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医疗保健全书小儿常见病
48489200000012

第12章 婴幼儿疾病预防(1)

宝宝疾病预防有方法

健康检查很重要

与婴儿时期相比,幼儿有更多的机会与大自然环境接触,因此他们有更多染病的可能。良好的营养可以预防和减轻许多健康问题,注意清洁卫生能够让孩子免受许多感染。与此同时,健康检查也是十分重要的。

任何问题在开始出现时,如果能及时发现并着手解决,就容易处理得多。例如,如果你的孩子讲话迟,可能表示他有听力障碍。而通过监视孩子的健康状况和发育过程,采取一些预防和治疗措施,便能够保证他们远离这些疾病,尽可能健康地成长。事实上,正确的免疫方法的确能够预防一些严重的或致命的疾病。

健康检查或复查

带孩子到儿童保健院或其他医院去作定期检查很重要。医生并不会每次都给孩子作全面的体检,但是会对孩子的总体发育作出评估,这时你有机会跟医生讨论你的孩子有关发育、听力、视力、疾病、睡眠和行为等问题。

在18个月到2岁之间,3岁到4岁之间,通常要对孩子进行健康复查。每次复查时,医生会询问孩子能做什么,并要求孩子做一些简单的测试动作,以便测试他的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语言发展及理解能力、社交能力,以及总的健康状况。

保健医生会评测孩子在这个年龄的发育情况,但是要记住,每个孩子的发育情况是不相同的,不可拘泥。而且如果你的孩子爱害羞。那么他可能不肯做医生要求他做的事。因此,应该由你告诉医生孩子在家是否做过该项测试项目。

免疫疫苗注射

免疫疫苗注射又称为预防注射,是保护孩子免受一些危险疾病入侵的方法。虽然有些疾病的发病率很低,但是孩子仍然需要受保护。对孩子进行免疫注射时,医生会给他注射少量的能引起同样疾病的细菌或病毒(即疫苗)。这些疫苗会激发体内生长出抗体去对抗它。

1岁以后,你的孩子仍需在不同的时间接受预防注射。

孩子身体不能接受疫苗的情况很少。但是如果你的孩子有这种情况,医生会告诉你。

虽然有的孩子对这些注射会有反应,但严重的并发症很罕见。而且应该明白的是,疾病本身带来的危险远比注射疫苗的危险要大得多。

爱心小贴士

在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应1~2周作一次检查;6月龄以内的婴儿每月1次;6月龄以上、1岁以下的婴儿每2月1次;1~3岁幼儿半年1次;3~7岁儿童每年1次。

检查听力和视力

听力和视力问题对于新生儿来说,是较为常见也较为隐蔽的问题。父母必须尽早发现,从而避免问题的进一步发展(可能发展为语言障碍或手眼协调障碍等)。你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测试。

听力缺失的类型

1.传导性耳聋

这类耳聋通常是暂时的,是可以治愈的。当声音不能穿过鼓膜到达中耳或内耳时,就会发生传导性耳聋。耳屎的堆积或耳内有异物,或更常见的中耳积液,都可能引起这种耳聋。

2.感觉神经性耳聋

也称为神经性耳聋。此类听力缺失是永久性的,通常因耳蜗(即把声音传往大脑的部分)受损而引起。

检查孩子的听力

你可以对孩子进行简单的听力测试。最好把测试做成游戏,不要让孩子为之感到讨厌。如果他不配合,也不要显露你的焦虑。检查时要保证房间是安静的,孩子有合作的心情,不会太累或饥饿。

18个月到2岁在孩子情绪稳定,房间安静的时候,站在他身后90~180厘米处,发出高音调的声音,或把纸巾弄得沙沙响,或使硬物发出震动的声音,以吸引他的注意。也可以要求他指出身体的部位,例如,“指眼睛”。

你坐在离他3米处,要求他把玩具一件一件地放进篮子里。或者仍然是在这个距离,遮住你的嘴,用平静对话式的语调要求他指出他的眼睛、手、臂、脚、牙齿、鞋、袜和裤子等等。

如果测试后或在任何时候你对孩子的听力有疑问,应立刻去找医生。他会为孩子作出诊断,并作处理。如果有需要,他会安排你的孩子接受听觉专家的检查。对出现的听力问题,会有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治疗。

