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解答乙肝患者最关心的问题
48493900000012

第12章 乙肝的预防(2)

8.为何要把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

乙肝疫苗1982年问世,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要求。该疫苗对新生儿具有很高的免疫特性。该疫苗对阻断母婴传播也同样有效。接种乙肝疫苗每年可避免750万人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鉴于乙肝危害的严重性及乙肝疫苗的安全有效性,1992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全球计划免疫顾问组建议,在1995年之前,所有乙肝病毒携带率高于8%的国家都要在国家免疫规划中增加乙肝疫苗,在1997年之前推广至全球。目前这一建议正在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的实际行动。为此,目前国内已把乙肝疫苗列入计划免疫。

9.阻断母婴传播要靠乙肝疫苗吗

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是阻断母婴传播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实现乙肝控制战略的关键一环。但最近检查发现部分地区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仍很低。

根据我国新生儿乙肝免疫接种技术规范,首针疫苗应在婴儿降生24小时内进行。医学观察证实,从乙肝病毒感染者变成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比例与感染年龄有关。新生儿期感染乙肝病毒,有80%~90%可变成乙肝病毒携带者;婴儿期感染,有60%~70%可变成乙肝病毒携带者;而学龄儿童、青少年感染,则分别有10%~20%和5%可变成乙肝病毒携带者。而且,越早形成乙肝病毒携带,越容易发展为肝炎和肝硬化。因此,应大力推广应用。

10.我国乙肝疫苗的免疫方案是什么

卫生部卫疾病控制司规定我国乙肝疫苗的免疫方案如下。

(1)对新生儿及孕妇不作乙肝表面抗原筛查的地区,全体新生儿乙肝重组酵母疫苗接种3针;对孕妇进行乙肝表面抗原筛查的地区,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新生儿第1针10μg,第2、3针为5μg乙肝重组酵母疫苗,而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母亲的新生儿仍用5μg乙肝重组酵母疫苗接种3针。如果经济条件许可,对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双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可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加1针10μg和2针5μg乙肝重组酵母疫苗。

(2)学龄前儿童用5μg3针乙肝重组酵母疫苗免疫。

(3)其他易感人群用5μg3针乙肝重组酵母疫苗免疫。

接种程序采用0、1、6三针间隔接种法。“0”,对新生儿是指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对其他人是指第一针注射当日。“1”为第一针后1个月接种第二针。“6”指第一针后6个月注射第三针。如果“0”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4周后注射第一针乙肝疫苗,第二、三针乙肝疫苗则按1、6个月间隔顺延。

11.不同人群如何接种乙肝疫苗

(1)新生儿接种: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每次5~10μg,按0、1、6程序接种3针。第1针接种及时与否直接影响免疫效果。以后在出生后1个月、6个月分别各接种1针。

(2)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的新生儿和成人高危人群的接种:在有条件对孕妇进行乙肝表面抗原筛查的地区,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的新生儿和成人高危人群,重组酵母乙肝疫苗首次10μg,其余2次每次用疫苗5μg,均按0、1、6个月程序接种3针。

(3)成年人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接种剂量为5μg,一般按0、1、6个月程序接种3针。

12.乙肝疫苗该怎么打

(1)打疫苗前查乙肝五项(两对半)和肝功:所有没感染过乙肝病毒的人都应接种乙肝疫苗,尤其是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密切接触的人,如乙肝患者的家人,更应及时接种。

很多人感染乙肝病毒后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往往没有症状。因此,要想知道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必须查乙肝五项。另外,有些单位体检仅查乙肝表面抗原,不能说明是否感染过乙肝,因为少数慢性感染者乙肝表面抗原表现为阴性。总之,只有在乙肝五项全部为阴性的情况下,才打乙肝疫苗。不过,如果已经感染过病毒,由于没查乙肝五项,误打了疫苗,也不会造成不良后果。

肝功能正常是打乙肝疫苗的另一个条件。因此,打疫苗前要查转氨酶、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很多急慢性疾病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这种情况下,先不要注射乙肝疫苗,应查明原因,进行治疗,等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再行接种。

(2)表面抗体阳性才有效:目前常用的注射方法是“0、1、6个月注射法”。根据疫苗的具体说明,每次皮下注射5~10μg。第7个月时,应化验乙肝五项检查接种效果。如果乙肝表面抗体呈阳性,即为有效。乙肝表面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能保证人体对乙肝病毒具有免疫力,它的存在是衡量乙肝疫苗注射有效性的最重要指标。

