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按摩躯干按摩法
48487400000008

第8章 实用穴位按摩常用手法(6)

(3)腰部摇法患者坐位,医者站立在其身后侧,前手手臂按于颈项部,并扶住肩背部,后手按住对侧腰部,双手协同用力使腰部做缓慢的小幅度摇动。

(4)髋关节摇法患者仰卧,一腿抬起屈膝成直角,医者一手扶其膝盖,一手握住其足踝部,双手协同用力摇动大腿带动髋关节摇转。

(5)踝关节摇法患者卧位,医者一手抓住其足趾,一手托住其足根,略向前牵拉,并做环绕足踝的旋转运动。

(6)肘关节摇法医者一手握住患者腕部,一手抚于肘部,以握腕部之手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回环运动。

(7)腕关节摇法医者一手握住患者的手腕后小臂,一手抓住手指部,微微用力向前牵拉,然后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动。

【应用】

摇法适用于四肢关节、颈项、腰髋部,常用于治疗关节运动功能障碍,关节强硬,屈伸不利,关节滑膜、韧带粘连,关节炎,扭伤,脱臼,增生性病变以及关节酸痛。

【功效】

摇法具有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滑利关节、松解粘连和舒筋活血的功效。摇法属于整复类手法。

(14)拔伸法

拔伸法是指在关节的部位施力,做牵拉、引伸动作,使关节间隙增宽,并略做扭转以整复错缝的方法。

【动作方法】

(1)颈椎拔伸法

①坐位颈椎拔伸法患者坐位,医者站在其身侧,用前臂的肘弯部拖住患者的下颌,用后手掌托住枕骨后方,用力向上拔伸,力度由小到大,逐渐增加,不可用力过大过猛。

②卧位颈椎拔伸法患者仰卧在床,医者站在其头侧或头顶,一手从下托住其枕部,一手托住其下颌,注意使患者的头略勾勿仰,用力向后牵拉,力度由小到大,直至带动患者身体在床上滑动。

(2)腰椎拔伸法

患者俯卧在床,双手抓住床头,也可由第三者双臂抱住患者腰部,医者双手握住其两腿下踝部,力度由小到大,逐渐向后牵拉,持续1~2分钟即可。

(3)肩关节拔伸法

患者坐在椅子上,平伸其臂,医者握住其腕部,做对抗牵拉,用力要持续平稳,逐渐增加。

患者肩部要放松,身体略向另一侧倾斜以适应牵拉。

(4)腕关节拔伸法

医者一手握住患者手腕,一手握住患者手臂,两手向相反的方向用力拔伸。

(5)指间关节拔伸法

医者一手握住患者手掌部,一手捏住患者手指,做相反方向的用力拔伸。

(6)髋关节拔伸法

患者仰卧,双手抓住床边,屈膝,医者用一只手臂托住患者小腿,另一只手扶在大腿膝盖上部,用力向下牵拉。

【应用】

牵拉法适用于相应关节病变、脱臼、错位、组织粘连和伤筋等,常用于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四肢关节功能障碍。

【功效】

拔伸法具有整复移位、松解粘连、解除嵌顿、恢复关节功能的作用。拔伸法属于整复类手法。

(15)弹法

弹法是指食指、中指与大拇指配合,蓄力弹击治疗部位或穴位的方法。

【动作方法】

用大拇指压住食指,或中指,或食中两指,蓄力将所压手指迅速弹出,弹击所治疗的部位或穴位,做均匀有力的快速连续弹击,力度以患者感觉轻微疼痛为度。

【应用】

弹法适用于全身各部,尤其适用于头、面、颈、背部,常用于治疗头痛、肩背疼痛。

【功效】

弹法具有开窍醒神、活血止痛、通闭开塞的功效。弹法属于开窍类手法。

(16)刮法

刮法是指用铜钱或光滑的汤匙蘸水后直接刮摩体表的方法。

【动作方法】

用手指抓住铜钱或汤匙,使其紧贴皮肤,蘸水后在体表按肌肉纤维或经络循行方向刮摩,用力透过皮下组织,但不损伤皮肤,以皮肤潮红为度。

【应用】

刮法适用于肩背、颈项、胸肋、四肢等部位,用以治疗发热、中暑、感冒以及气滞疼痛、肌肉痉挛等症。

【功效】

刮法具有疏风解表、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解除痉挛、退热镇痛的功效,属于发散类手法。

(17)点按穴位法

点按穴位法是指用中指指端或食指、中指指间关节突起部按压穴位,并做深压揉动的方法。对手足等浅表部位的穴位,可用硬物刺激按压。

【动作方法】

点按穴位法刺激比较强,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病情适当的进行,重力点穴位法慎用,以感到酸、麻、胀、沉和向患部放射为佳。

