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人手册
48491800000005

第5章 谁偷走了你的健康(1)

是什么在悄悄改变着你的健康

医疗和保健专家认为,目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条件占10%,医疗条件占8%,环境条件占7%,遗传因素占15%,生活方式占60%。

食品污染

蔬菜、水果、粮食等食物中残留的农药化肥;

方便食品、速冻食品中的添加剂、色素、香精;动物饲料中的抗生素、激素等;

烹调过程中营养素的破坏。

空气污染

工业废气;

居室污染、各种装饰原料。

水源污染

工业废水;

微生物在水中的积存;

化肥农药杀虫剂、白色废物对水造成的污染;

水经反复加热造成的污染;

现代饮用水的不科学。

现代文明的污染

电视、电台、高压线、微波炉、电脑、手机、强光反射、低频辐射。

噪声污染

汽车、机器、马达、人声等产生的噪声使人的心情烦闷,无端生气,精力不集中。

实际上,在你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健康杀手,它们在你不知不觉中伤害着你的健康。

一舒适中的健康杀手

舒适温暖的居住和办公环境为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工作营造了方便和快捷的便利条件,但是也为人们的健康埋下了潜在的危机。一系列的现代疾病随之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也困扰着我们的身心。

“综合征”这个名词,是现代西医常用的名称,其特点是患者常出现身体以及心理上的多重表现的一组症候群。

1.装修综合征

新近装修的居室中有500多种各类污染物,包括挥发性有机物、有毒有害无机化合物和金属及放射性污染物等。其中甲醛、苯及苯系物、氨、氡是最常见的污染物。较长时间接触这些污染物,可以引起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的损害。因此居住在刚装修过的房间中的人,特别是老人、孩子、体弱多病者易出现头痛、头晕、恶心、乏力、气短、过敏等不良反应,通称为“家庭装修综合征”。

健康支招:

不要过度装修,使用环保型装饰材料,装修完不要马上进住,最少3个月后进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干洗综合征

目前,尚无“干洗综合征”一说。生活富裕的“白领一族”,衣物基本上是送洗衣店洗,并且干洗衣物的人越来越多。

有些人喜欢穿刚从洗衣店干洗完的衣服,认为这时的衣服挺括、得体、好看。其实,这里面暗藏着健康“杀机”。

大部分干洗店,干洗衣服时用一种有机氯化物(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作为溶剂。干洗中这种有一定毒性的化学物质被衣服纤维吸附,干燥过程中逐步释放出来。刚刚干洗过的衣服中可检出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等有机氯化物。这两种化学物质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吸收,对神经系统危害明显,可引起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嗜睡等病状。如果外衣干洗后马上就穿,里面穿的内衣就会受到有机氯化物的污染,进而污染皮肤。因此,不要马上穿干洗过的衣服。

健康支招:

内衣和儿童的衣服不可干洗。

干洗过的外衣,应在阳台通风处挂数小时至1天,待闻不到那种特殊刺鼻的气味时,再穿着或者放到室内衣柜里收藏。

有条件的家庭,衣柜不要放在卧室中,以防干洗过的衣服中有机氯化物污染室内空气,危害家人的健康。

3.空调综合征

“空调综合征”是指较长时间生活、工作在空调环境里的人,身体出现的一组症候群。在有空调装置的房间,由于门窗紧闭,空气流通不畅,致使空气中微生物、二氧化碳、体臭、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不断积累,浓度增高,氧气及负离子减少,加之空气干燥、室内外温差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人易出现鼻塞、咽干、头痛、疲乏、失眠、胸闷、憋气、易怒、关节酸痛等症状,统称为“空调综合征”。

由于空调设备内部多是真菌、细菌、病毒、螨虫繁殖的好场所,因而生活在空调环境里的人还易患感冒、咽炎、气管炎及皮肤过敏等病。

健康支招:

预防“空调综合征”,应做到经常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每隔2小时~3小时开窗通风1次。

定期清洗、更新过滤网。

严格控制空调温度,夏天不要低于24℃,冬天不要高于22℃,湿度保持在40%~60%之间。

白天在有空调的室内连续工作和生活时间不要超过4小时,工间休息时应到户外活动。

4.地毯综合征

随着社会发展,当今在写字楼、大厦、宾馆的地面上随处可见铺设着的各种地毯,有化纤的、纯毛的或棉质的。地毯不仅美化了办公环境,也成为百姓家庭中的一种高档装饰品。但是地毯最可能成为办公室和家庭居室藏污纳垢的地方。虽然很多办公室和宾馆每天都用吸尘器清洁地毯,但很难做到深层清洁。就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来说,也并不具备宽敞的居住环境,更无良好的清洗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地毯很难达到应有的卫生要求。

