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分析这个“乙肝报复”的故事,目的是想让大家正确了解HBV的传播渠道,对乙肝并非接触一下就会被传染,甚至如这种严重的“咬人事件”也不一定构成传染,人们大可不必像躲避瘟疫那样远离HBV感染者。乙肝歧视的本质是“乙肝惧怕”,说白了就是怕被传染上乙肝。实际上,惧怕乙肝就是不了解乙肝,特别是不了解乙肝的传播渠道。
我国虽然是“乙肝大国”,但乙肝的传播并不像某些人想像的那么“厉害”,我国乙肝的传播渠道主要是:
1.母婴传播 母亲是HBV携带者,在怀孕和分娩中及分娩前后可将自己体内的HBV传播给子宫内的胎儿或刚生下的新生儿,婴幼儿期感染HBV,因为孩子体内的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健全,免疫细胞不能识别HBV,发生免疫耐受,不能清除HBV,最容易形成慢性HBV感染。我国现有的HBV携带者至少有1/3是这样感染的,儿童HBV携带者几乎都是母婴传播的。
2.血液传播 病人输了不洁的血液或者用了这样血液制成的药物,最容易感染HBV。但是,这些年来,由于对血液和血液制品的严格管理和监测,这种感染形式已大为减少。然而,因对血液筛查时的检测方法不敏感,低剂量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造成了血液检测阴性,所以目前还不能杜绝血液传播乙肝,这类例子时有发生。
3.医源性传播 是通过注射、手术、采血、拔牙、治牙、内镜检查、针刺、纹身及各种医疗器具感染的HBV。据研究,每毫升血液中含有10-6~10-7的HBSAG即可造成HBV的感染。此外,血液透析、肾移植、口腔科、肿瘤科和接触血液的生化、血液实验室人员,特别是静脉药瘾者,都是感染HBV的高危人群,一定要提高警惕。
4.密切的生活接触 HBV感染者有家庭聚集性,在一个家庭中常有多人发生感染。共用牙刷、剃须刀可引起相互感染,女性处理不好月经也能污染器具导致HBV感染,唾液传播HBV也是可能的。
5.性生活可能传染乙肝 尤其是性乱者感染的机会更多一些。
6.其他 吸血昆虫在理论上可能会传播乙肝,但实际意义不大。呼吸道、消化道不会传播乙肝。
了解乙肝的传播渠道非常重要,这样,你就没有理由惧怕你周围的HBV感染者,握手、交谈、共同进餐、共同学习、同一寝室、对面办公、跳舞、唱歌、集会、游戏等等都不会被传染,不惧怕HBV携带者,也就不会产生“乙肝歧视”了。良好的社会氛围还得靠大家来营造,怎么营造?最重要的是学习科学知识,尽量多了解一些关于乙肝的知识,肯定不会加入“乙肝歧视”的行列中去。如果本文介绍的大强有了这些知识,就不会疏远小兰了,报复的故事也不会发生。
其实,能否被感染HBV还有一个“易感性”问题,即你自己是否容易被HBV所感染。通过调查得知,我国人群中约有57%的人感染过HBV,假如你已经感染了HBV,就不存在“怕被别人感染”的问题,假如你感染过HBV但现在体内产生了抗体(抗-HBS),说明感染已结束,并产生了对乙肝的免疫,不可能再得乙肝,和乙肝病人接触也不会感染HBV,因为你是一名“非易感者”。
这时即使找个“乙肝阳性”的女友,对你也没有任何威胁。假如你不是那57%中的人,你没有感染HBV,你还可以接种乙肝疫苗,按规定接种3针,你体内产生了抗-HBS,也获得了对乙肝的免疫,乙肝完全可以预防,何惧之有?
乙肝能否发生“父婴传播”?
应医学会的邀请,我参加了一起“医疗事故”的鉴定会。
民民妈将民民出生的医院告上法庭,缘于民民出生后3天发生了新生儿黄疸,这是一种生理现象,没什么可说的,问题是黄疸持续了30余天不下,在给民民抽血时又发现是“乙肝阳性”。民民妈怀疑孩子得了乙肝,这时医生建议民民妈也抽血查一查,结果显示乙肝阴性,又接连复查二次,仍然为阴性。妈妈没有感染乙肝,也就不可能发生母婴传播,作为新生儿的民民怎么能得乙肝呢?