听力困难的症状

1.讲话迟缓。

2.话语模糊不清。

3.别人讲话时不予注意,尤其是讲话的人在他身后时。

4.坐位离电视机或收音机很近,或者只有把音量加大他才听得见。

5.耳部反复感染。

6.叫他的名字时常无反应。

7.不喜欢听讲故事,尤其是在一个吵闹的房间里。

8.显得很注意讲话人的脸。

常见的眼睛问题

斜视

由于连接眼球的6条肌肉不能正确地平衡,所以双眼不能朝同一个方向看齐。斜视可能是因家族遗传,也可能因生病,如麻疹或水痘而引起的。

远视

这是指你的孩子看远处的物体比看近处的清楚。他的双眼可能会因过分聚集而产生斜视或重影。

近视

近视会使看远处的物体有困难。这种情况在幼儿时并不多见。

散光

会使视像变形。散光可能会发生在一只眼睛上。

弱视

眼睛不能达到它应有的工作效率。如果不加治疗,会导致永久性损害。弱视眼是很难觉察到的,所以应带你的孩子做定期检查。

色盲

大约有8%的男孩子患色盲,而女孩则只有0.5%。色盲最常见的情况是不能分辨红色和绿色。为了孩子的安全,你必须了解孩子是否能分辨某些颜色。

测试孩子的视力

从1岁起,成年人能看见什么,你的孩子就能看见什么。虽然在孩子3岁时医院就能给他进行专业的视力检查,但是你也可以自己在家给他作些简单的测试。

1.检查近视(18个月到3岁)

要求孩子在你的手掌心或桌子上捡起米粒,或者从地板上捡起面包屑或棉线头。

2.检查远视(2岁到3岁)

用成对的小玩具,如小车、儿童用刀、叉、汤匙、小洋娃娃、椅子、飞机等,把其中一个放在孩子面前的桌子上。你走到3米以外的地方,举起一件玩具,要求孩子出示相应的那件玩具。从3岁起,重复这个测试,每次让孩子遮住一只眼睛(如果你在暗的背景前面举玩具,效果更好)。

3.检查弱视(2岁半到3岁)

用一块布和松紧带做一个眼罩,做“海盗”游戏。注意他用眼罩盖住的是哪只眼,如果你盖住他的另一只眼,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他反对或特别愿意用其中一只眼,那就要带他去检查。治疗的方法之一是要把好的眼睛蒙起来,使弱视的那只眼处于工作状态。

视力异常的迹象

1.把物品拿得离眼睛很近。

2.对书上的图画不感兴趣。

3.显得笨拙,时常绊倒或撞上家具。

4.看东西的时候要斜视或眯起眼睛。

5.有视力问题的家族史。

6.不能捡起细小物品,如米粒、线头或别针。

半岁后的宝宝为什么易患病

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宝宝在半岁以前基本上没有患过什么病,而半岁过后患病的次数就多了。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刚出生时的宝宝从母体内获取了大量的免疫抗体,这些抗体使宝宝可以在半岁以前免受病原体的侵害。而半岁以后,宝宝从母体那里得到的免疫系统发育还不成熟,产生的抗体不足,同时,外出的机会也多起来,感染病原体的机会增加了。因此,一旦病原体进入体内,就容易患病。

半岁后的宝宝容易患的感染性疾病包括化脓性皮肤病、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肠炎、脑炎等。这种情况有些孩子要持续到2~3岁,有的甚至持续到5~6岁,医学上通常称为“易感染期阶段”。

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的易感染期,可从以下6个方面为宝宝“保驾护航”。

1.保障宝宝有充足的睡眠。

2.保证宝宝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蔬菜上有合理的摄入量,使机体能获得充足的营养。

3.进行适当的户外体育锻炼,每天至少2小时以上。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注意天气和季节的变化,适时添减衣服。

5.在流感或传染病流行期间,应尽量不带孩子去公共场所,以减少受感染的机会;还要按照免疫程序定时进行预防接种。

6.及时了解宝宝的健康状况,如有条件最好选定一位儿科大夫,这样既可以免去宝宝的奔波之苦,而且有事时也便于请教。

户外锻炼有讲究

户外活动可以使婴儿接触到各种人和事物,可增加视觉、听觉刺激。更重要的是,宝宝可接受更多阳光和空气,增强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体质,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户外活动的次数和时间应当循序渐进。开始时每天一次,适应后可增加至每天2~3次,每次从几分钟开始,之后可逐渐增加到1~2个小时。小儿进行户外活动的时间还需根据季节变化、气温高低及婴儿适应的情况作相应调整,如在夏季,可在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在户外阴凉处睡眠和玩耍。冬季可在上午9点后到下午3点前到户外活动。

坚持户外活动对婴儿来说是一种有益的锻炼。当环境气温变化比较大时,经常锻炼的婴儿则不容易生病。不过,不当的活动方式也可影响婴儿的健康,所以父母不能操之过急。开始时,可先在室内打开窗户,让婴儿接触一下较冷的气温,呼吸新鲜空气。如没有不良反应,即可到户外去了。另外,婴儿患病时抵抗力下降,应该暂停户外活动。

