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教您防治胃肠病
48493000000022

第22章 溃疡性结肠炎(2)

7.静脉营养 采用股静脉或颈静脉插管输注高渗葡萄糖溶液、血浆、清蛋白、氨基酸和脂肪乳糜等。适用于禁食者、肠梗阻、肠瘘、手术前后或大面积肠切除后出现短肠综合征的患者。

溃疡性结肠炎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

多数患者经药物治疗和一般治疗后,病情可获得缓解,但也有一些严重发作的患者,其病变范围广泛,经内科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需外科手术治疗。手术的适应证为:

1.肠穿孔或濒临穿孔。

2.大量或反复严重出血。

3.肠狭窄并发肠梗阻。

4.已有癌变或多发性息肉。

5.急性结肠扩张,经内科治疗无效。

6.结肠周围脓肿或瘘管形成。

7.并发关节炎、皮肤和眼部病变,药物治疗无效。

8.长期内科治疗无效,影响儿童发育。

手术方式有多种,结肠、直肠切除及回肠造口术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手术方式。选择性手术的病死率约3%,术后一般均无复发,绝大多数患者能在术后维持良好的健康状况。

对患者选用何种手术方式,应根据病变性质、范围、病情及患者全身情况作出决定。

溃疡性结肠炎应避免服哪些药物

应避免服水杨酸制剂(如阿司匹林)、洋地黄制剂、抗凝血药、咖啡因、胰岛素、保泰松、黄嘌呤类化合物、吲哚美辛、甲苯磺丁脲、呋喃西林、噻嗪类利尿剂、氯化钾口服液等,若病情需要,应同时配以胃肠道黏膜保护剂,还要避免滥用或盲目使用抗生素。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

本病临床上主要分为湿热内蕴证、气滞血瘀证、脾肾两虚证和阴血亏虚证。治疗原则为,早期祛邪扶正,中晚期扶正祛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1.湿热内蕴 腹痛泄泻,便中夹有脓血,身热,肛门灼热,里急后重,脘痞纳呆,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则:清热利湿,佐以理气止痛。

方药: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焦山楂各15克,黄芩、秦皮各10克,木香、甘草各6克,败酱草30克、黄连3克。脘痞纳呆,湿重于热者加石菖蒲3克,赤茯苓10克,以化湿渗湿;身热加金银花、蒲公英、连翘各10克,以清热解毒;脘腹痛甚加延胡索、枳实各5克,以理气止痛;血便加地榆、侧柏炭各10克,以凉血止血。

2.气滞血瘀 肠鸣腹胀,腹痛拒按,痛有定处,泻下不爽,嗳气少食,面色晦暗,腹部或有痞块,肌肤甲错,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

治则:行气活血,佐以健脾益气。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当归、黄芪各15克,赤芍、桃仁、五灵脂、蒲黄、乌药、香附、枳壳各10克,小茴香、没药、红花各6克。腹满痞胀甚者加枳实、厚朴各5克,以行气宽中;痞块坚硬加炮山甲5克,皂角刺10克,以通瘀软坚;腹痛加三七、白芍各10克,以理气止痛;晨泻明显加肉桂1~2克,以温肾。

3.脾肾两虚 久泻不愈,下痢脓血及黏液,形寒肢冷,腹痛隐隐,喜暖喜按,常于晨间作泻,泻后痛减,食减纳呆,腰酸膝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则:温脾益肾,涩肠止泻。

方药:四神丸合附子理中丸加减——制附子、炮姜各3克,党参、苍白术、补骨脂、炙甘草各10克,吴茱萸2克,肉豆蔻、五味子各6克。年老体弱,久泻不止,加黄芪、升麻、葛根各10克,以益气升清;大便滑泻加罂粟壳3克,赤石脂、禹余粮各10克,以涩肠固泻;大便夹有黏液,里急后重,可加苦参、丹参各10克,以清热通络。

4.阴血亏虚 久泻不止,便下脓血,腹中隐痛,午后低热,头晕目眩,失眠盗汗,心烦易怒,消瘦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养阴清热,益气固肠。

方药:生脉散合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5克,白术、茯苓、麦冬、乌梅各10克,陈皮、半夏、五味子各6克,知母12克,黄芪18克,山药、芡实各30克。五心烦热加青蒿、银柴胡各10克;虚烦少寐加炒枣仁、丹参各10克,黄连3克;眩晕加天麻、珍珠母各10克;大便滑泻加赤石脂、禹余粮各10克;便下赤白黏冻加白花蛇舌草15克,马齿苋10克。

溃疡性结肠炎的单验方

1.黄芪、补骨脂各20克,升麻6克,蒲公英30克,五味子、肉豆蔻、吴茱萸、仙鹤草、黄柏各15克。具有清热解毒,益气养阴的功效。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之阴血亏虚证。

2.党参12克,炒白术、当归各10克,茯苓、白芍各15克,甘草、槟榔各9克,马齿苋60克,铁苋菜、马鞭草、翻白草、生牡蛎、合欢花各30克,木香6克。具有疏肝健脾,清热解毒,理气和营,凉血止痢的功效。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

