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按摩躯干按摩法
48487400000009

第9章 实用穴位按摩常用手法(7)

(5)拿法

拿法是指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或大拇指和食、中两指对应形成钳形,捏拿一定的部位,进行一松一紧,一提一放的操作方法。

【动作方法】

用大拇指和其余手指对捏住治疗部位的肌肉或肌筋,将其向上提起,稍停再放开,力度可根据病情来掌握,速度也不宜太快,一拿一放要连贯柔和,以提拿时有酸胀微痛、放松后有舒适感觉为度。注意指端用力不可内叩,不可忽然用力或过于用力夹持肌筋造成损伤,可以在拿之后进行适度的轻揉。

【应用】

拿法适用于四肢、颈、肩、腹部、头面。三指提拿常用于治疗肩颈部,如肩颈穴、腋前肌筋和腋后肌筋、头后的风池穴。上臂肌肉也用三指提拿法,具有疏风通络、解除痉挛的效用。

五指拿法常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大腿、小腿肚,有解痉止挛、舒筋和血、解除疲劳的作用。

对于腹部肌肉的提拿,常采用将肌肉提起后轻轻抖动几下,然后再放开,重复操作的手法。

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解表散寒的作用。

【功效】

疏经通络,消除肌肉紧张,增强肌肉张力。重拿有祛风散寒、开窍明目的功效;轻拿有解表清热、调和气血之效。拿法刺激较强,属于发散类手法。

(6)捏法

捏法是指用大拇指和食指或其余四指对称用力,抓住肢体上的肌肉相对用力挤捏并逐渐移动的方法。

【动作方法】

用大拇指前端顶住皮肤,用食指或其余四指搓起皮肤并捏住提起,然后放下,这样一松一紧向前挤压推进,动作要轻快柔和,有连贯性,不要在一处滞留,移动方向顺着肌肉纤维方向或经络循行方向。注意不可用指甲掐压皮肤,可以用单手捏,也可用双手捏。根据力度的大小,可分为轻捏和重捏。

【应用】

捏法适合于全身各部位的浅表皮肤,轻捏常用于头面、胸腹,重捏常用于四肢关节。特别是适用在小儿脊柱两旁进行的捏法,常同其他手法混合使用,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和保健。

捏法常用于治疗头痛、头晕、伤风感冒、恶心呕吐、伤筋错节等症。

【功效】

捏法具有疏风解表、泄火清热、散寒止痛、行气活血的功效。捏法刺激较重,属于行气类手法。

(7)滚法

滚法是指用手背外侧和近小拇指的关节部位吸附着力与机体上或穴位上,腕关节做屈伸、旋转运动,手背在治疗部位上做连续的来回滚动动作,持续用力在局部的方法。

【动作方法】

手指自然弯曲,肩关节放松,手背外侧放在治疗部位上,用小鱼际掌背侧至手背中指关节部(是手背整个面积的二分之一)着力,使手背在治疗部位上做约90°范围的摆动。手背滚动时紧贴机体,腕部做屈伸、外旋的连续往返滚动,不要在肌肤上滑动,摆动的幅度和速度要一致,手部下压的力量要均匀,滚动频率每分钟在120~160次。

【应用】

滚法动作时,由于接触面积不断发生变化,作用于体表的压力也发生周期性变化,接触面积和压力也相对较大,适合于肩背、四肢、腰臀等肌肉丰厚的部位,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运动功能障碍。对于腰臀部的穴位,可用手背的关节着力进行滚压。滚法刺激柔和,适合年老体弱者和妇幼儿童。

【功效】

滚法具有舒筋活血、解痉镇痛、滑利关节的功效,刺激柔和,作用面积大,压力也较大,属于解痉类手法。

(8)搓法

搓法是指用双手的掌面夹持住机体一定的部位,双手掌相对用力做快速搓揉、转动,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的方法。

