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用药必读
48489700000106

第106章 我们要了解哪些有关药品质量与用药的概念(2)

长期内服四环素类抗生素后,消化道真菌二重感染发生率是比较高的,应严密观察口腔内有无鹅口疮及大便性状,定期送尿、粪、痰等标本作真菌培养,有异常发现时及早采用制霉菌素或万古霉素等。

(17)药品技术标准:药品技术标准关系到人民的生命与健康,因此在确保安全有效方面的质量要求,规定得特别严格。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各项:

名称—法定名、别名、拉丁名或英文名。

化学式—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

性状—物理形态、溶解度、熔点。

检查—澄明度、游离物、易碳化物、炽灼残渣、重金属等。

此外,还有鉴别、含量测定、作用与用途、用法与用量、注意与禁忌、储藏环境与方法、制剂与包装。

(18)配伍禁忌与药物相互作用:各种药物的物理的、化学的和药理的性质均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配伍不当会产生矛盾,使制剂出现沉淀、结块、变色等物理、化学的变化,甚至发生失效、产生毒性等药理变化造成使用不便或严重事故。

配伍也叫配合,配伍禁忌是在一定条件下,药物配伍应用所产生的不利变化;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受合用或前后应用的其他药物、内源性化学物质或食物的影响而使药效发生变化的现象,还包括合用药物在体内影响临床化验结果。

(19)抗生素对微生物作用的方式:可分为3类。

第1类:速效杀菌剂,即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它能迅速杀灭繁殖期细菌,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先锋霉素)类、万古霉素、杆菌肽等抗生素能分别抑制黏肽合成过程的不同环节,导致细菌细胞壁缺损,使细菌溶解而死亡。

第2类:缓效杀菌药,即影响细菌胞浆膜功能的药物。如多黏菌素类、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等。主要杀灭静止期细菌。

第3类:速效抑菌药,主要是抑制细菌的生长,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如氨基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红霉素类等。

第1类与第2类联合应用可呈现协同作用,第1类与第3类联合应用则多可产生拮抗作用。(协同作用即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合并应用时其药理作用可因相互协同而相加或增长;拮抗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合用时,因相互对抗而减弱其药理作用或毒性反应)。

(20)预防用抗生素的适应证:①风湿热患者可定期采用青霉素G或苄星青霉素G(长效青霉素)杀灭咽喉部的溶血性链球菌;②风湿热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前后应用青霉素G,以防止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③预防脑膜炎球菌感染,磺胺嘧啶或磺胺异唑1~2克,分2次口服,连续2~3日;④外科领域中抗生素主要用以预防感染,也用于外伤、烧伤、休克和昏迷患者以及留置导尿管者、气管切开者、应用激素者等;⑤新生儿感染的预防,新生儿乙型链球菌感染的病死率较高,可考虑对在围生期有早产、羊水破裂已久、产妇发热等情况的带菌婴儿给予青霉素类预防;⑥念珠菌感染的预防,当虚弱的患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时,可能引起二重感染,可适当选用抗真菌感染的抗生素。

(21)影响药物作用的体外因素:药物方面的因素如剂量、剂型、制药工艺等;机体方面的因素如年龄、性别、营养状态、精神因素、疾病因素等;环境条件方面的因素如给药途径、给药时间、连续用药、联合用药和药物的相互作用等。

(22)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给药途径对代谢的影响;给药剂量对代谢的影响;促进药物代谢;抑制药物代谢;药物对抑制或诱导代谢的二相作用;由于连续用药,药效逐渐降低,形成耐药性。

(23)影响药物排泄的因素:药物肾脏排泄受药物的脂溶性、尿液pH以及尿量等的影响;影响药物胆汁排泄量与化学结构有关,药物的胆汁排泄往往随胆汁流出量的增加而增加,导致血药浓度的消除速度亦加快;合并用药对药物排泄的影响。药物的作用时间受机体内的灭活和排泄速度等所影响,若合并用药可改变排泄速度时则亦可以调节作用时间的长短;此外,药物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与尿液pH有关。