3.五倍子15克,马齿苋60克,煎汤浓缩至100~150毫升,然后加入青黛散3克,或锡类散3克,三七粉3克,每晚临睡前保留灌肠。

4.明矾6.5克,儿茶2克,马齿苋10克,生地榆、白头翁、败酱草、苦参、贯众、地锦草、黄连、甘草、紫草各5克,锡类散2支(6克),2%普鲁卡因10毫升。将前2味药研成粉,余药加水600毫升,煎至100毫升,过滤后加入前2味药粉、锡类散、普鲁卡因灌肠,每晚1次。

5.白及、紫草各20克,血竭10克,青黛、五倍子各30克,甘草15克,儿茶3克。水煎后灌肠。

6.地榆30克,石菖蒲15克,白及10克。水煎成150毫升,加锡类散0.9克,保留灌肠。

溃疡性结肠炎的外敷治疗

1.食盐200克,小茴香20克,一起炒热,布包敷脐部,止腹痛有效。

2.白胡椒20克研粉。敷脐中(神阙),外用纱布固定,止腹痛止泻有效。

溃疡性结肠炎的针灸治疗

1.体针法 ①大肠湿热者取曲池、足三里,用泻法。发热加合谷、曲池;肝气乘脾者取期门、内关,用泻法。②取足三里、天枢、关元、中脘、肾俞、脾俞、大肠俞、上巨虚,每次取3~4穴交替施用。根据虚实之不同,施用补泻或平补平泻手法。或配合埋针治疗。

2.耳针疗法 ①取脾、胃、大肠、肝。②取大肠、小肠、交感、内分泌、神门、直肠下段、三焦,每次取3~4穴,或配合耳压疗法。

3.灸法 ①取脾俞、中脘、神阙、足三里、三阴交、大肠俞等穴。根据虚实施用温和灸法、雀啄灸法,灸治穴位以皮肤红润、灼热似痛麻为度,一般不取化脓灸。②隔姜、隔蒜、隔盐灸。前两者一般用于虚寒证或气滞血瘀证,后者一般用于湿热证。

溃疡性结肠炎的饮食治疗

1.蒜头煮苋菜 取苋菜400克,大蒜1头,精盐、味精、豆油各适量。将苋菜去根、茎、老叶,洗净沥干;蒜头剥成瓣切薄片;油锅烧热,投入蒜片煸香,放入苋菜烧至苋菜汁溢出,加入精盐、味精调味,再煮2分钟即可。早晚食之。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适用于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

2.金银花莲子粥 取金银花15克,莲子10克,大米50~100克。将金银花放入沙锅煎取汁,再加入清水适量与莲子、大米共煮成稀粥。每日1次,可连用5~7日。具有健脾益气,清热止泻的功效。适用于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

3.黄瓜叶米醋鸡蛋 取黄瓜叶30克,鸡蛋2个,米醋10毫升。将黄瓜叶洗净,切碎,鸡蛋磕入碗内,放入黄瓜叶拌匀,油锅烧热,倒入鸡蛋液,炒至鸡蛋将熟时,冲入米醋,炙熟即成。顿服。具有健脾止泻,收涩固脱的功效。适宜于热泻者。

4.猪腰煲补骨脂 取猪腰子1对,补骨脂15克,精盐适量。将猪腰子去腰臊,洗净切块,与补骨脂一起加适量水煎煮1小时,汤成时加精盐调味。饮汤食肉。具有温肾健脾固涩的功效,适用于肾阳虚衰型溃疡性结肠炎。

5.神仙粥 取山药50克,芡实25克,大米40克,韭菜子15克。将山药去皮洗净,上笼蒸熟,切成1厘米大小的丁;芡实洗净,下锅煮熟,去壳,捣为细粒状;韭菜子择净;大米淘洗净,与芡实粒、韭菜子一同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大火烧开,改用小火熬煮,待米粒将烂时,加入山药丁,同煮成粥。温热空腹食之,日服1剂。食粥后尚可饮2~3杯热米酒,更助食物发挥作用。具有补虚劳,益气强志,壮元阳,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型溃疡性结肠炎。

6.芡实金樱粥 取芡实20克,金樱子15克,大米200克,白糖20克。将芡实去壳,金樱子去核,择净,二味同入沙锅,加水煎成药汁,澄清取药汁;大米淘洗净,与药汁置小火上煮成粥,加白糖即成。温热空腹食之,每食适量。具有健脾益气,收敛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脾虚久泻型溃疡性结肠炎。感冒或发热者忌服本方。

7.荔枝干粥 取荔枝干15克,山药、莲子各10克,大米30克。将山药去皮洗净,捣烂;莲子沸水浸泡后去皮心,大米淘洗净;将荔枝干、山药、莲子同放入沙锅内,加水煮至熟烂,再下大米,同煮成粥。温热空腹食之,每日1剂,连服3日。具有健脾益气,温阳止泻的功效,适用于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

8.核桃姜茶饮 取核桃仁30克,细茶6克,生姜、红糖各9克。将以上四物同放锅中,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取液400毫升。温热空腹饮之,分2次服。具有温中健脾,补肾止痢的功效。适用于脾肾两虚型溃疡性结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