忙忙告诉我,她属猪的。

有些老人,会找出一点点小事来撒娇,只要明白他们的心理,这早晨的问候,通常会令他们感到心情愉快。

上了年纪的老人,一般都喜欢香花。买来一把玉兰,一人一朵,就令她们脸露笑容,仿佛回到鬓簪香花的芳华。

看过了老人。就是听取护士的报告,对他们的情况多了解。有必要的话,还要打电话征询医生的意见。

我是不必运动的,一天在院里巡上几圈,就自动减肥了。令人开心的是,走到哪个床位,哪个老人就脸露笑容,友善地拉拉手,招呼我坐下来谈谈话。

晚上,临下班时,又是一圈慰问、闲聊。时常因此而迟了与孩子的晚餐之约。老人们也真可爱,他们也会对我说:晚了,回去吃饭吧!

俗语说:打金戴铁,卖瓷吃缺。

当我对老人们作晨昏定省时,我常想起远在千里外的父母。我在这一行业里,出卖自己的爱心,替人行孝,自己的父母,却无缘长期承欢膝下,实是人生一憾事!

(1990年)

老人乐园

做完早餐,分发给所有的老人,已是7点半。我协助护士喂两个最难服侍的老人。一位不吭声,尽摇头;一位口口声声说不吃。

摇头的倒可以趁势哄着她吞麦片。拒吃的左右不是,旁边的老人见义勇为,劝告起来:“快吃!你不吃,会饿死!你儿子来看不到你!”

我觉得很残忍,可是挺有效。她吃了。一口口吞,和着对儿子的深情。

护士打脉,借用老人的手表,老人说:“给我做老婆,手表给你!”

下雨了,25号坐在门口,不肯进屋。我去劝他:“淋雨会生病。”他说:“我很健康,不怕!”

“阿伯,你几岁?”故意问他。

他什么都说,就是不谈年龄,还强调以前曾在雨中行走几公里。

“我知道,他76,比我大两岁!”他邻床另一位老人抢着告诉我。

我对25号说:“上了年纪,病一次老5岁,你要淋雨,明天就80岁!”

他果然扶着拐杖进屋去。

一位护士去替他量血压,他悄悄对护士说:“你嫁给我!我有9000块,给你买金首饰。星期天我的孩子们来了,让他们叫你‘安娣’。”

阿乙昨晚一夜没睡,拔了一把草到厕所去,说是要炒菜。一会儿又抱着邻床的老人,说是她的孩子要吃奶。护士长哄她回房,打不得骂不能,与她笑闹:“阿乙,我爱你,你不要乱跑,好不好?”

“哎哟!不行呀!我老了啦!”阿乙似乎突然清醒。

一位老伯,天天做梦般,说要去福建街吃虾面,看见人走过,说:“手伸出来给我看。”

手伸出来了,他咳呸,在人家掌心吐了口浓痰!

老人,就这么教你哭笑不得!

(1995年8月30日)

老人生意

有人邀我去中国开老人院,告诉我:会发财。

我相信,绝对相信。中国的老人那么多,如果弄个什么温泉,添点什么新花样的娱乐,一定门庭若市。这类度假村式的老人疗养院,未老的人也会来扮老。

在中国办老人院,赚钱的机会很大,他们的地方和建筑都是国家的。既不必付建筑费也不必付租金,需要修理费还可以申请,所有职工的薪水、住房、福利等等,一概公款。每月收来的住院费只作院内开支。在中国,老人院称为敬老院,表示人们对老人的尊敬。因此,老,往往就是一种权利。老,代表了没有能力,所以老而贫,人们就扶老济贫,上头有方便之门,外头有怜悯之心,海外客还会来捐款。

经营者肯用点心思,财路还真不少。每天的残羹剩饭用以养猪,卖了钱大家分;院内园地大,栽花种草美化环境之外,年节时花儿抢手,又是大笔收入。有的老人院还发动老人糊衣箱纸人儿,做起纸料店生意。

我到外国去参观老人院,他们就没搞得那么热闹。设备齐全、管理规范化,一切看起来很专业。

新加坡的老人院也朝这方面走。我们的老人越来越多,孩子越生越少,负担日重。心肠软的时候,我还贴钱。

有个大财主游说我合作,开间大型的,几年后挂牌上市,“一定赚大钱!”他说。

他对我有信心,我对赚大钱可没兴趣,不是故作清高,长日对着老人,什么名利之心早淡了,任他百万千万,最后瘫痪在床,一脸傻笑!

我问他:“赚大钱做什么?”

“享受啊!”赚大钱者谁有空享受?

“给孩子啊!”

那么我呢?回到老人院,躺在床上当长老?不干!

(1996年1月24日)

院长

天蒙蒙亮,翻身下床,十分钟内,梳洗穿戴毕,投军杀敌似的,下楼开车,赶26公里路程去开始一天的工作。

上巴刹,买了七八十公斤的东西。胃还空着,虽然是习惯了,热腾腾的面汤和豆花,还是相当有诱惑力。想到爱老院里,大大小小在忙碌,我怎样也不敢坐下来。

带着一个面包,走进办公室,电话随着我的脚步进来。

有探问老人病情的,有询问住院费的,有推销产品的,有该问的,有不该问的,林林总总,琐琐碎碎……

看了一些文件,签几张支票,胃还是空的,一个面包才咬两口,老是吃不完。

刚辞去一个不负责任的经理,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昨晚的职员轮班表做到半夜一点半,今天下午还得开会,得拟出要讨论的事项。

忽然,外面一声响,有人高喊,急速探头一看,不得了!一刻不安静的7号,连人带椅跌在地上!冲到外面去,另两个职员也赶到,急忙将他扛起来。这里才看他,里面又一声急叫!

