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教您防治胃肠病
48493000000026

第26章 肠易激综合征(2)

治则:健脾渗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扁豆各20克,黄芪、白术、茯苓、莲子肉各15克,砂仁3克(后下),陈皮、甘草各6克,桔梗5克,薏苡仁30克,藿香12克。腹痛明显者,可加乌药、延胡索各12克,白芍30克,以理气止痛;泄泻而腹部畏寒者,可加炮姜、熟附片各3克,煨木香9克,以温补脾阳。

4.寒湿困脾

本证常见于久居寒冷潮湿之地及过食生冷油腻之人。体胖,口中黏腻,纳呆,泛恶欲呕,头身困重,脘腹胀闷,腹痛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

治则:温中除湿。

方药:厚朴温中汤加减——厚朴、陈皮、茯苓各9克,木香、草豆蔻各6克,甘草、干姜各3克。脾虚者,加炒白术9克;湿盛者,加泽泻、苍术各12克。

5.津亏热结

本证常见于病程日久的老年患者、产后失血的妇女及感染性疾病发热后的患者。腹部痞满胀痛,大便秘结,或者粪便如羊屎状,日排数次却排出不畅,可在左下腹触及条索状包块,面红,潮热,汗多,心烦,口干欲饮,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

治则: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方药:麻子仁丸加减——大黄6克(后下),虎杖20克,火麻仁30克(打),杏仁、白芍各15克,枳实10克,厚朴9克,白蜜30克。燥热内结日久,耗伤阴液,表现为口干唇燥,舌红少苔者,可加用增液汤(玄参、麦冬各15克,生地黄30克),以养阴增液;便秘腹泻交替者,可加党参、莲子肉各20克,白术30克,郁金12克,佛手5克,以益气健脾,疏肝理气。

6.寒热错杂

本证常见于病程迁延日久或治不得法,错用寒热之品者。腹痛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错,大便夹杂黏液,烦闷纳呆,口干,舌红苔腻,脉弦滑。

治则:平调寒热,益气温中。

方药:乌梅丸加减——乌梅、黄柏各9克,花椒4克,制附子、炮姜、黄连各3克,党参、白术、白芍各15克,茯苓12克,当归、甘草各6克。少腹冷痛者,去黄连,加小茴香9克,以散寒止痛,理气和中;大便黏腻不爽,里急后重者,加槟榔、厚朴各9克,以化湿导滞。

7.脾肾阳虚

本证常见于禀赋不足及久病体虚之人。腹痛便溏,食少腹胀,久泻,兼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边有齿痕、苔薄,脉沉细弱。

治则:温补脾肾。

方药:四神丸加减——补骨脂12克,肉豆蔻、五味子各6克,吴茱萸3克,大枣3枚,生姜3片。腹胀者,加沉香粉3克(冲服);腹痛者,加高良姜9克;久泻者,加诃黎勒9克;腰酸者,加熟地黄、牛膝各10克。

8.食滞胃肠

本证常见于饮食无规律或暴饮暴食之人。

腹痛肠鸣时作,泻下臭如败卵,泻后痛减,夹杂不消化之物,脘腹痞满,嗳吐酸腐,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治则:消食导滞。

方药:保和丸加减——山楂、神曲、茯苓各12克,陈皮、连翘、半夏各9克,莱菔子15克。积滞较重者,加大黄、枳实;化热明显者,加黄芩、黄连、泽泻。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成药治疗

1.补脾益肠丸 功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涩肠止泻。每次6~9克,每天3次。适用于脾肾两虚所致的慢性泄泻。

2.麻仁丸 功能润肠通便,清热祛邪。每次6~9克,每天2次。适用于胃肠燥热便秘之实证。

3.四神丸 功能温肾助阳。每次9克,每天1~2次。适用于脾肾虚寒之久泻、五更泄泻。

4.便秘通 功能健脾益气,润肠通便。每次1支,每天2次。适用于虚人便秘。

5.肠胃适 功能清热利湿止泻。每次4~6粒,每天4次。

适用于以湿热型腹泻为主者。

6.木香顺气丸 功能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每次6克,每日3次。适用于肝肠气滞为主者。

7.藿香正气软胶囊 功能芳香化湿,温中止泻。每次3粒,每日3次。适用于以寒湿内阻、腹痛泄泻为主者。

8.附子理中丸 功能温脾止泻。每次8粒,每日3次。适用于以阳虚腹痛为主者。

9.逍遥丸 功能疏肝健脾。每次6克,每日3次。适用于肝郁脾虚者。

10.补中益气丸 功能益气升提,补益脾胃。每次9克,每日3次。适用于中气下陷者。

11.五仁丸 功能滋阴润肠。每次1~2丸,每日3次。适用于便秘属年老体虚或津枯肠燥者。

肠易激综合征的单验方

1.潞党参、炒白术各15克,防风4.5克,海螵蛸、茯苓、炒白芍各12克,柴胡9克,玫瑰花3克,广木香6克,神曲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功能疏肝和胃,益气健脾。

2.黄连、甘草各6克,党参、白术、茯苓各15克,干姜8克。

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功能温中清肠,行血调气。

3.莲子30克,甘草、川芎、桔梗各5克,荜拨、木香各10克,柴胡9克,青皮6克,茯苓、前胡、当归各1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功能健脾理气。