宝宝贫血的预防方法

我国儿童贫血的发生率较高,0至6岁的宝宝中30%~40%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其中以7个月到2岁的宝宝贫血发生率为最高。贫血会影响宝宝的行为和智力发展,出现视觉和听觉发育水平和学习能力下降。

宝宝贫血的初期症状轻,往往不容易发现。贫血加重后,宝宝面色苍白、精神不振、不愿吃饭,并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贫血严重时,还会出现缺氧症。

引起宝宝贫血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长时间吃单一性食物,如粥、炼乳,或只喂牛奶,只吃母乳等。由于吃进的食物中含铁量少,时间一长就会出现贫血。

2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是造成贫血的常见原因。

3经常发热或发生其他胃肠道疾病时,都会影响铁在胃肠内的吸收而引起贫血。

4由于钩虫病、溃疡病等造成肠道长期少量失血,也可导致贫血。

预防幼儿贫血最有效的办法是合理调整宝宝的饮食营养,并让宝宝多吃有助于防治贫血的食物。

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因此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大有裨益。不过,食物中铁的吸收率十分重要。动物食品中的血红蛋白易于吸收,所以动物血和内脏对防治宝宝贫血效果较好。植物中的铁质有些不易被人体吸收,如菠菜虽含铁丰富,但菠菜中的草酸易与铁结合,使宝宝难以吸收利用。植物食品如黄豆、黑豆、黑芝麻、红果、红枣、黑木耳及深色蔬菜和水果中都含有丰富的铁质,可在日常多给宝宝食用。

需要提醒父母的是,除非宝宝贫血特别严重才需要用药物补铁,而且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爱心小贴士

母乳中铁含量虽少,但其中的有些成分易于铁的吸收,故人工喂养的宝宝比母乳喂养的宝宝贫血率几乎高出1倍。因此建议人工喂养的宝宝更要多吃铁含量高的食物。

宝宝预防感冒需保暖

科学研究发现,脚和手掌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一旦足部着凉,局部血管收缩、血管内纤毛摆动减弱,局部抵抗力就会降低,其清除细菌、病毒、尘埃等致病微生物的能力下降。这时,潜伏在鼻咽部的病菌便乘虚而入,并在那里大量生长繁殖,从而诱发感冒。所以,在冬季,家长们在给宝宝穿暖衣、盖好被的同时,还要做好脚的保暖。

不要让宝宝久坐久站,尽可能让他们下地跑跑跳跳,活动活动身子,以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保持一定的脚温。晚上临睡前给宝宝用温水洗足并按摩足心,以利于血脉运行、保暖去病。

穿衣须知

1冬天时,小宝宝不须穿太多衣服、仅穿内衣、外衣,外面包个小毯子即可。因为,如果穿得太多,换尿布时需脱掉一些衣服,冷热交替,容易着凉。

2若是担心宝宝穿得不够暖和,可以帮宝宝穿小袜子、戴小手套。不过,应注意袜子要选择宽松的,以免造成血液循环不良。

3随时注意温度变化,不要仅依照母亲的感觉来替宝宝加添衣服。

爱心小贴士

小儿时期许多疾病的早期症状与感冒症状相似,如麻疹、支气管肺炎、中毒型菌痢等。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将出现特有的表现。所以,发现孩子有与感冒不相符的表现时,要及早去医院看。

宝宝感冒了怎么办

感冒是所有疾病中最常见的,它是引起鼻腔和咽喉部刺激症状的一种感染。在人们看来,感冒并不是严重的疾病,但是如果发生在婴儿和儿童身上,就比发生在成人身上严重,因为小儿有并发胸部或耳部感染的危险。如果你的孩子除了有普通的感冒症状以外,还有皮疹,那么很有可能是患了风疹或麻疹了。

症状

流黏液鼻涕、鼻塞并打喷嚏、体温轻度升高、喉咙痛、咳嗽。

妈妈能做什么

1.测量孩子的体温,如有必要就给她服用扑热息痛酊剂以降低热度,千万不要给孩子用阿司匹林,因为有研究表明,阿司匹林与“瑞艾斯”症状有关(“瑞艾斯”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大脑和肝脏功能的疾病)。

2.要保证孩子饮足够的水。发热使体液丢失,如果有呕吐会丢失更多,所以应及时给孩子补充水分。你可以试试碳酸饮料或稀释的饮料,而不宜给他喝很浓的果汁。临睡前喝一杯饮料有助于夜间孩子鼻腔保持通畅。

3.孩子的鼻下以及鼻孔周围的皮肤,因为不断流出黏液鼻涕并频繁地擦拭,会变得发红并且疼痛,可用含锌的药膏或蓖麻油涂擦。

4.应设法把孩子床头部的垫子稍微垫高些,这样他呼吸会比较顺畅些。只要在床垫头部下面放一个小枕头或卷起来的毛巾,就可以使婴儿躺在小床上时头部及胸部略为高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