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家禽养殖
48487100000022

第22章 家禽的疾病防治(8)

3.6.5.2家禽溃疡性肠炎,肝脏形成大小不一的黄色坏死区及盲肠壁上的中心凹陷溃疡灶,是最具特征性的病理变化。鸡白痢杆菌病及副伤寒,则肝脏肿大有出血条纹或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盲肠扩张,肠腔中有淡黄色的干酪样物堵塞。鸡球虫病,则肝脏无病变,盲肠肿大几倍,呈棕红色,肠壁增厚发炎,内容物为血液或血凝块或黄白色混有血液的干酪样物质。鸡盲肠肝炎,肝脏表面形成不规则的中心微凹、边缘隆起的溃疡灶,溃疡处呈淡黄色或浅绿色,肓肠肿大,内有干酪样栓子,栓子断面外层为淡黄色,里面呈黑紫色。

3.6.5.3发病时间,溃疡性肠炎常发生于4~12周龄的鸡和鹌鹑,3~8周龄的火鸡。而副伤寒及急性败血型的白痢杆菌病则多见于1月龄内的雏鸡。

3.6.5.4溃疡性肠炎可单独发生,但多与球虫病同时发生或继球虫病之后发生。一般是在饲养管理不良、条件恶劣的情况下,经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垫料,被鸡采食后,通过消化道感染而诱发。

3.7家禽坏死性肠炎

家禽坏死性肠炎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家禽最重要的梭菌性肠炎。本病又称梭状芽胞杆菌肠炎(Clostridialenteritis)、菌群失调症(dysbacte-riosis)或小肠细菌生长过度症(SIBO)。由A或C型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毒素引起肠道出血、肠黏膜有麸皮样坏死灶。本病每年给全球的养殖业造成的损失达到数百万美元,已成为家禽业夏季最受关注的问题。临床中坏死性肠炎可导致严重的肠道坏死,使肉禽的发病和死亡增多;亚临床坏死性肠炎也十分普遍,它可以减缓生长速度,降低饲料转化率,甚至引起继发感染。

3.7.1病因

坏死性肠炎是由Clostridium perfringens(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产气荚膜梭菌生长在肉鸡的小肠部位。它是一种细菌,厌氧条件下生长,并生产出能够抵抗干燥、炎热以及其他不利条件的孢子。由这种细菌产生的孢子在水、土壤、饲料、粪便以及其他环境内随处可见。

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内的有益菌能够保持肠道内的产气荚膜梭菌数量很低,在健康家禽的小肠部位不会致病;但是,当小肠内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如:外界应激、肠道疾病(尤其是寄生虫病)、肠道寄生虫(尤其是线虫)、霉菌产生的免疫抑制剂(毒枝菌素)、鸡贫血病毒以及马立克氏病等等因素的刺激都可以引起产气荚膜梭菌数量的增加,产生过量毒素,从而导致家禽发生坏死性肠炎疾病。

3.7.2临床症状

坏死性肠炎在2-5周龄饲养在垫料上的肉鸡以及7-12周龄的火鸡上发生比较普遍。通常,急性肠炎会导致家禽快速死亡。病禽精神萎迷不振,嗉囊内充满液体,眼睛紧闭或者羽毛蓬乱,严重腹泻,急性死亡。坏死性肠炎的临床症状很容易鉴别,亚临床(轻度)疾病不容易辨别。亚临床坏死性肠炎的禽群只是看上去精神不好或者采食量和生长性能较低。但是,亚临床坏死性肠炎对家禽的生产性能和养禽场利润的影响比临床坏死性肠炎要大。

3.7.3剖检病变

解剖死亡鸡可见小肠后2/3段膨胀肿大,肠壁脆弱扩张,充满恶臭气体,内容物呈黄褐色液体,肠粘膜上形成土黄色大小不等的麸皮样坏死灶,表面呈颗粒状像一条脏毛巾,外观呈黄色或绿色,肠壁可见出血斑点。

