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家禽养殖
48487100000030

第30章 养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1)

1.如何挖掘种用公鸡最大的生产潜力

对于饲养种鸡的养殖场来说,种用公鸡饲养的好坏,其质量的优劣、生产潜力和遗传潜力的发挥等都直接影响着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除了要在种鸡的产蛋率、成活率、饲料转化率、疾病防疫等方面重视外,还要在种蛋质量、受精率、孵化率、种公鸡生产潜力等方面下功夫,才能取得显著的生产水平,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1.1种公雏鸡的培养

1.1.1后备种公雏鸡数量

种公雏鸡入舍前要根据以后种母鸡的饲养量、配种方式以及公母比例等来挑选,留足一定数量健康活泼的种公雏,且进行剪冠,以防将来硕大的鸡冠会影响公鸡采食、饮水,公鸡间互相争斗啄伤以及不利于与变异性公鸡的区别,并及时放入准备好的育雏室。育雏期公母雏最好混合饲养。备用种公雏鸡一般按使用种母鸡数的15~20%留。

1.1.2断喙

种公雏在7~10日龄时,可随种母雏一起断喙,但不要修得太多。同时断趾,以防将来配种抓伤母鸡。断喙前2~3天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VK3和VC,以防出血太多,减少应激。

1.1.3育雏、育成期间的管理

育雏、育成期间,要及时分群、整群、限饲,控制好公母种鸡的体重。提高公母种鸡的成活率、均匀度,到了配种、供种期间才能有优质、充足的种公鸡和健康、高产、整齐的母鸡群。如果母鸡群体质很差,生产水平很低,即使是很优秀的种公鸡与之配种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1.2种用公鸡的选择

无论是蛋用、肉用或兼用品种的种公鸡到了配种年龄都要按其体质、外貌、生产性能、品种特征等进行选择。

1.2.1性成熟的公鸡

选择发育良好,羽毛光滑,鸡冠、肉垂、眼脸鲜红肥厚,且肉垂左右大小相称公鸡。因鸡冠、肉垂的生长发育是受着雄性激素的刺激而发育,所以从鸡冠、肉垂的发育程度可判断种公鸡是否性成熟。

1.2.2雄性强的公鸡

选择体格健壮且雄性强的性成熟公鸡。只有性成熟的公鸡才能产生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利用雄性强的公鸡与母鸡发生交配次数多这一优势,可减少配种的数量,节省饲料、劳力、鸡舍,提高种公鸡的利用率。

1.2.3与种母鸡体重相适宜的公鸡

选择体重大小与母鸡群体重相差不大,合乎标准的公鸡。种公鸡体重过大,易发生腿病、脚病,踩伤母鸡,丧失配种能力等情况。体重过小,与母鸡交配困难,影响受精率。

1.2.4及时淘汰异性公鸡

种鸡群中鉴别错误(变异性)的公鸡,应尽早淘汰,决不要因种用公鸡缺少或不足而使用这些变异性公鸡来达到提高受精率和孵化率的目的。我们应该采取其它措施来达到这一目的。否则,由于选育父系和母系种鸡的遗传重点截然不同,制种上的混乱就会造成该品种各系别优良特性在下一代中改变,如:产蛋率、生长速率、出肉率、性成熟等都会降低,造成经济损失。

1.3配种年龄

蛋用品种比肉用品种公鸡性成熟较早。一般蛋用种公鸡始于配种年龄在22~26周龄,肉用品种种公鸡始于配种年龄在25~29周龄,且种公鸡与种母鸡年龄要相仿,因为它们的年龄对繁殖力都有影响,只有当公、母鸡处于同样的性活动状态下,才能发挥其各自的生产潜力,获得较高的受精率。

1.4公母比例

采用自然交配的鸡群,公母比例越适宜,种公鸡的生产潜力、就越能很好地发挥,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也随之提高。种公鸡过少,母鸡得不到足够的交配次数,不能保证整个配种期获得高的受精率。反之,公鸡过多,又往往因争先与母鸡交配发生斗架、踩伤母鸡,相互干扰交配,也会影响受精率,降低种公鸡的利用率。并增加非生产性公鸡的饲养量,浪费饲料。自然交配时,一般轻型鸡(蛋用)公母比例为1:13~15;中型鸡(蛋肉兼用)1:10~12;重型鸡(肉用)1:7~9。

1.5利用年限

种公鸡一般利用12~14个月即淘汰,但对遗传性能好、体质佳、雄性强的优秀种公鸡,可利用强制换羽,进行第二周期的利用。减少种用公鸡育雏、育成环节,降低饲养成本。当然还要看母鸡体质如何,两者应同时进行。

