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用药必读
48489700000119

第119章 家庭自我用药要注意哪几点(2)

中药:具体来说,要做好中药材的保存,必须做到以下三点。①防潮,其方法有多种,如药材量较多,可集中存放在密封箱;如量较少且药材较一般,可存放在冰箱内;但若是较贵重的药材,如冬虫夏草、鹿茸等,可先用密封袋封装或防潮纸包裹,放在避光干燥处。如果发现药材已经受潮,就应尽快晒干,或者用干净的锅文火烘炒,除去水分。贵重药材,则可先平铺,盖上防潮纸或干净的薄纸,用高瓦数炽灯照射除去水分,再用上述方法保存即可。②防霉,一般情况下,能做好防潮工作,药材就基本上不会发霉。发现药材有霉变现象,首先应除去菌丝。通常用软毛刷或抹布蘸开水擦拭,能蘸水的药材也可直接用水洗,不便刷洗的,可混米糠簸动撞去菌丝,再用与除潮相同的方法处理,但应把时间加长,以有效灭除药材表面孢子。③防虫,防虫关键是保存前的处理,高温下烘炒能有效杀灭虫卵,对于不能炒制的药材,可放进冰箱保存。当发现药材被虫蛀时,一般情况下药材内部破坏已是较严重了,建议不要再食用。如掰断药材发现虫蛀不严重,除虫后应尽快使用,因为再保存下去还会发生虫蛀。

西药: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药品包装说明书上都会注明储存条件,应该仔细阅读并执行。除此之外,注意以下几点:一般固体制剂如片剂、胶囊、散剂等,按说明书放在阴凉的地方即可。拆零药品最好装入小瓶加盖密封保存,注意不要两种药品存放于同一瓶内。包装药品最好保留外包装。这样可以减少光线对药物的影响,同时降低药物周围空气的流动。切忌将药物长期存放在冰箱内,因为在低温的条件下很容易出现片剂裂片、胶囊硬化和散剂结块等,这些情况都影响药物溶解和吸收;液体制剂如混悬剂、糖浆等,使用前存放在阴凉处便可。但开瓶使用后,首先要注意瓶外药滴是否残留,保持瓶外干净,糖浆可放入冰箱保存。

定期检查药瓶的表面,发现有真菌应及时清理,并检查瓶内药物,一旦有霉变现象应停止使用该药品。

长期病患者不鼓励囤积大量药品,一般最多保留1个月的用量,常备量在1周内为最佳。存放时应按说明书的指导。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药品存放对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关系可大可小,家居存放药物请先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在购买时向药师咨询。

附:旅游常备药

假日正是出游的“黄金期”。就在大家游山玩水的欢乐时光里,一些疾病也会不请自到。有些人会因地理环境的改变,出现胃口不佳、头昏无力、精神萎靡、腹泻和皮肤发痒等发生所谓水土不服症状;还有人会因风寒入侵或饮食不当而患了感冒或消化系统等疾病。因此出门之前,一定别忘了准备好旅游药箱。

旅游药箱应以简单、必需为原则,以备旅游途中随时应用。如有心脏、胃肠、呼吸系统及其他慢性病的人,在出门前要带足自己常用的药品按时服用,不得擅自停药;冠心病患者除带常用药物外,还应带上急救用药,做到有备无患。

出门在外若病情不同于一般,假如疼痛剧烈且来势凶猛,则应立即去当地医院检查、确诊,千万不要擅自用药,以免掩盖病情,贻误治疗。此外,在假期旅游中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以使用一种药物为好,尽量避免联合用药。

鲜花盛开的季节,空气中散播的花粉可能会引起过敏表现,轻则可能起皮疹,重者可能诱发哮喘,所以准备氯苯那敏(扑尔敏)等抗过敏症的药物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不少人在服用氯苯那敏等抗过敏药时有嗜睡症状,旅游时最好选择无嗜睡症状的阿司咪唑。对花粉有过敏史的人在出游时尽量不要直接触摸花木,患哮喘病的朋友最好同时选购支气管舒张药,做到有备无患,轻松出游。

对于过敏体质的人,在选择抗生素、镇静催眠药、解热止痛药等时要特别谨慎。如速效感冒胶囊中含有阿司匹林或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等成分,有过敏者应禁用。对磺胺过敏的人不得选择磺胺类药物。安必仙胶囊中含有青霉素的成分,对青霉素过敏者应慎用。可改用其他较为安全地药物。

旅游途中失眠的原因主要是神经系统的活动规律被打乱。这只是暂时的神经失调,不是病态,不要轻易服用安眠药。

旅行时最好准备1支体温计,这样可以在发热时准确记录体温,掌握病情。

茶苯海明(晕海宁)50毫克:防治晕车、晕船、晕机。上车、船或飞机前半小时口服1片。

APC或解热止痛片:退热,止痛(感冒、牙痛、头痛、关节痛等)。每次1片,每日3~4次。

板蓝根颗粒15克:防治感冒。冲服,每次15克,每日3次。

复方磺胺甲唑(SMZCO):抗菌、消炎(扁桃体炎、气管炎、胃肠炎、外伤感染等均可用)。每次2片,每日2次(对磺胺过敏者禁用)。

小檗碱100mg:用于痢疾、肠炎、腹泻等。每次100~300mg,每日3~4/次。

牛黄解毒丸:清热解毒(用于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每次1丸,每日2次。(孕妇、腹泻者忌用)。

复方甘草片:镇咳、化痰,用于气管炎、支气管炎。每次2~3片,每日3次。

复方氢氧化铝(胃舒平):用于胃炎、胃溃疡、胃酸过多。每次2~3片,每日3次。

复方颠茄片:用于肠胃绞痛、恶心呕吐等。每次2~3片,每日3次。

大黄苏打片:通便、通气、助消化。每次2~3片,每日3次。

氯苯那敏(扑尔敏)4mg:用于风疹块、虫咬皮炎、水土不服、失眠等。每次1片,每日2~3次,睡前2片。

伤湿止痛膏:祛风除湿、化瘀止痛。外贴患处,每日一换。

宝珍膏、狗皮膏:重度跌打扭伤。外用,敷贴前先加温化开。

护创膏:包扎外伤性开放伤口,止血和防止感染。外用。

眼药水:用于结膜炎、眼睑缘炎、角膜炎等。每次2~3滴,每日3~4次。

过氧化氢:消毒防腐,清洗化脓性疮口。外用。

绷带、胶布:外伤时包扎(胶布还可治疗冬天皮肤皲裂)。外用。

人丹:防暑,夏日必备。每次2~8粒,每日2~3次。

清凉油:防暑、醒脑、止痒。外用红花油、白花油:用于蚊虫叮咬、跌打损伤、无名肿毒。外用。

甘油小瓶:防治皮肤皲裂或冻疮。每日数次。

南通蛇药:治疗毒虫、毒蛇咬伤。外用。

云南白药: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月经不调等。除月经过多外,其他症状均宜用酒送服。每次0.2~0.3克,每日4~6次。

高锰酸钾0.02%溶液:用于冲洗创面、坐浴、洗胃等。晚上睡前用,最好临时配制,否则失效。

以上所列,包括了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常用药物。请读者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及旅途长短的实际情况选用。有些药物,尤其是西药,有其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请仔细阅读使用说明,或请教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