天!又是一个跌倒!

15号,伏在地上,额头破皮,有血珠沁出。她腰间的安全带已自行解开。

真真令人心跳加剧!

高呼所有护士快来!

夜班的翻身下床,吃早餐的扔了面包,洗澡的披衣散发……

立时给予两个老人诊视。

7号,血压脉搏正常,跌时只是背着地,还有轮椅护身。

15号,眉上眼下破皮,脸色青白,血压脉搏比平日高少许,护士立时给她消毒敷药,每廿分钟测量一次血压。

虽是无大碍,总不放心,致电医生,请他来一下,医药费由院方支付。

我自己服了一粒药,照常工作。

当医生来的时候,一个职员跑到停车场,对他说:“医生,快来,快来,吐了,吐了!”

“不行,不行,吐了要赶快送医院!”

他以为是跌倒的老人,万料不到又吐又昏,需要他诊视的,竟是院长!

因工作劳累,又受了惊吓,我虽服了镇定药,一小时后仍然病发,风起痰涌,四肢发麻,耳目昏暗。知道就要倒下了,心头强自镇定,无奈胸口塞得厉害,呼吸困难,后颈紧拉,手脚僵硬……

幸得小儿子放假,随在身边协助工作,知道老妈的老毛病,又幸得厨师珍姐一罐汽水,水一下肚,气出痰呕,人渐清醒。

第一个感觉是痛!

原来手都给职员们施予急救时揉红了!

整十个人,围在我左右,大家惊慌!关怀之情,溢于言表。都对我这么好,令我忍不住落泪!

“你们都散吧,我没事了!”

“大家轮流去吃饭,我留在这里。”依玲不肯走开,这孩子,真像我女儿。

将近两点了,大家为了我,午饭也没吃。

更令人感动的是,一些知道我发病的老人,纷纷探问,一位B座的老人,还拖着缓慢的脚步,前来探视。

老人,职员,与我,恍似一家人。

(1990年)

人情最温馨

满腔怒气,总被义士侠客消!

天下好人很多,心情灰淡时,常有侠义者来支持。

得知我受伤,许多读者来电关怀:你的伤好了没有?要多照顾自己哦!

受伤期间,有义士冒雨送我寻医,有侠女愿当义务厨师。

有人素昧平生,竟在宝贵的星期天,带饼干牛奶,来探望六亲不沾的老人。更有全家出动,到老人院,把温情分送。

近年许多学校,为培养学生的爱心。让他们认识生活关怀老人,都有定期访问老人院的计划。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这一点,很值得赞赏。

由于地处偏远,常有不方便的事,然而义士们的爱心总能解决问题。送面包的绕道专程来,修屋顶、接电线、装水管的义士们,都牺牲假日,这份情,教人深深感动!

过年,义士送钱来,嘱买食物给老人。不敢疏忽,大买特买,加上十倍,从除夕吃到元宵。害得回家小住的老人抱怨:家里吃的,没老人院好!

大年初一,有善心人来分红包给老人,那份诚心教老人感动得流泪!一批批的年轻人,放着假日不享乐,跑来老人院拜年。回想有人与我约,听说要在老人院见,忌讳得不得了,赶紧推了。这类学而无识之人,不如屠狗辈!

最是感激两位好医生,陈国宾、陈宝兴,不辞劳苦,不求代价,在仅有的一点休息时间里,奔驰几十公里来给老人看病,有时还累得半途停车打瞌睡。

当初开办老人院,什么经验也没有,只凭胆子大,拼命苦干。亏得几位医生全力支持。不论白天晚上,总是飞车来应急;服兵役,也着军装而来。满身疲倦,一脸胡须,一边看病,一边笑答老人稀奇古怪的问题,巧妙地抚慰那些返老还童的心。

义务工作者,人称义工,我认为更恰当的称呼应是“义士”。

感谢义士们的温馨人情,助我们维持士气。

(1996年4月24日)

大葫芦

前辈子想是大懒虫,今生恋工作成狂。我的日历只有星期七没有星期天,若以工作时间计算年龄,我已是二百多岁的老怪物。

孩子们有时厌倦地问:“几时才休息一天?”

暗笑:自问多时啦,从没个答案。也许我根本就不要答案。

天未亮准时失眠,晨运般跑到老人院,四方汇报:

甲的家人带多了食物,闹肚子拉了一夜;乙有情绪病,闹着要某护士侍候他;丙说老婆没来,闹说她跟人跑了,怒火冲天,吐了护士一脸浓痰;丁晚上没睡,跑去厨房搬木炭烧火……

听着听着,心头打转,脚下飞奔做早餐去。这些心理问题,够我磨半天嘴皮子。暂且拨一边,集中精神,记住ABCD喝哪种饮料。

分早餐时,电话响。家属问他父亲的医院资料、看病日期。实在无法抽空去翻纪录,说昨天已经回答了两次,九点再查吧。好小姐,理直气壮:“昨天问的是我五妹和六弟,我问多一次不可以吗?”

十点,工作会议开始,电话随兴所至,五彩缤纷:

“我要阿公的屋子过名,律师说要你们的证明信,我现在来拿。”

“我的家翁神经病!半夜起来烧钞票,说要给他死去的老婆,我白天做到半死,晚上又给他吓到半死,要送他去老人院,几个小姑又不肯!你可以来带他去吗?”我听傻了,她又喊:“这样的老人,几千万给我也不要!”

兜到哪个角落,都像个大葫芦,收尽各方气苦。

爱老院,一个爱(爱)字十三画,一画一辛苦,画画千丝万缕。

(1996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