1.6人工受精

采用人工受精既可扩大公母比例,减少种公鸡的饲养量,降低成本,又可克服公母体重相差悬殊,种公鸡不足,造成自然交配不完全,对腿部受伤或其他外伤的优秀公鸡无法进行自然交配时,人工受精可继续发挥该公鸡的作用。但要注意使用此项技术,一定要熟练过关,动作要快,手法要对。采精时不要伤害公鸡,不能污染精液,采到的精液立即置于25~30℃水溶液或保温瓶内。1mL优质精液,按1:4稀释,可输40只母鸡,最好在0.5h内输入母鸡的泄殖腔内的输卵管内。

1.7轮换配种

在后备公鸡数量不足,公母比例严重失调,相差很大而又不能采用人工受精技术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种制种方法。即:按照后备种用公鸡的数量,鸡舍的条件、饲养量等相应地将种用母鸡群分为一组或几组数量均等的几个小群(例如A1群、A2群、B1群、B2群等)。种公鸡单独饲养。供种时,按一小群饲养的母鸡数量确定的公母比例来挑选一定数量的优秀的种公鸡,放入A1母鸡群,一星期后转入A2母鸡群,再过一星期后,再放回A1母鸡群。这样周而复始,进行循环。每小鸡群配种后的第五天,就可作种蛋。此方法既避免了种公鸡不足造成大量种蛋的浪费,又充分发挥优良种公鸡的配种能力,可提高种公鸡的利用率。此方法种蛋受精率、孵化率都很高。缺点:较耗费人力。最好在夜间进行,减少应激。

1.8创造优良的生存环境

种公鸡生存的周围环境,如:光照、温度、水质、母鸡群的生产水平、饲养人员的职业素质以及各种因素的应激等等都能影响种公鸡配种潜力和生产潜力的正常发挥,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品种、系别、代次的种鸡各阶段的生活习性、发育特点、饲养方式、饲料营养等来创造良好的适合其生长发育的生活环境,配合科学而有效地技术措施,就能更好地发挥其生产潜力,从而获得高效益、高利润。

2.家禽的人工授精

家禽人工授精繁殖技术的应用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首先是在鸡身上获得成功,但却在火鸡繁殖上得到应用,而没能在鸡、鸭、鹅的繁殖上广泛推广。其主要原因是过去家禽主要采用平养、单间小群自然配种,受精率高,采用人工授精对受精率提高有限,加之精液保存问题没有解决,从而使人工授精技术的发展受到局限。

六十年代以来,由于现代化养禽业的迅速发展,种鸡逐渐由原来平养改为笼养,家禽人工授精技术才普遍受到重视,从而加强了对家禽人工授精技术的研究,使人工授精技术得到发展。

我国从五十年代起开始了家禽人工授精的研究和应用。八十年代起鸡的人工授精已在生产中广泛应用。江苏家禽所自1979年起对水禽开展了人工授精的研究。四川农学院、安徽农学院首先进行了鸡、鹅的精液冷冻,获得成功。吉林农业大学、浙江、江苏、福建又率先把水禽的人工授精技术应用到杂交利用上,更进一步推动了家禽人工授精。目前家禽人工授精已广泛地在生产、科研中应用。

2.1家禽人工授精的意义

人工授精技术的优越性是该项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

2.1.1充分利用优良种用公禽,减少种公禽的饲养数量

自然交配,蛋种鸡公母比例为1:10~12,肉种鸡公母比例为1:8~10;鹅、鸭为1:4~6。而人工授精,公母的比例则可分别达到1:40~60、1:28~40和1:15~20,既可充分利用优秀的种用公禽,发挥其最大潜力,又可减少种用公禽的饲养数量及管理费用。

2.1.2能如期收集种蛋和保证稳定的受精率

人工授精技术就是采取公禽的精液强制性地给每只母禽输精。从第1天下午输精算起,第3天就可收集种蛋,受精率约80%,第4~5天可达90%以上,维持到第6~7天后逐渐下降。达到同样的受精率的变化规律,只要每5~6天给母鸡输精一次,就能始终保持较高而平稳的受精率。根据供种计划,从输精后的第3天可以开始收集种蛋,可获得满意的受精率。一般自然交配比采用人工受精的种蛋受精率较低,尤其是火鸡、鹅为60%左右,而进行人工授精可提高到80%以上。

2.1.3克服无法进行自然交配或交配困难

笼养家禽不易交配;水禽个体大小悬殊或不同品种不合群造成交配困难;受伤或年老进行自然交配有困难的有价值的种公禽。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可弥补以上困难,有效解决繁殖问题且获得与自然交配条件下同样的受精率。