分明是在医院内给感染的,民民妈认为,由于接生时消毒不好,或脐带没有处理好而引起的乙肝病毒感染,这样,就打起官司。
后来,民民的黄疸逐渐退去,从开始到最后,民民的肝功能也一直是正常的,转氨酶一点也不升高。医师会诊认为,民民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专家们说,这种生理性黄疸偶尔可延长到30天以上。但“乙肝阳性”怎么解释?民民妈一口咬定这是医院操作不当所造成的医疗事故,并到法院起诉了医院,她说孩子患乙肝是一辈子的大事,我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是不是医疗事故,首先要由医学会组织专家进行鉴定。我们仔细地查阅了医院有关的医疗记录,提出要对民民爸爸检测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但是他不同意,并说:“扯蛋,又不是我生的孩子,检查我干啥?”通过做工作,他还是接受了检测,戏剧性结果发生了,民民爸爸也是“乙肝阳性”,还是“大三阳”,其乙肝病毒核酸(HBV DNA)也为阳性,提示他体内的乙肝病毒复制活跃,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应该说答案找到了,民民的乙肝阳性最大可能是爸爸惹的祸,或者说,不能排除爸爸把乙肝病毒传染给民民。我们将这一鉴定结果告诉民民妈之后,她很难接受,结婚五六年她不知道民民爸是乙肝带毒者,那么,爸爸的乙肝怎么会传染到刚出生的孩子的身上呢?这起医疗纠纷暂且告一段落,但民民全家的问号越来越大。
父亲把乙肝病毒传播给孩子,这叫乙肝的“父婴传播”,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了,国内也有多次报告,充分肯定了乙肝“父婴传播”的事实。据研究,父亲感染了乙肝病毒后,特别是所谓的“大三阳”和HBV、DNA阳性时,病毒处于复制活跃状态,在父亲各种体液中都可能存在乙肝病毒,无疑精液中也是可能存在的,乙肝病毒在精液中会感染精细胞,即精子,有研究者应用“分子杂交”技术发现,在精子内有“整合”的乙肝病毒核酸,所谓整合,可理解为病毒的基因结合进精子的基因中了,这是发生“父婴传播”的关键。整合了HBV、DNA的精子,并不会失去活性,通过性交进入母体后,仍然可以和卵子相遇,并与其结合形成受精卵,以后在受精卵发育的过程中,HBV DNA都不会消失,由受精卵-胚胎-胎儿,乙肝病毒一直“赖着不走”,这就完成了“先天性乙肝病毒感染”,分娩的新生儿肯定是一名乙肝病毒感染者。
乙肝父婴传播的机制与母婴传播是不同的,父婴传播主要是通过生殖细胞完成的,而母婴传播基本上是一种机械性的传播过程,即母亲阴道分泌物、子宫羊水及分娩时流的血液中有大量的乙肝病毒,直接通过新生儿的皮肤或黏膜轻微破损处侵入其体内,子宫内感染也是乙肝病毒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的。
乙肝父婴传播的概率究竟有多少?目前尚无这方面的确切资料,不过,可以肯定没有母婴传播的概率大,有人估计,在30%左右,即在100个乙肝带毒父亲中,会使30左右个孩子感染乙肝病毒。
关于阻断乙肝的母婴传播问题,已有介绍,但阻断父婴传播介绍得不多,这也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
那么,怎样才能阻断乙肝的父婴传播呢?
首先,最好能结束父亲的乙肝带毒状态,但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乙肝带毒者的治疗问题远远没有解决,故又有人提出减少父亲体内乙肝病毒数量,给其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此药含有高浓度乙肝抗体,可中和掉一部分乙肝病毒,减少精子感染的机会。从想要孩子那天开始,每月注射1次HBIG,每次200~400单位。女方妊娠后则停止注射。
其次,也给母亲注射HBIG,与男方同步进行,母亲体内有了大量抗-HBS,能中和掉来自父亲方面的乙肝病毒。
最后,这是最重要的阻断父婴传播的措施。结婚前或婚检时,如发现男方已感染乙肝病毒,女方未感染,为防止乙肝的“父婴传播”,女方必须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使自己体内产生抗体,有了足够的抗体,就可以中和掉来自父体的乙肝病毒,阻止了父婴传播,同时也保护了自己,避免了被丈夫的感染。这样可使母亲得到95%的保护,而婴儿的乙肝感染率仅仅是2.6%。
母体接种乙肝疫苗的时机十分关键,最好是在婚前接种,即使婚前没有接种,也一定要在怀孕前接种,不能等到怀孕后再接种。
道理很简单,怀孕后接种,说不定胚胎早已被来自父体的乙肝病毒感染了。有人研究,怀孕后再注射乙肝疫苗,婴儿被父亲感染几率已达到14%,远远高于婚前或孕前接种疫苗的感染率。但是,一些母亲在婚前、孕前都错过了接种疫苗的机会,怎么办?可采取补救措施,即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联合应用,相对而言,比不采取任何措施“坐以待毙”要强得多。
