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家庭生活智慧全书交往讲礼仪
48488100000028

第28章 宗教礼仪(1)

1.佛教礼仪

(1)起源和传播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至5世纪古代印度的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南部),是释迦族的王太子悉达多·乔达摩所创立。“释迦牟尼”即信徒们对悉达多·乔达摩王太子的尊称,意为“释迦族之圣人”。

佛教传入我国约在公元前l世纪左右,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河南省洛阳市的白马寺便是我国佛教之始的见证。由于佛教能不断与我国儒家的封建宗法思想交融,因而得以广泛传播,并产生了天台、华严、净土、法相、律宗、禅宗、密宗等许多宗派,形成了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和安徽九华山四大佛教圣地。

佛教分南传、北传两种。南传佛教为小乘教派,主要影响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柬埔寨、老挝、斯里兰卡等国,以及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北传佛教为大乘教派,受其影响的有印度、中国、日本、韩国及越南等国,我国汉族大部分地区信奉的是大乘教派。传人西北、内蒙、青海和西藏地区的为喇嘛教。

(2)教义和教规

①基本教义。

“三法印”。指“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条衡量天下事物是否合乎佛教义的准则。

“四圣谛”。指“苦”、“集”、“灭”、“道”四谛。

“苦”,说人生一切皆苦,苦海无边;

“集”,说造成人生痛苦的各种原因;

“灭”,说引导人们最终达到的理想境界;

“道”,说到达理想境界的手段和方法。

“八正道”。是把“四圣谛”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要达到理想境界应遵循的八种方法。即:

正见(正确的见解);正思惟(正确的思考);

正语(正确的言化);正业(正确的行动);

正命(正确的生活);正精进(正确的努力);

正念(正确的意念);正定(正确的自我精神集中。

“十二因缘”。为佛教“三世轮回”的基本理论,是对人生苦难缘由所作的分析。它以“无明”作为往世的原因,以“识、名、色、六、人、能、受”作为今世的结果,并以“爱、取、有”作为今世的原因,以“志、死”作为来世的结果,这就是“三世两重因果”之说。

②基本教规。

“五戒”,即不可杀生;不可偷盗;不可邪淫;不可妄语和不可饮酒。

“十戒”,即不杀;不盗;不淫;不酒;不妄;不着彩衣和不用化妆品;不视听歌舞;不睡高床;过午不食;不蓄财宝共10种根本戒律。由此还可扩充为和尚的250戒和尼姑的348戒。

(3)佛教礼仪

①称谓。

佛教在各国的教制、教职不尽相同,称谓也不完全一致。如泰王国有僧王,但别国则不设。在我国寺院中主要负责人称“方丈”即“住持”,负责内部事务的称“监院”,负责对外联络的称“知客”,他们可尊称为“长老”、“高僧”、“大师”、“法师”。

佛教徒中出家的男性称“比丘”,简称“僧”,俗称“和尚”;出家的女性称“比丘尼”,简称“尼”,俗称“尼姑”。凡出家的佛教徒必须剃除须发,披上袈裟,称为“披剃”。僧尼一经“披剃”,即入住寺院,开始过与世俗隔绝的生活。

②“四威仪”。

这是指僧尼的行、住、坐、卧时应保持的威仪德相,即行如风,住(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

③受戒。

这是接受佛教戒律的仪式。受戒后出家的僧尼就必须严格遵守佛教的各种清规戒律。如过午不食。僧尼在寺庙中通常一日二餐,过了中午12点钟就不能吃东西。又如不沾荤腥。在佛门中荤是指葱、蒜、辣椒之类气味浓烈、辛辣的食品,鱼、肉是属腥类食品,佛教经典中有禁食的明文规定。此外,僧尼不得结婚等均为受戒后要老老实实自觉执行的。

④合十。

合十或称合掌,这是指教徒之间或与他人见面时行的一种礼。合十时双手手心相对并拢,手指朝上,置于胸前,口中念道“阿弥陀佛”,以示敬意。如果在合十的同时又蹲下,则为行大礼。

⑤顶礼。

顶礼是向佛、菩萨或上座行的礼。行礼时双膝跪下,舒两掌过额头承空,头顶叩地,以示头触佛足,毕恭毕敬,可谓“五体投地”。

⑥朝山。

是指佛教徒到名山大寺去进香拜佛。小乘佛教徒进入寺庙时须脱鞋,进股只朝拜“释迦牟尼”佛像;大乘佛教徒进入寺庙可不脱鞋,进殿除朝拜佛祖外还要朝拜弥勒佛、观世音以及三世十方众佛和菩萨。