正因如此,外表漂亮的地毯很容易成为灰尘、病毒、细菌、寄生虫、螨虫的聚集之地,这对办公室人员或家人的健康,尤其是对老人和儿童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在铺有地毯的家中,孩子最易患上过敏性疾病,如哮喘等。在铺有地毯的家庭中,一旦发现孩子出现过敏性疾病,最好在地毯上找找病因。

健康支招:

尽量不要在有地毯的地方吃零食,以免食物碎屑掉在地毯上难以清除。

经常对地毯吸尘除尘。

有条件的要定期把地毯搬到室外敲打敲打,以清除地毯上存留的灰尘和碎屑。

定期清洁地毯,最好在秋冬季至少清洁1次,必要时使用杀菌剂、消毒剂进行清洗。

专家建议:

家庭居室中尽量不使用地毯。

5.纯净水综合征

现在市场上的各种饮用水品种多样,如纯净水、矿泉水等,让老百姓感到困惑的是,究竟该选哪种水好呢?

纯净水是不含杂质、微生物和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水。在人们的心目中,纯净水水质洁净,对人体有好处。其实,这是误解,水仅有纯净是不够的,纯净水不等于健康水。即使是百分之百合格的纯净水,经常喝也不利于健康,甚至会引发一些疾病。这些由长期饮用纯净水而引发的健康问题,可以统称为“纯净水综合征”。

与人类过去习惯饮用的自来水相比,纯净水主要有几个缺陷:

(1)纯净水不利于人体吸收

纯净水与人类传统饮用水有原则上的差别,它的优点在于没有细菌、病毒,干净卫生,但有的专家认为:纯净水的水分子不易通过细胞膜,会导致身体内有益的生命相关元素向体外流失,有些敏感的人越喝越不解渴,越喝越想喝,而且降低了人体免疫力,甚至引发某种疾病。还有的专家指出,长期饮用矿物质少的软水,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之一。

(2)纯净水无法使人体维持酸碱平衡

喝水也同吃饭一样,要注重营养和酸碱平衡。人的体液是微碱性的,以往人们饮用的自然水,因含矿物质,也是微碱性的。但是纯净水是微酸性的,长期饮用,便会造成人体内液态环境的不适应,从而影响人体对各种养分和矿物质的正常吸收。

一些长期生活在较好的大自然环境中的长寿老人,大多饮用自然状态的水,这类富含矿物质的微碱性水,可帮助人体充分吸收食物中的养分,并储存在体内。所以尽管他们生活清贫,缺乏动物蛋白,食物热量低,但是依然健康长寿。

然而,无论何种纯净水都是酸性水,如经常喝这种酸性的纯净水易导致机体酸碱失衡,影响各脏器的生理功能,降低身体的免疫力;纯净水能够溶解体内的营养素和矿物质,但是其本身过大的水分子团不能穿透细胞膜,无法将溶解的营养物质送入细胞中去,这样就使得营养物质随着汗水和尿液排出体外,白白地流失各种养分,久而久之,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而影响健康。

人体酸性化是百病之源,当酸性毒素在人体内不断堆积,量变引起质变,疾病就会产生。实际上,美国、日本等国从来就没有把纯净水纳入饮用水的范围,有些国家已严禁把纯净水作为人们日常饮用水。

(3)纯净水没有营养

经过多层过滤的纯净水,在把细菌和有害物质滤去的同时,也去除了水中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因此,纯净水属于无污染、也基本没有营养元素的水。专家指出:已经证实水中有近10种微量元素是身体所必需的。就我国目前的膳食结构而言,许多微量元素难以从食物中摄取而主要从水中得到。

水中钙的吸收率可达90%以上,而食物中钙的吸收率只有30%。

还有的专家认为,对饮水来说,并非越纯越好,水中的无机元素是以溶解的离子形式呈现的,易被机体吸收,因此,饮水是人们摄取矿物质的重要途径。纯净水含很少或不含矿物质,过去主要用于热电厂锅炉、电子工业洗涤、集成电路板等。因此,饮用纯净水要慎重为之,尤其是对儿童、老年人和孕妇是不适合的。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饮用水必须符合六个条件,即:

