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对病人全身状态及肝功能状态的判断。如果病人全身情况不好,合并有严重的重要器官的疾患以及肝硬化,特别是严重的肝功能代偿不全以及全身免疫性疾病等,在选用抗病毒药物时须慎重考虑。这时,如果应用增加肝细胞损伤的治疗方法(如某些免疫疗法,包括干扰素),则有可能使病情进一步加重,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如果必须应用抗病毒治疗,则选用单纯作用于病毒而不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抗病毒药物可能比较安全。
9.乙肝治到几时才算好
(1)有相当一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平常身体没有明显不适,偶然抽血化验发现体内有乙肝病毒存在,肝功能完全正常,乙肝病毒主要复制指标乙肝e抗原和乙肝病毒DNA为阴性,肝组织病理检查往往提示没有炎症活动或仅有轻微炎症存在。这些人可视为正常人,不必用药。如果一味要求乙肝表面抗原转阴,到最后非但不能转阴,反而会招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如药物性肝炎等。
还有一些病毒携带者,肝功能检查正常,但是病毒复制指标(乙肝e抗原)为阳性,这些人进行肝穿刺检查时,肝脏内往往存在炎症活动。这种情况有必要进行抗病毒治疗,拉米夫定治疗可能有效,有条件者可尝试使用。使用对象最好在16岁以上,如果疗效佳,可使用该药1~2年,以期病毒复制指标转阴。
(2)如果是发病状态或是活动性的乙肝患者,治到乙肝病毒复制指标转阴、肝功能正常即可。这些患者是真正意义上的乙肝病人,他们症状突出,肝功能反复异常,乙肝病毒复制指标(乙肝e抗原)始终阳性。他们的治疗分为恢复肝功能和抗病毒两大部分。恢复肝功能相对容易,花钱少,而且往往能立竿见影;抗病毒治疗较难,需要一定的时日。
(3)如果已经发展成肝炎后肝硬化,维持并确保肝功能正常最重要。肝硬化分为静止性和活动性两种。静止性的患者可以根据病毒复制情况,进行抗病毒治疗;活动性的,主要是恢复肝功能,纠正、缓解并发症。
慢性乙肝治疗的目标就是长期持续的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这样的话可以减轻肝脏的炎症,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病人的生存期,这是规定的总体目标。短期目标一个是看ALT就是转氨酶,原来异常,治疗以后正常,表示肝脏的炎症停止。第二个,病毒明显下降。第三个,e抗原转阴或者转换成e抗体,转阴是第一步,最后是转换。最好还有一个肝组织检查,就是肝穿刺,治疗之后肝穿刺明显好转,这是短期目标。长期目标,这些病人不发生或者晚发生肝硬化、肝癌,这样病人的生存期延长,生活质量可以提高。
10.慢性乙肝需要终身服药吗
慢性乙肝的病程可分为活动期(慢性中度和重度肝炎)和静止期(病毒携带者和部分轻度肝炎)。活动期的病人是必须治疗的,至于采用什么药物和方法治疗,则要由医生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来具体考虑。经过治疗后,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黄疸消退,肝细胞坏死停止并开始肝细胞的再生,自觉症状逐渐改善和消失,病情就进入了相对的静止期。这期间仍主张继续用药,巩固疗效,防止“反弹”。如果肝功能平稳一年以上,就可以考虑停药了。
乙肝治疗最长的疗程要数抗病毒治疗,如果患者是最佳的抗病毒适应证,可以选择干扰素、拉米夫定等联合治疗,疗程为一年左右。如果疗效好,可以延长半年;如果疗效不显著,可以停药。绝大多数的乙肝患者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尤其是广大少年儿童,虽然乙肝病毒指标为阳性,但是肝功能检测始终正常。这些患者最好不要乱用药物,定期复查,生活规律,心情放松,正常学习和工作更为重要。长年累月口服各种保肝药物是不可取的,因为不存在对于肝脏有益无害的万能药物,“是药三分毒”说的就是这个理。我们主张在肝病的完全静止期最好不用药,因为各种药物对功能正常的肝脏的保护作用以及清除病毒究竟有多大帮助,争议很大。很多人都有体会,一种药最初应用时效果很好,但长期用药,药物就会逐渐失去疗效,产生所谓“耐药”现象。再者,很多药物对肝脏不光有治疗作用,也许其中某种药物成分长期应用会造成肝脏慢性蓄积毒害。因此,不主张长期处于静止状态的病人采取预防性保肝治疗,也就是说,不主张肝炎病人长年服药。当然,一些维生素类的药物,如维生素C等可以长期小量服用,因为这类药物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保肝药,而是对人体各个脏器的新陈代谢都有用处的药物。
