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用药必读
48489700000100

第100章 老年人补钙八大问是什么

说到老年人补钙,恐怕人人都认为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在补钙产品广告满天飞,商业炒作大行其道的现实面前,谁又能把这个问题说得清楚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品安全所老年营养研究室的专家如下说:

(1)我国是不是全民缺钙?“全民缺钙”的说法不妥,因为判断是否缺钙除了要看是否有相应的症状外,还要有严格的生化检查结果的支持,不能在没有依据的情况下妄下结论。我国每10年对全国居民做一次营养状况普查,据1992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平均每天摄入钙400毫克,比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天800毫克、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每天1000毫克少了许多。所以,比较确切的提法应是中国多数人钙的摄入量偏低。当然这只是一种普遍现象,具体到每个人,情况又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人每天的钙摄入量比400毫克还要低,而有的人注意对含钙食品的摄入,完全能摄入足够的钙。

(2)为什么老年人应摄入更多的钙?人的一生中骨密度随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有研究表明30~35岁以前骨密度呈上升趋势,为骨密度增长阶段,35岁左右达骨峰值,女性在35岁以后,男性在40岁以后骨质开始丢失。如果再加上本来钙就摄入不足,就更加重了骨质脱钙。骨质丢失最初没有什么不适,当丢失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骨质疏松,因此很容易发生骨折,这在老年人表现十分突出,所以老年人更应注意钙的摄入。

(3)如何判断是否患有骨质疏松?首先,患者可表现出各种症状,如身长缩短、驼背、腰酸背痛、易骨折等;其次,通过某些检查也可反映骨质情况。现在很流行用骨密度仪测骨质,这确是一种重要的检测方式,但不能以测出的数值作为唯一的依据,还要考虑遗传、运动量等因素,同时,骨密度仪是否准确也要考虑到。许多中老年朋友都测过骨密度,而且多数是在推销保健品处免费测量的,而且几乎所有的被测者都得到“骨密度低,需要吃补钙品”的“忠告”。这样的骨密度仪的准确性非常值得怀疑,确有部分厂家在仪器上做手脚,使仪器测出他们“理想”的数值。因此,测骨密度还是要到正规医院,他们的检测结果相对较可靠。

另外应说明的是,血钙浓度不能反映骨质情况。钙在人体内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人体自身有维持血钙浓度的机制,当摄入的钙不能满足身体需要时,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就会升高,调动骨骼中的钙进入血中。所以即使患有骨质疏松,血钙仍能维持在正常水平。

(4)补钙能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吗?单纯补钙只能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而不能起到治疗的作用,让钙质重新沉积到骨骼中,需要在某些药物的治疗下加用补钙品,而且治疗时间相对较长,要一两年才能看到效果。

(5)各种补钙的吸收率如何?现在形形色色的补品为争夺市场,纷纷标榜自己的产品最好,有的打出“含钙量高”的牌,接着就有厂家打出“含钙量高不如吸收率高”的牌,弄得人们眼花缭乱,其实不论是有机钙(如乳酸钙、葡萄糖酸钙、苏糖钙)还是无机钙(如碳酸钙、活性钙),虽然含钙量各不相同,但人体对它们的吸收率却没有明显的差别,一般都在30%以上,他们是不是在说谎呢?也不完全是,他们的数据确实是经过试验得到的,但是动物试验,而且是从低钙饲料喂养下的动物身上得到的结果,这和用在人身上是两回事。问题是厂家并不将这些试验前提告诉消费者,存在误导之嫌。

(6)补钙要配以维生素D吗?细心的人会发现,市售的补品有些是加维生素D的,有些是不加的。人体吸收钙的确需要维生素D的帮助,但并不是说就需要额外补充,因为我们的皮肤在日光的照射下可以合成维生素D,也可从多种食物中获得,一般足够人体的需要。这样可能有人想到吃加维生素D的补钙品会不会引起维生素D中毒,这种担心没有必要,补钙品中的维生素D含量很少,一般不会出问题。对于那些户外活动少,接受不到充足阳光的老人来说,适当补充维生素D还是有必要的。

(7)补钙是食补好还是药补好?当然是食补好,我们每天喝两袋(约500毫升)牛奶可获得600毫克左右的钙,再加上其他食物中的钙,就基本达到了毫克的推荐量。老年人需要的钙较多,可多喝奶或高钙奶,尽量多吃含钙较多的食物,如深绿色的叶菜、大豆及豆制品、虾皮、海带、芝麻酱等。有些老年人不习惯喝奶,或消化功能较弱,导致摄入的钙不足,此时也不必强迫自己从食物中补钙,每天吃一些钙剂就能解决问题。人体每天摄入的钙不应超过2000毫克。

(8)如何选择补钙品?含钙量高且价格低的钙剂是比较理想的,但必须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碳酸钙是含钙较高的钙剂,还可以中和胃酸,对高胃酸的人较合适,而有些人本来胃酸就低,再吃碳酸钙,会使消化更不好。所以,选择补钙品还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