4.柏勒儿茶浸膏、延胡索等份。每次3克,每日3次。功能抗菌消炎,解痉止痛,收敛止血、止泻。

5.生姜12克,艾叶9克,大枣6枚,红糖、白糖各15克,水煎服。适用于阴寒内盛腹痛。

6.当归、生姜、红糖各15克,水煎服。适用于虚寒腹痛。

7.莪术60克(醋炒),广木香30克,共研成细末,每次1~3克,开水冲服。适用于气滞腹痛。

8.甜杏仁、松子仁、麻子仁、柏子仁各10克,共捣成泥,加开水500毫升冲泡,加盖片刻。适用于阴虚肠燥之便秘。

肠易激综合征的外治法

1.蛇床子、吴茱萸,研末敷脐,每24小时更换1次。治疗久泻等症。

2.食盐60克炒热,装在布袋内熨肚脐周围。治疗虚寒型腹痛、腹泻等症。

3.胡椒粉填满肚脐,以纱布覆盖,隔日更换1次。治疗虚寒型腹泻等症。

4.大黄粉10克,芒硝40克,以适量黄酒调敷肚脐,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再用热水袋热敷10分钟左右,可使大便排出。治疗实热型便秘。

肠易激综合征的饮食治疗

1.木耳柿饼羹 黑木耳10克,柿饼75克,冰糖、淀粉各适量。先将柿饼去蒂、切丁;木耳用热水泡发,去除杂质,撕成小块;然后将柿饼丁、碎木耳倒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烧沸,再改用小火炖15分钟,用水淀粉勾芡,加入冰糖搅匀,再煮沸2~3次,盛入碗中即可。健脾涩肠,适用于脾虚型腹泻。

2.怀山药泥 怀山药300克,豆沙200克,京糕100克,水豆粉50克,白糖150克,猪油100克。先将怀山药洗净,切片,烘干粉碎成细末,加入大半勺白糖,水少许,搅成细泥;京糕切成细泥,加入少量白糖搅匀;锅中放猪油烧热,放入怀山药泥,炒至黏稠熟时,盛入盘中;再用猪油炒京糕泥和豆沙,盛于怀山药泥的两边;加水适量,再加入白糖烧沸,用水豆粉勾成芡汁,浇于三泥之上即成。健脾和胃,适用于脾胃虚弱型之腹泻、便溏。

3.肠耳海参汤 猪大肠300克,黑木耳200克,海参30克,调味品适量。将猪大肠翻出内壁,用细盐搓擦去污,洗净切段;用水将海参发好,切成条状;木耳以温水洗净发好;三者共放锅中加水及调味品,以小火炖煮30分钟,大肠熟后饮汤食肠。

滋阴清热,润肠通便,适用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

肠易激综合征的针灸治疗

1.取足三里、天枢、三阴交为主穴。脾胃虚弱,加脾俞、章门;脾肾阳虚,加肾俞、命门、关元,也可用灸法;脘痞,加公孙;肝郁,加肝俞、行间。便秘取大肠俞、天枢、支沟、丰隆为主穴。热秘,加合谷、曲池;气滞,加中脘、行间;阳虚,加灸神阙。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寒证可用灸法。

2.取足三里、天枢穴。用艾条温和灸,距皮肤2~3厘米,灸10分钟,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日1次,左右交替使用,30日为1疗程。

3.取天枢(双)、中脘、关元穴。将附子5份、肉桂、当归、红花、木香、丹参、花椒各1份,研成细粉,加入黄酒混合调匀成稠糊状,制成小药饼,每个重10克左右。艾炷底径2.2厘米,高25厘米。每次取药饼2个,以针刺数孔,将其放在上述任意2个腧穴处。上放艾炷施灸。每日灸治1次,12次为1疗程。

4.耳针取交感、神门、皮质下、小肠、大肠穴。每次选用2~3穴,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肠易激综合征的拔罐治疗

便秘者取大肠俞、小肠俞、足三里及阳性反应部位。左腹、臀部、大腿后侧阳性反应部位拔火罐10~15分钟。腹泻者用口径6厘米中型火罐,于肚脐窝处(相当于神阙穴,包括天枢穴处)拔一罐,1~2日1次,3次为1疗程。

肠易激综合征的灌肠治疗

一般情况,肠易激综合征不宜灌肠治疗,但对便秘严重者,可临时灌肠以通便,可用生理盐水、温水或肥皂水灌肠。

1.木香10克,元明粉2克,郁金4克,炒枳壳、白及粉各12克,酒大黄3克,青黛6克。适用于以腹胀、便秘为主患者。

2.金银花24克,马尾连、黄柏各18克,秦皮、炒豆蔻各15克,陈皮9克,防风6~9克,白芍18~30克,当归、甘草各9~12克,小蓟12克。适用于以腹痛、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为主患者。腹胀者加木香10克;寒泻不止者加赤石脂30克;热泻者加五倍子或明矾3~6克;气虚者加白术18克。以上灌肠方浓煎150毫升,睡前保留灌肠,每晚1次,14~20次为1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