(二)乙肝的药物治疗
1.慢性乙肝如何进行药物治疗
由于乙肝病毒持久存在与复制,不易被人体免疫功能和治疗药物所清除,致使肝脏病变持续进展。所以,采用抗病毒为主的综合治疗。
(1)抗病毒治疗:主要用α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干扰素在开始10~30d每日注射500万U,以后改为每周注射3次,每次500万U,24周为1个疗程。核苷类似物现在使用的有拉米夫定(0.1g,1天1次,至少使用1年),泛昔洛韦(0.25~0.5g,1天3次,连用16周)、阿德福韦酯(10mg,1d1次,疗程12周)。
(2)免疫调整药物:①免疫增强剂,其中胸腺素α1(日达仙)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间接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此外尚有白介素-2、免疫核糖核酸、特异性转移因子、香菇多糖、左旋咪唑等可促进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恢复;②免疫抑制剂,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甘草酸等,但应用激素要慎重。
(3)护肝及支持治疗药物:①护肝药,如肌苷、能量合剂等;②缓解炎症药,如激素、甘草酸、苦参碱、秋水仙碱等;③降酶药,如联苯双酯、五味子、垂盆草等;④退黄药,如熊去氧胆酸等。
(4)抗肝纤维化药物:如干扰素γ、秋水仙碱、鳖甲软肝片、大黄虫丸等。
(5)其他:肝细胞生长素、前列腺素E1、胰岛素-胰高糖素(G-I)可以促进肝细胞再生;乌鸡白凤丸可改善虚弱体质,促进蛋白合成,也可能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应强调的是在慢性乙肝较长的治疗期中,切忌滥用过多药物及应用伤肝药物,切勿乱投医或换药太频。
2.乙肝用药有哪“四性”
目前,治疗乙肝尚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用药情况,20%~30%乙肝患者病情加重与不合理用药有关。不少病人因为误治、乱治以及“自治”导致病情加重。因此,乙肝用药需要掌握“四项原则”。
(1)讲究安全性。治疗乙肝用药首先要强调安全性。乙肝患者病情易变化,疗程漫长,单一用药难以达到治疗目的,现多采用联合治疗,用药安全是首要的。目前使用的干扰素、拉米夫定等,同样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果使用不当、选择不当或擅自停药都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2)追求有效性。目前治疗乙肝的主打药物——抗乙肝病毒药物,公认的只有干扰素、拉米夫定等。
另外,成百上千种所谓“保肝药物”,只有一部分具有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炎症反应的作用。所以患者用药,必须认真选择,千万不能草率鲁莽,万不可轻信广告和其他各种宣传。
(3)提倡经济性。治疗乙肝花费大、药物贵是众所周知的,乙肝患者病情反复无常,用药不断,不少患者因病致贫。因此乙肝患者用药一定要精打细算,少花冤枉钱。
(4)掌握适当性。合理用药适当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适当的药物。根据疾病与患者机体条件,权衡多种因素利弊,选择同类药物中最为适当的药物。例如早期肝硬化患者,选择抗病毒联合抗肝纤维化药物同时使用,疗效最好。
②适当的剂量。干扰素治疗乙肝非常普遍,剂量的把握十分讲究。如果剂量太小,难以奏效;如果剂量太大,药物毒作用过强,患者身体难以承受。一般认为中国人的合适剂量为500万~600万U/隔日1次使用。
③适当的时间。例如长效干扰素每周使用1次,可以确保一周内患者血液中药物浓度基本保持在有效范围内,可以给患者减少痛苦和麻烦。
④适当给药途径。必须综合考虑用药目的、药物性质、病人身体状况以及安全经济、简便等因素。口服给药既便利,又经济,而且病人少受痛苦,相反,静脉滴注不提倡轻易采用。
⑤适当的病人。治疗乙肝强调个体化、因人施治的原则,譬如干扰素的治疗对象,一定要求病情处于转氨酶升高、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阳性的患者;重度或重型的乙肝患者不宜使用干扰素治疗。
⑥适当的疗程。按照治疗学原则,规定药物治疗的周期。抗乙肝病毒治疗和抗肝纤维化治疗都是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疗效明显时不能擅自停药,必要时延长治疗,以获得稳定持久的疗效。例如用拉米夫定和干扰素治疗乙肝,疗程需要在1年以上。
3.乙肝用药有哪“四个宜忌”
