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新教的教职为牧师、传道员等神职人员。圣公会有坎特伯雷大主教、大主教、牧师、会吏。信义会有“监督”(主教)。卫理会有“会督”(主教)。加尔文会还有长老。
(2)教义和教规
①基督教教义。
基督教的主要经典是《圣经》,分《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旧约全书》原为犹太教的经典,共39卷;《新约全书》是基督教产生后写的经典,共27卷。基督教徒信奉的教义有:
信仰“上帝”。基督教认为上帝主宰天地,是天地万物的惟一创造者。上帝有“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个格位,而且三位一体,同受敬拜,同受尊荣。上帝是至高无上、全知全能、无所不在的真神。
信“基督救赎”。基督教认为世上的人是无法拯救自己的。因此上帝就派了圣子耶稣临降人世,为世人赎罪,甘愿自己受难,用自己的血来洗刷世人的罪过。这样世人若想赎罪,拯救自己的灵魂,就得信仰上帝,祈求基督耶稣保佑。
信“灵魂不灭,世界末日”。基督教认为人死后灵魂是永存的,但总有一天现世将最后终结,而受到上帝的审判,善者能上天堂,恶者要下地狱。
②基督教教规。
除上帝之外,不得信仰其他神;
不可制造和敬拜偶像(天主教无此条,另设一条“勿贪他人妻室”作为第九诫);
不许妄称圣父耶和华的名(即决不允许以上帝的名义发假誓);
勤劳作工六天,第七天要守安息日;
须孝敬父母;
不许杀人;
不许奸淫;
不许偷盗;
不许作假见证来陷害他人;
不许贪恋他人财物。
以上十诫也是基督教的道德,其中,前四条讲的是人与上帝的关系,后六条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内容集中在《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五至七章《登山训众》之中。天主教会又将《十诫》归纳为两个重点,即“爱上帝万有之上”和“爱人如己”。
③此外,基督教有如下主要禁忌:
基督徒一般忌食带血的食物,如鸡血、鸭血、猪血等。安息会的信徒还不食猪肉。
基督徒忌讳数字“13”和星期五,因为耶稣受难在一个13日的星期五,所以这个数字不吉利。西方人若碰上某月13日的正巧又是星期五,就称这是个黑色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忌讳出门、办重要的事、赴宴或举行活动。
(3)称谓和仪式
①称谓。
基督教的信徒之间称平信徒,在我国习惯称教友。基督新教徒之间可称兄弟姐妹,因为大家同是上帝的儿女;也可称同道,因为大家都信奉耶稣所传的教道。
教会的神职人员,则按其职称称呼,如某某主教、某某牧师、某某神父、某某长老等。
②洗礼。
这是基督教的人教仪式。经过洗礼后,就意味着教徒的所有罪获得了赦免。洗礼的方式有两种:点水礼和浸水礼。点水礼是用一水杯水蘸洒在受洗礼者的额头上,或由神职人员用手蘸水在受礼者额头上划十字。浸洗礼则是把受礼者全身浸入水中。天主教多施点水礼,东正教则通常施浸洗礼。
③礼拜。
礼拜是信徒们在教堂里进行的一项包括唱诗、诵经、祈祷、听讲道和祝福的宗教活动,每周一次,星期日做礼拜为“主日礼拜”,因为据《圣经·新约》中记载,耶稣在这天复活。另有少数教派是规定星期六(安息日)为礼拜,这天称为“安息日礼拜”。
除每周一次的常规礼拜之外,基督教会还举办结婚礼拜、葬礼礼拜、追思礼拜、感恩礼拜和圣餐礼拜等礼拜活动。
④祈祷。
祈祷俗称祷告,这是基督教信徒向上帝和耶稣表示感谢、赞美或认罪的宗教仪式。祈祷有口祷、默祷两种形式;个人独自进行的祈祷为私祷,在礼拜聚会时众信徒由神职人员主颂的为公祷。祈祷时通常信徒双手指交叉合拢并置胸前,闭上双目,排除杂念,祷告完毕时口呼“阿门”,表达“惟愿如此,允获所求”之意。
⑤告解。
告解就是忏悔,这是信徒单独向神职人员表白自己的过错或罪恶,并有意悔改的宗教仪式。神职人员听后要对其劝导,并对此忏悔内容予以保密。
⑥终傅。
终傅是基督教信徒在临终前请神职人员为其敷擦“圣油”(一种合香液的橄榄油),用以赦免其一生罪过的宗教仪式。
⑦守斋。
基督教规定:每星期五和圣诞节前夜(12月24日)为守斋日,届时依靠信徒是不食一切肉类食品,只食用蔬菜和鱼。
⑧领“圣体”(天主教)或领“圣体血”(东正教)。