不含有害物质、含有适量的矿物质、硬度适中、含氧丰富、水分子团小、pH值为弱碱性。纯净水基本上不含矿物质;硬度接近于0;含氧量极少(蒸馏水为0);水分子团大;pH值在6.0左右,为弱酸性。显然纯净水不符合健康水的条件,没有营养,更谈不上优良的营养价值。

美国著名水专家马丁福克斯医学博士在《健康的水》一书中强调指出:“喝被污染的水和脱盐水(即纯水)都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伤害。”我国有研究人员从1987年~1994年对小白鼠进行了7年试验,让其长期喝蒸馏水,结果发现小白鼠生长较慢,体重下降,骨质疏松,肌肉萎缩,脑垂体等组织器官和功能被破坏。

相关知识:什么样的水是健康水

干净,水中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符合人体的需要,pH值呈中性或微碱性,具有生命活力。

符合以上条件的水有白开水、矿泉水等。说起来,最经济实惠、最方便获取的健康水还数白开水。白开水进入人体后,不仅能够解渴,而且可立即发挥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起到调节体温,输送营养,清洁脏器的作用。尤其是25℃左右的新鲜凉开水,表面张力、密度、黏滞度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生物活性和细胞内水分子活性近似,最易透过细胞膜发挥作用,加快代谢,增加体内血红蛋白含量,提高机体免疫力。从维护人体健康的角度来说,白开水是非常好的水。

当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喝水不仅仅是为解渴,还需要通过饮水来进行保健、提高生活质量。根据专家建议,可以喝那种来自于自然的、环保天然水,比如天然矿泉水、天然泉水等。

6.精细食物综合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吃精细食品越来越多,譬如精面、精米等,精细食品在加工的过程中,会损失大量的营养素和纤维素,如果长期食用,就会为我们的身体埋下隐患。

(1)只吃精细食品容易造成身体缺镁

精细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会损失较多的镁,所以吃精细食品容易造成身体缺镁。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它通过对心肌的抑制,使心脏的节律和兴奋传导减弱,从而有利于心脏的舒张与休息。其次,镁对心血管系统亦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它可减少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防止动脉硬化,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量,进而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死的发生。此外,镁可以防止药物或环境有害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损伤,提高心血管系统的抗毒作用。

(2)精细食物带来的各种“富贵病”

现代都市人出现的脚气病,与食入过量的精细食物有关。肥胖症、冠心病、糖尿病及高血压等一系列富裕型病的发生,都可能与食物过于精细有关。食物精细还可以导致便秘和痔疮的发生。

喜欢吃精细食物的儿童,易造成偏食厌食。

7.驾车综合征

65%的司机都有驾车综合征。什么是驾车综合征呢?一方面是指开车时,由于车厢内开空调,车窗紧闭,或空气内循环开启,会使人出现头晕、困倦等症状,致使司机感到压抑烦躁、注意力无法集中;另一方面,长时间驾车还可引发腰椎疾病、视力下降、听力障碍、心率过速、肥胖症等多种疾病,统称为驾车综合征。这主要是由于车厢内的空气污染、长时间驾车导致的生理改变以及不良的驾驶习惯等引起的。这不仅会危害驾乘者的健康,同样也会危及路人的安全。

如何预防驾车综合征———揭示驾车综合征“七宗罪”

(1)驾车综合征之一:腰椎疾病

有车族的腰椎和腿部力量通常比常人差,有未老先衰的迹象。

健康支招:

运动医学专家建议,有车族必须多参加运动,最好选择全身性、大肌肉群参与的运动。

保持正确的驾车姿势,才能确保腰椎受力适度。驾车时双眼平视,座椅的靠背向后微倾,坐垫略向前翘起,臀部置于坐垫和靠背的夹角中。

持续驾车期间多进行间歇性休息,一次驾车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隔2小时应停车休息一会儿。

开车不宜过猛,否则汽车的剧烈颠簸对腰椎的伤害极大。

(2)驾车综合征之二:肥胖症

不少人开上车以后,很少运动,眼看着一天天胖起来,特别是肚子胖得更加明显。

健康支招:

有车族每天最好保证半个小时活动,以控制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