2.1.4避免种用公、母禽直接接触,减少家禽伤亡

公禽有好斗性,自然交配情况下,公禽为争夺统治地位常常啄斗,结果会出现伤亡现象,会影响受精率。自然交配时公鸡常啄母鸡的头颈和踩踏母鸡的背部,这些部位的羽毛残缺甚至脱落,皮肤裸露,高产母鸡更为明显。皮肤一旦被啄或踩伤出血,就会引起啄癖,结果母鸡的伤亡率较高。采用人工受精技术种鸡实行公母分开笼养,可避免种用公、母禽直接接触,公鸡相互斗啄、交配时踩伤母鸡。

2.1.5为有计划和高效育种工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一只种用公禽能通过人工授精方法同时配种多个母禽,得以更快地进行后裔鉴定,加快育种速度。公母禽混合平养条件下,以禽在群中所处的等级地位不同公禽和母禽交配有选择性,不可能每只公禽与所有母禽交配,长此下去就会影响家禽的质量。在人工条件下,人为地使每只公禽都有机会与尽可能多的母禽配种,公禽所得的后代比自由交配时增加5~10倍。1周内一只公鸡的精液可输40~50只母鸡,自由交配条件下是不可能做到的。可见,人工授精为有计划地育种特别是有效地充分利用优秀种公禽,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2.1.6使用冷冻精液,可不受种公禽年龄、时间、地域限制进行配种保种,有利于防止家禽的传染病

自从鸡精液稀释液的研制成功,使鸡精液能保存24h而基本得到与鲜精液输精相同的效果。可以从育种场采集优良鸡种的精液运回输精,既减少引种带病的麻烦,又减少运输费用,可不受种公禽年龄、时间、地域限制,也能大大提高种鸡的质量。为交换种源提供更为经济有效的条件和手段。

2.1.7操作技术简单易学,投资少见效快

学习人工授精技术,只要花3~4天就能初步掌握,最多需1周时间就能独立操作。当然要想比较熟练、快速,还需要在实践中提高。人工授精所需的设备和器具主要是采精杯、集精杯、输精管、蒸煮消毒和烘干的设备等,有了这些器具就可进行人工授精。与其他家畜的人工授精相比,家禽人工授精所需的投资是最省的,而且运用起来见效最快。

2.2种公禽的选择、精液品质的检查以及采精的调教训练

2.2.1种公禽的选择

选择好的优秀的种公禽是搞好人工授精的基础。选择时除应符合品种特征、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优良外,还要注意挑选生长发育正常,体格健壮,冠发达而鲜红,腹部柔软,按摩时肛门外翻,泄殖腔大而松驰、湿润,性反射好,乳状突起充分外翻,精液品质良好的个体。挑选性反射好的个体方法是用手指轻捏公鸡尾部或提起其双翅,尾巴向上翘起者为好。

第一次选留公鸡在60~70日龄时进行,按公母1:15~20比例选留。第二次选留时间,蛋鸡在6月龄、兼用品种和肉用品种在7月龄,按公母比例1:30~50选留公禽。

种公鸭、种公鹅第一次选留在2月龄进行。第二次选留,蛋鸭在4月龄,肉鸭在6月龄,鹅在7月龄进行。选留生长发育好、阴茎发育正常(阴茎3cm以上)、性欲旺盛、按摩15~30min就能勃起射精的、且精液品质达到标准的公鸭和公鹅。常见有的公鹅精液品质差,有不少公鹅存在阳萎,故对公鹅的选择更加重要。

2.2.2留种公禽的精液指标检查

选留的种用公禽须定期采精并检查其精液品质。种公禽最初3次采下的精液品质同其以后的精液品质呈高度正相关(r=0.8)。可利用这一特性来选留精液质量好的公禽。

2.2.3种用公禽进行采精的调教训练

采精前1~2周隔离公禽,最好单笼饲养,避免互相攻击或爬跨,造成精液的损失。同时加强饲养管理,适当添加维生素和蛋白质,增加光照到14h。隔3~5日后开始采精训练,先剪去公禽泄殖腔周围羽毛和尾部下垂羽毛,用消毒液消毒泄殖腔周围,再用生理盐水擦去残留消毒药物。之后对选用的公禽要进行采精调教,使之对保定、按摩、射精过程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并可借此了解各个公禽的性反射习惯。每天按摩训练l~2次,一般鸡经过3~5天、鸭、鹅经过10~15天按摩采精训练,公禽能建立条件反射。

2.3采精技术

它是人工授精重要环节之一。

2.3.1器械准备

用于禽类采精使用的器械主要有收集精液的集精杯和输精管。集精杯多用优质彩色玻璃制成或一次性塑料试管,约5mL为宜;输精管目前尚无定型产品,多为改装或代用品,有滴管、1mL注射器或微量移液器。微量移液器可根据输精剂量选用相应的取样量,每输完一只母禽更换一只吸嘴,既操作方便,输精剂量准确,又可防止传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