这是纪念基督救赎的宗教仪式。据《新约全书》称,耶稣在最后的晚餐时,拿起饼和葡萄酒祈祷后分发给十二位门徒,说:“这是我的身体和血,是为众免罪而舍弃和流出的。”因此天主教、东正教认为领“圣体”或领“圣体血”,意为分享耶稣的生命。在这仪式上,由众教徒向神职人员领取经过“祝圣”后的无酵面饼(东正教用发酵面饼。即面包)和葡萄酒。天主教徒仅食面饼,这就是“圣餐”。天主教称这一仪式为“弥撒”,而教徒们参加这一活动为“望弥撒”。
⑨神品。
这是任命神职人员“祝圣按立”的仪式。
⑩婚配礼。
这是神职人员在教堂里为教徒主持婚礼的仪式。
基督新教主张廉俭教会,在经济和时间上厉行节约,“圣礼”的项目、内容和时间均从简行事。现在基督新教中绝大多数教派所公认的“圣礼”仅为两项:洗礼和圣餐。
(4)主要节日
①圣诞节。
这是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由于历法不同,大多数教会规定每年12月25日为圣诞节,东正教则规定在每年的1月6日或7日。圣诞节沿革至今,不仅是一个传统的宗教节日,而且同时又成为许多国家民间盛大的欢庆节日。在欧美各国,人们过圣诞节要比过新年元旦更为重视、隆重。圣诞节前夕和当天早晨信徒们纷纷上教堂去唱赞美诗,接受神父或牧师的祝福。
②复活节。
这是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它又是东正教最为隆重的节日。据《新约全书》记载,耶稣受难日为星期五(13日),死后第三天(星明日)复活。复活节的日期定为每年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一般在公历3月21日至4月25日之问。由于东正教沿用儒略历,故要比天主教、基督新教规定的日期通常迟两个星期。
复活节虽为基督教的节日,但其许多习俗和名称却来源于一些古老的异教。如鸡蛋和兔子是复活节的吉祥物,因古代鸡蛋象征多子多孙,基督徒视之代表耶稣复活;有人把鸡蛋染成红色,借此象征生活幸福;也有人把寻找彩蛋作为庆祝节日的一项活动。兔子则被视为新生命的象征。节日中人们爱吃的食物是熏烤的羊肉、火腿等。据说,基督徒食用羊肉的习惯是从古代宗教使用羊祭祀死亡者灵魂的习俗沿袭下来的。
③狂欢节。
狂欢节起源于古罗马的农神节,发展于中世纪,盛行于当代,是欧美各国的民间传统节日。由于各国的习俗各异,狂欢节的日期不统一、甚至在同一国家也有因地而异的情况。如有的始于圣诞节,又有的始于元旦或其他日子。在德国,科隆市的狂欢节定于11日11时11分开始,而慕尼黑市则定于1月6日。多数国家的狂欢节都在气温宜人的时节举行。意大利的海滨城市维亚雷焦是举世闻名的狂欢节胜地之一,拉丁美洲的巴西则又是全球公认的“狂欢节之乡”。节日里,人们要举行化装游行、歌舞娱乐表演等大型集体活动,尽情欢乐、畅饮。
④受难节。
受难节,指耶稣遇难纪念日,是基督教又一重要节日。据《圣经》记载,耶稣遇难于星期五,时间依复活节反推,即复活节的前两天为受难节(因为耶稣死后第三天复活)。在这一天,耶稣因门徒中的犹大出卖(因此西方人忌讳“13”这个数字),被罗马帝国当局钉死在十字架上。
对于耶稣受难日,西方国家习俗不一,有认为“既为受难,当然不吉”的,因此,在这一天他们认为理发、洗衣、室内打扫卫生、给马匹钉铁蹄,甚至做与指甲有关的任何事情都是不明智的。有认为“遇难尽管不好,但这一天对某些事来说,却是一年中最适宜做的”,如播种“欧菜”(据说一年中除受难节这一天外,其他日子播种都会给牲畜带来死亡),又如,据说这一天给婴儿断奶会给孩子带来幸福的机会。
许多地方,不同的教派都会在耶稣受难这一天联合举行礼拜,以示团结。
⑤主显节。
主显节又称显现节、三王来朝节,指的是“耶稣曾三次向世人显示其神性”。据《圣经·新约》记载,第一次显现是耶稣诞生时,东方天空出现异星,引领东方三博士前往朝拜,他们见了卧于马槽中的耶稣,献上黄金、乳香和没药三样礼物,这次显现他是基督。第二次显现是他开始传道受洗时,“圣灵”如鸽子,降临在他的肩上,天空中回响的声音说:“你是我的爱子,我喜欢你!”这次显现他是上帝的儿子。第三次显现是在参加迦拿城的婚宴时,他将水变成酒,这一次显现出他的荣耀。
公元4世纪,天主教教会正式定1月6日为主显节。每年的这一天教堂都要在搭好的圣诞假山马槽中,特塑三王朝圣献礼的像,并做弥撒,当神父读经读到“他们三王见到婴孩(耶稣)和他的母亲玛利亚,就俯伏朝拜”时,全体人员也要随之一起伏身,肃然下跪恭拜。
主显节到8号以后,随一年一度的圣诞节结束而结束。东正教仍因历法不同而顺延至1月18日到1月20日前后才结束主显节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