(24)注射剂中微粒对人体的危害:对注射剂中微粒的污染,特别是对大输液中所含微粒异物对人体造成危害的问题已普遍引起重视。微粒是一种不能代谢的物质,它引起的病理现象有下列几种:①较大的微粒可直接造成血管闭塞,引起局部缺血和水肿;②红细胞可集结在微粒上形成血栓,而导致血管栓塞和静脉炎;③微粒侵入组织后,由于巨噬细胞的包围和增殖引起肉芽肿;④某些微粒能促使血小板减少而引起出血现象;⑤有些微粒可引起抗原作用以及炎症、肿块等局部组织反应;⑥引起热原反应。

(25)药品储存与保管中的有关名词:①遮光指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如棕色容器或黑纸包裹的无色透明或半透明容器,维生素B12注射液等药品需要遮光保存;②密闭指将容器密闭,以防止尘土及异物进入。如维生素K注射液等药品需要密闭保存;③密封指将容器密封,以防止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入。如阿司匹林片等药品要求密封保存;④熔封或严封指将容器熔封或用适宜的材料密封,以防止空气与水分的侵入并防止污染。如苯巴比妥钠等药品需要严封保存;⑤阴凉处是指不超过20℃的环境,如替硝唑注射液等药品要求在阴凉处保存;⑥凉暗处是指避光并不超过20℃的环境,如青霉素等药品要求在此条件下保存;⑦冷处指2~10℃的环境,如胰岛素注射液及大多数生物制品等药品要求在该条件下保存;⑧水浴温度指除另有规定外,均指98~100℃;⑨热水指70~80℃的水;10微温或温水指40~50℃的水,多数口服药品要求用温水服用;11室温指10~30℃的环境,多数药品要求在室温条件下储存;12冷水指2~10℃的水;13冰浴指约0℃的水;14放冷指放凉至室温。

(26)影响药品储存质量的因素:①空气,空气的组成很复杂,其中对药品质量影响较大的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灰尘。药品受空气影响而发生的常见变质现象有氧化、碳酸化、吸附与沾着,从而使药品变色、析出、污染等。如治疗缺铁性贫血药硫酸低铁片,可与氧气化合生成高铁而呈棕色;治疗癫药苯妥英钠片与治疗哮喘病药氨茶碱片可与二氧化碳结合,前者析出苯妥英,后者析出茶碱而不易被机体所吸收。②温度,低温或高温均可使药品发生理化性质的改变,以致药品失效、变质,降低疗效,增加副作用。如抗结核病药异烟肼在较高温度下能加速其氧化、光化反应而变色。③湿度,空气湿度过大,有些药品会发生潮解、变形、霉变或稀释;湿度过低,有些药品会发生风化或干裂。常见易风化的药品有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钠、硫酸阿托品、硫酸奎宁、磷酸可待因、咖啡因、乳酸钙、硼砂、硫酸锌、硫酸镁等;具有潮解性的药品有氯化钠、碘化钾、碱式硝酸铋、维生素K3等;易吸湿分解的药品有碳酸氢钠、阿司匹林、胃蛋白酶等。④光线,光线中的紫外线化学活性很大,可促进药品变色、分解、氧化,使之变质,以致降低或失去药用价值。这种在光线作用下而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光化作用”。各种药品的敏感性差别很大。有些药品仅当光线直接照射时才会变质破坏;而有些药品对光线则极为敏感,甚至在散光中也能变质失效。药品受光线影响可发生还原、变色、分解,如重金属类的银制剂(硝酸银)、汞盐(甘汞、黄氧化汞),在光线作用下发生还原反应可使之析出金属银和汞;磺胺类药品遇光变黄或棕色,毒扁豆碱与肾上腺素遇光变为玫瑰色,对氨基水杨酸钠遇光变为棕色,苯甲酸遇光颜色变暗等;过氧化氢溶液、含氯石灰(漂白粉)、鱼肝油、水合氯醛等,在光线作用下即可分解降低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