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医疗保健全书小儿常见病
48489200000015

第15章 婴幼儿疾病预防(4)

妈妈能做些什么

发现宝宝有尿布疹时,可以先擦上乳液隔离,并且要勤于更换尿布。由于宝宝皮肤的恢复能力较好,所以家长可以先观察1天或半天,如果红疹有所消退,就不用担心了。

小宝宝的恢复能力很强,如果注意预防,尿布换得勤一点,不让粪便在尿布上停留太久,一般轻微的尿布疹大约1天,严重的大约3~5天就可以完全痊愈了。

鉴别红疹

小儿脂溢性皮炎小儿脂溢性皮炎多发于包尿布的地方,在头皮、皮肤皱褶处、腋下、胯下等部位,也很容易发生。其症状为:最初是淡淡的红斑,随后逐渐产生落屑,甚至呈现黄褐色或白色的结痂。严重些的则出现潮红,表面覆盖黄色油腻性鳞屑,甚至出现糜烂现象。

念珠菌感染念珠菌引起的红疹是在包尿布的地方有一大片细密的、湿湿的红斑,周围还会围绕许多小病灶,称为“卫星病灶”。

屁屁保养三步骤

宝宝的皮肤非常娇嫩,对汗液和尿液都非常敏感,尤其是臀部皮肤经常被尿液所浸泡,容易发生湿疹或尿布疹。现提供“宝宝屁屁保养三步骤”给妈妈们作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用湿纸巾如果宝宝大便了,擦屁屁用力太大或纸巾过于干涩,会破坏皮肤的角质层。妈妈应用湿纸巾为宝宝轻轻擦拭。

温水冲洗如果担心大便会弄脏宝宝的衣物,用湿纸巾擦完屁屁之后,可以再用温水敷敷小屁股,将残余的尿液及粪便清洗干净,然后再擦上一点软膏(如婴儿乳液、面霜、黑麻油)保护皮肤,以隔离下一次的尿便刺激。但如果宝宝是过敏性体质,就不要随便涂擦乳液,应先请教皮肤科医生。

保持干爽宝宝洗完澡之后,可以扑上一点痱子粉,或用吹风机吹干,尽量保持屁屁的干燥,这是预防尿布疹的好办法。

如何防治宝宝尿路感染

宝宝尿路先天畸形发生率较高,加之生理上的特点,所以容易反复引起尿路感染,因此,预防宝宝尿路感染非常重要。

从孕早期就开始预防

孕妈咪在怀孕早期应注意预防感染、保持身心健康,让胎儿的泌尿器官健康发育。如果在孕期出现羊水较少的现象时,应该警惕胎儿肾脏发育出现异常,及早做B超确定诊断,以采取适宜的处理方法。

宝宝出生后合理喂养

宝宝的肾功能尚未完全成熟,一般在1岁至1岁半时才能达到成人水平。

3个月以内的宝宝,食物中最好不要加盐:3个月以后可以吃稍稍带一点点咸味的食物,6个月以上逐渐增加一点点盐,但每天不能超过1克,以免损害肾脏功能。

腹泻时恰当进行补液

腹泻是3岁以内宝宝的常见病,发病时容易身体脱水,需要积极进行补液。但补液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进行,既要避免身体脱水,又要避免补液过度而引起水肿,对尿路造成不必要的损害,诱发尿路感染。

不明原因的发烧应及早去就医

泌尿器官先天畸形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手术矫治,可减少对宝宝生长发育的影响。因此,当宝宝反复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时,一定要警惕是否存在尿路先天畸形,应及早去医院做尿液常规检查。

注意会阴护理以避免尿路感染

宝宝的尿路容易感染,妈咪要做好护理,特别要注意会阴部的清洁。

对于周岁的宝宝,除了要勤洗勤换尿裤、尿布,每次大小便后都要清洗宝宝的小屁屁外,还应注意清洗方法,即由前向后清洗外阴,然后再清洗肛门,女婴更应注意这一点。

对于1岁以上的宝宝,也应每天清洗外阴。尤其注意的是,给男孩清洗外阴时,一定要拉开阴茎包皮,把隐藏在里面的污垢洗净。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尽早穿封裆裤。