这里应当强调,接种乙肝疫苗有“是否免疫成功”的问题,成人免疫成功率较儿童为低,未感染乙肝病毒的一方,在接种疫苗后,应检查体内是否产生抗体,如未产生,说明免疫没成功,仍需重新接种,直到产生抗体,才算免疫成功,才能有效阻断父婴传播。
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
要写这篇文章,还得从一件难忘的事说起。曾经看到一则广告说:“谁说慢性乙肝不能彻底治愈,请来试试我们的高科技基因疗法,让你的大、小三阳全部转阴……”该广告短短数语,竟然有三个原则性错误,第一慢性乙肝是不能彻底治愈的,它说能;第二是当前根本没有基因疗法治乙肝应用于临床,它说有;第三是不会发生“大、小三阳”全部转阴的情况,它说会。在广告中还举出两个病例,有名有姓有地址,说他们已被“彻底治愈”,不信你去问问。为了揭穿这个骗局,我们找到了病人,经过细致检查和分析,这两位病人患了乙肝不假,但他们患的不是慢性乙肝,而是急性乙肝。
急、慢性乙肝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预后却迥然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这里讲讲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的区别。
急性乙肝预后良好
急性乙肝病人是指过去一直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多次检查身体,化验乙肝“二对半”都是阴性、现在突然患了肝炎,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腻、腹胀、腹泻等,肝功能有明显改变,转氨酶大幅度升高,尿黄,甚至出现目黄及皮肤黄疸,血清免疫学检测,发现有乙肝病毒标志物,如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等,这样的病人可以诊断为急性乙肝。
有时很难找到从哪儿感染乙肝的,乙肝病毒是怎样侵入机体的也不明确。专家们指出,急性乙肝的传播渠道主要有输血、输入血制剂、注射、牙科治疗、使用他人刮脸刀和牙具、吸血昆虫、性行为以及与乙肝病人密切接触等,儿童急性乙肝也可能从母亲那里感染。国外有学者研究证实,只要有0.00001毫升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进人健康者身体内,就足以使人感染乙肝并发病。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潜伏期为45~160天,平均90天左右才会发病。
急性乙肝发病分为三期:
第一期为前驱期,这时的症状不明显,病人可能有疲乏无力感,全身不适感,也可有恶心及胃口不佳,还可有轻度发热。这一时期常不被注意,或误认为是一般的感冒。
第二期为黄疸期,病人由尿黄、眼睛发黄,进一步发展到全身皮肤发黄,如果黄疸较深,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大便颜色也变浅,此时病人的恶心、呕吐、周身痛等症状可能有所减轻。
有一些病人并不发生黄疸,但可能有肝区隐痛、胃口不佳、乏力等症状。黄疸期持续1~6周。
第三期为恢复期,患者黄疸逐渐减轻、消退,大便颜色恢复正常,皮肤瘙痒消失,食欲增加,精力较前充沛,但仍有时感到乏力,尿色也较深。恢复期为2~3个月,走向痊愈,整个病程不超过6个月,多数为3~4个月。
急性乙肝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从来未感染过乙肝病毒。
如果是乙肝带毒者,虽然发病也可能较急,但不能称为急性乙肝,而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急性发作”;②转氨酶升高幅度较大,在500~1000单位之间或更高;③病程经过顺利,无需特殊治疗,一般不用抗病毒药,在6个月内也可能有小的反复,但无碍大局;④预后良好,如休息不好、滥用药、饮酒等,可有5%~10%急性乙肝发展成慢性乙肝;⑤在6个月内,HBSAG、HBEAG、HBVDNA可以转阴,并出现抗-HBS,获得对乙肝的免疫;⑥有一部分急性乙肝患者痊愈后,仍有乏力感,食欲差、肝区不适、嗳气等,但肝功能正常,转氨酶正常,这叫“肝炎后综合征”,这不是慢性乙肝,不必有心理负担。
慢性乙肝病情缠绵
慢性乙肝的来源有三条:
一是从急性乙肝转变来的。这部分人较少,仅有5%~10%的急性乙肝可能转变成慢性乙肝,而急性乙肝数量又远远少于慢性乙肝。
二是从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病后转变而来。我国现有乙肝带毒者1.2亿人,每年新发生乙肝病人为50万~60万人,故乙肝带毒者每年发病率为0.5%左右。乙肝带毒者大多数是从幼年时期感染乙肝病毒的,一般要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发病,因此临床上的慢性乙肝以青壮年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