【动作方法】

用双手掌面夹持住治疗部位,腕关节放松,肘关节微微内屈,肩和上臂部放松,双掌协调用力,做快速均匀的搓转运动,并顺一定的方向缓慢地移动。注意动作均匀连续、移动缓慢、施力深沉,不可夹持过紧,不宜中途中断或涩滞不前。

【应用】

搓法常用于四肢、两肋、肩背部。用于四肢则进行搓转运动;用于两肋则进行搓摩运动;用于肩背部则进行搓揉运动。搓法以上肢部最常用,常与抖法配合使用,作为推拿治疗的结束手法,以缓解其他治疗手法对机体的刺激。

【功效】

搓法具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放松肌肉的功效,属于行气类手法。

(9)抖法

抖法是指用一只手或双手握住患者的上、下肢远端,稍用力做连续、小幅度的上下抖动,使关节有舒松感的手法。

【动作方法】

(1)上肢抖法患者坐位,上肢放松,医者位于其面前外侧,上身略向前倾,用双手握住患者手腕部,使患者上肢向前外侧抬起,手掌上下用力做连续的小幅度的高频抖动。抖动从腕部开始向肘、肩部传递,使上肢肌肉和关节有轻松、舒适之感,抖动频率可以在每分钟180次左右。

(2)下肢抖法患者仰卧位,下肢放松,医者位于其足外侧,用双手握住患者的脚腕并向上抬起,使之离开床面,手掌上下用力做连续的、有节奏的、小幅度抖动。抖动从腕部开始,向膝盖、髋骶部传递,使小腿、大腿的肌肉和膝部关节、踝部关节、髋部关节有舒松感。下肢抖动的幅度较上肢略大,频率略小,在每分钟100次左右。

(3)腕部抖法患者手心向下,肘部略弯,医者手心向上,用双手手指握住患者的手指和手背部,使患者的手腕做小幅度的上下抖动,抖动的频率可较快,每分钟200次左右。抖法要求频率快,抖动幅度小,不可用力牵拉抖动的肢体,患者的肌肉要处于松弛状态。

【应用】

抖法常用于四肢部,尤其是上肢抖法,用以治疗肩、肘关节的功能障碍,下肢抖法用以治疗腰腿痛、膝关节和髋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腕部抖法常用来放松腕关节,治疗腕关节综合症等。抖法常与搓法配合,作为治疗的结束手法。

【功效】

抖法具有行气活血、滑利关节、松解粘连的功效,有放松、舒展、和缓的作用,属于行气类手法。

(10)叩击法

用拳背、掌根、掌心、小鱼际、手指、空拳有节奏地快速而短暂地拍打病人的治疗部位,其力达病人的皮下组织和肌肉,这种推拿法称为叩击法。

【动作方法】

(1)拳叩击法手握成拳,与手臂平直,以肘关节为活动支点,用拳背、空拳叩击治疗部位,要用前臂发力,整个拳背或空拳接触机体,拳的上下幅度要小,频率要快,防止手背关节局部着力引起损伤。

(2)掌叩击法包括掌根叩击和掌心叩击法。掌根叩击时,手指自然松开,手掌微上扬,以肘关节为支点,掌根为着力点,上臂发力,有节奏地击打机体的一定部位;掌心叩击时,大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拢并略向里弯,用手心着力叩击治疗部位,手成一自然的弧形,以适应治疗部位的形状。

(3)手指击法五指半屈,四指分开成爪形,大拇指抵住食指,手腕部放松,勾指悬腕,腕关节发力,四指指端着力,有节奏地下击治疗部位。动作要平稳、灵活、轻快而有弹性,如同击鼓状。

【应用】

击法是辅助手法,适用于头顶、四肢、肩背、腰臀部,手指击法用于头部,掌叩击法适用于四肢及肩背部,拳叩击法适用于腰臀部。

【功效】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舒筋活血,消除酸胀疲劳。叩击法属于开窍类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