3.7.4防治措施

3.7.4.1预防坏死性肠炎比治疗更有效。然而不幸的是,我们不可能预知所有可能导致该病发生的因素从而作出反应,只能尽量做到建立合理的禽舍环境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提高饲料营养品质,控制好家禽的肠道寄生虫和球虫,将应激降到最低程度。因为任何导致家禽应激的因素都可能会改变肠道环境,促进产气荚膜梭菌生长,从而产生毒素,导致该病的发生。

3.7.4.2啮齿动物和野鸟(含有寄生虫)通常是病原菌和寄生虫传播的载体,可能导致家禽产生疾病和应激,因此要控制好这些病原。

3.7.4.3制定科学有效地家禽球虫病的预防方案。通常因为球虫病可导致肠道损失更容易引发坏死性肠炎的形成。

3.7.4.4及时清除粪便、垫料和死亡家禽,并作无害化处理。加强场地、用具和禽舍的消毒工作。

3.7.4.5青霉素、杆菌肽锌、林肯霉素、土霉素、泰乐菌素等药物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3.8家禽奇异变形干菌病

家禽奇异变形杆菌病是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家禽一种急性细菌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一侧或两侧腿麻痹瘫痪和水样腹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耐受过的家禽,生长发育严重受阻,失去饲养价值。

3.8.1病原

病原体为奇异变形杆菌,它是变异杆菌属中的一个种,属肠道杆菌科,为革兰氏阴性菌。周身有鞭毛,运动活泼,无荚膜,无芽胞,呈单个或成对的大小不一的球状、球杆状、杆状或长丝状。在自然条件下,本病既可经内源传染,也可经污染的饲料、饮水而经消化道感染。吸入污染的空气及尘埃后也可经呼吸道感染。温度骤变、饲料突变、卫生条件差以及转群等应激因素,都可引起和促进本病发生。

3.8.2流行特点

主要发生于7周龄以下的家禽和小鸡,而以3~4周龄最易感,死亡率最高。7周龄以上雏可耐过,但严重影响生长发育。

3.8.3临床症状

病禽精神萎靡,羽毛蓬松,翅膀下垂,垂头缩颈,呆立或卧地不起,饮食欲减退或不食不饮,排黄绿色或灰白水样稀便,部分病禽跗关节肿胀,多数为一侧或两侧肢瘫痪不能站立,个别有头向左上方偏转等神经症状,多数鸡病后1~3天死亡。

3.8.4病理剖检

剖检可见肝脏肿大,呈紫红色,表面有暗红色或黄色相间的条纹,有的在肝叶间有凝血块,胆囊肿大充盈,肾脏肿大、充血、出血,尿酸盐沉积,脾脏、胸腺、法氏囊、心、盲肠扁桃体等点状出血,脑膜充血、出血,额骨边缘严重出血,肠道严重出血。

3.8.5防治措施

3.8.5.1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禽舍的清洁卫生。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切忌忽高忽低。保持适宜的密度,及时扩群,避免拥挤,进行适量的通风。用全价配合饲料饲喂,及时捡出料内污物,保持饲料及饮水的洁净。

3.8.5.2治疗。庆大霉素、氟哌酸等药物对奇异变形杆菌较敏感,可用以治疗。先肌肉注射庆大霉素,每只家禽约5000单位,每日1次,3日为1个疗程。注射后病情得到控制,采食量恢复后,改用氟哌酸拌料饲喂,每只每日29㎎,连喂3天,停2天再喂1个疗程,家禽很快恢复正常。

3.8.5.3接种疫苗。接种免疫用分离菌株制成甲醛菌苗和灭活油乳剂菌苗免疫鸡群,有较好的免疫效果,油乳剂灭活苗的免疫效果更理想。每只鸡以11天的间隔,共注射2次菌苗,每次每雏0.5mL,第2次免疫后经28天即可抵抗强毒菌的攻击。