宝宝得了癫痫怎么办

癫痫是一种有发作倾向的神经系统疾病,是脑部病灶突然发生异常放电所引起。大部分患儿长大到青春期癫痫就会停止。本病有两种常见的类型:即癫痫小发作及癫痫大发作。

癫痫小发作的症状

1.正常活动突然中断。

2.表现迷乱。

3.数秒钟后完全恢复。

癫痫大发作的症状

1.突然意识丧失,患儿跌倒。

婴幼儿的疾病预防

2.四肢强直。

3.抽搐或痉挛动作。

4.尿失禁。

5.抽搐动作停止时,昏睡,或逐渐转为清醒。

妈妈能做些什么

1.癫痫发作时,安放孩子侧卧于平面上。

2.在病情发作时陪伴孩子,务必使孩子不会损伤自己,但不要企图制止孩子的发作。

3.大发作后,把孩子放置成恢复姿势。如果他已入睡,不要唤醒他,但应设法使他保持呼吸通畅。

4.避免孩子发作时有可能碰到的各种危险。如在楼梯顶处安装好防护设备;不要让他一人单独沐浴等。但也不要过分地保护,以免使他感到自己因患有癫痫而产生自卑感。

如果孩子有以下情况要即刻看医生。

1.第一次大发作。

2.大发作持续了3分钟以上。

3.连续不断地大发作。

4.癫痫小发作次数较以前频繁。

医生可能做些什么

医生可能对孩子进行各种检查,也可能开给孩子控制癫痫发作的药物;如果这样,孩子在服药期间若症状有任何改变,都要告知医生,但不要擅自停止给他服药。

爱心小贴士

孩子在服药期间,要定期作体检:测体重、检查肝、查肾功能和血常规,定期检查血药浓度,以及时发现药物的毒副作用,且服药量要紧遵医生指导。

宝宝被烧伤了怎么办

小儿皮肤娇嫩,而且烧伤后回避反应不够迅速,如跌入热水盆内或衣服着火,不会立即脱离热物,即使温度不太高的热物,由于接触时间较长,也可导致严重烧伤。此外小儿身体面积小,同样一壶开水,在成人仅烧伤一条腿时,但小儿可致全身烧伤。

烧伤面积凡超过10%或年龄较小、头面部烧伤50%以上的患儿,都有发生休克的可能。

急救

烧伤后最要紧的是使热物脱离患儿,之后先用冷开水冲洗,再用干净布包裹,急送医院诊治,不应随便涂药,避免因消毒不全而引起感染。

创面的处理

小面积烧伤全身无多大反应,只需局部处理。I度烧伤的创面,涂必舒膏、玉树油等药止痛,一星期内可自行痊愈;对Ⅱ度浅烧伤的处理,如有水泡,可用针筒抽吸,表皮不必清除,以保护伤面,防止感染。伤面用1︰1000的新洁尔灭溶液清洁消毒后,油纱布包扎。头面及会阴部可用暴露疗法,局部涂有收敛结痂作用的中草药,如10%虎杖或10%四季青等药物,每日2~6次。一般在伤后2~3天更换敷料,如患儿无高热,敷料不湿,创面无异味,可隔天更换,如创面有感染,需加用抗生素治疗。对Ⅱ度深烧伤和Ⅲ度烧伤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

爱心小贴士

有些年龄偏大的父母在孩子被烧伤时,情急下会涂抹酱油、牙膏到孩子伤口处。这样做非常容易引起伤口感染甚至会危及生命。

宝宝外伤淤血怎么办

宝宝在学习行走时难免会磕磕碰碰。而且身体部位受到机械性撞击后可能会形成淤血。表现为创伤局部感觉很疼,数分钟后出现青紫的血肿现象。青紫大多数是由于浅静脉的毛细血管损伤所致,某部位受到撞击后,纤细的毛细血管容易破裂出血,由于这种出血是内出血,血流会扩散到皮下组织,从而引起面部皮肤青紫肿胀。

妈妈能做些什么

这时不要惊慌,更不要急于用手按摩受伤的皮肤,应先检查受伤部位是否伤及骨骼。若宝宝没有伤及骨骼无需送医院,家长可以用冷毛巾或冰袋敷在损伤部位。冷敷要越早越好,最好在青紫症状出现之前,每日冷敷2~3次,每次10~20分钟,坚持2~3天。如果局部肿胀严重,冷敷后可再敷一些中药,如止血散、消炎膏和云南白药等,一般约4~10天局部皮肤就能恢复原状了。

注意事项

刚摔伤后切忌热敷,因为热敷会引起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使局部出血更严重。

什么是婴儿猝死症

婴儿猝死综合症的定义为婴幼儿无预警的死亡。婴儿猝死综合症有很多方面因素。美国自从鼓励婴幼儿仰睡(脸部朝上)以后,婴儿猝死综合症的发生率降低了38%。虽然国内并没有这方面详细的统计数据,但是大部分的医师仍然建议父母亲让婴儿仰睡或侧睡。

另外一项会造成婴儿猝死的危险因素是与大人同床睡觉。由于育儿观念不同,特别是在寒冷的时候为了取暖,有些父母常常让婴儿与大人睡在同一张床上甚或同一个被窝。

虽然婴儿与母亲同床共眠确实有提高母乳哺育率、增进母亲与婴儿间感情的好处,但是同时有证据显示同床共眠可以增加婴儿猝死综合症的发生率。据美国医师协会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于1990~1997年间,每年平均有64位小于2岁的婴幼儿因为与大人同床睡觉而死亡。归纳造成婴儿猝死的机制,主要有以下5个原因:

1.父母压迫到婴幼儿的身体造成窒息死亡。

2.婴幼儿头颈部被夹于床垫与墙壁、床板或周围的家具之间引起窒息。

3.婴儿趴睡,脸部陷入凹陷的床垫内窒息而死。

4.婴儿跌入床垫与床边护栏(一种可移动的床栏,装置于大人床垫四周防止小孩跌落)之间被夹住窒息而死。

5.被父母随手丢在床上的塑料袋、毛巾、纸张等覆盖住口鼻而窒息。

预防

上述情形大部分发生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因为他们的头部相对重量较大(占全身体重的8%~10%),双臂没有力气,而且颈部肌肉比较软弱,一旦陷入夹缝里则不能挣脱。

因此,为了避免发生婴儿猝死的悲剧,建议父母:小于2岁的婴幼儿应该仰卧睡在小床上;如果母亲选择与婴幼儿同床,则应该避免使用太软的床垫、枕头或用蓬松的棉被垫在婴幼儿底下,同时同床的大人不能够抽烟或食用如酒精或药物等会影响睡眠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