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解答乙肝患者最关心的问题
48493900000018

第18章 乙肝的治疗(1)

(一)治疗乙肝原则和目标

1.急性乙肝总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急性乙肝是一种相对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其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尽量减少和避免病情发展或迁延不愈。强调隔离、充分休息、合理饮食、适当增加营养,注意对症下药。用药以退黄、降酶、保肝、提高机体免疫力为总则。病初消化道症状严重,尿量减少。兼有黄疸者,可适当注射葡萄糖液;黄疸加重迅速者,加用茵陈栀黄注射液和胰岛素,慎防重型肝炎发生。

(1)注意休息:这对急性乙肝或是慢性乙肝急性发作都同等重要。一般要求病人要彻底卧床休息,待症状明显减轻后,可每日轻微活动1~2h,以不觉疲乏为度;以后逐渐增加活动量,至症状大体消失、肝脏大小及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再恢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但仍应尽量避免过度劳累。

(2)合理饮食:急性期病人食欲差甚至恶心、呕吐,此时饮食宜以适合病人胃口的清淡食物为宜,热量以能维持营养为度。对不欲饮食或进食过少者,可每日适当静注10%葡萄糖500~2000ml,内加1~3g的维生素C。

(3)防止肥胖:恢复期患者食欲增进后,应注意控制食量,尤其食糖与脂肪量不宜摄入过多,以免引起肥胖或脂肪肝。但蛋白质如豆制品、鱼、蛋、牛奶、瘦肉、鸡等及蔬菜的摄入量应该保证。

(4)对症用药:急性乙肝患者主要是对症治疗,可因地制宜地选用一二种中西药物以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做到保肝而不伤肝。一般情况下,急性乙肝不宜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5)禁忌烟酒:无论是急性乙肝还是慢性乙肝急性发作,都应禁忌烟酒,以免损害肝细胞而加重病情。

2.慢性乙肝需要治疗吗

原则上讲,所有慢性乙肝都需要治疗。有些病人认为转氨酶轻度升高,临床无自觉症状,不需治疗。其实不然,因为肝脏的炎症会导致肝脏的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危及生命。一旦发生肝硬化,病人生活质量下降,寿命缩短,这时再治疗为时已晚。一般地说,转氨酶的高低能大致反映肝细胞炎症损伤的程度,转氨酶越高,治疗越要积极,如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10倍,则需住院治疗。

3.慢性乙肝治疗中有哪“两个关键措施”

慢性乙肝或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治疗需要抓住两个关键环节:①有效抑制病毒以至于最终清除病毒。②打破免疫耐受,修复与重建病人自身的抗乙肝病毒特异性免疫应答。

两者是相互协同的。在抑制病毒复制,使病毒量下降时,抗乙肝病毒的特异性免疫能力会改善,有利于进一步重建抗病毒特异性免疫反应;而在打破了免疫耐受,重建正常抗病毒特异性免疫之后,一方面使抗病毒治疗措施(如用抗病毒药)效果提高;另一方面,通过病人自身的抗病毒特异性免疫应答,可以在相当长时间内抑制病毒,甚至于清除肝内的乙肝病毒DNA。因此,两种疗法联合治疗e抗原及乙肝病毒DNA均阳性的慢性乙肝及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常常在一年疗程期满时,可有相当多病人乙肝病毒DNA与e抗原转阴,同时免疫耐受被打破,自身特异性病毒免疫得到重建和修复,取得包括乙肝病毒DNA和e抗原转阴的效果,e抗体由阴性变成阳性,特异性免疫学检查提示免疫耐受已被打破,出现了正常特异性抗病毒免疫应答。如果是慢性乙肝,治疗前血清转氨酶升高,则转氨酶恢复正常。达到这些指标后停止治疗,一般来说病情会稳定,复发率低。

4.治疗慢性乙肝有哪“四种方法”

(1)抗乙肝病毒治疗:是首要治疗,只有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才能使肝功能和肝组织病变得到改善。目前国际批准的抗乙肝病毒药只有α干扰素、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思地卡韦等。而市场上众多声称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药物多数是名不副实的。抗乙肝病毒药宜用于ALT升高和乙肝病毒复制的慢性乙肝病人,不宜用于ALT正常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抗病毒治疗是通过某些药物阻断病毒复制的某些环节达到抑制病毒和调节人体自身的一些免疫因子去抑制和清除病毒,但从真正杀灭病毒意义上说,还没有十分理想的药物。