(1)中指按压穴位法掌指关节微屈,中指伸出,食指、无名指放在中指背上侧,大拇指前端抵住中指腹,三指如钳行夹持住中指节,以协助中指用力。前臂上抬,肘部微屈,指端垂直穴位,力透中指,在穴位上反复点按,即有节奏地一松一按一揉。用力应平衡持续,逐渐增加。

(2)指端关节按压穴位法屈食指或中指,以关节突起部点按穴位,逐渐加力,采用一松一点一揉的方法。

(3)硬物按压穴位法用牙签束(10只左右)或曲别针压浅表处的穴位,采用一压一放的方法,用力不可过大,不可刺破皮肤。

【应用】

点按穴位法适用于全身穴位和痛点,根据选穴的不同治疗相应的病症,如点按下肢胆囊穴治疗胆囊疾病,点按下肢承山治疗小腿痉挛,点按内关、公孙治疗心脏疾患、心悸。

【功效】

点按法力度可达肌肉深层,具有调整阴阳、疏通气血和治疗相应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患者可有酸胀、麻串、放射状感觉。

3.穴位按摩常用手法

穴位按摩手法是指医者进行操作的动作,可以用手指、手掌、手腕、肘部以及身体的其他部位,如脚踩等作用于患者的体表,通过施以一定的力度,对患者疾病进行治疗的手段。

手法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以达到渗透的目的,只有熟练掌握各种手法,自如运用,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手法生硬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会产生其他的副作用。

不同的病症需用不同的手法,不同的手法有不同的生理功能。根据手法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和功效,可分为解痉类手法、开窍类手法、行气类手法、发散类手法和整复类手法等五种。

解痉类手法具有解除痉挛、舒筋、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放松肌肉、解除肌肉的紧张状态、消除痛感、消除疲劳、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

解痉手法主要包括一指禅推法、揉法、滚法。

开窍类手法具有醒神开窍、回阳转逆、兴奋神经的作用,主要用于急救、恢复精神、提神醒脑。

开窍类手法主要包括击法、弹法、掐法、拍法等。

行气类手法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止痛、促进气血运行的功效,主要用于各种急、慢性病症的临床治疗。

行气类手法主要包括按法、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捏法、振法、抖法等。

发散类手法具有舒风散寒、解表清热、泄实去火的功效,主要用于外感风寒、解除表症、清心去火、振奋精神、疏通经络。

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等。

整复类手法具有理筋整复、止痛、消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功效,主要用于关节损伤、脱臼、肌腱错位、关节间隙软组织嵌顿的治疗。

整复类手法主要包括扳法、摇法、拔伸法等。

(1)按法

按法是指用指、掌、肘部按压一定的穴位的手法,要求紧贴身体,逐渐用力压,并保持数秒钟。

【动作方法】

(1)指按法用大拇指、中指或食指的指腹着力,逐渐用力下压,并持续数秒,力度宜使病人产生酸、麻、沉、胀为度。

(2)掌按法用掌根、鱼际、全掌、单掌或双掌交互重叠按压在所取的部位或穴位上,着力按压并持续数秒,然后逐渐减轻力度,再重复按压。

(3)肘按法肘关节屈曲,用肘关节部按压,适用于肌肉较丰厚的部位。

【应用】

按法属于中等力度刺激手法,在实际应用中常和揉法结合运用。掌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指按法适用于穴位和痛点,肘按法适用于青壮年的腰背部、臀部的肌肉丰厚处。

【功效】

疏通经络、活血止痛、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属于行气类手法。

(2)摩法

摩法是指用手掌部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着力于体表治疗部位,同时手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指在身体治疗穴位做环转摩擦运动的手法。

【动作方法】

(1)指摩法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指腹着力于治疗部位,指面在体表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摩动,操作时应轻快,回转频率在每分钟120次左右,着力先轻后重,平稳均匀,不可用力过大。

(2)掌摩法手掌伸直,腕关节微上翘,整个手掌平放在机体的治疗部位上,着力于掌面,上臂做回旋运动,带动手掌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按摩运动。掌摩法用力应稍重,回转频率在每分钟100次左右。

