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可由许多因素引起,最常见的除有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及气候异常外,目前,还发现一些药物,如降压药、利尿药、镇静药等,也是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
(1)降压药:脑组织的血流量主要是靠血压来维持,若使用作用较强的降压药或服用降压药剂量过大,致使血压骤然大幅度下降,从而影响了大脑血液供应,脑部血流缓慢,促使脑血栓形成。睡前更应忌服大剂量降压药。人在入睡后机体大部分处于休息状态,新陈代谢减慢,血压也相对降低,若再服用大量降压药,势必会使血压更低,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减少,血流缓慢,血黏度增加,淤积在脑血管形成血栓,而发生脑血管病变。
(2)镇静药:一些作用较强的镇静药,如氯丙嗪、水合氯醛、硫酸镁等,也可使血压在短期内急剧下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导致脑血栓形成。
(3)止血药:一般中老年多伴有血管硬化,血脂偏高,血黏滞性增加。若使用大剂量止血药,如卡巴克洛(安络血)、氨甲苯酸(止血芳酸)等,可增加血液的凝固性,使血流缓慢,促使脑血栓形成。
(4)利尿药:中老年人应用利尿药,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由于大量利尿,失水过多,血液浓缩,黏滞性增加,也易形成脑血栓。
(5)避孕药:一些避孕药能增加血液的凝固性。口服避孕药者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5~8倍,其服药到发病的时间最短者数天,长者5年,故在服用避孕药的过程中,应经常进行血压和血液流变学检查,发现异常者应停药,对有脑血栓形成倾向的人,则应停用避孕药。
(6)抗心律失常药:服用剂量过大或静滴速度过快,可使用血压下降,传导阻滞,心动过缓,促使脑血栓形成。
可见,药物引起的脑血管病不可忽视,而老年人在使用上述药物时,更应慎重。一般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切忌血压骤降、强烈镇静、大量利尿、发汗过度,以及过量使用止血药,以防药物引起脑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