目前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判断并不是乙肝两对半的全部转阴,因为病毒很难被全部杀灭,所以全部转阴是很困难的。

(2)免疫调节治疗:目前应用的多为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如胸腺素α1、左旋咪唑涂搽剂和中医中药等。

(3)抗炎和改善肝功能治疗:有抗炎作用的药物可减轻肝脏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病变,并能改善肝功能。

(4)抗肝纤维化治疗:慢性乙肝病人在发生肝脏炎症、坏死病变时,还同时存在或继发肝纤维化病变,进一步发展可演变为肝硬化。因此,在慢性乙肝的治疗中,还应同时注意抗肝纤维化治疗。抗肝纤维化治疗应根据病人情况,须与抗乙肝病毒、抗炎治疗同时进行。

5.治疗乙肝的有哪“五个目的”

什么是慢性乙肝治疗目标?2006年,我国出台了首部《中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明确指出,慢性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是:①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②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或肝纤维化;③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④减少和防止肝硬化、失代偿、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⑤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6.治疗乙肝有哪“六大战略”

(1)认清“敌人”面目。乙肝病毒对人体的损害常常在体内慢慢地进行,多数慢性肝炎患者在转氨酶轻度升高时并无明显症状。乙肝病毒感染者应定期到医院检查肝功能和乙肝病毒学指标,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

有一种假“小三阳”状态不能轻视,病毒也像“大三阳”一样在不断地复制,还伴有肝功能异常,这样的患者也应接受抗病毒治疗。

(2)掌握最佳“战机”。与乙肝病毒“作战”的最佳时机是乙肝病毒DNA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ALT在100~400U/L。

(3)选择合适“武器”。针对病因的抗病毒治疗是制胜的关键。

(4)和“敌人”打持久战。目前国际上推崇对慢性乙肝进行长期管理,使病毒长期处于抑制状态(乙肝病毒DNA阴性),肝功能正常,肝病恶化减缓,减少肝癌发生。

(5)正确面对“敌人”乔装改扮。在长期治疗中,有些狡猾的“敌人”使我们的“武器”失效,也就是出现了病毒变异导致耐药。对一种药物耐药后,可再选用其他药物继续治疗。

(6)勿对“敌人”放松“警惕”。在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期间或达到疗效停药后,都应定期到医院复查。因为,目前的药物还不能把乙肝病毒完全清除,还有可能复发。

7.治疗乙肝有哪“十一项措施”

(1)进行积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所谓适宜的、恰当的抗病毒治疗是指:①患者要有明确的病毒复制指标,这里要指出的是,乙肝病毒DNA阳性要以斑点杂交法阳性作为依据,而不能仅指聚合酶链反应阳性作为指标;②选择抗病毒治疗的时机要恰当,宜选择患者的疾病处于炎症最活跃的时期,ALT应升高较明显,如此才易取得更高的疗效;③为患者选择的抗病毒药种类合适,剂量恰当,疗程适宜;④严密观察,避免抗病毒药物的毒副作用的发生;⑤如果是联合用药,药物的搭配应合理;⑥选择的治疗药物应是患者的经济能力所能承受的。

慢性乙肝的病原体是乙肝病毒,所以积极抗病毒治疗是控制病情发展、预防肝硬化和肝癌的根本措施。抗乙肝病毒药物除了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外,还具有较强的抗肝硬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经济条件允许、有适应证的病人,应接受抗病毒治疗。当然,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是有一定适应证和禁忌证的,疗程长,费用也较昂贵。

(2)有效保护肝细胞,减少炎症反应。肝细胞在炎症刺激下可出现变性、坏死,引发两种病理改变:一是肝纤维化的形成,二是肝细胞的异型增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本质是一样的,肝纤维化多了,严重破坏了肝脏的正常结构时就叫肝硬化。细胞的反复异型增生,可出现恶性化倾向。因此,慢性乙肝病人应避免肝病的反复发作,当肝功能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就医,有效地控制炎症反应,保护好肝细胞,以尽量减少肝纤维化的形成和避免肝细胞的异型增生。

(3)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肝硬化和肝癌多见于男性,这除了因为男性的乙肝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外,男性酗酒现象较女性突出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无酒不成席”似乎是一约定俗成的规矩。但对乙肝病人来说,饮酒是非常有害的。酒精可直接损害肝细胞,加速肝硬化进程,催化肝癌的发生。因此,乙肝病人必须绝对忌酒,即使是含有酒精的饮料,也都不能饮用。