(1)宜早期用药,忌大意拖延。临床表明,大约80%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并无明显不适,只有少部分患者在出现典型的肝病症状时,方可被发现。这种潜伏状态到发病状态间隔时间很长,因此,尽早发现,及时治疗,一般急性者都可痊愈,不向慢性化演变;慢性者及时用药,对预后也十分有益。
(2)宜综合治疗,忌单一片面。抗病毒治疗是乙肝治疗的关键所在。但从目前看,尚无绝对有效的药物问世,故宜采取综合疗法。①抗病毒治疗——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消除病毒;②减少肝脏炎症;③促进肝细胞的恢复与再生;④减少和防止肝纤维化。资料表明,近十余年来肝硬化的患病率明显增高,病人明显增多。其中绝大多数是由乙肝发展而来。肝硬化形成后,治疗非常困难,而且可转为肝癌。这与在过去的治疗中片面强调抗病毒,忽视保肝治疗,没有对肝细胞进行有效保护有密切关联。所以,单打一的治疗难以奏效。
(3)宜适度用药,忌盲目随意。各种药物(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进入人体后,均由肝脏代谢和解毒,过多服用药物一是增加肝脏负担,二是有些药物具有肝毒性,会损伤肝细胞。每一种药物都有其适应范围,切不可以为服药时间越长越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药典规定的剂量用药,不可随意超大剂量使用。
只有谨慎合理用药,才能达到保肝解毒之目的。
(4)宜合理选药,忌主观臆断。坚持合理用药,对阻断病情发展非常重要。治疗乙肝的药物众多,但每种药物都有自己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患者选药一定要按有关适应证和注意事项进行,而且要切合个体实际,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主观臆断,轻信不实宣传。另外,认真区分乙肝病变的程度,是病毒携带还是轻度或活动等,作为合理用药依据。
(三)乙肝最根本的治疗是抗病毒治疗
1.常用的抗乙肝病毒药物有哪些
现有抗乙肝病毒药物有两大类:这两类药物并非所有的乙肝患者都能使用,它们仅对于处于活动性病变的病人有效,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效果差,两类仅能抑制病毒复制,很少能彻底清除病毒和感染。
(1)干扰素类,包括普通干扰素、聚乙二醇化干扰素(长效干扰素)。如重组α-2a干扰素、α-1b干扰素、α-2b干扰素等。
干扰素对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国内外目前仍然首选α-干扰素,疗程半年至1年,其完全应答(ALT/AST恢复正常,乙肝e抗原血清转换,乙肝病毒DNA转阴)率约为40%。但由于该药物不良反应较多(如流感样症状等),且有多种禁忌证(如妊娠,精神病史),故必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拉米夫定是治疗慢性乙肝的一线药物之一,长期治疗可以减轻肝脏炎症,降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其特点是对降低血清乙肝病毒DNA水平快速有效,成人、儿童的疗效相似,安全性良好,服用方便,副作用明显小于干扰素,尤其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是首选抗病毒药物。其主要缺点是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发生拉米夫定耐药相关性乙肝病毒变异率增加,使其对乙肝病毒复制的抑制能力降低,随之出现乙肝病毒DNA反弹,部分患者出现病情加重;开始治疗后不能随意停药,停药后部分患者出现ALT、乙肝病毒DNA水平升高,个别患者病情明显加重。故本药的使用应严格按专科医生的指导进行。
(2)核苷类似物,包括拉米夫定(贺普丁)、阿德福韦酯、泛昔洛韦(丽珠风)和恩替卡韦(博路定)等。
①拉米夫定:拉米夫定(我国商品名为“贺普丁”)是美国FDA于1998年12月批准应用于治疗乙肝病毒的一种药物,只有抑制病毒复制功能,推荐治疗方案为每次口服100mg,每天1次,疗程至少1年。目前尚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9个月后需检查病毒变异,防止耐药情况发生。
②泛昔洛韦:泛昔洛韦(商品名为“丽珠风”)为另一类核苷类似物,作用机制类似拉米夫定,推荐方案为每次口服0.5g,每天3次,疗程至少4个月。
③阿德福韦酯:阿地福韦酯(贺维力、代丁、名正)对拉米夫定耐药相关性变异的乙肝病毒有效,但目前广泛应用时间不长,总的有效率尚难以评估,主要缺点是起效较慢,2~6个月才出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