如果母亲是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为了避免其婴儿也感染病毒,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母婴阻断方法能很好地保护婴儿,有效率可达到90%以上。具体做法是,在孩子出生24h之内注射免疫球蛋白,2~4周后开始乙肝疫苗全程免疫。

(3)5年后要复查:不过,乙肝表面抗体在人体内维持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有的人能终身维持较高的水平,有的人则几年后就减弱了。因此,打过乙肝疫苗的人,5年后应复查一次乙肝五项。如果发现乙肝表面抗体变为阴性或弱阳性,则应补种一次。

13.如何有效地使用乙肝疫苗

目前使用乙肝表面抗原基因工程疫苗。经上亿人次接种,证明该疫苗安全有效。凡乙肝病毒标记物阴性者均应接种。免疫途径有肌内、皮下和皮内注射多种。但不主张臀部注射。免疫方法为按0、1、6个月程序注射3针乙肝疫苗。第3针后1~3个月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可达95%以上。对以往感染乙肝病毒者接种乙肝疫苗既无治疗作用,也无不良反应。在接种3次疫苗后,5年内不需要再接种。使用重组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可达95%以上,围生期母婴阻断效果可达90%。注射了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乙肝病毒的感染率极低。

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最好是联合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采用注射2次乙肝免疫球蛋白及3次乙肝疫苗(出生后1、2、7个月各注射1次)的方案,对于新生儿的保护率可达97.13%。

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新生儿单用乙肝疫苗就可以了,一般每次5μg,注射3次(出生后0、1、6个月)即可取得满意的预防效果。

学龄前儿童的接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抽血查乙肝表面抗原及乙肝表面抗体,两者均阴性时再进行接种。另一种方法是不进行血清学检查,直接进行接种,采用首次注射10μg,1、6个月各注射5μg的方案。

由于成人中大多数已接触过乙肝病毒,易感者仅属少数,接种前应先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及乙肝表面抗体,两者均阴性时再进行接种,可采取0、1、6个月各注射5μg的方案。

如发生意外感染,应立即(24小时内)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500U,2~4周后再按0、1、6个月各5μg的方案接种乙肝疫苗。

14.接种乙肝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

①注射前必须将安瓿内的疫苗摇匀,以达到有效接种。②接种前询问过敏史和病史,过敏性体质和患有变态反应性疾病者慎用。③及时接种,新生儿第1针必须在出生后24h以内接种,越早越好。如果出生48h后接种,效果明显降低。④注意接种者的一般情况,如有发热、严重感染或其他严重疾病应暂缓接种。⑤根据接种对象选择疫苗种类,阻断母婴传播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其他人群免疫用重组CHO乙肝疫苗。

15.注射乙肝疫苗的效果如何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是使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工业化生产最成功的产品之一。其纯度高,免疫性能好,保护性抗体阳转率达95%以上,母婴阻断率近90%,安全性好,全国使用量超过2亿人次,至今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是一个理想的用于预防接种的产品。

自从我国开展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以后,在免疫儿童中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明显降低,已由原来的10%降至1%左右,全国人口的病毒携带率也有所下降。北京、上海等地由于接种率高,学龄前儿童乙肝携带率已降至0.5%以下。实践证明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力的武器,而且可以预防与乙肝病毒有关的疾病。

16.接种乙肝疫苗能管用多久

据我国的医学调查,按照规定程序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15年,51%接种者体内仍含有对乙肝病毒的抗体,接种疫苗人群仍然对乙肝病毒有抵抗力。证明对接种乙肝疫苗的人群来说,半数人群的免疫力至少能保持15年。但不是说,在15年内不需要复种乙肝疫苗。每位接种者的情况是不同的,有些人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水平较高,持续时间较长;而有些人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水平较低,持续时间较短。因此,乙肝疫苗要不要复种,多长时间需要复种,对每个人来说,应区别对待。

当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小于或者等于10IU/ml时,应在半年内复种。抗体滴度大于10IU/ml,可在6年内复种。我国的多数学者建议免疫后3年内加强1次为好。

如果家中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而且其他家庭成员接种乙肝疫苗将近10年的时候,家庭成员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性相对较高,最好进行乙肝疫苗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