乙肝病人的饮食应以糖类为主,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不要进食霉变的食物,如霉变的花生、大豆和谷物等。霉变的食物有大量的黄曲霉素。乙肝病人的肝脏对外界化学毒物的刺激极其敏感,容易受诱导并发生恶变。

(4)定期接受检查。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无论有无临床症状都应定期接受检查,特别是年龄在45岁以上,存在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的病人更应如此。如果肝功能持续正常,可每隔半年到1年检查一次,检查项目包括肝功能和B超。如果肝功能不正常,在治疗的同时应至少每月检查一次肝功能,3个月或半年检查一次B超和甲胎球蛋白。B超检查中发现的肝硬化小结节要注意与肝癌鉴别,必要时进行CT或磁共振检查。甲胎球蛋白显著增高时要警惕肝癌的可能。

(5)乐观向上,做生活的主人。目前,社会上存在许多非法医疗广告。为了达到盈利目的,虚假广告的幕后操纵者过分夸大慢性乙肝的危害,无休止地翻唱着“乙肝、肝硬化、肝癌三部曲”,给乙肝病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乙肝病人应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难得糊涂”是缓解心理压力的良方。所谓“难得糊涂”并不是要您讳疾忌医,而是要您保持一种轻松的心理状态,不要过分在意病毒含量的多少,“大三阳”是否转成“小三阳”,不要因整天担心自己会不会发生肝硬化和肝癌而郁郁寡欢。如果思虑过多,情绪长期受压抑,反而会降低抵抗力,增加癌症的发生率。

(6)合理的休息、合理的营养、良好的心态是疾病得以康复的重要因素。对于慢性肝炎患者,不强调绝对卧床休息,可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进行活动。在病情波动不太大时,例如无黄疸时,可以从事一般的家务劳动,可以散步,只是不要做十分剧烈的体力活动。正视现实,正确对待疾病,是健康迅速恢复的重要前提。

(7)为患者精心选择一二种方便、易得的免疫增强剂,选择何种药物可因地、因人而异。种类不宜过多。

(8)关于药物的选择应遵循宜简不宜繁、宜精不宜乱的原则。总共的药物不宜多于5种,可从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纤维化、改善症状等方面入手。根据不同病情、不同病期、不同年龄、不同症状,因人而异。

(9)在考虑各种联合用药方案中,应注意联合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如干扰素加胸腺素、白细胞介素-2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加拉米夫定等。不要选择作用机制相同的药再联合,例如阿昔洛韦加拉米夫定。

(10)应避免疾病加重的诱因,如过劳、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情绪的剧烈波动、对肝脏损伤药物的应用等。

(11)定期追踪,追踪时间因人、因病而异。追踪时,除检查肝功能外,重要的是应动态追踪B型超声的变化,观察肝脏的大小,有无脾脏的增厚,门、脾静脉的增宽等。

8.治疗乙肝要因人而异吗

要想对于每个慢性肝炎病人做出正确的治疗,必须对于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出比较全面、细致的判断,才能做到因人而异辨证施治,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1)病原学诊断。病原学诊断非常重要,因为抗病原治疗是治疗慢性肝炎的关键。

(2)病毒复制活跃程度的判断。这是指导抗病毒治疗的依据。在这方面如果能有准确的病毒定量的检测方法,则不但可以指导抗病毒药物的用量,而且可以指导疗程(治疗3个月后,如果病毒量毫无变化可以改用其他疗法,如果明显减低则可坚持治疗)。

(3)对肝脏炎症程度的判断。这对指导抗炎症治疗非常重要。—般认为血清转氨酶的高低可反映肝脏的炎症程度。如果病人血清转氨酶很高,甚至伴有黄疸,这常表示肝脏炎症比较明显。但是如果病人血清转氨酶很低或者完全正常,并不能完全表示肝脏炎症很轻或者完全没有炎症。因此最好的判断方法是进行肝脏活体组织检查。

(4)对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判断。这对指导抗纤维化治疗很重要。目前国内外有不少检测肝纤维化的方法,其可靠性值得进一步验证,惟一可靠的还是肝活体组织检查。

(5)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判断。从理论上这对应用免疫治疗非常重要。可惜现在能用于临床且质量稳定的检测方法太少,目前只能盲目应用。对于免疫疗法是否有效,只能根据临床的治疗效果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