(4)主要节日

①世界佛陀日。

即“哈舍会节”,又称“维莎迦节”,时间在公历5月间的月圆日。这是指佛的诞生、戒道、涅槃合并在一起的节日。节日中,一些佛教盛行的国家要举行全国性的大规模庆祝活动。

②佛诞节。

这是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诞辰的节日,时间在每年4月8日。相传释迦牟尼出世后即会行走,东南西北各走了7步,步步生莲花,并右手指天,左手指地说:“天上地下,惟我独尊。”随之空中天女散花,异香馥郁,并有九龙喷出香水为佛祖浴身。从此,佛诞节又称“浴佛节”。信奉小乘佛教的东南亚国家和我国西南的傣族地区又将这一节日称为“泼水节”,在泰国则称为“送干节”。中国汉族地区的大乘佛教徒定此节时间为农历四月初八;小乘佛教则定此日为公历4月中旬,具体日期不固定。泰国的“送干节”时间为公历4月13日至15日;我国傣族地区的“泼水节”是按照傣历新年来确定的,约在公历4月13日左右。节日的主要活动是举行隆重的浴佛仪式,用香水淋洒佛祖的全身。节日这一天,信徒们还要举行斋会,吃阿弥饭(即乌米饭),有放生的习俗。东南亚各国和我国西南的傣族地区在节日中人们还要相互泼水,表达良好的祝愿,并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淡水节正值旱季行将结束、雨季即将到来,所以泼水活动反映了人们祈盼风调雨顺、谷物丰收的良好愿望。

③成道节。

这是佛祖释迦牟尼成佛的纪念日,时间是每年农历十二月(腊月)初八,届时信徒们以“腊八粥”供奉佛像。

④湟涅槃节。

这是释迦牟尼逝世的纪念日,时间是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这一天要举行“涅槃法会”,诵《遗教经》。

2.基督教礼仪

(1)起源和传播

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初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它是古代犹太人反抗罗马帝国奴役的宗教产物。相传,“救世主”耶稣奉圣父之命来到人世间拯救人类。后来,由于被叛徒犹大出卖,耶稣受难于耶路撒冷,被罗马总督下令钉死在十字架上。此后人们开始把十字架视为信奉基督教的标志,耶路撒冷也成了基督教的圣地。

基督教主张顺从、忍耐,号召信徒们把希望寄托于来世。在该教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中、上层人士入教,专职神职人员对教会的控制,以及《新约全书》中对罗马帝国君主态度的转变,逐步又被统治阶级所利用。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发表了“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公元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又宣布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从此,随着罗马帝国远征开拓殖民地,基督教逐步传遍了世界各地,迄今教徒已达10亿,成为当代世界上第一大宗教。

公元4世纪末,由于罗马帝国的分裂,基督教形成了东(君士坦丁堡)、西(罗马)两个中心。11世纪中叶,东部教会正式称为东正教,西部教会为天主教。16世纪,西部教会内部又产生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脱离罗马教廷的“抗议派”基督新教。从此,基督教形成了三大教派鼎立的格局。

天主教,又称罗马公教,除信仰天主和基督外,还尊奉圣母玛利亚。罗马教皇为首的教廷设在意大利罗马城内的梵蒂冈,罗马教皇是全世界罗马系天主教徒的精神领袖。

东正教,又称正教,信奉上帝、基督和圣母玛利亚,但不承认罗马教皇高出其他主教的地位和权力。该教允许除主教外其他教士婚娶。

基督新教,俗称耶稣教,我国宗教界称基督教,不承认罗马教皇的权威,不信奉圣母玛利亚,其教义、礼仪及教会管理已作改革,不同于天主教和东正教。该教也允许教士婚娶。

天主教主要分布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德国南部、奥地利、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拉丁美洲、亚洲一些国家。全世界教徒共计约5亿左右。

东正教主要分布在希腊、塞浦路斯、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俄罗斯等国。全世界约有8000万教徒。

基督新教,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北部、北欧各国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全世界信徒约有3亿多。

在基督教三大教派名下,各教派内部还分许多宗派,如天主教分罗马天主教和非罗马天主教;东正教还分俄罗斯东正教、希腊东正教等;基督新教中有圣公会、长老会、浸礼会、公理会、卫理会以及信义会等。

三大教派的教制也各不相同,如天主教实行的是教皇制,基督新教中有的实行主教制,有的实行长老制、公理制。

天主教的教职有:教皇、主教、神父。神职人员有修士和修女。

东正教的教职有:教皇、主教、神父。神职人员有修士和修女。

东正教的教职有:普世牧首、牧首、都主教、大主教、主教、大司祭、司祭、辅祭等。神职人员为修士和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