【应用】

摩法属于轻柔缓和的刺激手法,用力要轻,适合于全身各部位,特别是胸腹及胁肋部,常与揉法、按法、推法结合运用,治疗内科病症和消化系统疾病。

【功效】

行气活血,调理气机。临床上“缓摩为补、急摩为泄”,“顺摩为补、逆摩为泄”。顺时针摩腹能消食化滞,通便泄湿,治疗便秘、伤食、腹胀、腹痛。逆时针摩腹能温中补泄、调理胃肠功能。顺时针摩动宜稍快,逆时针摩动宜稍慢,以达到补、泄之效。摩法属行气类手法。

(3)揉法

揉法是指用手掌、掌根、手掌大鱼际、手指指腹、肘尖着力吸定于肌体的某一部位或穴位上,做轻柔缓和的旋转运动,以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运动的方法。

【动作方法】

(1)掌揉法用掌根部着力于治疗部位,以肘关节为支点,带动前臂和手腕做回旋运动,腕及手掌带动下面的皮下组织一起运动。运动时腕关节放松,手掌吸定皮肤一起运动,手掌与皮肤不能发生摩擦运动,用力宜轻揉,频率每分钟在120~160次。

(2)大鱼际揉法用手掌大鱼际吸定于治疗部位上,少用力下压,带动鱼际下面的皮下组织一起做轻柔的回转运动,揉动频率每分钟在200次左右。

(3)指揉法用拇指、中指、食指、无名指的指腹或其中的两指、三指合用的指腹面轻按在治疗部位或穴位上,带动皮下组织一起做轻柔的小幅度的环绕运动,揉动频率每分钟在100~120次。

(4)前臂揉法前臂回屈,用靠近肘尖部的前臂紧贴于治疗部位上,带动其下的皮下组织一起做小幅度的回旋运动,频率每分钟在80~100次。

【应用】

大鱼际揉法刺激比较柔和,特别适合于年老体弱的患者和幼儿,适用于头面部、胸腹部、四肢关节以及局部肿痛。

掌揉法适合于肌体较平坦的部位,如腹部、腰背部、肢体肌肉丰厚处。掌揉腹部有温中散寒、解除胃肠痉挛的作用。掌揉法能解除肌肉酸痛症,适合于软组织损伤和胃肠道疾病。

指揉法动作柔和而深沉,用力比较集中,适合于全身经穴和部位。指揉法常用于小儿按摩,也常用于脊椎和颈椎部,用以治疗增生性疾病。

前臂揉法用力比较大,多用于腰背、臀部、四肢肌肉丰厚处。久病久痹、麻木迟钝也适合于用前臂揉法。

【功效】

揉法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其用力深透,轻柔和缓,能在机体组织深层产生作用,具有宽胸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散结、止痛解痉的功效揉法属于解痉类手法。

(4)推法

推法是指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于机体一定的部位,紧贴皮肤,稍加压力,速度平稳、缓慢,用力均匀,来回不断地有节奏地直线推动的手法。

【动作方法】

(1)拇指平推法以大拇指指腹着力,在经穴或部位上进行循经络走向或沿肌纤维平行方向推进,要求肩部不要用力,上肢自然放松,沉肩,垂肘,悬腕,手握空拳,压力均匀柔和地集中在大拇指端,缓慢地向前推动。

(2)四指平推法以大拇指、中指、食指、无名指四指指腹用力于一定部位和经络穴位上,四指协同做往返方向的推动。注意四指不可离开肌肤,应连贯用力,往复推动。

(3)掌推法五指并拢,手掌用力紧贴在治疗部位上,做向前的直线推动。需增大压力时,用另外一只手平放在其上使双手重叠。

(4)掌根推法用掌根部的大小鱼际着力于治疗部位上,并向前做有力的推动,同时大小鱼际的肌纤维用力夹紧,做单方向的推动。推动时要连贯有节奏,不可用力不匀或过猛。

【应用】

拇指平推法刺激量中等,适合于全身各部位,有疏通经络、理筋活血、消瘀散结、解痉止痛的功效,常用来治疗小腹痉挛、劳损、风湿酸痛、感觉麻木。

四指平推法较为柔和,手法柔中有刚,四指与机体的接触面积可以灵活掌握,刺激的力度也可大可小,适于四肢、颈项、腰背部,可以活血、散瘀、止痛。

掌推法适用于较大的部位,如腰背、胸腹、臀部、肋部,可以舒肝理气、健脾和胃、理筋活血,常用来治疗肝胆疾患和消化系统疾病,解除胸腹胀痛等症状。

掌根推法适用于腰背以及四肢部位的劳损,是刺激量较强、用力较大的一种手法,也可用来解除胸腹部病症,治疗久病久痹、风湿麻木。

【功效】

作用于颈项和四肢关节能疏经通络、活血化瘀,作用于胸腹部能健脾和胃、理气温中。推法属于解痉类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